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

2023-05-16 杂文

  大学生是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空前繁华的,无论是能信息和科技资源等都是十分丰富的。可是有些大学生却在网络等新兴媒质为载体的消遣娱乐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三心两意地对待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欢迎阅读。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1

  一、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心理的问题

  ⒈学习适应不良

  部分大学新生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他们习惯于中学的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养成被动、机械的学习习惯。而大学阶段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抽象性较强,更多地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部分新生表现出种种不适应,有的对学习环境怨气较多;有的哀叹学校、院系和专业,认为自己“投错了胎”;有的指责教育教学条件不够如意;有的抱怨师生、同学关系的冷漠和冲突……

  ⒉目标计划不明

  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合理,日常学习缺乏具体可行的学习计划。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太低,只求考试过关,如期毕业;有的定位过高,导致个体所追求的“理想”成为“空想”而逐渐丧失斗志。有的学生反映,“大学生活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往往觉得毕业遥遥无期,缺乏长远目标,缺乏对未来的规划,导致终日无所事事,懒懒散散。有的学生的学习目标被动模糊,易受他人影响和同化。

  ⒊学习策略不多

  很多大学生尚未探索出科学的学习策略体系,他们习惯于中学阶段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产生学习的定势心理。他们对不同学科、不同任务所采用的学习方法趋同,满足于机械识记、题海战术。他们的学习策略多表现为重复地诵读和机械地练习等较低水平的复述策略,而很少对学习内容进行高水平的思维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整合为一个知识体系。他们缺少高效率的预习、复习、听课、笔记、阅读、应试、时间和环境管理等学习策略。

  ⒋学习热情不足

  进入大学后,多数大学生会有一种从过于繁忙劳累的高中学习中获得解脱的感觉,缺少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产生懈怠、惰性的心理。有的人觉得未来没有前途,抱负水平减低,学习热情不足,厌学情绪突出。他们不满意自己的所学专业,对学习无热情、无兴趣,厌倦刻板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往往产生一种“混”的学习心态,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⒌学习动机不强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远离师长的管束,缺少外部学习压力,缺乏引发他们学习的强化物的刺激,而且他们自身似乎已经“自我实现”,难以产生继续学习的需要。因此,他们往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导致学习动机水平较低,难以取得学习上的突破和发展。有的学生在考取普通学校后非常自卑,连基本的自信心都要彻底丧失了,觉得前途渺茫,“我的未来不是梦”。

  ⒍忽略知识应用

  大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在不久的未来就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从教师、家长到学生都过于重视知识记忆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忽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创造。学习的目的似乎只是将所学知识简单用于应付作业和考试。学校教育不能远离社会生活,不能集学生十几年的宝贵时间只教会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完成应试升学的能力,而忽略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⒎知识基础不实

  大学生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扎实的知识基础。所有的认知过程都在知识基础这一背景中运行,接受和加工信息以及输出的程序化都是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浮躁、冒进,缺乏刻苦敬业的学习精神。有的学生过于崇尚实用,热衷于英语、计算机等的考级、考证,忽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小说、电视和恋爱之中,学习不够努力,直接导致其知识基础不够扎实。

  ⒏学习毅力不强

  愉快学习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学习本身而言,是一个艰苦与快乐并存的过程,我们往往有“痛并快乐着”的感受。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成天惰性十足。有的学生缺乏坚持性,缺乏学习的决心和恒心,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毅力。有的学生难以坚持执行学习计划,知难而退。有的学生缺乏自制力,难以自觉灵活地去除干扰学习的不利因素。

  ⒐学习考试焦虑

  学习对大学生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由于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会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导致自信心、自尊心受挫而产生学习焦虑。学习焦虑主要表现为容易产生过度的紧张不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情绪烦躁,甚至头痛失眠等。平时学习焦虑水平较高,考试焦虑的程度也比较高。过度的考试焦虑可能会诱发诸多认知障碍,如注意障碍、回忆障碍和思维障碍等,严重影响考试结果。

  ⒑缺少学习反思

  学习反思有助于对学习合理归因,从而有效调节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学生们从一年级起每周至少需要一次机会来反思自己在这一周的学习情况。但是事实上,大学生的学习反思可能很难达到这个标准。他们通常只对学习结果进行简单反思,难以对学习目标、方法、策略和过程等进行深层反思,难以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二、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基本对策

