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统计制度

2022-08-06 制度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是指一定的规格或法令礼俗。那么什么样的制度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档案统计制度,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档案统计制度1

  1、档案统计工作是以档案工作中大量的现象为对象,以表格、数字的形式揭示档案和档案工作中诸现象的现状、发展过程及其一般规律性的工作。

  2、统计作用。档案统计工作,为制定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编制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开展档案科学研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

  3、统计内容。对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鉴定、保管数量和状况,以及档案的构成、利用、机构和人员等情况的基本统计和其他专门统计。

  4、统计任务。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5、统计对象。对档案实体及其管理状况的统计和档案事业的组织与管理现状的统计。

  6、统计方法。档案统计工作,必须把零星的个别的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整理,使之成为能反映整体现象的资料,再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出典型性的经验教训,以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7、按期统计。平时必须积极收集资料,做好单项的统计;半年必须做好各项工作的`初步统计;年终必须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统计。

  8、专人统计。配备统计人员,熟悉统计业务;掌握统计资料,数字统计连贯;准确统计数字,按时统计上报。

档案统计制度2

  一、档案室指定专人兼管档案统计工作;负责全校档案构成(含人事档案)、档案利用、档案工作人员构成、档案室基本概况等情况的统计工作;负责上级档案部门需要的各种报表的填报工作。

  二、抓好档案统计的原始记录工作。档案的登记是档案统计的基础,应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原始材料的登记,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卷内目录;

  2.案卷目录;

  3.档案收进、移出登记(可按类别,分别设置登记薄);

  4.档案利用与利用效果登记等等。

  三、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到年末各类档案的递增数据应做到类别清楚,数字准确无误。

  四、上级档案部门需要的各类报表,要按时间要求,准确无误地报出,所报各类数据不得弄虚作假。

  五、统计人员要将统计工作穿插在档案的接收、整理、鉴定、移出、销毁、利用等各项日常的工作中进行,随时保持实物(案卷)与帐目相符;每年底对本年度的各类数字要进行综合统计,形成完整的统计资料。

  六、统计人员要依据统计的数字及报表中的各项统计指标,进行调查,综合分析、对比,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档案统计制度3

  发展变化的情况,为领导决策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特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统计工作由专职档案员负责,统计人员要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统计的对象、方法和步骤。

  二、统计要及时,各种统计指标要及时登记,统计报表按时汇总和上报。

  三、统计要准确,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不能马虎草率和弄虚作假。

  四、坚持做好档案的收进、移出、整理、编目、鉴定、管理、检索、编研和提供利用等情况的登记,半年进行一次帐物核查,做到帐目清楚,帐物相符。

  五、统计数据单位填写必须符合规定,收集的数据必须可靠,应以原始记录为基准,不得估算或推算。

  六、对统计数据要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应及时向领导汇报。

  七、建立健全各种统计台帐,积累统计资料。

【档案统计制度】相关文章:

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12-08

档案查阅制度05-14

学校档案制度10-22

档案借阅利用制度05-16

统计管理制度07-24

学校档案保管制度04-06

学校档案立卷归档制度10-02

安全生产基础档案制度09-13

关于档案室管理档案制度(精选8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