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2022-05-08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最后一根火柴点燃了篝火,那又是什么点燃了这最后一根火柴?

  3、理解“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创造奇迹的竟是一根微不足道的火柴”的内在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在危机时刻,只有坚强、镇定和智慧才能创造化险为夷的奇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含义:用百折不挠的意志,镇定和大智大勇的聪颖来化险为夷,达到自己拯救自己。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自己拯救自己才是生存的最好态度和最好办法。

  教学准备:

  火柴、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播放课件:我国科学考察队员在这里突然遇到了暴风雪。

  2、将课件的画面停止,试着猜想后面发生的故事?

  3、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4、板书课题:最后一根火柴。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a、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b、指名小老师书写:“达”,给它找朋友,说句子。

  c、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险恶环境和危机产生的语句。

  d、结合课件图片和有关情感体验,指导朗读感悟。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三、小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复述故事开头。

  (科学考察六个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突然遭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

  2、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科考队员是怎样渡过难关的?

  二、精读感悟

  1、默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标出生字词。

  a、检查认读:

  岩石跌猛然干枯投遗憾仅点燃上演一幕

  肆虐骤然颤抖对峙裹挟心领神会

  b、注意加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想如何记住它们。

  c、在课文中找出危机不断加深的描写。

  d、结合课文描写理解词语:“心领神会”“遗憾”

  e、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怎样?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老队长”有什么建议?

  f、指名读,点评,齐读。

  2、重点指导理解六、七自然段。

  1)带着问题:自由读6自然段。

  a、“老队长沉默了一会儿”,他想了些什么?他命令大家怎么做?(命令大家把厚厚的外衣脱下,拥在各自胸前。然后用身体围成一个圈,将老队长划火柴的手围得密不透风。)

  相机指导书写:“令”可用熟字加一笔的方法如:今

  b、他自己是怎么做的

  c、如果你是这个准备划火柴的老队长,你心里怎么想?

  2)讨论:

  这最后一根拯救生命的火柴是怎样燃烧起来的?

  你感觉老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里知道的?(有坚强意志、镇定,聪颖)

  3)齐读第七自然段。

  这最后一根火柴成功点燃了篝火,拯救了六个人的生命,但是原先火柴盒里有好几根火柴,为什么这最后一根能成功的点燃起来呢?

  (火柴是“死物”,人是活的。火柴能够熄灭,也能够点燃,关键在于人怎么使用它。有不放弃希望,具有坚强意志的人才敢于划燃最后一根火柴。)

  三、拓展交流,讨论:

  1、课文为什么要用“最后一根火柴”为题?

  2、你遇到过什么危机或困境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3、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遇到危机和困境,你应该如何面对?你有多少中生火方法?

  四、小结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并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这段话简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肖像描写。一般“清秀”极少用来形容动物,就是形容人,多半也只形容少男少女,现在拿来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闪闪有光”的眼睛,写得非常惹人喜爱。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形状,把它比作“帽缨”,给人以联想和美感,表现出松鼠尾巴的美丽;再写具体功能,能“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奇特之处。

  ②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横渡”是指从江河等的这一边过到那一边。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两个“当作”写出松鼠不仅知道以树皮为船,而且还会用尾巴“扬帆”“使舵”,乖巧不言而喻。

  ③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这句话用“只要……就……”这一句式来表现松鼠灵敏的反应与动作。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

  (2)对词语的理解。

  乖巧: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巧妙。

  驯良:和顺善良。

  橡栗:橡树的果实,外表皮有一层硬壳,圆形,呈棕红色,内仁如栗子,可食用。

  矫健:强壮有力。

  玲珑:精巧细致。

  蛰伏: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

  警觉:对危险或情况变化的敏锐感觉。

  苔藓:苔藓植物的一纲,属于这

  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

  一纲的植物,根、茎、叶的区别不明显,绿色,生长在阴湿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前,先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松鼠的影片,丰富学生对松鼠的认识。

  2.教学这篇略读课文时,要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应先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体会作者对松树的喜爱之情。为了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可让学生就课文某一部分内容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在感悟、理解课文之后,还应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说一说喜欢它们的原因,从而来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受年龄及阅读能力的限制,不一定体会得非常全面,教师应注意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在互动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起争辩,在思辩中激活思维。

  5.在学习了两篇介绍动物的文章后,可以进行一次改写练习,引导学生将课文《鲸》仿照本文的表达方法进行改写,也可以让学生将本文仿照《鲸》的表达方法改写成一般性说明文。