  ⒈加强不同阶段的学习适应

  一年级是适应阶段,要对大学新生进行导向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为灵活地适应新问题和新情境做好准备。要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新生学习方法的衔接、指导与适应。教师要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消极被动扭转为积极主动,改变大学生“应试式”的学习方式,去除大学生对中学阶段学习方法的固守心理。二、三年级是充实阶段,要对大学生加强定向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大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新学习、高效学习,发展他们的学习素质。四年级是冲刺阶段,要对大学生进行去向教育,帮助他们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信念。

  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首先,教师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一旦学习目标确定,前进就有方向,学习就有力量。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明确自己基础水平和能力,既不要高不可攀,又不要触手可及。第三,要指导学生做好精心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由生理的成熟、心理的成熟及学习的心向三个因素组成。大学生既要做好知识准备,也要做好身体准备和心理准备。第四,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如学会笔记、学会读书、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复习等。第五,要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角度看,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大学生的优秀学习素质的形成。第六,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的学习归因,为获取学习成功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第七,要帮助大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学习个性,促进自我发展。第八,要促使大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反思。每个“学程”结束后,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根据学习内容效果、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定期反馈,及时进行反思。第九,要引导大学生根据反思结果进行调整。不断调整和改进学习计划,完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策略,调适情绪。第十,要引导大学生追求更高的学习境界。教师应激发大学生“不安现状”,不断进取,努力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⒊合理转变学习方式

  学习化社会需要大学生能科学合理地转变学习方式,并加以自由选择、优化组合、创新发展,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在学习态度上,由他主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大学生应该始终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摆脱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注重训练独立学习、思维和工作的能力。其次,在学习性质上,由重复学习转向创新学习。大学生要学会创新学习,发展其创新个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的积极信念和坚强意志。第三,在学习空间上,由课堂学习转向社会学习。社会学习能使大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知识信息,能培养大学生科研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途径。第四,在学习途径上,由经验学习转向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有利于大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生动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有利于更好地反思自己的学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使手脑结合,身心结合。第五,在学习内容上,由理论学习转向应用学习。“学以致用”是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要把应用知识仅仅看作是一种做事的方式,更应当把它看作是一种思维方式。大学生不应仅仅是为“学”而学,而应树立为“用”而学的观念。第六,在学习规模上,由单独学习转向结伴学习。结伴学习能增加同伴之间的交往互动,可以帮助他们去除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加以取长补短。第七,在学习风格上,由匹配学习转向失配学习。通过学习方式的匹配与有意失配策略的相互补充,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掌握并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

  ⒋加强学习心理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既是教育的途径,又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学会学习能力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外力的促进,更需要自我的认同、理解和内化。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心理教育必须启发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监控的技巧,教师可以将学习的责任移交给学生。”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学习心理特点和问题,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积极的自我体验、合理的自我评价和有效的自我调控的能力。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2

  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有:

  (一)学习动力缺乏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四)考试焦虑 扩展资料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bai, 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 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 不能专心听课, 不能集中思考, 兴趣容易转移, 学习肤浅, 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 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 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3

  一大学生的自身原因

  从高中升入大学,意味着从一种学习环境进入到了另一种学习环境。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老师或辅导员管的相对较少、闲暇时间的诱惑有所增加、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这些新的学习环境,和小学、中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比较大的冲突。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不能适应这种学习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学习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第一,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大学生自己学习目标的缺失,不管是在一般的大学,还是在重点大学,这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学之前的学习一直是有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学什么”,“不应该学什么”,这类问题的答案似乎都很明确。学生冲着考入一所名牌大学的目标,日夜拼搏,努力学习。然而进入大学后,更加强调自主学习,没有了教师和父母的指导,就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空余时间不知如何管理,漫不经心:有的学生表现为没有主见,别人考什么证参加什么培训班,在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下,盲目跟风;有的学生学习相当被动,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作业后,就无所事事,沉迷于网络和游戏;还有的学生脱离了自身的实际情况,树立了大而空的目标。这些都是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的表现。

  第二,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多人对自己“为什么要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因而在学习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表现在遇到上课老师点名的课就去听,课后就是玩游戏、听歌等;平时对学习内容不加以主动消化,把希望寄托在考前的划重点、考试作弊上。同时,对实践课程不予以重视,不太注重自己能力的发展,思维还像初高中一样,过于注重考试中的分数和考试的结果,对自己的能力是否有所发展不闻不问。对待必修课和选修课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态度,轻视选修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

