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2022-10-25 17:52:18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科技工作者,即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指现代社会中,以相应的科技工作为职业,实际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的人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精选28篇),欢迎阅读参考!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

  阿兵,男,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植物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

  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三峡区域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每年均多次深入鄂西南、鄂西北等地进行野外实地考察,潜心本地区的植物多样性研究,15年来共采集植物标本1.5万余份,拍摄植物照片20万多张,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先后出版了《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和《宜昌木本植物彩色图鉴》,这两项成果不仅是湖北省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成果,也是宜昌市植物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基础资料。

  为了保护与培育宜昌乡土珍贵树种,他通过对珍稀濒危植物巴东木莲优异种质筛选和繁育关键技术推广,培育出巴东木莲近16万株,在巴东木莲模式原产地巴东县及恩施、宜昌和武汉等多地的进行了种群恢复,实现了巴东木莲种质资源繁育和持续有效利用,实现新增产值约4000万。该项目于2016年获国家林业局和中国林学会授予的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

  阿峰,女,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主任,研究员。

  她进入工作以来,主持、合作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近三年主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项、湖北省科技创新平台研究专项2项、湖北省转制院所科技发展专项2项,获批科研专项经费510万元,建成运行湖北省首个矿石物相研发检测共享平台。

  作为宜昌市同类唯一一家国家级资质认定实验室(证书号180016301058)主任、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她严格把关签发的每份检测报告,签发的报告无一份虚假报告、无一例质量争议。

  她还重视人才培养,致力于科研团队建设,带领中南冶金地质测试中心的全体员工不断提高检测能力扩项工作。目前测试中心检测资质能力覆盖品无机项目935项,有机项目171项,为测试中心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资质保证。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3

  小妮,女,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中学高级教师。

  从教22年来,她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工作。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身体力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在科普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她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争当信息化教学的“排头兵”。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评优决赛中荣获一等奖,说课与答辩被授予该赛事的最高奖——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她还曾被兴山县委组织部评为专业技术“优秀人才”。

  她调动到西陵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工作后,推动西陵区义务教育科普工作纵深发展,将科普创新、创客培养工作纳入重点工作和学校考核。在她的推动下,目前28所中小学已建成科技馆(东山中学)1所、天文台(实小)1所、42间智慧教室、36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智能无线终端、11间创客教室、9间机器人教室,28个青少年无人机教学实验基地,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和技能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支持。其次,三年来全区中小学在全省率先开展科学课程改革。小学三年级新增了科学拓展课程,中学开设了STEAM课程和生涯课程。

  她还和全区科普团队一起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市、区科协的指导下,西陵区教育局连续四年举办了区中小学生科创节。在近两届市、区青少年科技节中,我区共有2000多人次获奖,在全省、全国各大科技竞赛活动中也有近千名学生获奖,名列全市之首。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4

  老卢,男,远安县横丰果蔬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助理农艺师。

  他是一个普通平凡的农业技术员,一名厚植农村的科技工作者。在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里,他初心不改,始终如一的学农爱农。从事推广农业技术多年以来,他不辞辛劳,徒步深入到千家万户,无论在沮河沿岸的稻区,还是在城郊的蔬菜基地,无论是在高山反季蔬菜基地,还是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菇棚里,都留下了他为之奉献的坚实足迹。

  他还曾先后3次到西部非洲工作了8年多时间,从事农业技术援助,示范建场和物资援助帮带,帮助当地黑人同胞开办农场,全方位技术跟踪服务和现场技术培训,得到了受援国的高度评价,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8年5月底从几内亚回国以后,他成立了远安县横丰果蔬专业合作,全力做好产业带动扶贫工作。2020年合作社管理逐步规范,被评为“宜昌市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44户59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远安县的科技特派员,他积极做好芦笋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工作,培育科技示范户6户,现场和课堂技术培训4场次培训人员80余人,芦笋推广种植面积2亩的农户1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5

  于敏,蘑菇云下的盖世英雄,是他让氢弹成为了“中国关键词”。

  从1961年开始,他隐姓埋名28载,进行氢弹理论探索工作,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仅用26个月就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氢弹试验的成功,创下了世界最短的研究周期记录。

  他常常半跪在地上分析计算纸带,以严谨求真且务实的态度,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优化设计,凭借着超强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实现了氢弹试验结果与计算数据的完全一致。

  在那些甘坐冷板凳的日子里,他守护着自己真心热爱的科研事业,不声不响地潜心做着自己的研究。在大西北核试验场,他吟诵《出师表》时怆然涕下的画面还历历在目,一句“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是他真实而光辉的人生写照。

  于老曾于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惊天的事业之下,于老无悔地度过了沉静思索、奉献坚守的一生。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6

