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2022-05-10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熊和松鼠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厂家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小熊、松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指名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请教大枫叶,难读的句子划一划“……”

  二、学习生字词

  1、出示4个句子①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读

  ③评一评

  2、找课文中的生字,圈一圈,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①4人小组讨论

  ②派代表把自己的方法汇报一下

  ③其他同学边说边举字卡

  3、小朋友记生字的办法太棒了,下面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大家,做一个游戏,这儿有一棵神奇的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摘果子,读对了,这个果子就可以乘上去师的纸船(点名读,逐字练习)

  三、感知课文

  1、现在老师就是小松鼠了,如果把这只纸船送给小熊,小熊肯定会(乐坏了)大家一起齐读第3自然段

  ①齐读第3自然段

  ②拿出小熊图片,看看小熊是怎样的表情?(很快乐)

  ③带着快乐的语气读一读

  ④师简笔画

  2、大家看,松鼠又是什么表情?(也是快乐的)朗读第5自然段

  3、刚才送去祝福的小朋友乐坏了,收到祝福的小朋友也乐坏了,这纸船和风筝给他们带去了快乐,我们一起朗读(1--6段,配上音乐)

  4、是呀!纸船和风筝让他俩成了好朋友,当他们沉浸在快乐之中时,快乐没有了,可是有一天……(师范读)

  5、小朋友,你想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边读边体会,你有什么感受?(自由读)

  6、学生反馈

  7、出示“漂流”“漂荡”这两个词语贴在哪儿合适呢?指生贴一贴,说为什么?

  ①风筝有风才会飘荡

  ②纸船有水才会漂流

  ③有感情地读读“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④撕掉这两个词语,这些东西都没有了,读读第7段,想想他们是怎样的心情(难过的心情)

  8、小朋友,这些难过的心情已经体会得很好了,你读到哪儿心里很受感动呢?(自由选择段落读)

  9、指生读读,适当表扬

  10、师读1-6段,生读后半部分

  11、小朋友都为他们的故事高兴着、感动着,特别是最后一段,老题也深受感动,读一读

  12、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在小溪里,心里都会默默地给小熊说一句话,它会说些什么呢?

  四、结束

  还有许多小朋友想把心里的话说给大家听,我们下节课再来体会这种美好的感受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文章摘要: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最新教案四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

  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2》教学设计四,二上识字2,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人物外貌。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的勇敢,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2、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在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时想起了他三十年前儿时的伙伴,当母亲和他提起这位朋友时,他的脑海里就忽然闪出一幅神奇的画面。

  (出示课文插图。)

  2、音乐声中听老师讲述闰土刺查的故事。说说听了故事之后的感受。他就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主人公──闰土。

  板书:

  少年闰土

  二、整体感知课文

  你想认识这位朋友吗?初读课文,难读难记的地方多读几遍。

  辅助阅读:

  1、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注意文中生僻的字词,做好记号,能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其间、仿佛、素、如许、单、无端。)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3、填填你读课文后对闰土的认识:

  ( )的少年闰土,还能说说理由。

  学生反馈交流。

  (板书学生对闰土的认识。)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1、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以你多年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学懂课文?

  (研读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句子,了解人物特点。)

  2、提出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人物外貌、形象的分析,了解人物特点。

  让学生找到相应的片段。

  (第一小节和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

  选择读书的方法。

  (自由读,做旁注读,圈圈画画读。)

  四、教学第一段画面

  1、轻轻地读读这段话,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反复读读,体会体会。

  2、反馈交流,体味提升:

  ⑴ 第一句:

  ① 生读第一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② 教师点拨:

  A、句子中色彩的美。深蓝金黄碧绿。

  B、环境的空旷美。在闰土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海边时,我的心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试背诵句子。)

  ⑵ 第二句教学:

  ① 生读第二、三句,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带着理解,读读这句话,学生评价。比试读。

  点拨:

  闰土非常勇敢,看插图中的少年分明是一个小英雄。

  ② 不同形式的体味朗读,鼓励生生之间的评价与赏识。

  ③ 小英雄的形象是否也刻在你的脑中了?闭上眼睛,再把这个形象回味一下,齐读这一节。

  (试背诵句子。)

  ⑷ 看图,试背诵这一段。

  五、学习闰土的外貌

  不知你们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三十年过去了,作者回忆起美好的故乡,就想到了闰土。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并说说理由。

  辅助理解: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画掉,然后看看他是谁,与他相对照,少年闰土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年少而又纯朴、活泼的孩子。)

  再请同学们用铅笔将“紫色的”一词划掉,然后换上“苍白的”或“腊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3、抓住重点词,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这句话。

  六、仿写外貌

  1、闰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形象非常可爱,可惜课文中没有写到“我”是怎样的一种形象。再读读课文,你们能不能根据闰土的形象特点来想象一下“我”会有怎样的形象?

  注意:

  要有想象力,但要有根据,合乎逻辑。

  2、学习作者对闰土外貌的描写,将大家对“我”的设想用几句话写一写。

  3、反馈交流,师生评价。

  4、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样想的缘由,我们到下节课可以继续研究。

  5、生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有什么收获?