  四、相关链接

  布封(1707—1788)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后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毕生从事博物学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了36册的巨著《自然史》。这部著作包括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几大部分,综合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创见,并开创了现代地质学的先河,尤其在物种起源方面,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达尔文称他“是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自然史》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其中关于动物活动形态的描绘尤其富于艺术性。作者以科学的观察为基础,用形象的语言勾画出各种动物的一幅幅肖像。1777年,法国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其特点是擅于运用文学手法具体生动地向读者介绍说明对象。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性说明,是描写与说明的巧妙联合。这种融合与记叙文的描写有明显区别。记叙文运用描写,目的是再现事物形象,把人物与事件刻画得具体生动,从而表现文章的主题;而说明文运用描写,目的是为了进行生动说明,它只是在介绍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对事物的特点作一些形象化描写,从而起到具体说明事物的作用。文艺性说明文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象化描写手段,都要以准确性为前提,本文就是一篇说明的准确性与描写的形象性完美结合的范例。

  松鼠脊椎动物,哺乳纲,啮齿类,松鼠科。小型兽类,体重约380克,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超过体长的一半以上,密生棕黑色长毛。体毛灰色,故又称“灰鼠”,也有暗褐色或赤褐色的。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2窝,每产4—6仔。经济价值很高,冬季的.皮毛可制皮衣,尾巴可以制笔。教案《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来自网!,新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教案八

语文教案 篇3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说的使臣是谁?

  (使臣,一个国家排除访问另一个国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岁的甘罗)。

  4.教学简介甘罗。

  甘罗,秦国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任务,曾大人秦国的做丞相。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能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他人的排挤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门客。

  二、出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点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2.指明读课文,检查预习和同学初读的情况。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鞭笞:用鞭子和棍子赶马。比喻督促。

  丰衣足食:安宁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狂妄自大:极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三、在读课文,沥青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甘罗为了秦国和赵国能和睦相处,为了两国百姓的疾苦,主动担任了出使赵国的使臣,他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同赵王斗智斗勇,最终他以国人的但是,赢得了赵王的理解与尊重。)

  2.围绕着甘罗出使赵国这件事,课文写了哪些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同学汇报。

  课文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从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们吧!”):写赵王看到秦国的使臣是一个十二岁的甘罗,认为是对赵国的不尊重,要处死甘罗。

  第二局部(从“大王,甘罗虽小”——“为此,敝国国君特奉书陛下”):甘罗引用了历史上的事实来群说赵王,希望赵王能以国家的大局为重,与秦国和睦相处,让百姓丰衣足食。

  第三局部(从“国书,国书!”——完):甘罗以自身的过人胆识和聪明才智,赢得了赵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度课文,明确内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提出质疑,在课文中作上记号。

  3.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自身的感受

  五、深入课文,品悟人物性格

  1.幻灯出示提纲:

  (1)你认为甘罗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2)你认为赵王是一个怎样的国君?

  (3)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同学围绕这三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3.反馈学习情况。

  (1)甘罗是一个聪明机智、胆识过人、博学多才的小朋友。

  找出体现甘罗特点的句子。(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2)赵王是一个多疑、果断、知错就改、以大局为重的国君。

  找出体现赵王特点的句子。(同学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适当电拨即可。)

  (3)同学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回答,只要能说明喜欢的具体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赵王为什么一看见甘罗就生气呢?

  (因为在赵王眼里,甘罗就是一个小朋友,他认为秦国是在羞辱赵国,让一个未成年的小朋友来办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气。)

  5.文章的结尾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赵王在与甘罗的对话中,认为他年少有为、才识过人,十分敬佩他的胆识,所以赵王命人给甘罗看座。)

  六、分角色朗读

  1.各个小组布置好人物的角色。

  2.小组内排练。

  3.要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身份与语气来。

  赵王: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多疑的语气。

  甘罗:义正词严、胸有成竹的语气。

  李陶:正直疑问的语气

  庞暖:正直、有头脑、冷静的语气。

  甘福:胆小怕事、胆怯的语气。

  七、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从甘罗身上学到了什么?

