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04-03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常说“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那读书有那些所得呢?

  今天我们将通过《观书有感》来学会如何赏析这些名句佳作。

  二、赏析《观书有感》

  教师印发《观书有感》的赏析文章,让学生加以体会,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哪些地方特别精彩?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

  《观书有感》是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作品,这是较为的.一首。全诗在写法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了出来,很有特色。

  如:用:“半亩方塘”比喻书本,用池塘的“水”比喻书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用“天光云影共徘徊‘来比喻读书的感受。

  三、四句诗人在写法上采取了自问自答的方式,给我们揭示水如此清澈的原因: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因为源头有活水一直不停地流下来。在一问一答中,诗人用池塘中的“水“比喻书本中的知识、学问、思想,用“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这两句诗看似说明水清的原因,实际上是借此现象告诉读者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但如果就此不再读书了,原有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就会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地得到充实更新。

  三、朗读训练

  1、在你们的学习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把你的体会融入到你的朗读之中。自由大声朗读这首诗。

  2、指明学生读,大家评议。

  3、齐读。试着背一背。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和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

  2.体会武松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好汉歌》和电视剧《水浒传》片段。

  2.小说《水浒传》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多媒体导入(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段):

  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视频中播放的是什么吗?从中你看到了什么?(《水浒传》--武松打虎)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板书课题)

  2.理解题意。

  (1)景阳冈位于阳谷县城东16公里张秋镇境内,为《水浒传》中描述的武松打虎故地,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浒旅游线上的重要景区。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今天,我们锁定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的一位(课件展示武松打虎的特写镜头),通过《景阳冈》这个故事来认识一下这位打虎英雄--武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1)会认生字:

  筷(kuài)恰(qià)谋(móu)

  勿(wù)诡(ɡuǐ)踉(liànɡ)跄(qiànɡ)蹿(chuàn)

  胯(kuà)霹(pī)雳(lì)抡(lūn)簌(sù)

  咆(páo)哮(xiāo)锤(chuí)泊(pō)酥(sū)

  (2)会写生字:冈(gāng)饥(jī)恰(qià)府(fǔ)

  榜(bǎng)谋(móu)诡(guǐ)拖(tuō)坠(zhuì)

  膛(táng)泄(xiè)截(jié)拳(quán)喘(chuǎn)

  酥(sū)

  新词:一饮而尽性命半夜三更诡计破烂

  耻笑胸膛拳头酥软

  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景阳冈》一文生动地描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勇敢威武行动。其中对武松形象的描写真可谓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2.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记叙了哪些精彩的场面?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一个场面(1-4):酒店喝酒

  第二个场面(5-7):走上山冈

  第三个场面(8-11):武松打虎

  第四个场面(12-13):走下山冈

  四、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课文1-4自然段,了解武松在酒店喝酒的情景。

  2.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武松的英勇无畏、豪爽要强?

  (1)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

  课件出示:

  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道∶“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这些语言描写,再现了武松的音容笑貌,显示了他英勇无畏、豪爽要强的英雄性格。从“就有大虫,我也不怕。”“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两句话中更展现了武松不畏强暴、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

  (2)出示描写店家的语句。

  店家道∶“我家的酒虽然是村里的酒,可是比得上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过往客人都知道,只吃三碗,就不再问。”

  店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叫做‘出门倒’,初入口时只觉得好吃,一会儿就醉倒了。”

  店家的话既说明了他家酒好,劲大,吃了三碗的,就醉,又衬托了武松酒量大,非同常人,为下文武松打虎埋下了伏笔。

  3.指导朗读。注意体会豪爽、勇敢的英雄气概。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酒店喝酒”这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胸膛、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

  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课文重点:7—23自然段

  朗读训练点:描写洪水和老汉的句子。

  读写结合点: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桥?

