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识点

2021-08-03 总结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1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平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

  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

  1、合理布局交通网,

  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

  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

  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2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

  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

  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控制,暖湿;夏受副高控制,干热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干季受信风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控制,气候暖湿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附近;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锋面系统

  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

  冷锋暖气团控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

  暖锋冷气团控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高低压

  气流:气旋和反气旋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3

  ⑴太阳辐射: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大气中的水热状况,表现在:

  ①海洋与陆地: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年降水量少,且比较集中。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分配较均匀。

  ②地形:A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日较差)。

  B对降水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山脉往往是气候的分界线。

  ③植被:裸地和植被覆盖地不同。

  ④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⑶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①大气环流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之间发生热量交换和水分交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气候。大气环流通过气压带和风带以及季风环流导致各地的降水时空分布,与纬度因素(太阳辐射因素)共同形成了各种气候类型(水热组全类型)。

  ②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⑷人类活动:

  ①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如CO2等增多,温度升高),向大气释放热量(如热岛效应)。

  ②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A良性的:

  a、修水库,使库区附近的大气湿度、云量和降水量有所增加,缓和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调节气候。

  b,人工造林,使风速减小,气温降低,湿度增大;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B恶性的:

  ①围湖造田、排干沼泽,使生态平衡破坏,气候恶化;

  ②滥伐森林、滥垦草原,导致尘暴盛行,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气候恶化。

  ③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4

  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

  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②毁林。

  危害:

  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

  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5

  教学目标:

  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意义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内容安排

  知识结构:

  教学思路:

  学时建议:2学时

  教学资源建议

  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人文地理学》王恩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4、相关网站:

  5、生活经验:

  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

  1、人口的迁移

  (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

  (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教学评价建议:

  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高一人教版地理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地理知识点考点总结

2.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常考知识点

3.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

4.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5.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总结分享

6.《过秦论》教与学知识点梳理(人教版高一必修)

7.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8.人教版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上一篇:高三常用的数学公式总结 下一篇: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