  (检查目标的达成。)

  七、小结、导读

  这样两个外貌、身份都截然不同的孩子,却成了难舍难分的朋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细细地读读课文《少年闰土》,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通过风和太阳两次比本领的经过,告诉我们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这篇课文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变化。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活泼,颇有个性,适合训练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情分析:

  初读课文时,可用提问激趣,导入新课:“风和太阳究竟谁的本领大呢?”细读课文要指导学生抓住风和太阳比本领的不同起因、方式和结果,来认识他们各有各的本领,不能简单地说谁的本领大。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觉得”写一句话。

  2、能够分角色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让学生懂得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一定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看待别人。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学会生字词

  一、提出课题

  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和谁比本领?他们究竟谁的本领大?)

  二、初读指导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写上序号。初步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学习生字词。

  4、抽读生字词卡片。

  5、指名试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描红指导

  四、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风说的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生字卡片

  2、默词

  二、新授

  1、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1—3自然段写了风和太阳第一次比本领,他们怎么比的呢?

  2、教学1——3自然段

  (1)指读1——3自然段。

  (2)风和太阳为什么比本领?

  (3)你觉得风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能读出风那骄傲的语气吗/

  (4)太阳又怎样呢?“强烈”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5)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

  3、教学4——9自然段

  (1)第二天,风和太阳又碰见了,他们之间又怎么比本领的呢?

  (2)此时,你觉得太阳怎样?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得意”可以换成什么词?请你通过朗读把太阳那得意的样子读出来。

  (3)针对风的提问(出示挂图)

  太阳怎么做的?风呢?(出示挂图)你们看。有了风的帮忙,小船怎样前进的?书上用的动词是多么精彩。

  齐读第7自然段

  4、太阳看到这一切,料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吗?你怎么知道的?

  5、齐读风最后一句话。(出示最后一句话)你从风的话中,读懂了什么?

  6、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

  有感情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一、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用板书内容引导学生复述。

  2、各人轻声复述。

  3、同桌两人交替复述、评议。

  4、指名向全班复述。

  三、课堂练习

  1、读句子(文后练习4)

  2、用“觉得”写一句话

  3、比一比

  各()吹()推()列()

  条()次()难()烈()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太阳光越(),船夫越(),船也就走得越()

  (2)风()帆,帆()船,像()一样飞快地前进。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正确认读本课的2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大意。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通过实践活动,领略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九龙壁的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出示九龙壁的图片

  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幅图片,上面有不同姿态飞舞着的九条龙,这就是我国北京北海公园著名的九龙壁,它用琉璃瓦砌成,精美的造型,吸引了无数参观的人,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快快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再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2、、教师出示要求认的字词,谁有勇气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认一认字,互相考一考,看谁是识字大王?

  4、我们来做识字游戏,谁来试试?

  开火车读词语。也可以自己组词。

  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把词语的意思讲给同学听。

  5、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师读文

  二、诵读课文,感悟大意

  如果让你在“九龙壁”前加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

  (精美的,闻名中外的,)那你是从哪感受到的?在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1、读课文,深入理解:

  (1)“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赞叹不已”呢?为什么参观的人们对九龙壁赞叹不已?(精美的造型)

  (2)“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可以看到就条巨龙是形态各异的?

  (3)自己一边读第三自然段,一边想想一下九龙壁的的样子。

  同桌一人读,一人想象。

  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

  3、你想面对这九龙壁说点什么?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赞叹不已”的?

  三、与综合学习相结合

  这篇课文中的第三段,把九龙壁上的龙写得多美啊,喜欢的话,就把它收集在我的采蜜集里面吧!把你搜集的图片也放在里面,同学之间互相看看,看谁找的名胜古迹的图片有多,又漂亮。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掌握口述读书体会的方法。

  2、通过一段话正确地表述自己读书的感受,重点讲述爱在哪里。

  教学设计:

  一、激趣入题

  1、故事导入:讲“凿壁借光”、“映雪夜读”。

  2、交流自己看的书。说说自己最喜爱看什么书?

  二、示例学法:

  1、示例:我先来说,我最爱读《东方之珠》这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大景观,展观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学了这一课,我真想飞到香港,一睹“东方之珠”的风貌。我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出。

  2、讨论方法:

  ⑴请想想讨论要注意什么?①开头语。②具体内容,包括书名、作者、精彩片断主要内容等等。⑶结尾完整。

  ⑵接着发言应怎样说呢,应该用上“你说得很好,我也来谈谈。”

  三、举行小小读书交流会:请学着上面样子,在小组内介绍你爱读××。做到介绍清楚,内容正确、感想贴切、态度谦虚,比比谁说得好!

  1、小组练习,大组汇报。

  2、师生评议,评选读书之星。

  四、作业:利用假日小队开展一次“好书交流会。”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相关文章: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9篇05-09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05-08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7篇05-08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05-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5篇05-09

关于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09

【必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08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05-08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07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6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