  教学准备:课件、预习提纲

  教学时间:3课时

  预习提纲:

  导入:我们学过雄伟、坚固、美观的《赵州桥》,读过海峡两岸同胞

  血脉亲情的无形之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故事,今天我们再去学习一篇桥的文章,看看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肴、岂、泱3个生字,会写淹、岳、粥、寝、凌、佳、肴、岂、咽、宰、泱11个生字,掌握米粥、废寝忘食、凌晨、佳肴、咽不下、宰相、泱泱、毫不介意、和衣而眠、于心不忍、清高、千载难逢、殿试等词语,能够听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殃,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2.帮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范仲淹刻苦读书的故事,体会其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是怎样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江上渔者》,读这首诗,你能看出什么?(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

  2.介绍范仲淹

  (1)读读这段话,了解了什么?

  (2)对范仲淹你们还有哪些了解?

  二、自主读书

  (一)读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自由读)

  (二)同组互读,检查读书情况

  (三)读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范仲淹的几件事?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词语

  毫不介意 粗茶淡饭 废寝忘食 贫寒 闭门不出

  2.用上以上听写的词语,试着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文章内容解词

  出示 划 粥 割 齑

  四、再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找有关范仲淹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读懂了什么?

  2.从这句话中看出作者什么?

  3.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这么说?

  (2)他是怎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的.?

  (3)他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全文写了范仲淹几件事?(生:读书)

  (二)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1.只身苦学

  2.划粥割齑

  3.闭门不出

  4.谢绝佳肴

  三、深入读书

  (一)自主默读,仔细读读课文,用笔画出范仲淹的言行(边读边批注)

  (二)讨论交流,感悟理解。

  出示: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十分刻苦。

  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从小读书刻苦。

  (1)对比读读懂了什么?

  (2)读到这儿,你能从文中举例说明范仲淹十分刻苦的语句吗?

  生:从累了

  生:从划粥割齑

  生:从五年未解衣

  (3)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他要这样刻苦学习。

  (4)再次深入读书寻找答案

  2.出示:

  他()说:我的志向,要么当个好大夫,要么当个好宰相。好大夫为人治病,好宰相治国为民。

  (1)读句子,想想他是怎样说的,在说前加入语气词。

  (2)练习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3)从这句话中,我们又能看出范仲淹是怎样的人?

  (4)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再读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五、积累词语

  1.用笔画出表示范仲淹学习刻苦的词语,背一背。

  2.听写练习。

  板书设计:

  16、范仲淹的故事

  爱国爱民

  闭门不出

  谢绝佳肴

  划粥割齑

  只身苦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要善于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以网络信息为载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求知欲和好奇心,形成学习动机,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学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通过展示九寨沟迷人的自然景观,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预习和分析课文的能力,能通过预习基本扫清课文障碍,大致了解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经济条件落后、知识面狭窄、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村孩子来说,特别对状物类课文的学习比较困难,仅凭课文中生动的文字描述和课本中有限的几幅插图往往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于学生学习需求的。相信学生能在我的指导下组织起语文活动,从而达到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九寨沟》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重墨浓情,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置身于课文中,给人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九寨沟的位置和得名。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珍禽异兽。第五自然段总结赞叹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本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笔触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妙的自然景观,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珍禽异兽。读完全文,令人有一种实地游览的酣畅,使人不禁陶醉于祖国的山水美景,折服于灵幻的异兽珍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会有关九寨沟的知识。

  ②学会“插入云霄”、“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掌握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③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

  2.能力目标。

  ①能通过文字,想象并表达出课文描绘的童话世界般的情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③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感受课文描绘的九寨沟美景,培养喜爱九寨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的长难句,理解描绘九寨沟的一些词语,体会九寨沟的神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感受九寨沟的神奇、美丽,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美好,并且懂得这样美好的家园是需要大家一起精心呵护的,树立起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视频,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欣赏过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2、板书课题:10 九寨沟

  3、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范读课文,欣赏美景

  1、同学们对九寨沟这个地方一定向往吧。可是要想拿到走进九寨沟的门票,必须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找一找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异兽珍禽)

  3、位置。

  4、谁知道“沟”是什么意思?(山沟)

  过渡:几条普通的山沟竟然会像童话世界?看来九寨沟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让我们跟着巴金来感受一下它的美丽风光吧!