  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初高中的学习方法是老师手把手地教,指导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学生只需要被动地接受,并予以应用。进入大学学习生活后,失去了教师的监管和指导,更需要的是一种自觉的精神。有些学生一下子无所适从了。大学里的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上课听听做下笔记、考前死记硬背。这样的方法对积累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不能起到一点帮助作用。事实上,大学的学习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勤于思考的精神。在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中,“学而不思、思而不深”的现象普遍存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要真正的学习,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但是,还有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精神,依然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代大学生在做论文和课题研究时,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到深入探讨和挖掘,只是浅尝辄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第四,缺乏质疑精神。这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国外学生相比,中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说“不”的勇气。书上宣扬的、教师传授的,不管对与错,一味接受,甚至是自己感到怀疑的知识,也不敢大声说出来。对待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大学校园里,与老师辩论、对教授上课的内容提出质疑的现象很少。学生缺乏质疑精神,只懂得接受现有知识的后果是不利于知识的创新。

  二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

  大学生学习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来自外部社会的,有来自大学学校内部体制的,还有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要原因有:一方面,这与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状况有关。大学生心理发展渐趋成熟,但还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时常处于迷茫、波动中,一旦身边缺少了指导和监督,就容易懒散,失去对梦想的追求。上大学前,考大学一直是学生追求的目标,一旦目标完成,很容易滋生出自满骄傲的情绪,这种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另外,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宠爱下成长,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能力,在需要自制力的大学校园里,很容易迷失自我。另一方面,这与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有关。首先是考试制度的不健全。大学的考试大多是有着平时不仔细读书、考前突击就能得高分的传统,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大学之前的中小学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教育,不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掌握好老师所传授的重点知识就能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进入大学后,这种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仍然束缚着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时无所适从。

  三学习问题的解决办法

  面对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从多方面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尽量降低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提高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大学生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解决学习中出现的一系列原因。

  第一,从观念上讲,大学生应该转变观念,明白关于学习的几个重要问题:“为谁学”、“怎么学”、“为什么学”,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在新的环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的学习观以及创新学习观,处理好“德”与“才”,“通”与“专”,“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过渡。

  第二,对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应当做好规划和安排。四年的时间稍纵即逝,应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开发、运用和管理。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留给自己更多阅读、钻研的时间,以便扩大知识面、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三,明确上大学的学习目的,不能仅仅抱着“混文凭”的态度来学习。不管专业是否对口,不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对所学的专业要培养出兴趣。最后,学生应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阅读书籍、上课时,尝试着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依赖于书本和老师,对所学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其次,教师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灌”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再适应大学的课堂。这样的方式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将学生带进死胡同。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多进行启发式教学,多锻炼学生思考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和表达的空间。教师可以把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向、趋势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最新知识能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再次,改革课程的设置。一方面,专业和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应在保持其原有的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多研究和开设应用性较高的综合性课程,建立由多种课程模式构成的新型高校课程内容结构。同时,学校可以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扩大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

  最后,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中国目前的考试仍然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量,不太重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其知识的扩展能力的提高。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只局限在“高分”的思维模式中,过分注重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识记。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质疑能力的发展起不到挖掘和提高作用。高校可以采取措施来改变学校的考核方式,将纸笔测验、访谈法、问卷法相结合,加大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力度。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4

  一、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目标缺失。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而言,大学生在目标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没有明确目标,虽然平时好像很忙碌,但由于缺少具体的学习目标,其实已陷入了“有事则忙,无事则闲”的状态,真正所学并不多;二是目标不确定,在学习中表现为人云亦云,别人干什么就跟着干什么,有盲目追风的倾向;三是目标大而空,完全脱离了自身条件,也没有相应的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同样不能起真正的推动作用。可见,不恰当的目标非但起不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反而会成为前进道路中的绊脚石,起阻碍作用。

  2、功利的学习心态。首先,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呈功利化倾向。人们所学的知识,既包括完善和提高人的品性以及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方面,也包括实用的知识,即能给人类带来直接利益的知识。目前,大学生重实用知识趋势越来越严重。这可以从大学生读书情况反映出来。西安市一项调查显示,不少大学生除了网络和各种参考书外,很少涉猎其他文史哲类图书。调查问卷显示,有84%的大学生认为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渠道是阅读书籍,然而每学期去购买4本以上课外图书的学生仅有20%,有30%左右的学生几乎不购买和学习无关的图书。