  刘永坦院士出生于1936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炮火席卷中华,山河零落,他的亲人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平安通坦的未来,便取名“永坦”。但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坎坷未曾缺席,不过多少波折,他都始终坚定脚步,为少时立下的报国志愿而奋斗。

  20世纪70年代,刘永坦回到哈工大,并获得了去英国留学进修的机会,在这期间他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雷达技术,也由此认识到新体制的雷达,是如何克服传统“盲区”,实现了对海域乃至空域的“全面”监测。他在心中立志,要让祖国拥有这一项先进技术。

  归国之后,他将这个想法告诉学校领导,却被反馈筑建新制雷达是个世界级的难题,而我国目前没有理论支撑。于是,刘永坦带领着团队无数次地提出设想,总结实践经验,根据数万个测试数据,最终成功完成了“新体制雷达关键技术及方案论证”,为研制设备奠定基础。

  然而他并不止步于理论创设,很快便带着团队在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创建试验站,制作预想设备。物资匮乏、成本昂贵,困难接连不断,但刘永坦带着团队一次次投入新体制雷达站的铺设试验。历经十余载,他们最终成功研制出全天时、全天候、能进行远距离探测的新体制雷达,将我国雷达技术侦测水平提升至国际前列。

  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发言:“我亲身经历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始终坚信,国家需要是最强大的动力。我们科技工作者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追求卓越,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创造出更多让人民激扬振奋、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7

  阿科,男,汉族,中共党员,生于1986年7月,2008年9月参加工作,2021年11月当选为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现为崇信县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站农艺师。参加工作14年来,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做好各项工作,为促进全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经济增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参与实施了农村厕所革命、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建设、省级财政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甘肃省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黑河汭河川区设施蔬菜无公害化生产病虫防控技术研究示范、崇信县玉米高产创建、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优势农作物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油菜小麦收获后复种高原夏菜无公害栽培模式研究与示范推广、国家现代农业高粱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工作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尾菜处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植保植检、农民培训等业务工作。参与完成的项目获省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县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发表论文7篇,参与编写出版教材2部,获“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先进工作者”等多次表彰。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积极发扬连续作战、甘于奉献的精神,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开展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工作,形成了农户捡拾、专业网点回收与企业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回收加工网络体系,年回收废旧农膜600多吨;在蔬菜生产基地,尾菜集中处理池开展尾菜直接还田、堆肥、沤肥等处理技术培训,手把手亲自示范、现场教学,年培训群众1500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份,年处理尾菜6500多吨,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5%以上,尾菜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8

  何积丰,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科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信息学部常委会副主任。担任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可信软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可信软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可信物联网软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何积丰同志党龄33年、育人51载。他胸怀党和国家事业,带领团队培养了数千名高层次软件人才;他攻关科研、开拓创新,秉持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开创可信软件研究新领域;他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成为我国信息领域领军专家,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

  潜心治学 身先垂范 胸怀党和国家事业的开拓者

  1965年,何积丰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工作,成为上海高校第一批从事计算机科学教学和研究的人员。上世纪80年代,他被学校先后派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修学习,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受命组建国家首批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的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着眼于国内软件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学科发展、社会需求与高校教学之间的间隙,以及上海市乃至全国对软件行业专门人才的巨大需求,何积丰率先提出了软件人才的协同创新培养模式,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中国电科集团第32所、Intel等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多个合作研究实验室,并与微软等名企合作共建了10余门课程,努力以多元协作的方式,汇聚各行的优秀资源,全面培养软件行业人才的综合创新能力。为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何积丰始终关注软件工程学科国际新发展,提出并制定了一系列举措:鼓励教师积极吸纳国际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和课程的合理化成分,使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保持同步;并全面推进双语和全英文课程建设,改革外语教学,聘请外籍教师,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目前,学院已为社会培养软件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3000余名(含博士100余名、硕士600余名),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也已成为我国高校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军团队”。

  攻关科研 开拓创新 开创研究新领域的科学家

  何积丰潜心计算机软件理论及应用研究,数十年如一日。他与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托尼﹒霍尔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软件领域的程序统一理论(UTP),并由此开创了程序统一理论的国际学派;他建立了数据精化的完备理论,并被国际上誉为“面向模型软件开发的一个里程碑”;他系统性地构建了基于模型的可信软件设计方法与开发技术,并被称赞为在软件工程的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方面“做了奠基性的工作”。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98年度报告中赞誉“在过去十五年,何积丰是牛津大学程序研究领域取得成功的驱动力。”

