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26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提高自主阅读能力,感受中化优秀的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3、训练听、说、读、写的能力。

  4、渗透德育、智育、美育,提高学生素质。

  学重点、难点:故事内容的复述。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各种类型的古代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以说为主。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古代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把你喜欢的古代故事推荐给大家。

  二、分组讲解,明确目标。

  1、交代听故事、讲故事的要求。

  (1)什么是古代故事?讲故事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

  (2)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要评一评。

  (3)各小组评出故事大王。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择优展示,指导复述。

  1、故事王在班内讲故事,师生评议。

  2、故事王介绍经验。

  四、强化记忆,鼓励评价。

  1、在你听到的故事里,给你最深刻的人物是谁?

  2、先在组内交流,再选两名再全班交流。

  五、感悟体会,训练写作。

  1、鼓励学生弹出讲故事后的感想,共同摸索技巧。

  2、复习读后感的写法,针对印象最深的故事写读后感。

  3、不知研究型作业,推荐优秀故事篇目。

  4、教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2.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 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 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 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 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概括两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二、赏析第一节诗

  1.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回答:“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中三个“这”字所指代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 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字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 ,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3.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 “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 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

  回答:“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5.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地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回答: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三、赏析第二节诗

  问:第二节诗在全文中的作 用是什么?它与第一节诗是会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1.揭示全诗主旨。2.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 意。3.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目睹满目疮痍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特写。在这一节里诗意得到了提炼和升华。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四、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与疑问(每小组选一人,班上交流)

  注意被传诵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 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2、揣摩本文精当的语言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同上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3

  预习要求

  思考文后练习一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内容

  [投影]

  1、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你还有什么新的、独到的见解吗?

  4、最后一段作者讲了什么道理?

  明确:

  1、“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 第一阶段:幼时天资过人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

  第三阶段:又过七年后变成平庸之人

  3、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学”;从道理上来说,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

  4、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二、揣摩语言

  [讲述]文言文一般都很简洁,本文语言尤为精练。前两段叙述方仲永由“指物作诗立就”的神童到“泯然众人”的过程及原因,仅用了158个字,没有一句废话,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其丰富的表现力。

  [例]

  1、“世隶耕”:三字交代了身份、家世,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2、“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请同学们尝试着到文中发掘发掘。

  (学生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明确:

  1、“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愚昧无知的形象。

  4、“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也点明了仲永终未成大器的原因。

  5、第二段叙事: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6、结尾议论:言简意深,说理严谨。

  以上,教师可摘要启发讲解。

  三、质疑探究

  [投影]

  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你认为哪一个阶段写得最详细?说说你的依据。再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一阶段呢?

  明确:

  方仲永才能出露时的幼时阶段详写;理由略;详写这一阶段,意在说明一方面“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不使学”。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四、体验与反思

  [投影]

  你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即“人的天资”与“后天教育”的关系?假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的话,读了后,有什么感受和启发?假如你认为自己还有点笨,读了后,又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学生自由发言。

  五、教师小结

  本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

  由此看来,人的成长,关键在后天接受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像方仲永这样天赋高的神童,不学习,最终也变成了普通人一样。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要努力学习,不然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办不到。老师赠送你们一条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希望你们珍惜读书机会,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六、作业

  1、完成文后练习三。

  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查字典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文,并用“”划出这些句子。

  (二)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使作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到处都是);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5)把描写“花”这一段有感情朗读一次。

  小结:作者把大兴安岭的岭,岭上的林,林中的花联系在一起作具体描绘,构成了一个立体画面,使大兴安岭更加美丽,可爱。

  面对美丽的大兴安岭,作者联想到什么?

  (联想到与建设结为一体)

  理解句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1)“空洞”什么意思?(没有内容)

  2)从哪里体现了大兴安岭美得不空洞?