  另外,也可以从大学生上课或选课的情况表现出来。据《文汇报》2003年10月13日报道,由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的调查显示,在“据您观察,现在大学生最注重哪些方面知识的学习”的问题中,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外语(43.19%)、计算机知识(37.93%)、专业知识(25.86%)。同热衷于学习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的热潮相比,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却表现出明显的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在一些大学校园里,还出现了一群“逃课族”,他们对那些以后在找工作时没有明显作用的课程不愿去上,逃课去学英语、学电脑、学用人单位需要的各种资格证考试的内容。

  其次,部分学生学习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更多地表现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很多同学学习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报酬高、待遇好的工作。这些表明,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带有明显的现实性、利益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已成为不少大学生推动自己学习的外部动机。

  最后,以有用无用作为衡量是否学习的标准。由于受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少大学生把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是否有用作为学习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标准,往往觉得有用就肯学、想学、苦学、乐学;觉得没有用的就不肯学、不想学、少学、厌学甚至逃学。许多大学生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即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到社会上能够管用,学了无用等于不学,学了不好用,还不如不学。

  3、不当的学习方法。首先,从具体的学习方法上看,大学生中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人并不多,很多同学还没有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由于平时上课不做笔记,下课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出现了考试前突击学习的.现象。

  其次,从可利用的资源来看,很多大学生还不能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尽管各高校都有储备丰富的图书馆,但大学生对图书的利用率却很低。来自西安市的调查发现,经常去图书馆借书看的学生不过50%,去校外图书馆的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有的大学生在西安上了几年大学从没有去过校外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得优秀的文化遗产、最新的科技成果等。但是真正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大学生却不是很多。2005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十五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大学生“上网原因”一项中,有46.01%受访同学选择“娱乐”,该比例远远领先于其他选项;作为学生主业的“学习”则以26.01%比例次之,即只有四分之一强的学生能比较合理的利用上网来充实、完善自己;因“无聊”而上网受到21.54%的同学支持。

  4、缺少必要的心理品质。在影响大学生学习的因素中,心理因素如兴趣、恒心、毅力、自控力等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与效果。但是很多人并不重视这一点。据调查显示,24.1l%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想努力学习,追求上进,但在感情和意志上常常控制不了自己;15.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是能避则避、能逃则逃,缺乏起码的刻苦钻研精神;45.4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做事情常常凭一时热情,时间久了就失去坚持的毅力,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正是因为缺少恒心、毅力等这些重要的心理品质,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首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重要阶段,虽然智力因素已达到成熟水平,但是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过高估计自己,一旦遇到挫折,容易产生自卑感;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一直成长在比较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使得他们缺乏一定的意志品质,即使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因为缺少恒心、毅力而无法坚持下去。

  其次,对大学生活缺少必要的规划。中学阶段的应试教育模式,使参加高考成为高中生唯一而明确的目标,在学校、家长的压力下,高考这一阶段目标受到过度强化,其他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都反过来让位和服从于它,有的甚至就将高考成功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至于考上大学后做什么、怎么做,却很少有人认真去考虑,更不要说做有意义的规划。

  最后,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在刚刚入校时对大学的学习以及自己所要学习的专业缺乏真正的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一方面,大学学习与中学的学习相比,

  无论在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在专业的选择上,在高中阶段的分科以至高考志愿的填报,除少数学生能够出于个人志向进行主动选择外,大多数是在教师与家长的参谋和要求下进行的被动选择。据调查显示,9.2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是按家长的意愿填报的,38.28%是招生时被调整的,32.0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抱着“不得不学习这个专业”的态度,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高校方面的原因。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但是,由于高校在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专业设置过细、专业知识陈旧、知识结构单一,比较注重在单一学科领域中培养人才,适应性较差,因而无法适应当今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有关调查显示,有57.03%的大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的看法是“一般”,有27.57%的大学生的看法是“不满意”。在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课程体系方面,大学生的看法是:64.32%的人表示“一般”,21.08%的人表示“不满意”。也就是说,大学生对学习内容及课程体系的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内容陈旧,导致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对学习的内容毫无兴趣。

  三、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

  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可以从以下两个环节入手。

  对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即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人的一生中都要面对的问题。美国未来学家阿布文托夫勒曾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学会学习,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和增长空前快速。据统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大学生毕业五年以后,就有一半知识陈旧。在高新技术领域,知识衰减的速度达到每年15%~20%。在人的一生中,大学阶段只获得需用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都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因此,学校的一次性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小学到大学一次性获取知识以后,不可能一劳永逸,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不能包打天下,大学生必须树立终身求知、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本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求大学生必须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主动地、自觉地学习,在学习中表现为个人的主见性、独立性以及鲜明的个性。因为,大学学习是一种层次更高的、需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学习,学生自己安排自习、阅读、钻研学问的时间相对多,这就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中占重要地位,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观是当务之急。