  何积丰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并积极有效地推动产学研融合。自2007年起,他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的首席科学家,为可信软件技术在国内的普及与应用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在国内首倡与推动的新兴交叉学科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可信体系架构的基础。结合工业的实际需求,他解决了可信嵌入式系统构造与验证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促进了相关理论及技术在我国安全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他领衔的团队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数字互动教室系统推动了学生教材形式与教学方法的重大革新,并成功参展上海世博会,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专题报道。他率领团队参与建设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上海),为上海市和长三角的嵌入式软件及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恪守德行 言传身教 培养数千高层次人才的名教师

  作为程序统一理论的创立者、数据精化完备理论的奠基者、可信软件设计方法与技术的开拓者,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何积丰更始终以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如同己出、谆谆教导。

  何积丰始终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以科学的态度从事教学,用科学研究服务并反哺教学。在带领团队攀登科学高峰的过程中,何积丰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并诠释着自己的教学信念。对于计算机科学,他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对计算机系统的优缺点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第一门由院士主讲的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机文化。在每一次“计算机文化”课堂上,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还时常挤满了其它专业前来旁听的学生。他梳理了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为研究生开设了《程序统一理论》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点、论文指导的过程中,他一直注重最新学术思想的传授和科学思考方式的引导。

  信念坚定 品德高尚 广受群众赞誉的好干部

  作为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的院长和党委委员,何积丰高度注重青年教师与青年学子道德品性的塑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他教导青年教师和学生恪守学术道德,鼓励他们“树魂立根”,树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和服务国家与社会的价值追求。他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每当有青年教师入职,他都会与教师们沟通交流、一起制定发展规划,并利用讨论班、教学研讨、项目讨论等形式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进行指导。为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脱颖而出,他大胆向学校提出人才计划体制改革的设想,制订学院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案和激励方案,为青年教师设立专门的帮扶基金,创造宽松、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在何积丰带领下,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发展迅速,2007年教育部软硬件协同设计技术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高可信计算实验室同时获批;近三年来,申报的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先后获批;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院的软件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四名,并列入上海市一流学科建设。

  在日常生活中,何积丰与盲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盲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感人至深,震撼和感动了青年一代的心灵,并使他荣获2005年“感动上海十大人物”。面对荣誉和赞誉,他始终谦逊平和。在他看来,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获得“丰”收的喜悦,正如他的名字——何积丰。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9

  女,中共党员,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采油工程师,主要从事提高采收率用化学产品的自主研发工作。她带领团队以保障祖国海上油气增储上产为使命,聚焦突破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成功自主合成了可在线注入分散调驱体系,实现了海上高矿化度油田的低成本调驱,为助力中国海上油气增储上产贡献智与力。曾荣获“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第三届青年科技英才”“第二届渤海地区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届中海油服青年先锋”荣誉称号,并多次在SPE国际会议宣讲海上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0

  男,中共党员,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深耕农业育种38年,先后承担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30多项,育成水稻品种40个,大幅提升了天津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他攻坚克难,完成了水稻机插育苗、配方施肥、极端气候防御等40多项技术改造,科研成果覆盖天津水稻面积80%,并推广到全国多省市,创造经济效益。他先后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标兵、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九五立功奖章等荣誉。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1

  女,中共党员,天津市眼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她潜心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在我国开展第一例微创型全飞秒手术并在全国成功推广350余万例,并不断提高诊疗精准度和效率,引领我国屈光手术走向国际前列。她响应青少年近视防控号召,投身各种公益和科普宣传,受众上千万,为我国视觉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亚太眼科杰出贡献奖、天津市杰出人才、 首届海河医学学者、中华医学会奖等多项荣誉。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2

  男,中共党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扎根针灸科研一线30余年,在针刺作用机理研究、针刺手法规范化及量效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石学敏院士指导下,他带领团队成功申报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立了天津针灸在全国领先地位。他多年致力于针刺技术推广,促进针灸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推动针灸技术向世界的传播。作为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他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3

  女,中共党员,蓟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主任技师。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她带领团队第一时间请战,每天与病毒“零距离”交锋。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为应对核酸检测量剧增的现实困难,她不断优化PCR实验室的检测流程,第一时间实现了待检标本的“0库存”。在日常检验工作中,她不断拓展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能力,实现了全区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卫生目标。她曾荣获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三八”红旗手称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4

  男,中共党员,天津城建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他立足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广泛开展社会服务,先后承担百余座大跨桥梁技术服务工作,解决施工过程中技术难题,确保桥梁建设安全质量,有力提升了我市在大跨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国际国内声誉。他将社会服务取得的成效反哺教学,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他主持、参与的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5

  男,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他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和国家级项目7项,带领团队在水系电池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了水系锌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产业化进程,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他曾荣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等荣誉,2021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6