  三、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俗话说得好:“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入得深,方可知其妙。”这节课,我们将再次走进九寨,透过文字去聆听九寨的天籁之音,去感受九寨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板书:自然风光)

  2、用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给我们描绘了九寨沟哪些奇丽的自然风光,用着重号在文中标出来。再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景认真地读一读,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用做记号的方法自由读第3自然段。

  (2)学生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雪峰(板书:雪峰插云)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B、你为什么喜欢雪峰?你觉得作者哪些词吸引了你?

  从“一座座”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多、重重叠叠)

  从“插入云霄”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雪峰高)

  C、过渡:九寨沟的雪峰高耸入云,重重叠叠,峰顶白雪覆盖,在阳光的映照下银光闪闪。这样的美景,你能用声音表现出来吗?

  D、指导朗读:“一座座”读得重而急,以突出雪峰多、重重叠叠的样子,“插入云霄”读得重,读出雪峰的动态美,“银光闪闪”读得深情、缓慢一些,把银光读“闪烁起来”,读出雪峰的雄奇璀璨。

  E、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男生齐读。

  湖泊

  A、(课件出示湖泊图片)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湖泊?

  B、(指名说)找出描写湖泊的相关语句。

  C、体会湖泊的特点。

  从“大大小小”“颗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泊多)

  学习比喻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了解湖泊和沟谷的特点,体会比喻的用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从“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湖水清、湖底石块色彩多)

  D、出示五花海、五彩池的图片。

  大家看,蓝天、白云、雪峰、森林的倒影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使湖泊变得分外壮丽,真是美不胜收呀!这就是五花海、五彩池的美丽景色,怎么样?美吗?大家能用朗读把这美表现出来吗?

  E、指导朗读。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想象假如你就站在这五彩池边。

  F、指名读,女生齐读。

  森林(板书:古木参天)

  A、课件出示雪峰图片及相关语句:“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九寨沟的森林很多,遍布着九寨沟。)

  B、教师指图讲述:是啊,这个地方叫河谷,从河谷到山坡都布满了森林,这样的景色可真美呀!

  C、指导朗读。

  D、指名读,齐读。

  瀑布(板书)

  A、你能找出描写瀑布的相关语句吗?(指名读)

  B、(课件出示句子:“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齐读。

  C、九寨沟的瀑布有什么特点?(瀑布十分壮观,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

  D、你知道“白练”、“银花”是指什么吗?

  E、(课件出示瀑布图片)你们看,那瀑布激流而下,或宽或窄,或高或低,哗啦啦,轰隆隆,白浪翻滚,水花四溅,犹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呀!由于九寨沟的河谷有高有低,出现了“一级级天然的台阶”,因此形成了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谁能再读一下,让同学们感受到瀑布的壮观(有感情朗读)

  刚才我们欣赏了水平如镜的湖泊、又领略了雄伟壮观的瀑布,用书中的一个词就是——平湖飞瀑(板书:平湖飞瀑)

  F、指导朗读。(读出瀑布的美)

  (4)同学们,九寨沟的山美、树美、水也美,让我们齐读第三段,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习第4自然段(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主)

  1、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真是名不虚传啊!领略了九寨沟绮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继续向森林深处行进,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看看又会发现些什么呢?

  2、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完成表格。

  动物名称 主要特点动作

  3、交流、汇报。

  (1)金丝猴(板书)

  ①为什么喜欢它?

  体态粗壮

  攀吊眨巴窥视(偷偷地看,读的轻一点,调皮一点。)

  ②金丝猴虽体形粗壮,但是那样机灵可爱。

  ③指导朗读,指名读。

  (2)羚羊(板书)

  ①喜欢理由:善于奔跑

  ②“突然窜出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速度快)

  比较:句子中把“窜”换为“跑”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分组读。

  (3)大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

  理解“憨态可掬”、“若无其事”、“咀嚼”。

  ②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4)小熊猫(板书)

  ①喜欢理由:行动敏捷

  ②去掉“美滋滋”行吗?为什么?

