语文《华山》教学设计

2020-10-15

语文《华山》教学设计

  上课背景

  第一课时已完成: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重点阅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教学生字:华、路、自、己。

  教学内容

  1、理解第二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古诗;

  2、教学剩下的生字:与、齐、称;

  3、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激发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对话激趣

  1、继续学习第24课,齐读课题。

  2、复习生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生:古时候有个小孩儿名叫寇准,他跟着先生去登华山)

  【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成朋友,学生也会把老师看成朋友,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创设情境做好铺垫,同时通过谈话又掌握了学情,在平等师生对话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二、欣赏风景、创设情境

  1、华山可是我国的一座名山啊!你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去看看华山)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寇准还有他的先生去游览这座驰名中外的华山吧!

  2、课件播放录像。初步感悟华山的雄伟壮丽。

  【此处欣赏录像,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因为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可能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很急切的想知道其真面目。另外,也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及整节课的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初步感知华高这一特点】

  三、借助情境,欣赏品读

  1、你们觉得华山怎么样?(高、美丽等等)板书:高

  2、老师和你们的感觉一样。课件出示:华山真高。(指名读)

  3、华山的最高峰有2160.5米,而我们熟悉的紫金山只有448米,就是说,要5座紫金山

  加起来才能和华山相比。课件出示:华山真高哇!(再指名读)

  4、华山这么高,爬到山顶容易吗?为什么?(可以从高和山路崎岖两个方面回答)理解艰难。(指名读词、句子)

  5、登上山顶后,我们会看见什么呢?教师配乐范读三、四两句,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6、指名说看见了什么,相机板书。板书:蓝天、山、太阳、白云

  7、自由读这两句话,边读边想想蓝天、山、太阳、白云在哪儿?课件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8、(指名读,指名说它们的位置)相机板书。板书:在头上、在脚下、那么近、山腰间

  9、看到的小朋友来读读这句话。(可以做动作)

  10、你们读得真好!王老师比原来更喜爱这这雄伟的华山啦!我可以赞美它一下吗?(可以)师激情朗读。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你们也学着王老师的样来赞美华山吧。(指名读、齐读)

  11、把这几句连起来朗读。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12、小朋友们,站在华山顶上,小寇准和我们一样感受到了华山的雄伟、高大,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已经--情不自禁了。(出示词卡,指名读)

  13、小寇准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课件出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小小组合作学习这首诗,提出要求:先读,讨论意思,再有感情地读。

  14、小组汇报。(简单说说古诗的意思,教师结合板书适机指导)小组读。(加上动作)齐读。

  15、先生听到这首诗,有什么反应呢?齐读第三自然段。

  16、小朋友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对华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你们喜欢华山吗?(配乐通读全文)

  【此处着重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学习过程。同时,也注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在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这里没有使用太多的直观素材,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去感悟、去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四、赏识鼓励,教学生字

  1、小寇准的诗得到了先生的赞扬,小朋友们,你们想和他一样吗?那么,老师要看看今天哪个小朋友写字时最认真,王老师也会对你连连点头称赞的。

  2、看与、齐、称三个字的笔顺。

  3、实物投影教学生字。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这个环节设计重点指导学生识字写字,但在写字前,教师特意将课文中的小寇准树立成学生心中的`小榜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于还是一年级的学生,所以写字的姿势应该要强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及作业:

  1、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很大,但好像游览得还不太过瘾,

  2、课后练习:将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摘抄至拓展练习本上。

  3、写下自己对华山想要说的话或也作一首小诗来赞美华山。

  【课堂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实在太小了。陶行知要推倒学校的围墙,地为床,天为被。我们也要打破语文教学的课堂局限。将学生有课堂引向课外。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走向书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走进网络世界,拓展知识面。】

【语文《华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计划设计三篇03-16

《丰碑》语文说课设计03-12

《田忌赛马》语文说课设计03-11

小学语文《飞向月球》优秀说课设计03-12

小学语文《和氏献璧》说课设计03-12

华山归来不看岳三年级作文03-18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计划范文03-15

小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说课设计03-11

小学语文教师下册教学计划03-15

六年级语文《丰碑》说课设计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