  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

  小结:这段作者先介绍了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再写了作者的联想。说明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还与祖国建设处处都要用到木材联系起来,所以感到它越看越可爱,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3、自由朗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作业:1、课后练习1,3(1)、(2)。

  2、把优美的句子抄在《积词本》。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设计意图:

  植物生长一般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本文寓意所在。而文章中那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管,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多可惜呀!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可能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我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预设目标:

  1.会认“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明白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过程。

  4.有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白隐含的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导看图,谈话揭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了一件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葫芦放大图和带拼音的“葫芦”二字)师提醒学生注意“芦”在词语中的变调,读好轻声。

  2、我们认识了葫芦,你们看,这又是葫芦的什么?(指葫芦藤,待学生说对后,在课件中出示“葫芦藤”)提醒读好“藤”的后鼻音,再指名读“葫芦藤”,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都是草字头。

  3、揭题质疑。

  ①揭题: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葫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读课题)

  ②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过渡:是啊,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①请用序号在文中标出共有几节。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对预习时划出的生字多读几次。

  ③想想你是用什么好方法来记的?跟同桌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效果。

  (1)谈话:小朋友学得真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向生字挑战,好吗?(课件出示)

  葫(hú)芦(lu)细长的藤(téng)盯(dīng)着邻(lín)居哇(wā) 挂着

  一棵 每天 自言自语 奇怪 治一治

  (2)检查读:

  ①请认为自己读得好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②认为自己最能干的同学,请到讲台桌前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

  ③认为自己聪明的同学,请举手对老师、同学说说你记生字的金点子。

  ④师:现在,我们让生字宝宝来到课文中,向课文挑战,好吗?

  学生开火车读、同桌互读。

  [1][2][3]下一页

  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来自网!

  三、看图比较,找出不同

  (一)、看图说话。

  1、出示课件。(第一节和第四节的插图)

  你们看,两幅图上都有叶子、葫芦和人,但你仔细看,会发现他们很不一样。

  2、引导讨论

  (1)人的表情

  (2)葫芦叶子

  (3)葫芦

  1、过渡:是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快速读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写第一幅图,哪一段写第二幅图?(学生找到后,在图下分别出示课文第一段与第四段。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四段

  1、学习第一段

  ①自由读第一段后,指名读第一段(评读哪个句子读得好)

  ②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③师:葫芦真可爱,还有哪个句子也写葫芦长得好?指导读好“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读好此句中的“细长”、“长满”“雪白”。

  ④师引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连起来读读这段的一至四句。

  ⑤引读:葫芦长得这么好,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那个人很喜欢葫芦。)指导读好喜欢的语气。

  2、学习第四段

  过渡:那个人多么喜欢自己可爱的葫芦,可结果呢?

  自己读第四段,指名读第四段,评评哪些词读得好。谈谈那个人的心情(伤心),再用伤心的语气读第四段。

  3、总结质疑

  ①再次读读第一段和第四段。

  ②从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词来说一说叶子、葫芦有什么不一样(随机板书)

  ③学了这两段,你们明白了这么多,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④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课外去查查资料、思考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五、巩固书写

  1、巩固生字:

  (1)学到现在,小朋友一定有点儿累了。咱们到智慧树下摘摘智慧果,放松放松,好吗?

  (2)猜字游戏。

  ①老师出字谜:

  领队在前。(邻)

  有眼不见灯火(盯)

  ②鼓励学生编字谜或做动作,大家猜字。

  2、指导书写:

  (1)出示“每、言、挂、哇”读一读。说一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言”和“每”。

  言:注意第一横长,第二、三横短。

  每:注意笔顺。师范写,学生书空,再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4)评价。让学生把最满意的字拿给同桌看,并介绍经验。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葫芦

  绿可爱

  ↓?↓

  生虫→黄、落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读写“流淌、秘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中关于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3、结合课文第8、第9自然段,仿写创作,仔细体会想象的奇妙和有趣。

  4、感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5、积累文中想象力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想象的奇妙。

  2、根据课文的段落进行仿写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中优美段落的反复朗读,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生活,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交流宇宙另一边的秘密,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的描写,和同学交流想象宇宙另一边还有哪些秘密。

  2、发挥想象力,模仿创作和编写宇宙另一边的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收集关于宇宙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会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写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板书:宇宙

  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对宇宙的了解?宇宙里都有什么呢?(学生交流)

  幻灯片出示:

  宇宙:

  ①天地万物的总称。

  ②天文学的“宇宙”概念指总星系,是人类的观测活动所涉及的最大物质体系。

  我们所知道的所有事物都处于宇宙中,人类至今还无法确定宇宙的边界。除地球之外的宇宙还没发现生物的存在。这就很奇怪了,在宇宙的另一边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开动大脑,好好想一想。(学生交流)

  板书:宇宙的另一边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看看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交流对宇宙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积极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课件出示初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画出要求会认的、会写的字和词语,多读几次,读准确。画出不懂的词语,并猜猜这些词语的意思。

  (3)想一想,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4)独立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2、考考大家刚才读得怎么样。瞧!词语来了,快和它们打声招呼吧!