  ③指导朗读,同桌互读,做动作表演读。

  4、理解“也许”。

  (1)来到九寨沟,我们一定能看见这四种动物,是吗?为什么?前面用的“也许”是什么意思?去掉不行吗?(不行,因为他们住在---- 林深叶茂处。)

  (2)指导学生认识本段中的排比句。

  (3)在九寨沟你还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动物呢?也许,——(什么?在干什么?)

  想象力真丰富!如此多的异兽珍禽在九寨沟落户,说明什么?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

  (4)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为什么这么快乐?

  (5)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见证。九寨沟,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童话世界,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我们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如果我们们每个人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山、九寨沟的水、九寨沟的树一样爱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假如我们都能像爱惜九寨沟的动物一样对待我们周围的小动物,那么我们整个的生活、整个的世界,都会变得美伦美幻,都会变得像九寨沟一样成为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如此美得景色,我们很珍惜,我们周围的环境同样需要保护。

  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你觉得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是啊,九寨沟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用作者的话来说:“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引读)”(板书:人间仙境)

  (1)这句和我们前面所学的哪个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2)比较句子。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3)通过小组读、男女生分组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前后照应”的特点。

  2、此时,作者也用他那饱含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九寨沟的无限赞美之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3、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现在请你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说说对九寨沟的感受吧?

  四、作业

  办一张关于九寨沟风景的手抄报。

  五、拓展升华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吟诗做画,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赞美九寨沟。我国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2、其实,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九寨沟一样的“人间仙境”,比如: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的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台湾日月潭……你们爱我们的祖国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有朝一日去祖国的各地看一看!

  板书设计:

  10 九寨沟

  雪峰插云

  自然风光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金丝猴

  异兽珍禽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前后照应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工具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内涵,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课后小结

  总结全文

  课后习题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第一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

  ◇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课 题 2 儿童诗两首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

  ◇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

  (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2、写一首儿童诗。

  课 题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设计

  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 时1

  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

  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

  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课 题 习作二设计

  教学目标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

  (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

  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3、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对于能把事情写清楚,很有个性化、真实性的作文和比较存在问题或问题较大的作文师生集体评改,随后学生修改作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二、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三、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精神编写的。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并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

  领到充满馨香的新书,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它,一睹它的面貌。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0)阅读习作和练习组成。全册安排了7个单元。每单元安排阅读课文3~5篇,共26篇美文。课文分精读、自读两种。安排自读课文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七篇。每单元安排练习一个,共七个。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继续安排综合性学习1个。其中我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综合性学习这两个版块最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标准》提出的教学目的之一,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册课本承接前9册习惯篇的内容,在课本开头安排了有关自主修改作文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图片,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养成培养。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更要不断强化。我注意到在本册习作课文中,专门安排了修改作文的练习,那么就应该将其作为一次习惯培养的实践来进行教学。

  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小小调查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和大家来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综合性比较强,需要放手让学生自行策划和组织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指导,也得细细斟酌,做到有的放矢。

  值得一提的是本册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教材在将《上下五千年》里的郑和远航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两个故事安排为课文,让学生初步接触后,设立我读书,我快乐栏目,简介全书内容,扩大阅读形式,利于激发动机,增加兴趣,从而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神奇的克隆》一文的主要特点,将课题做了修改,改为克隆之谜。

  本教材的编排,注意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全册课文分为7组,每组教材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

  1. 课例。包括课文和作业题。

  每组有3~5篇课文,这几篇课文围绕一个单元主题组织。精选的课文语言规范,篇幅短小,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等训练。插图新颖精美,富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旨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三是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四是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意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五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

  2. 习作。

  课本将习作作为专门的课文安排,共安排了7课,有观察类作文、纪实类作文、写人的、想象的、游记,还有一次专门性的作文修改。每课习作,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课文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3. 综合练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学习目标

