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01-20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4.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质疑问难,有针对性地再读课文。

  3.抓关键词句,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感情朗读。

  4.回顾全文,总结拓展,熏陶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文,学会感恩,学会孝顺父母,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4.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了解故事梗概。

  2.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难点:

  学习1-10自然段,感知父亲对我的严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有过迟到的经历吗?说说你迟到的原因及你当时的心情。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迟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迟到了,这些事又给她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浏览,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4.师生共同归纳主题性问题:

  ①父亲对我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这两种态度说明了什么?

  ②父亲为什么对我这么严厉?

  ③父亲到底是怎样爱我的?

  三、精读,理解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带着问题①,自读自学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很疼、很严)

  2.语言训练:将这句话改换语序读一读,说说你读后的不同体会和感受。

  ①我的父亲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

  ②我的父亲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但是他很疼我。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呢?

  2.指名回答。

  学习第3-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3-10自然段,说说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到父亲对我很严很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父亲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去理解)(板书:很严很严)

  2.父亲为什么这么严厉地打我?读文,找出作者的表现说明我该打的原因。(结合课后习题3理解,体会我的心理活动)

  3.我挨打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上学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学,有情有可原之处吗?

  4.有,为什么父亲还是打了,最后又为我送来了夹袄和钱呢?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你的心情如何?此时,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过渡:我的感动不仅仅是因为此,而是韩老师的教育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深沉的爱。下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39;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3.总结全文,熏陶情感。

  教学重点:

  1.继续学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深沉的爱,了解爱的真谛。

  2.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明白作者对严厉的父亲爱的理解和思想上的转变过程,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激发学习兴趣。

  1.上节课,我们学到我挨打后,还是去上了学。然而,在韩老师要我们静默时,我听着,听着却鼻子不禁抽搭起来,想要哭。我为什么会这样?当时,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

  2.学生静思后,指名回答。(体会我在韩老师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理解到父亲打自己,是关心自己良好品质的形成,对自己的严厉是一种真正的爱。)

  二、继续学习。

  学习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读第13-15自然段,说说父亲又是怎样疼我的?(引导学生抓父亲的动作体会)

  2.联系前文,说说你对父亲爱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亲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是他对我深沉的爱。

  学习第16自然段。

  1.是啊!无论是我的父亲很疼我,还是他管教我很严,很严很严,这都是他对我深沉的爱。(板书:深沉的爱)

  2.能享受这么深沉的爱,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决定怎么做呢?(指名说)

  3.带着你刚才的想法和感受读最后一自然段。

  4.指导感情朗读。(轻松、愉悦、充满感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观,都源于——(父亲深沉的爱),带着这种体会再读第一自然段。

  2.在头脑里回顾一下,作者是怎样写让她感动的生活经历的?(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叙述,前后对比来突出重点;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有让自己感动的生活经历,学着作者那样说一说、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1人,男生34人,女生27人,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较均衡,大部分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但有部分孩子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应付作业或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孩子的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还是不够理想,有待加强训练,努力提高。从上个学期末的考试来看,达A率较低,及格率92%,整体成绩不够理想,落后面较大,各个方面都要加强,争取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语文能力均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阅读课文27篇,大体上围绕一个主题组织单元。各单元主题分别为: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依依、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课文后的作业题除朗读、临写等常规训练外,还有常用词语的训练(比较近义词,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阅读训练(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局部仿写练习。另外,本册向学生推荐阅读《上下五千年》,把《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落到实处。

  习作7课,均对习作要求、观察要领、写作要点等作了分析与指点,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明确的习作知识。有的习作,还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范例,以便学生借鉴、迁移。

  综合练习7个,包括字词句训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及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与本单元课文有一定联系,但更大程度上带有举例性质,因此,既要严格要求,扎实训练,又要防止拔高要求,过度延伸。本册综合性学习“学和做”以“节约用水”为话题,安排了多种活动内容,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6)继续培养自主预习、复习,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8)培养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习惯。

  (9)培养读书做笔记和随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0)培养自主修改习作和通过多种渠道学语文的习惯。

  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能准确认读221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149个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文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注意默读的速度。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字典词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初步养成预习习惯。

  (6)能阅读程度合适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7)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习作。

  (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从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

  (5)学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学习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倡“先学后教”的理念。