  女,民盟盟员,天津医科大学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致力于我国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规律的研究,并通过药物筛选的方法发现潜在药物治疗靶点,其研究成果对于认识糖脂代谢紊乱在心血管稳态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实用价值,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她曾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教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天津市青年科技奖等。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7

  男,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从医三十年,他将全部精力聚焦于脊髓损伤的病理机制阐明和修复手段研发,带领团队历经10余年,建立了脊髓损伤分子病理数据库,填补了我国在国际脊髓损伤流行病学方面数据的空白,并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国患者的脊柱脊髓损伤规范化诊疗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脊柱脊髓损伤诊疗水平,有效降低致残率和并发症率。他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8

  女,中共党员,成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她从事航空技术研发工作四十余年,曾参加了国家重点工程及多个型号的设计、研制工作。发表技术论文20多篇,其中3篇入选中国国防科技报告中。她带领团队自主设计飞机火焰抑制器,自主设计40兆瓦级双燃料喷嘴,填补了国家空白;主持研发“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等增材制造”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成果认定证书。她曾荣获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获得中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荣立航空工业三等功。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9

  男,中共党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杰出人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菜花岗位专家。扎根田间30多年,完成世界上首次花椰菜全基因组测序,开发“花椰菜育种专家系统”,填补了国内外菜花育种技术信息化领域的空白;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菜花TuMV及黑腐病苗期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方法和标准,创建了国内规模最大的菜花种子资源库,破解了菜花种子“卡脖子”难题。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50多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

  男,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入选天津市“131”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开发心理健康监控与调适系列设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7项。连续9年在四川震后灾区(绵竹)义务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抗击疫情期间带领团队编写《新冠肺炎疫情心理防护手册》并获天津市优秀出版物奖(网络出版物奖)。先后获天津市首届创新能手、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科技志愿者等称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1

  男,中共党员,武清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蔬菜站推广研究员、武清区农业领域肖建中名师工作室领衔专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柔性专业技术人才、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村“乡村人才振兴大院”示范服务基地牵头人。30余年,始终扎根农业生产第一线,一心扑在农技推广上,书写了一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精彩人生。先后主持参与各级科研项目12项,先后获得农业部丰收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结对帮扶困难村优秀驻村干部”称号、“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等。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2

  男,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主任医师,天津援西藏昌都市藏医院院长。援藏期间,创新“一二五十X”医疗援藏“天津方案”,深入开展对昌都市藏医院实施深层次帮扶。在他的带领下,2022年,昌都市藏医院被列为“十四五”西藏两个省级区域医学中心之一,这是全国唯一一家民族医院获此殊荣。他深入农牧区建立基层慢性病防治体系,建立起西藏第一个慢病管理中心,用医疗技术灌溉民族团结之花茁壮成长。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3

  男,中共党员,高级畜牧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养羊创新团队首席,累计主持和参与国家生物育种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国家授权专利9项。他扎根肉羊产业20年,开展良种肉羊胚胎移植产业、优质肥羔工厂化生产等技术研究应用,构建了高效的育繁推一体化技术体系。曾获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天津市农业科学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4

  女,中共党员,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研究。2018年发起天津小站稻地方标准构建行动,主持建立了国家小站稻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和国家水稻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目前天津小站稻已经建立标准化示范区10万亩,标准化引领天津小站稻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先后推广水稻新品种35个,主持及参加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5

  男,中共党员,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完成了数十座穿江越海水下隧道工程,提出了内河沉管隧道修建关键技术及标准体系、复杂条件超长深埋水下暗挖隧道安全保障体系等理论方法,主编完成国内首部沉管法隧道技术规范。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70周年科技创新带头人、中华国际交流基金会杰出工程师青年奖、天津市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等称号,并当选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6

  女,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疫苗和抗体的研究。她带领团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表达纯化工作,为一线医院的临床血清学检测提供了珍贵的抗原,正是利用这些抗原,筛选获得了可以中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为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天津市滨海新区“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天津市2020年“最美科技巾帼”等称号。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7

  男,中共党员,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性能计算与智能计算应用研发,负责天河超算应用生态与产业链创新工作。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等多个专委会委员。他赓续“天河”精神,实践计算驱动创新模式,在超算应用环境、共性技术、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带领团队集中攻关,担当新时代科技创新使命,为新一代超级计算生态建设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曾荣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8

  男,中共预备党员,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得到国内外领域专家的高度评价,被业内称为“典型的0到1原创性突破”。他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默默钻研,用6年的时间在科学研究的“无人区”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脚印,为我国“双碳”目标和粮食安全重大战略的实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获“2021中国科技的青年力量”和“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科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1

银行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6

双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2

绿化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2

财政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2

统计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9-22

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0

营销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0

法治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4

综治先进个人事迹材料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