  2.教师适时小结:小小的甘罗,居然出使赵国,并且一自身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勇敢,让两个国家友好邦交,和睦相处,让两国的百姓丰衣足食,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3.你还知道那些胆识过人的小英雄呢?简单说一说。

  八、安排作业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本剧,演一演。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们思维,培养学生们阅读兴趣,提高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目标设定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们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达到?无疑,学生们必须掌握阅读方法。而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正是在这种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学生们能够归纳并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们能运用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以有关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导入,直接导入本课教学。

  二、阅读品析,归纳方法。

  1、适当过渡,明晰思路。

  面对一篇陌生的文章,需解决阅读哪些方面的内容?(字词、句子、中心)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本节阅读理解课的引子。本节课,师生需通过交流,归纳、运用阅读的基本方法。从何入手?则必须事先让学生们明确阅读时应解决哪些方面,达到何种目标。)

  2、存疑解问,深层感悟。

  (1) 学生们初读文章《煮书》,自悟文章大意。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交流,围绕“字词、句子、中心”,学生们有次序地大胆地提出问题。

  注: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能够动笔圈画。

  (3)学生们再读文章,深入思考,自主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问。

  (4)交流汇报。

  师生能够按照预设的顺序交流,解决问题。

  (5)回读,品味文章。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们能否总结出方法,并正确运用方法,这相环节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学生们扎实有效地去读、去思、去悟,才能归纳方法、领悟方法、运用方法。

  3、回味过程,归纳方法。

  师生共同回味阅读过程,归纳阅读基本方法。适时板书。

  三、自读自悟,运用方法。

  1、学生们自主学文。

  学生们能够沿用归纳出的方法,自主学习一篇文章。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动笔圈画,做到大胆质疑,深入思考,自主释疑。并能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回读,再次品味。

  “阅读是学生们的个性化行为”,自主阅读更应是学生们个性化思维的体现。从方法上看,那应是从初读到再读再到回读的过程;从思维上看,那就是由质疑到释疑再到深层感悟的思维推进;从提升能力方面看,那就应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过程。

  2、交流

  师生围绕“字词、句子、中心”进行有效的交流,旨在把握自学所得,领悟方法。这样学生们获得更深层的感悟,获得成功的愉悦,激发阅读兴趣。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设计(复习教案设计|

  四、总结拓展,学以致用。

  1、交流总结。

  2、课后作业。

  板书:

  阅 读 理 解

  初读 感知大意 提出问题

  再读 深入思考 解决问题

  回读 入文品析 自我感悟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熟练朗读文言文,把握正确的语气、语调,并进而读通文句;

  2、感受物外之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重点:准确朗读,读通文句,感受物外之趣。

  难点:背诵课文,读懂文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序言导入课文讲述,板书课题及作者姓名,简介之:

  1、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与妻陈芸感情甚笃,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历尽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2、《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

  三、一生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难读字音:

  zhì miǎo nǐ jiāng lì yí lì hè páng

  童稚 藐小 拟 强 唳 怡 砾 壑 庞

  四、齐读课文,教师指出注意点(句读、字音等)。

  五、学生自读课文五分钟,要求读通课文。

  六、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插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1、请简要描述这张插图的内容。

  2、画中的少年是谁?画中的白鹤是真的吗?这些白鹤实际上是什么?

  3、蚊子为什么会变成白鹤? 4、“飞蚊成鹤”,表现了少年时期的“我”的什么特点?

  5、用文中的语言概括“我”这样做的好处?

  6、“我”为什么能获得“物外之趣”(自身具备什么条件)?

  7、文中除了“飞蚊成鹤”之处,还写到了什么“物外之趣”(即把什么看作什么)?

  8、为什么“我”“呀然一惊”?文中的庞然大物指什么?

  9、“我”为什么要打癞蛤蟆并“驱之别院”?

  七、师生共同合作,解答上述问题,了解全文大意。

  八、集体朗读课文,请一学生简述故事内容。

  九、小结本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在自己的本子上翻译全文;

  2、熟读全文,背诵全文。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会运用。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故事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体会,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青少版与原著的句子比较,激发学生探究原著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措施与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基本步骤与方法,并能抓住具体的故事,进行阅读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西游记》

  预设教与学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让我们忘记忧伤,分享快乐。上课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一起唱。(播放歌曲《白龙马》)

  2、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部动画片(

  )中的主题曲。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

  (二)初步感知

  1、拿到一本书你会先看哪些东西?

  学生自由发言

  (看封面)封面上你可以知道什么?(相机介绍作者吴承恩)(看前言)前言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看目录)从目录可以知道什么?你喜欢那个故事

  (简单介绍故事内容)根据图片猜故事

  (三)细品精彩

  1、我们看书时会用到哪些方法呢

  ?(交流、相机板书:想画面、勤思考、抓词语)

  2、老师今天把书中的人物请来了,同学们看,这是哪个故事?播放《三打白骨精》

  3、白骨精变成美丽的姑娘给唐僧送饭,结果阴谋没有得逞,她有没有善罢甘休呢?请同学们用选择黑板上的方法读一读这个故事。说给小组成员听一听。

  小组汇报交流(我用的什么方法看书,我知道了什么)相机出示

  孙悟空的句子。体会孙悟空的特点。

  4、当时的环境怎么样

  ?相机出示这天,他们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这山山高路险,阴风阵阵。(1)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用什么方法感受到的

  ?