  2、本学期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阅读训练,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读书、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到训练目标上来。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五、学困生转化: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平衡发展,因而导致部分学生的潜在能力在学习之初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一部分学生在智育方面没有突出的表现,有的甚至处于滞后的状态等。我们将从以下几点去转化后进生:1、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2、在课后多关心后进生。3、热爱差生,尊重和信任他们,提高学习兴趣。4、开展帮扶活动,共同进步。5、积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协助等。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精读课文,感受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质疑导入。

  1.这一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我和祖父的园子(生读题)这是珍藏在萧红记忆深处的大园子!读课题。在她的作品里,萧红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尽力去捕捉她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了这个园子,打开课本,把它找出来。

  二、读说想象“自然之园”。

  过渡:好,让我们到园中去漫步吧!(出示第2自然段)

  1.同学们,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看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相机指导把话说生动。)

  2.眼前的画儿活了,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3.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边读边想像,而且会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你们读这一段时有疑问吗?老师刚开始读到这儿时,一下子就读出了一个疑问!我们在写作文时总挑美丽的景色去写,为什么大作家萧红把这不太好看的白蝴蝶、黄蝴蝶也写下来呢?

  4.总结:原来,她只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她眼中的自然状态下的园子。(板书:自然之园)

  三、赏读感悟“自由之园”。

  过渡:我们继续到园中去漫步!自由读第13自然段,你的心中一定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

  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

  1.读着,读着,你的心中会跳出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园子?

  2.师:(引读)你们的感觉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中的一切—(点红本段中心句)

  3.你从哪里最能感受到自由?拿笔画下来。

  根据交流相机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也没有人管。

  A、这几个描写自由的句子很特别,大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句式整齐中还有变化。)

  B、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就”字,有了它,自由的韵味全出来了,不信咱们来配合读一读,你读愿意的部分,我读就的部分。你们听了有什么感受?

  C、是啊,这些句子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老师也很想读,谁愿意和老师配合读。(句式拓展朗读:不愿意……就不……)你感受到什么?

  D、还有谁想来读的?想读的就一起来读吧!这次你要听清楚了,跟上老师的节奏哟!(句式拓展朗读:愿意在地上爬……愿意开两朵谎花就……愿意结一堆黄瓜就……)自由吧!

  4.同样是自由,植物和昆虫的写法还有变化呢!谁来读出蝴蝶的自由(ppt出示蝴蝶那一句)

  A、你们看,作者认为不太好看的黄蝴蝶、白蝴蝶又出现了,这一次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B、总结:这园子里不管是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ppt出示:花开了,就像……鸟飞了,就像……虫子叫了。)

  A、同学们,你们注意到“睡醒”这个词了吗?如果把它改成惊醒行不行?

  B、师生配合总结:是的,别小看了这个睡字啊,自然地睡醒才是一种自由的状态。花儿愿意睡到什么时候,就……鸟儿愿意怎么飞,就……,它若想要飞上天去,也……虫子愿意怎么叫,就……愿意和谁说话,就……一切都是活的,一切都是……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平时我的中心句在句首或句末,这个在句中。

  6.是啊,园子里的一切景物都活了,都是自由的,来,我们一起再来配合着在音乐中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7.同学们,读书还要联系上下文来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萧红眼里看到的自然之园。第十三自然段又向我们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鲜活的、自由之园。(板书:自由之园)其实,园子里的植物、动物本无所谓自由,为什么在我的眼里是如此自由呢?(是啊,我的心里自由,看到什么都是自由的,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

  1.古人说境由心生,高兴时看什么都好,不高兴时看什么都不顺眼。因为我是自由的,所以看什么都觉得自由。原来,这儿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抒发我心中的自由之情!正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课文又是怎么表现我的自由的呢?默读3——12自然段,相信你的眼前一定会浮现出许多自由的画面。概括地说说,你看到了哪些自由的画面?

  3.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些自由的小事。

  引读:祖父……,生接……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

  4.你们看,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是读起来却很洒脱,很孩子气,字里行间跳跃着两个字——自由,我们再来读一读。

  5.我真的是在拔草、铲地、浇水吗?(瞎闹)文中有几个特写镜头,你觉得哪个镜头最有趣,让你有一种想和她一起玩的冲动?

  交流咀嚼,预设如下:

  (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一个“爬”字,一个“乱勾”,活脱脱的一个泥娃娃呀!让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抢水瓢浇菜)

  把这份自由、快乐大声喊出来!