  课件出示会认字词:

  浩瀚汩汩气喘吁吁纸鸢穿梭尴尬拜访

  (指生读词,一生领读,其余生跟读。)

  师重点帮助学生识记易错难记的字,如不要把“气喘吁吁(xūxū)”读成“气喘吁吁(yūyū)”。

  课件出示会写词语:

  流淌秘密一栋楼梯铃声乘法思绪

  一篇穿越

  课件出示词组:

  浩瀚的星空汩汩流淌茫茫宇宙

  课件出示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读了这些词语和诗句,你的心情怎么样?(美、奇妙)

  设计意图:

  在词语中认读生字,给学生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和理解。通过朗读本课优美的词语和诗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三、整体感知。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短语,还有我们喜欢的诗句,看来宇宙的另一边真的非常有趣。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宇宙的另一边到底有哪些秘密。在文中画出有关词语或句子,看谁画得又多又准确。

  课件出示:自由朗读课文,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宇宙另一边的哪些秘密?(板书:秘密)

  学生回答后小结:宇宙另一边所做的事情和我们相反,发生的现象也和我们不一样。

  2、读了课文,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

  示例:有趣奇妙好玩(板书:有趣)

  3、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有趣、好玩、奇妙的宇宙遨游吧。

  (师读)我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

  星光洒进我的眼睛,在我身体里汩汩流淌,告诉我一个秘密:(学生接读第二自然段)。

  4、同学们读得真好,星光告诉我们的秘密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

  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

  (1)“倒影”是什么意思呢?(板书:倒影)

  倒立的影子。

  (2)同学们一般会在什么地方发现倒影呢?(水边)

  (3)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过倒影吗?它有趣吗?倒影和现实什么是一样的?什么是不一样的?

  5、宇宙的另一边和这一边一样的是什么?不一样的又是什么呢?学生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

  6、在宇宙的另一边,具体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细细品读。

  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宇宙另一边的秘密的基础上,品读第二自然段,抓住本文想象的关键词“倒影”,结合生活中实际观察到的倒影现象,感受想象的奇妙。

  四、指导写字。

  1、顺势指导“栋”“铃”“越”的书写,“栋”字的右半部分是“东”,“铃”字的右半部分是“令”,不要写成“今”,“越”字上面不要忘写点。

  2、学生练习书写。

  3、展评,纠错。

  设计意图:

  巩固生字新词。

  五、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不但读了本课的词语,还了解到了宇宙另一边的秘密,课后要多读读课文,品味宇宙另一边的奇妙。

  【板书设计】

  16宇宙的另一边

  秘密倒影有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在宇宙另一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引导学生仔细朗读,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重点朗读第8、第9自然段,调动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3、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填空:

  浩瀚的(星空)汩汩(流淌)茫茫(宇宙)

  课件出示古诗名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雨贵如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课文写的宇宙另一边的一个秘密是什么?

  课件出示:宇宙的另一边,是这一边的倒影。(板书:秘密倒影)

  3、你觉得宇宙的另一边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板书:有趣)

  设计意图:

  在复习优美短语和古诗名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走进课文;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学生朗读课文的主动性。

  二、欣赏有趣的事情。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你觉得哪些秘密有趣?画下来,读一读,说说有趣在哪里。

  2、交流有趣的段落。

  (1)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每个人限读一段,说说为什么喜欢。

  引导学生交流读后感受,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板书:奇妙)

  (2)请同学们仔认真思考,课文第3~6自然段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比较有趣呢?