  (2)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我听一听这环境有没有让你们胆战心惊。齐读这段话。

  (3)原著中,对这一段的描写老师也挑选了一句。出示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自读,从这句中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4)老师出示的只是原著中的一句,这个地方还有哪些可怕的东西呢?这是个小秘密,同学们课后去原著中寻找吧!

  (四)拓展总结

  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西游记》是一首充满欢乐的歌,是一首充满斗争的歌,更是一首充满智慧的歌。他的魅力在岁月的磨练下显得更加熠熠生辉。魅力西游,让我们快乐阅读!

  板书设计:

  《西游记》

  想画面

  抓细节

  勤思考

  作业与练习配置

  1、唐僧、猪八戒也是本书中很有特色的人物,请你选择一个,用我们今天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感悟、研究。

  2、把你最喜欢的人物画下来,看谁画的最传神,做一次班级画展。

语文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体现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教学历年,教学中教师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质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倾泻,一望无际、勃勃生机、储备、暴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诺亚遇事善于动脑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3.能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4.学习写打比方的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认字,转述诺亚方舟的故事。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一次特大洪灾,把高原和山脉都淹没了,有一位非常聪明的年轻人建造了一条巨大的方方正正的船人们躲到船上在茫茫的、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漂流,暴雨一连下了四十天,雨停后,这个年轻人放出鸽子,很快鸽子叼着一条橄榄嫩枝飞回,人们知道水已经退了,平安已经到来,后来人们以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想知道这个人是叫什么名字吗?

  二、揭示课题,

  1.板书:

  诺亚:传说中的一个年轻人的名字,

  方舟:方方正正的船。

  2.诺亚和方舟有着怎样的关系?

  3.为什么以此为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诺亚制造了一条船。

  生:以此为题突出诺亚是一位聪明而有奉献精神的年轻人。

  三、认识会认字

  出示会认字:瀑,倾,泻,淹,势,储,际,橄,榄,勃

  1.学生尝试读。

  2.教师正音。

  3.找出这些字的同音字或者形近字并且组词。

  瀑()

  爆()

  暴()

  倾()

  顷()

  泻()

  写()

  淹()

  掩()

  势()

  努()

  勃()

  勃()

  储()

  诸()

  际()

  标()

  橄()

  敢()

  榄()

  览()

  4.教师读文。

  (1)质疑:这些生字都躲在文章的句子里,你否是可以从句子里找出来?在文章里,它们和哪些字组成词?

  (2)学生边听边标出会认字新词。

  (3)标出全文的自然段。

  瀑布倾泻淹没地势储备一望无际橄榄树勃勃生机

  5.归纳学习方法:读中标生字、组词、形近字组词。讨论,朗读,发现。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

  1.认读会写字:

  2.读了课文你了解了什么?

  诺亚造了一艘方方正正的船救了被洪水困住的人们。

  3.诺亚方舟的作用是什么?

  二、出示预习提纲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学习活动,扶助“弱势”群体

  1.认读会写字,在文中标出生字

  2.正确书写生字,组词,找出它们的形近字并组词。

  3.找多音字组词。

  4.找出相应的近义词,反义词。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A组:

  生:我会板演并领读词语。很久很久、越长越高、又大又粗、一望无际、勃勃生机

  生:我能把躲在在课文的句子中的会写字找出来,并写在田字格里。

  舟充陆洪鸽灾备暴退

  生:我能用适合我的方法识字:加部件识字。舟十几十口=船舟+叟=艘,加一加的办法记:充、鸽、洪

  生:我能用猜谜语的方法识字。

  B组:

  生:我能用……像……似的……和各说一个句子。

  生:我能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知道鸽子和橄榄树是和平与希望的象征。

  生:我能用多音字“转、发、没、着、露”组词。

  C组:我们组找到了相应的近义词。

  D组:我们组会写反义词。

  E组:用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组词。

  F组:读词语花篮的词。

  G组:我们组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H组: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七、师生评价。

  八、总结。

  九、反馈测评。

  【板书设计】

  诺亚方舟

  水淹没了村庄和农田→诺亚造方舟

  放动物植物种子→鸽子带来了水退的消息

  储备食品(象征和平与希望)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7篇】相关文章: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07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汇编6篇05-07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05-07

【热门】语文教案范文汇总6篇05-07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合8篇05-06

【实用】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05-07

实用的生日教案汇总八篇04-21

实用的安全教案汇总7篇05-05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总九篇05-04

实用的美术教案汇总八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