  (第11节)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6.师总结:在这个园子里,我想闹就闹,想玩就玩,等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不用——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你们看我的快乐、自由就藏在栽花、拔草、铲地、浇水甚至睡觉这些生活小事中。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叙事抒情。(板书:叙事抒情)

  三、批注释疑“爱之园”

  1.什么是自由,这就是自由,什么是快乐,这就是快乐,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你觉得这自由是谁给我的?课文中描写祖父的地方并不多,让我们回头默读3——12自然段,找出描写祖父的细节,凝神静气地读,把你的体会选择几个关键词写在旁边。

  2.同桌互相交流,如果你们关注的细节相同,那是心有灵犀,如果不同,那再切磋切磋。(一个劳动工具,传达着一份疼爱;一声嘱咐,透露出一份悉心;一张笑脸,无限宽容。)

  3.是啊,有人说,一个爱你的人,他会给你造一座天堂。这园子就是祖父为我撑起的`一方爱的天堂。(老师板书:爱之园)

  4.现在,你还觉得它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吗?

  5.总结:是啊,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它所表现出的自由和爱,正是萧红一生的憧憬和向往。一想到这个天地,萧红就感到快乐、幸福;一想到这个天地,她就涌起了写作的冲动;这个园子不只是祖父的,它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再读题!

  四、回忆课文,拓展阅读

  1.同学们,了解一个作家的生活经历,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萧红一生坎坷,悲凉。18岁,祖父就去世了。离开祖父,寂寞孤独的时光里,她常常回忆起和祖父一起——(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人疼爱是多么幸福啊!)

  20岁时,她离开家乡,一直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写下这些文字时,她正流浪在香港,身在异乡,遥望家乡的目光里,她仿佛又看见了园子里的景物——(在这样的园子里生活是多么快乐啊!)

  3.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她提笔就想到了童年,想到了她和祖父的园子,想到了那个生她养她的地方——呼兰河。《呼兰河传》,就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ppt出示)

  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感受到了萧红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更感受到了祖父对她的爱,祖父对她的爱在萧红的心中化成了一首诗,又化成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如果同学们想更多的了解萧红,就去读这本书吧!

  附:板书

  自然之园

  叙事抒情

  19.我和祖父的园子自由之园

  借物抒情

  爱之园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3、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4、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5、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知道“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正确书写“潜艇、毛毯、窗户、砌成、狗熊、煎饼”等词。

  2、练习默读课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内容。

  方法指导:

  1、“镜”、“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潜”读音是二声;书写“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体会用词的准确,有助于我们遣词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们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体会作者的快乐和可爱。

  5、让自己走进作者的想象,创设情境联系实际,结合自身的感受来谈。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我能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读通课文。我会扫除读音障碍了。

  (1)瞧,本课的生字我会看拼音写汉字了

  mén chuāng yǎn jìng tuō xià qián tǐng

  ()()()()

  máo tǎn jiān bǐng cán jiǎn qì chéng gǒu xiòng

  ()()()()()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饼( )潜( )砌( )艇( )

  拼( )替( )彻( )挺( )

  (3)我会写下列词的近义词

  喜欢——( )收拾——( )幻想——( )

  希望——( )凉快——( )假装——( )

  (4)我会划去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有时候,我希望我的房间变成一(个间)魔术屋,一(辆艘)潜水艇、一(座所)学校或一(家个)商店,它要能长出四(个颗)轮子,一(部对)翅膀,那就更好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围绕重点问题研读课文:

  “为什么他会希望自己的房间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呢?说明现实中他希望什么?”

  1.带着这个问题,读读你最感兴趣的他的一个想象,从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强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并读好该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希望吗?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间也真的变成了这样,你想象你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D.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的向往。

  3.小结学习方法: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真的变化了会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进行比较阅读,体会词语的感情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础,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思考。

  3、我能利用课文新奇大胆的想象,激发我对生活的热情,敢于想象,乐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维品质。

  方法指导:

  1、以读代讲,读中来品析作者的感情。

  2、学习本课结构上前后呼应的写法。

  3、此题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旨,请认真感悟亲人对作者给予的绵绵不尽的关爱,以及作者对亲人的感情。

  4、抓重点语句感悟作者情感变化,要学会边读边体会。

  5、学以致用,学会想象,想象既要丰富,又要合理。

  教学过程:

  一、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继续围绕重点问题研读:

  1、针对第二部分其他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节)读好相应段。

  2、以读代讲,我通过读书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小结第二部分的内容和感受,全班同学自由读第二部分,我读自己喜爱的小节。

  二、学习课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1.他的房间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能通过读书告诉大家?