  ①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③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今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①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地方吗?(香港)

  ②香港,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呢?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具体感受这颗

  璀璨无比的“东方之珠”。

  二、整体感知

  ①指名读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香港的。

  ②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③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三、诵读体验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自己特别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有读懂。

  ②交流展示。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段,说说从课文中了解到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

  ③师生共同释疑。

  四、拓展活动

  举行“香港的昨天与今天”发布会。

  学生自由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板书: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应有尽有、一应惧全、举世闻名、光彩夺目 “东方之珠” 璀璨无比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学会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4.引导学生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

  敝

  枳

  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了解三个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二)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三)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的阅读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和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整体感知

  1、知道著名作家巴金吗?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巴金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这节课,我们就在巴金先生的引领下,一起走进我们南国的一个梦境般的地方——鸟的天堂。(板书课题)

  2、配乐讲述传说。

  在广东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间有一块泥滩小岛。潮退外露,潮涨水淹。一天,一只仙鹤看中了这儿环境静而优雅,便衔来了一根榕树枝,说来奇怪。不久,榕树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一片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数万只仙鹤,栖息在这棵榕树上。从此,每

  于清晨薄雾中,万千灵鸟鸣声呼唤,凌空翱翔,野趣盎然,形成南国一个奇观,这就是——齐读课题。

  3、揭题,读题

  同学们,在你们的心中,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交流(景色优美舒适……)

  我在网上下载了不少“鸟的天堂”的图片,它确实如你们所想象的,是个很美的地方。只看图片,就是一种享受,让人陶醉,它的静谧、优雅、和谐、安详,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再读课题——

  3、学习生字词。

  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其他同学认真听,这儿有三个生字,三个多音字,看他是否全读准了?

  (课件出示:一簇簇不计其数树梢做巢应接不暇兴奋)

  (1)正音;

  (2)理解“应接不暇”;

  (3)指导书写“巢”和“暇”。“巢”上部分是三个“﹤”,要写的匀称,这是鸟的一家三口,下面是个扁“日”是鸟的窝,建在这树木上,所以“巢”就是鸟的——家。“暇”是日字旁。

  4、理清层次。

  借助预习提示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汇报交流。

  到底是六年级的学生,能再预习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且理清了文章的。你们的表现让我感到骄傲。下面清你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两词去了鸟的天堂后,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

  堂啊!

  指导朗读:能不能把这感慨的味道读得再浓一些?突出“的确”,齐读。

  5、质疑。

  大家读这句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鸟的天堂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株榕树便天堂!这是怎样的一棵树啊。

  二、重点读“树”,品味写法

  1、初步感受榕树的美。

  (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伴着夕阳的余晖,走近这株神奇的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师配乐朗读课文1——9自然段。

  学生听后谈感受,总结榕树的特点。(你仿佛看到一棵怎样的树?)(大绿茂盛生机勃勃)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当作者看到这株大榕树的时候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板书: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是作者第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最直接最真切的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出来的?

  默读课文的4——9自然段,可以动笔标注出来。

  交流榕树的“大”

  (1)随机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指名谈体会,突出“一株”,指名读,自由读。

  (2)为什么不可计数?这跟它的生长特点有关。找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图片)介绍:大家看到这许多的像胡须一样的东西,就是榕树的气根,气根的生命力很强,当它越长越长,垂到地面时,伸入泥土,就形成了枝,枝上再生根,根再形成枝,就这样横干直枝相连,盘根错节,所以——“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3)指导读,体会榕树的大。

  知道这株榕树究竟有多大吗?咱们的操场大不大?这一株榕树所覆盖的面积相当与咱两个操场,甚至比两个操场还要大。

  把你的赞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出来。

  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树却覆盖整个小岛,形

  成了“独木成林”的奇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还有那里具体写了榕树的“大?