  提示:分两组,一组朗读宇宙的这一边;另一组朗读宇宙的另一边。

  师生对读或两名(组)同学对读。

  (3)接下来,我们一起评价一下宇宙另一边的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

  交流后归纳:他们上的数学课。

  (4)自由朗读第8、第9自然段,说说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交流:再现情景,想象雪地里孩子们玩耍的场景,想象古诗句描绘的画面。

  (5)指名读第8、第9自然段。

  交流后归纳:数学课按照我们语文课的方式来上,丰富、有趣,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作者的想象合情合理,而且富有哲理。

  板书:富有哲理

  (6)读了这两段,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你是不是也想到了很多古诗句?那么接下来根据课文第9自然段,选一个合适的季节,利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创作一段文字。

  交流后,课件出示:

  乘法是这样的:“孟夏四月”乘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再乘以“水光潋滟晴方好”,等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又等于“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数学课上得这么有趣,那宇宙另一边的语文课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11自然段。

  交流:想象力越丰富,作文写得就越好。

  (7)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是这样的: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等于一片白茫茫,那时,无数的孩子会从家里冲出来,打雪仗、堆雪人、滑雪……这样,大地万物加上一场大雪又等于无数孩子的节日。

  乘法是这样的:“早春二月”乘以“竹外桃花三两枝”,再乘以“春雨贵如油”,等于“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等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最后等于“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反复诵读喜欢的段落,感受想象力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模仿创作的欲望。

  三、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1、宇宙的另一边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怎样才能知道更多呢?

  课件出示(齐读):

  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去拜访宇宙另一边的那个“我”。

  2、接下来,给大家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闭上眼睛,想着浩瀚的星空,穿越茫茫宇宙,飞到那个很远很远的地方,找到宇宙另一边的那个自己,说出你的秘密。

  课件出示:

  想象一下,在宇宙的另一边,还会有哪些秘密?和同学交流,看谁的想象更奇妙。

  提示: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编写,比如根据自己读过的童话,想象要合情合理。

  3、同学们交流后,课件出示示例:

  宇宙,如此浩大;宇宙,闪闪的银河,渺茫无际。星星是小行星?还是陨石?在宇宙的另一边可能存在着“童话星”。

  在那里,住着白雪公主、王子、灰姑娘、睡美人、小红帽……他们幸福地生活在那个五颜六色的星球上。早上,朝霞由红变橙,新的一天来临。大伙聚集在广场上举行大型舞会,大家都有自己的舞伴,尽管搭配有点不当,比如:小红帽配大灰狼。是不是很好玩?但他们仍然很快乐。就这样,从早到晚。夜幕降临,童话星全城戒备。

  童话星里的小伙伴们就这样每天举行活动,快乐地玩耍……

  设计意图:

  设置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积累,编写宇宙另一边的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遨游了宇宙的另一边,感受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不得不感叹:想象力真的很神奇。怪不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课件出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爱因斯坦)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呢?首先,我们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储备。然后,我们要勤动脑、多思考。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利用我们的知识开发我们的头脑,相信我们的奇思妙想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板书设计】

  16宇宙的另一边

  秘密倒影

  有趣奇妙富有哲理

语文教案 篇7

  一、揭题识字

  1、谜语导入: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2、实物展现:

  学写“笋、芽”。

  3、揭示课题:

  亲热地叫一叫。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实物展示、亲热地打招呼激发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拉近与文本的距离。随文识字,分散难点。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读通。

  2、反馈检查,突出重点:

  ⑴正音:

  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读。

  按偏旁归类读。

  扩词读。

  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⑵展示方法,如:

  猜谜:

  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

  唤

  揉

  扭

  钻

  抚

  辫

  ⑶

  读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质疑:

  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自主识字的质量。

  三、朗读感悟

  1、抓住提示,读好对话:

  以“笋芽儿都遇到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为切入点,划划角色和语言,抓住提示语练习朗读。雷公公处可适当想象说话。

  2、动作模仿,表演朗读:

  以“听了他们的话,笋芽儿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切入,圈圈动词,读读演演。在表演中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3、美读成诵,积累模仿。

  4、角色表演,情感升华。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四、延伸说话

  1、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

  (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你喜欢笋芽儿吗?说说理由。

  3、为已经长大的笋芽儿祝福些些什么?

  (创设情景,口语交际)

  注意:可以选择以上1~2个话题说。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五、书写指导

  1、再现生字,识记扩词。

  2、自主观察,尝试写字。

  3、巡回观察,重点指导。

  4、反馈评价,有效检查。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写字质量。

  六、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试着背背喜欢的句子。

  2、摘录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05-20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7篇05-20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锦5篇05-18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5篇05-15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合集6篇05-15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05-14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7篇05-14

【实用】语文教案模板集锦6篇05-13

实用的语文教案模板汇编8篇05-24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模板汇编10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