  2.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我对一些句子和词语有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为什么他要“嘘——小声点”地告诉我们那些别人不知道的宝贝呢?“其实”一词表达了什么感情呢?

  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为什么最后他还是说“自己最最喜欢的还是现在的房间”?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本组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

  三、品析语言,感悟作者情感变化与本文语言特色:

  1、我会读这些句子:

  我希望我的房间有轮子。

  我更希望我的房间长了翅膀。

  我特别希望我的房间是一件间魔术小屋。

  我最最喜欢的还是我现在的房间。

  2、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别希望”、“最最喜欢”这些词表现的情感变化。

  3、我会有感情的读上面的四个句子。

  4、我觉得这些句子读起来感觉特别亲切熟悉:

  教师点拨:本文语言方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的的修饰,多是采用儿童口语,如“嘘——小声点”、“哇,那该多好!”我还能找几句__________。读来亲切,容易上口。

  三、拓展延伸:我也会像作者一样

  原来我们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能通过文字把它们呈现出来,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为他想到的我们也都想道,我们也能这样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设计意图:

  1、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活泼、全面地发展。

  3、力求个性化的、情感化的阅读,在读中感悟形象、激发感情。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任选文中某一人物,读中感受到该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历史人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2、难点:用自己的话简介人物。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常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赛马图片。(仔细看图片,想一想:这是什么比赛?)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古代赛马的故事。)

  2、出示课题:田忌赛马

  二、新课学习。

  1、看题质疑。(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重要问题:田忌跟谁赛马?是怎样比赛的?结果怎样?

  2、初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解疑

  课件逐步出示:

  ②给课文分段。

  ③生字、新词学习。

  3、深读课文。

  过渡:出示“人物志”卡片。(只有对人物相当熟悉,才能制做出一张好的人物卡片。)

  ①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人物的言行和神态,让人物在你的脑海中活起来。

  ②选你认为最能使人物活起来的一段话,四人小组,分角色对话练习。

  ③汇报读。学生评议(活了没有?)

  “我仿佛看到……”

  三、总结谈话,激发兴趣。

  (另外两位人物,我们可以在课后给他们制做一张更好看的“人物志”卡片。我们古代的伟大人物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找一找他们的事迹,给他们也做一张“人物志”卡片。)

  四、布置作业。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__的凛然气节。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晚年隐居石湖。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绩麻:把麻搓成线。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参加。⑧耕织:耕田织布。⑨傍:靠近。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④蛱(jiá)蝶:蝴蝶。

  6、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一、教学内容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想一想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二、教学设计:

  学生比较喜欢三国的故事和人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一学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水平。

  三、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生词,读通读懂课文。

  2、了解古代军事知识:都督、军令状、水寨、弓弩等。

  3、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在什么地方。

  四、教学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我们十一册学习过《赤壁之战》,对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大家积累了哪些?

  同学踊跃发言教师小结,对于课外积累多的学生鼓掌表扬。

  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东吴招亲----陪了夫人又折兵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张飞吃秤砣----铁了心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关于三国的成语:

  望梅止渴三顾茅庐味如鸡肋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手不释卷老马识途木牛流马

  2、学生分组自学

  (1)自学生字生词,不懂的。教师巡视。

  (2)根据写事的继续问的特点分清课文的顺序

  立下军令状-----巧妙安排-----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3)认识诸葛亮是人而不是神,深刻领会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谙熟人,二是具有丰富的天文知识,三是通晓地理。

  (4)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1)《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草船借箭?结果怎样?