  随机出示:”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上,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一样。“

  抓住”卧“字来体会:一个”卧“字仿佛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小结:多么生动、巧妙的一个”卧“字啊,她静卧在水的中央,独立成一个小岛,是那么的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啊。所以作者这样感慨——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让我们再次走近这榕树,引读——”我们的船渐渐逼近

  榕树了……

  体会榕树的“茂盛”、“绿”

  (1)随机出示:“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如果把“似乎”去掉,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比较读。指名说。

  师小结:这“似乎”不是没有,更不是绝对,而是带有神秘的,那种捉摸不透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的生命的感觉!把这种似有似无的神秘感读出来。指名读。

  (2)感受“生命力”

  读这句话,大家有没有疑问?

  (“新的生命”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再自由地读一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看看自己有什么见解,还可以与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自由读,体会,交流。

  师小结:那是风吹,是鸟动,是阳光的照耀,是新发的嫩芽,是那绿叶本身就蕴育着无限的生机,是榕树显示出来的茂盛的生命力,所以——齐读(“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3)感受树的美

  这是树叶在颤动,是生命在颤动,分明也是作者的心在颤动,所以他情不自禁地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这也是我们的心在赞叹——(齐读):这美丽

  的南国的树。”

  巴金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这株大榕树

  的勃勃生机,用我们的朗读去再现这文字的生命!

  齐读第八自然段。

  指导交流背诵。(好的语言应该积累。)

  三、迁移练笔,引向读“鸟”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为什么能如此的美丽,除了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以外,还有天马村的人们对它的爱护。几百年来,人们把这棵大榕树看作是一棵神树,把树上栖息的'鸟看做神鸟,不许人们去触动它,如果谁打鸟,就会受到家法的惩治,多少年来天马河的人们就是以他们最纯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鸟,保护着树,所以,天马村的人们至今仍然拥有——

  生齐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正是由于有了这美丽善良的南国的人,才有了这神奇美丽的南国的树。假如你就是那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发现了这株美丽的南国的树,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

  居乐业?请你写下最能打动他的话。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

  交流。

  生写,写完后交流。

  就在你的召唤中,一只鸟飞来了,两只鸟飞来了,千百只,千万只鸟飞来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成了真正的——

  生读:鸟的天堂。

  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这次,我们没有失望,不仅看到了群鸟出巢的热闹场面,而且听到了百鸟齐鸣的动听音乐。那是一片和鸣谐调的天籁之声,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文学巨匠巴金又是怎样通过文字来展示这种百鸟出巢的生命之美的,请同学们回去后运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文章的第二部分,再一次去感受这天下奇观(齐读)——鸟的天堂。如果有机会,你们可以去广东,去鸟的天堂——那梦境般的地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语海拾贝中包含四部分内容:读一读,记一记;读一读,写一写;金钥匙和语文故事。读写是为了积累更多的词语,金钥匙则教给学生读写的小窍门,让学生写景时把自己的感受与想象写出来,语文故事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自主阅读选择的是叶圣陶的名篇《记金华的双龙洞》。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选编本文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语文生活指导学生写关于春天景物的文章,或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或是说一说自己观察的所见所闻,然后通过习作实践,巩固所学的语文技能,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建议】

  在学习金钥匙时,学会写作小技巧后,教师可选择一个对象,启发学生加以想象,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相互交流。

  学习语文故事时,让学生通读全文,练习改写古诗,如指导学生把古诗改成小剧本。

  自主阅读的教学应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入手。先让学生初读全文,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游览顺序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游览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再根据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从而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接着,直奔课文的主体——描写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的部分,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作者在这三处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受,并从作者的体验和生动描绘中,归纳出它们的不同特点。

  本课是名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认真揣摩、体会,做到不仅读懂,而且有所感受,增强阅读体验。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使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尤其是关于内洞的石钟乳、石笋的描写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做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在进行语文生活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可以拍下来,然后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介绍出来。在介绍时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景物先介绍给同组同学听,交流评议,互相取长补短。