  其次,要帮助大学生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大量的学习实践及成才经历证明,坚持、恒心、毅力等意志品质是最终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具有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高度的自觉性,能以坚强的毅力战胜学习上的各种困难,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自觉抵御各种不健康因素的诱惑,承受和应对学习上的挫折,因而能够取得骄人的成绩。为此,一方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学习心理的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整体教育体系之中,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学习心理的健康教育。同时,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者,也要与任课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以便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对高校来说,首先对专业设置要进行适当的改革。高等教育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专业结构、学科分类、课程设置等都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以市场为导向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因为社会需要越来越多能够适应行业转换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所以,高等教育应当在保持其固有的学术传统的同时重视社会和市场需要,加强综合课程和应用性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建立由多种课程模式构成的新型高校课程内容结构。只有从这一基点出发,才能有效地进行课程改革,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其次,对学生的学习加强指导,在此基础上,形成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模式。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自主学习能给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成长空间,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完全成熟,还需要帮助。校方应给他们提供可利用的资源和咨询机构,在需要的时候学生能够自己寻求帮助。自主管理是让大学生在自己管理时间和生活时感到轻松,在遇到问题时有地方请教,不至于盲目。建立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机制,有助于他们尽早地进入到真正的大学生活,有助于他们慢慢学会自主。最后,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适时地补充知识。目前,我们的大学教育还是学计划,统一大纲,老师的教学方式多是填鸭式的灌输,这势必会把大学生带进某专业的狭窄胡同里,也使大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依赖性。大学教师基本上是本学科的科研工作者,他们应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趋势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冲动,帮助学生接近学科发展的前沿。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5

  1、学习不适应

  我们在上大学之前主要是学习方式是被动学习,每天各个科目的老师对督促你进行学习,对你进行灌输式教育。但是,你进入到大学过后,没有老师来督促你学习,学习方式也和高中有所不同。他们通常表现出来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没有学习的自觉性,没有教师的督促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2、学习过度焦虑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对于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非常迷茫,还有他们没有及时把自己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过来,在学习方面对自我期望值较高,但是由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上面一再受挫,产生浓浓的挫败感。适当的.焦虑可以提升自我潜能,但是过度焦虑只会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学习过度焦虑在大学生中也广泛存在。

  3、缺乏学习动力

  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主要是因为学习动机不明确和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主要变现在,当你问他为什么想上大学的时候,可能潜意识的反应就是父母要我上大学,对于大学也没有规划,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对所学专业缺少兴趣主要表现在,自己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于专业缺乏了解,家长主观性较强。到校学习过后,对于这个专业并不喜欢,再加上大学管理较松,就更加不想要学习。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6

  学习目标不明确。

  这是很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进入大学之前,所有人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一起朝着高考的方向奔跑着。而大学里,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大学里没有老师去督促你,很多同学因没有清晰的目标而陷入无限的迷茫中。闲暇时则沉迷网络娱乐和游戏,睡懒觉等。

  学习方法不恰当。

  大学里,能做到像高中那么认真听课的人不多了。在一些大课堂里,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屡见不鲜。上课不听课的后果就是作业不会做,然后就要课后多花很多的时间去消化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些同学直接就抄袭别人的作业。一到考试前两周,突击复习的大有人在。这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是不恰当的。临阵磨枪,不利于对知识的积累,对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不能起到提升作用。

  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停留的浅显的知识表面,不进行深入的思考,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举三不能反一。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和思考同等重要。李开复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道: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学习中重要的不是你学到的知识,而是你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所培养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学习态度不端正

  周边有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些人,开学第一节课就去摸老师的底细,掌握老师的考勤情况、作业多少、考试内容等。若老师平时上课不点名考勤,就总是缺席。对选修课以及必修课的态度也是完全不一样。同学间甚至流传着“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有一些同学怕因缺席而失去平时分,还花钱请别人代课。

  • 相关推荐

【大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相关文章:

遇到挫折的句子03-21

遇到心爱人的句子02-02

遇到了就好好珍惜的句子10-26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09-17

女生感谢遇到真爱的微信签名超感人11-01

《沁园春·长沙》问题探究08-25

《春日》古诗的问题探讨11-03

《背影》阅读问题及答案11-22

《沁园春·雪》问题探究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