  (2)本文人物分析

  周瑜:阴险狡猾;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鲁素:忠厚老实;曹操:谨慎多疑。

  不喜欢周瑜的原因: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

  喜欢诸葛亮的原因: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3)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于诸葛亮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的安排

  a、诸葛亮算到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回来时顺水顺风;b、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手箭。c、诸葛亮算好了人,知道鲁素忠厚老实守信,特地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素向周瑜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鲁素见证了诸葛亮取箭的经过,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4、图文结合,看出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博才多学,知己知彼,善于运筹帷幄。是历史山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5、把本课的内容演一演,同学评价。

  6、课外读一读《三国演义》中跟本课有关的部分。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一、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小网袋成品,编织示意图或投影片,广口玻璃瓶、罐或大词典、厚书等便于固定袋口绳的教具。

  2、学生准备:编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绳与绳之间的打结。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提问,导入课题

  1、展示小网袋作品。

  2、提问:网袋有什么用处?它啊是如何编织成功的?(引入绳结编织法)

  3、编网袋需要哪些材料、工具?(检查材料、工具的准备)

  (二)演示讲解,动手操作

  1、学生自学图示,了解编织过程,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

  2、借助投影或实物演示一步步讨论,明确编织过程:

  ⑴固定袋口绳(可拉直粘贴在课桌边)。

  ⑵对折线绳骑搭在袋口绳上(排列要整齐)

  ⑶打第一排结(各绳结要与袋口绳等距离。如没把握,可先做上记号,再打结)。

  ⑷大第二排结:在记号处从相邻的两个结中各取一根绳合并在一起打结。

  ⑸将袋口绳环系在广口瓶、罐的沿口处或围绕在纸筒、大词典上(用胶带固定住)。

  ⑹把第一根绳和最后一根绳合并打结,完成第二排结。

  ⑺依次往下编,最后留下一定长度的绳头,合拢打个结,并修剪整齐。

  ⑻将口袋绳两头连结起来,完成编织。

  3、思考尝试:你可以改变程序,或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编织。如:

  ⑴对折线绳骑搭在口袋绳上时,可边骑搭边打结,搭一根打一个结。

  ⑵将线绳对折后双股骑搭在口袋绳上,将并拢的双线头从对折口中穿过,拉紧。

  ⑶先打好数排结,再设法把袋口绳围成环状(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帮助用手撑着),一排排首尾合拢完成。

  ……

  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评比

  1、依据教材中的评比标准,自评、互评,填上“☆”。

  2、请得“☆”多的同学展示他们编织的网袋,大家议一议这些网袋好在哪里,并请他们说说编网袋的'收获、体会。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网袋大小取决于什么?怎样掌握网袋眼的大小?

  2、课余收集一些不同质地的线绳,根据需要编结不同式样的网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祖父的园子》

  课型:新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8个生字及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印象呢?(学生回答)告别童年冬阳下的骆驼队,今天让我们走进第7课《祖父的园子》。(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文章的生字新词。读后想一想:这篇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4、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三、精读课文品味赏析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看看从哪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5-12自然段)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

  (2)语言:

  A、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B、再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着读着,我们会发现祖父有一个典型的动作——笑,透过“笑”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名读“祖父的话”(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练习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情景!)

  4、我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体会出作者的自由自在,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来呢?指名学生读相关句子,简要说明。

  A、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B、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

  C、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钩一阵。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开火车读读这几个典型的句子。

  四、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过渡:慈爱的祖父,对“我”的瞎闹是这样的宽容,他对“我”倾入了无限的爱心与耐心,放飞了“我”的自由,于是“我”眼中一切都是自由的,特别是课文的第17自然段,字里行间都流淌着自由的气息。

  2、自由读,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3、交流朗读:(我体会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哪个句子让你的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4、读着读着,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三个“就像……似的”——拟人排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啊!(男生朗读)七个“愿意”—无比自由—作者笔下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快乐的!(女生朗读)

  5、只要我们的心灵是自由快乐的,那么我们眼中的一切都是无拘无束的!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指名学生说,如:我今天考了好分数,特别高兴,觉得校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妈妈带我公园里放风筝,我很高兴,觉得公园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有一天我一个人在家,特别自由,觉得家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6、请学生也像作者一样用上“就像……似的”、“愿意”等词语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写写自己心中的那份自由。

  7、交流。

  五、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1、小结: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自由,重新回到祖父的园子。因为我的心“情”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看到的一切“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也正因为满眼的“景”色都是自由自在的,所以我的心“情”就更加自由自在了。这就叫做“情景交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

  2、齐读课题:我是自由的,园子是自由的,而慈爱的祖父正是这种自由的源泉,所以作者深情地称这个园子为“祖父的园子”。

  六、课堂检测

  1、语音世界。(看拼音、写词语)

  húdié cǎomào xiānàoch ndìjiǔcài

  ()()()()()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花园的美景自由

  祖父的园子快乐

  有趣的活动幸福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1、激情导入:一个小小的游戏,一次精彩的比赛,往往都会给人深深的启迪。今天,就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去看看齐国贵族非常喜爱的一项运动――赛马,看看齐国大将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看看从这次比赛中,我们又能受到怎样的启迪?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生字“忌”上面是自己的“己”。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田忌和谁赛马?赛了几场?怎么赛的?结果怎样?……)

  4、播放情景朗读(电脑课件出示课文),思考:

  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田忌和齐威王赛了几次马?结果怎样?