  【补充资料】

  石钟乳、石笋都是由石灰质聚集而成的。岩洞中的石灰质溶解在水里,水中的石灰质一点儿一点儿地聚集起来,在洞顶逐渐形成冰锥状物体,这就叫石钟乳,也叫钟乳石(形似北方冬季屋檐下的冰柱)。洞顶的水滴落在地上,石灰质也逐渐聚集起来,越积越高,形成直立的笋状柱体,叫石笋。石笋常与石钟乳上下相对,日久天长,有些石钟乳与石笋连接起来,就成为石柱。石钟乳和石笋都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课时目标:

  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西游记》),你们喜欢《西游记》中哪些人物?(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孙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来。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就是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板书“克隆”)。

  2、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克隆)

  3、从课题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

  1、教师提出自觉要求: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

  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

  A、指读正音B、理解部分词语C、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名话。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以奇妙的情节——孙大圣“拨毛变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术的概念。(第1-2自然段)

  2、哪些动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呀?(第3-4自然段)

  3、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高等动物-多利(第5自然段)

  4、课文哪些地方向我们介绍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呢?(第6-9自然段)

  5、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但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还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其实,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利用一些植物的先天克隆本领来扩大他们的种植面,如古人在诗中写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无心插入柳条,它能长成一个新生命,而如今,人类终于找到了后天克隆高等动物的路径,并由此开始了一次生命科学的革命。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继续收集有关克隆技术的有关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谁来说说,在你眼中,童年是什么样的呢?(自由、天真、无忧无虑……)在同学们眼中童年真是多姿多彩!是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罢,都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现在,老师将带领大家穿越时空,去宋代感受一下当时人们的童年乐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首古诗,标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与同桌交流。

  2.(出示7个会认的字)

  (1)学生齐读,注意读准“磬、陂、漪”的读音。

  (2)认读多音字“供”。

  3.(出示4个会写的字)指名学生读,师正音。

  4.学生齐读三首古诗,师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读完这三首古诗,结合注释,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呢?(有小孩子在种瓜、小孩子在玩冰、牧童在吹笛子……)大家读懂的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板书诗题)

  2.大家从诗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四时、田园、杂兴)

  (1)(出示相关资料)《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这首诗就是第三十一首。“兴”在这里读四声,“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诗;“四时”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题目的意思是: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的感想。

  (2)学生齐读诗题。

  3.学生再次齐读全诗,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指名学生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补充。

  (2)理解词语:

  杂兴:随兴而写的诗。

  昼:白天。

  耘田:在田间锄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儿女:男女。

  当家: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童孙:孩子们。

  解:理解,懂得。

  供:从事。

  傍:靠近。

  阴:树荫。

  (3)结合注释,尝试完整地将全诗的意思说出来。(白天锄地,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小孩子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也在桑树荫附近学着种瓜。)

  4.(播放纯音乐)请同学们伴着这古朴典雅的音乐,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说一说这首诗展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1)诗中先写了哪些人物?(村庄男女)他们在做什么?(耘田、绩麻)后面还写了谁?(童孙)他们在做什么?(学种瓜)

  (2)诗中哪些描写让你印象深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为什么?(因为这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从哪里看出来?(小孩子虽然不懂耕织,但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去种瓜。)这两句除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还表现了什么?(农家孩子的勤劳好学)

  5.(出示相关图片)你能根据图片的提示背诵全诗吗?试一试。

  四、课堂小结。

  学到这里,你能说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吗?(展现了农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主要表达了对天真可爱、勤劳好学的农村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著称,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的田园诗。

  板书设计怎样做好预读课文呢?

  第一步,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

  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当“水流大而急”讲。

  “薄暮冥冥”中的“冥”(míng)当“昏暗”讲,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第二步,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

  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

  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并在句子下面画一道线,打上一个“?”号,等上课时,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老师讲解,那时,会很快明白的。

  当然,预习时,千万别忘了研读每课前的“预习提示”和“阅读提示”。

  “预习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要求回答,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

  预习可以使同学们尝到学习的快乐,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也能对答如流了。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1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0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9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3-04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03-06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优秀02-03

五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