  5、揭示学习目标(出示,指名读):

  a)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田忌赛马的经过。

  b)从田忌赛马这件事中得到一些启发。

  c)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积累一些词语。

  1、学生听讲,吸引兴趣

  2、学生读题,认识“忌”字。

  3、思考课题

  4、了解课文内容,思考相关问题。

  5、了解学习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事半功倍”。本环节让学生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学习本课的学习方法。

  二、合作探究,学习“两次赛马”课文

  (一)找出两次赛马的段落。

  1、问:有谁知道本文写了田忌几次赛马?每次赛了几场?

  2、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一下全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赛马?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二次赛马?

  (二)自学“两次赛马”部分

  这两部分内容,老师不讲,相信大家通过自学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务?

  1、出示学习要求:

  ①各人大声朗读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各人按下面的句式,说一说田忌两次赛马的经过,并填表(电脑出示)。

  第次赛马的时候,田忌先用对齐威王的,接着用对齐威王的,最后用对齐威王的。由于,所以田忌。

  读课文填空

  第一次比赛

  第二次比赛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第一场

  第二场

  第三场

  齐王的马

  田忌的马

  比赛结果(田忌)

  原因

  ③每个合作学习小组中,选一人说,另选两人用纸马演示两次比赛过程。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

  ①老师要检查大家自学的情况了。先请人来读1—2自然段。认真听,读完了,我要请人到台上来讲一讲第一次是怎么赛的。

  指名读。

  ②一生上台讲说第一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第一次赛马课件。

  ③指名读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台讲说第二次赛马过程,教师演示第二次赛马课件。

  ⑤填表

  表扬:说得真有条理,我们今后说话写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来表达。

  (三)角色扮演

  1、为了增强现场感,我想邀请几位同学扮演文中的几位人物,模拟一下当时情景。咱们得先做点准备,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注意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重点词语作上记号。

  2、好了,现在我就是马夫,谁来扮演齐威王、田忌、孙膑(课件出示“人物”),我任由你们指挥和差遣。你们可以自由发挥,表现出人物特点就行,不一定非得用文中语言。

  3、他们演得怎么样?(学生简单评价):

  4、比赛前和每场比赛后齐威王是什么表情和神态?你怎么理解?

  (四)揭示孙膑思维过程

  1、调换马的出场顺序,原来是孙膑的主意!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只”、“一下”,说明什么?(方法简单)

  2、这么简单的办法,为什么作为齐国大将的田忌没想到,旁观的孙膑却能想到呢?小组讨论思考:

  田忌:失败面前失去信心(从哪里看出)。

  孙膑:充满信心、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足智多谋

  “充满信心”?你从哪里看出来?(“胸有成竹”)

  为什么孙膑这么有信心?(他发现:“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3、我们来测一下马的速度,出示课件:测速,得出结果:田忌的____虽然比齐威王的____慢一点,但比齐威王的.____快一点。

  孙膑当时也许是这样想的:__(展示孙膑的思维过程)

  4、孙膑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赛前就提出这个办法,让田忌一举获胜?(若有难度,同桌讨论)

  讨论后小结:如果不知道双方马的实力,就无法提出调换顺序的方法。孙膑经过仔细观察、科学分析,抓住了“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这个关键条件,才想出取胜的办法。

  1、学生回答问题,了解比赛情况:(两次,每次三场)

  2、学生快速浏览交流:第一次(1—2自然段),第二次(13—17自然段)

  3、学生明确自学要求,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明确方法和步骤。

  4、学生按要求自学。

  5、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师生角色扮演,细分每场比赛

  7、学生思考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后交流

  8、学生观看电脑演示“测速”,并在屏幕上填写相关内容

  9、小组合作讨论,升华情感

  本环节一开始就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进行分析课文,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表格的填写、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通过分析孙膑的思维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明白仔细观察、科学分析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推理质疑,深化认识

  1、启发质疑:看了两次赛马,你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这个顺序可以随便调吗?我们来做个实验。请每组拿出自己做的“纸马”,每个小组讨论一下,假如我们不按孙膑的计策,换一种方法安排出场顺序,结果会怎样呢?用笔在纸上照样子写一写,推算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快。

  3、学生推算。教师巡视,找出一两张推算结果多的纸。并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推算结果最多的代表作品。

  4、思考:(电脑出示)

  ①想一想,田忌有别的方法战胜齐威王吗?

  ②齐威王第2次赛马输给了田忌,想一想,齐威王第2次比赛中途还有没有取胜的方法?

  5、电脑演示自定比赛

  小结:实验证明,孙膑安排的这个顺序不是乱调的。孙膑真是__________。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神机妙算、计算精密……)

  1、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2、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推算

  3、学生观看展示结果

  4、学生思考回答相关问题

  5、由学生上台操作并口述比赛经过

  通过电脑演示自定比赛顺序,这是本课教学的亮点,也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精彩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同时对孙膑这个人物有更深的印象。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2、学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三个历史人物(电脑出示人物头像)。现在请你来评价一下这三个历史人物,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从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4、课外作业:

  找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动脑筋的故事读一读,准备参加班级故事会。(包括孙膑的故事)

  1、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复述全文内容

  2、分析评价三位历史人物

  3、谈感受

  4、课外拓展,查找资料

  从整体上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和总结,学会分析人物形。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弄清借箭的经过,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能试着评论历史人物。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弄清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认识借箭成功的原因,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暑假中,曾上演了大型连续剧《三国演义》,谁知道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生:三国指的是魏国、蜀国、吴国。

  师:魏、蜀、吴三国并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为什么是三国鼎立?看老师画图。(师边画边讲)

  曹操

  刘备联合孙权

  师: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要进攻孙权。因此,孙刘两家联手要抗击曹兵。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奉命来东吴帮助作战,遇到大将周瑜。周瑜对诸葛亮是什么态度呢?谁知道?

  生:周瑜妒忌诸葛亮。

  师:周瑜让他几天之间造多少箭?

  生:让他三天之内造十万支箭。

  师:这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诸葛亮草船借箭(板书课题)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那么诸葛亮找谁借箭?怎么借箭?结果如何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自学生字、新词,了解大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1、2自然段。

  师:哪一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

  生:第1自然段。

  师:周瑜为什么要妒忌诸葛亮?

  生:因诸葛亮挺有才干。

  师:齐读这一段,注意挺和很这两个词要读得语气重一些。(生齐读)

  师:周瑜是怎样提出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事的?诸葛亮是怎样做的?默读第2自然段。

  (周瑜借公事陷害诸葛亮,要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满口答应,并立下军令状。)

  师: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他以为他的阴谋已得逞了。)

  师:这部分写商议军事,接受任务几乎全写的是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除了一处写周瑜很高兴外,没有再对他俩的神态、语气作任何细致的描写,该怎样读才好呢?

  (先请生自由读,发表意见,再指名分角色读。)

  小结: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箭十万支陷害诸葛亮,这是草船借箭的原因。

  2、细读第35自然段。

  师:当诸葛亮接受任务后,周瑜、诸葛亮各自是怎么做的.?(生默读思考找到答案,并回答。)

  师:你从中看出什么?

  生:我看出周瑜是个奸诈、阴险的人。

  生:我看出诸葛亮胸有成竹。

  师:回答得很好,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生:从他们的语言和做法看出来的。

  (指名分角争读3、4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69自然段,用划出出发时间,草船借箭的有关语句。

  师: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行动?行动的目标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怎样?

  请看老师给同学们放电影。(师出示电脑动画,配合录音范读,让学生观看诸葛亮是怎样在大雾漫天的环境中成功地和曹操借箭的经过)

  师:借箭成功了吗?读出书上有关语句。(生读出船两边的草把上都插满了箭等语句)师:诸葛亮借箭成功主要依靠江面上的大雾,而他选择这一天行动恰好江面上有大雾,这是巧合吗?

  (生联系上下文讨论出:这一切都是诸葛亮预料到的)

  师:从中你对诸葛亮有什么认识?

  生:诸葛亮的才智过人,我真佩服他。

  生:诸葛亮晓天文、懂地理,我应向他学习。

  4、齐读第10自然段。

  师:诸葛亮一共借了多少支箭?

  生:十万多支。

  师:这一天恰好是周瑜给他任务期限的第几天?

  生:第3天。

  师:周瑜看到诸葛亮完成了任务,他的阴谋失败,他是怎样表现的?

  生: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小结:诸葛亮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借箭十万,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布置作业:

  1、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

  2、准备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通过鲁迅先生的事实,教育学生要时时早,事事早。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三、总结

  自由浏览全文,找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关系。

  2、继续练习口述三味书屋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自由朗读课文,理清层次以及作者得写作顺序。

  2、指名回答。

  二、体会文章写的作用

  1、浏览课文内容,划出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

  2、小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

  (2)小组内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梅花?

  3、班级交流。

  (1)指名读有关梅花的句子。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4、自由读所划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1)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三、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1、自由读第3节前半部分,找出描写的事物与相应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据投影练习介绍。

  现在咱们来到了三味书屋,就缺少一名介绍员,谁愿意担当此重任?在介绍之前先练习一下,注意自己的语气。

  4、指名到台前作介绍。

  5、学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文章或诗词,摘抄在读写笔记上。

  板书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理解其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故事意思,体会出课文蕴涵的寓意,从而教育学生要表里如一。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4、搜集与龙有关的寓言、成语或故事等。

  教学重点:学生能否正确的断句,流利的朗读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等。

  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成语入手激趣导入

  同学们,能说出有关龙的成语或诗词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叶公好龙。

  点出课题,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龙有关的寓言故事。“叶公”是谁?“好”是什么意思?应读几声?想不想知道叶公和龙之间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交流课前搜集情况

  初读寓言整体感知

  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认真听,每一句话都读对了吗?再找学生读,评价、纠正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全班齐读,边读边体会课文的大体意思。

  回顾学法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回想: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刻舟求剑》一课时,是怎样解决难读、难记、难懂的句子的?

  课文的大概意思差不多读懂了,能大胆地告诉老师在预习、读书时遇到的难题吗?学生边说,教师边把重点句、词或共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一角。

  刚才,我们一起总结了许多好的'学习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用,就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当然,也可以提出你的问题在小组里解决。下面我们来个小比赛,看看哪个小组自学得好自学得快。老师也参与到你们中间。

  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你是通过学习,自己解决了?你也可以提出来考考大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学习古文的许多好的方法。

  由文明理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挖掘寓意。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则寓言写了个什么故事?你觉得叶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拓展开去。同学们,你喜欢叶公吗?为什么?你想对叶公说点什么?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叶公这样的人?展开想象:真龙回到天上以后,会怎样想?叶公回家之后又会怎样做?

  演一演背一背

  下面我们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则寓言。第一次可以先用现代话演,然后启发学生:如果用古文来演效果肯定会更好,怎么样,有信心吗?

  探究作业

  1、把《叶公好龙》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并考考他们。

  2、给叶公写信,告诉他如何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3、继续收集与龙有关的资料,办一次“我所知道的龙”手抄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掌握“妒忌、军事、委托、照办”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39;本质意义。

  3.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1)学生交流。

  (2)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指名认读生字,并组词。

  3.齐读词语:

  妒忌,军事,委托,照办,预计,紧急,军令状

  惩罚,探听,私自,布置,调度,水寨,呐喊

  神机妙算

  指名读,接龙读,齐读这些词语。

  4.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曹,督,遮,寨,插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周瑜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干,要诸葛亮10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用妙计向曹军借了10万支箭,使周瑜甘拜下风。)

  3.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立军令状。

  第二部分(3-5):探听情况。

  第三部分(6-9):借箭经过。

  第四部分(10):借箭成功。

  四、研读1、2自然段,了解起因。

  1.多媒体出示1-2自然段。

  1.学生带着问题轻声朗读一、二段课文。

  (1)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2)为什么要赶造十万支箭?(①与曹军水上交战需要用箭。②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3)诸葛亮为什么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已识破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伤了和气,那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同时又从大局考虑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所以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

  2.分角色朗读周瑜与诸葛亮的对话。

  3.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1-29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21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书教案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12-16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下册教案12-14

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03-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3-16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6

五年级语文下册《草原》教案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