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

2022-09-17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学习完了,该做一做题目巩固一下所学知识。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1

  1.这首词开篇发问,起笔不凡。画横线的句子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思?(2分)

  答:中秋对月,抒发了强烈的思亲之情,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慨。

  2.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里最好的一首,《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你认为这首词为什么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3分)

  答:(1)词人借与明月的对话,探讨人生的意义(抒发人生感慨),富有哲理;

  (2)诗的意境豪放而阔大;

  (3)情怀乐观而旷达;

  (4)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

  (5)语言如行云流水。(意思相近即可,以上五点答对其中三点即给3分。)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5、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答案及赏析。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答: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作者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8、赏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最后这两句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他的不羁的才情与超脱达观的个性,很好地化解了他的苦闷与惆怅,并最终发出了唤起人类普遍情感体验的名句,道尽了千载离人之情。终于释却离怨,从美好的想象中得到人生的慰藉。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2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3.这首词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2分)

  14.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2分)

  15.下面对于本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起舞弄清影”是作者与自己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B.词中“我欲”、“又恐”、“何似”之间的矛盾转折,显示了作者感情的波澜起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既是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也是一种祝福。

  D.本词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

  1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2分)

  答案:

  13.宋(或:北宋)苏轼(或:苏东坡)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5.D理由:“展开描写、抒情和说明”应为“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6.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3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 余既 三句出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1)概括 兰 蕙 菊 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 听我楚狂声 和 富贵非吾事 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这里要了解词的写作背景:由于北方金朝袭扰,战乱不息,被占领地区的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所以词人首句便慨叹 长恨复长恨 。 听我楚狂声 用楚狂接舆的典故。接舆,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隐士。姓陆,名通,字接舆。平时 躬耕以食 ,因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楚狂接舆。词人用此典故,正是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富贵非吾事 则是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词人以陶渊明自况,认为 富贵非吾愿 ,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赏析】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送答之作可以说是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真正能千古流传的佳作,却并不多。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一首感时抚事的答别之作。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初,辛弃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底(1193年2月),他由三山(今福建福州)奉召赴临安,当时正免官家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慨然而作此词。

  此词上片分两层,前两韵是第一层,直接抒写诗人的 长恨 和 有恨无人省 的感慨。作者直接以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句开篇,乍看似觉突兀;其实稍加思索,就会明白其深刻的感情背景。由于北方金朝的入侵,战乱不息,被占区人民处在金人统治之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却非但不图恢复,还对主张抗金北伐的人士加以压制和迫害,作者就曾多次受到打击。这对于一个志在恢复的爱国者来说,怎么能不为此而感到深切的痛恨呢?如此 长恨 ,在 饮饯席上 岂能尽言?所以词人只能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把它 裁作短歌行 。 短歌行 ,原是古乐府《平调曲》名,多用作饮宴席上的歌辞。词人信手拈来,融入句中,自然而巧妙地点明了题面。 长恨 而 短歌 ,不仅造成形式上的对应美,更主要的是显示出那种恨不得尽言而又不能不言的情致。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一句,合用了两个典故。据《史记·留侯世家》载,汉高祖刘邦 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 ,由于留侯张良设谋维护太子,此事只好作罢,戚夫人因向刘邦哭泣,刘邦对她说: 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歌中表达了刘邦事不从心、无可奈何的心情。又《论语·微子篇》载,楚国隐士接舆曾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奔走,《论语》因称接舆为 楚狂 。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 长恨 而又无人理解的悲愤,一个 狂 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从遣词造句看,这一韵还妙在用 何人 呼起,以反诘语气出之,大大增强了词句的感人力量;而 为我楚舞 , 听我楚狂声 ,反复咏言,又造成一种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词人在直抒胸臆以后,紧接着就以舒缓的语气写道: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一韵三句,均用屈原《离骚》诗句。前两句径用屈原原句,只是 兰 字后少一 之 字, 畹 字后少一 兮 字。 餐英 句则从原句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概括而来。

  兰、蕙都是香草, 滋兰 、 树蕙 ,是以培植香草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和志节。而 饮露 、 餐英 ,则是以饮食的芳洁比喻品节的纯洁和高尚。作者在这里引用屈原诗句,并用 滋兰 、 树蕙 之词,显然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志节和情操。屈原在忠而被谤、贤而见逐的情况下,仍然坚定地持其 内美 和 修能 ,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词人在遭朝中奸臣谗言排挤,被削职乡居的情况下,依然不变报国之志,表明自己决不肯随波逐流与投降派同流合污,沆瀣一气。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句,仍承前韵词意,从另一个角度表明自己的志节和操守。这里又用一典。《楚辞·渔父》中说,屈原被放逐, 游于江潭 , 形容枯槁 ,渔父问他为什么到了这种地步,屈原说: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劝他 与世推移 ,不要 深思高举 ,自讨其苦。屈原说: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 ,也不肯 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渔父听后,一边摇船而去,一边唱道: 沧浪之水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意思是劝屈原要善于审时度势,采取从时随俗的处世态度。词人化用此典,意在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志节情操。下片头三句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遥应篇首,意在抒发自己理想无从实现的感慨,情绪又转入激昂。据《世说新语·任诞》载,西晋张翰(字季鹰),为人 纵任不拘 ,有人问他: 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 他说: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词人用张翰的典故,乃是牢骚之气。他的抗金复国理想难以实现,志业难遂,还要那 身后 的虚名干什么!词人为什么会发此牢骚呢?辛弃疾接着写: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轻。 这一韵是全词的关键所在,道出 长恨复长恨 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南宋统治集团轻重倒置,是非不分,置危亡于不顾,而一味地苟且偷安。这是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腐败政局的严厉批判和愤怒呼喊。

  最后两韵是下片第二层,通过写惜别再一次表明自己的心志,词人的情绪这时又渐渐平静下来。前三句写惜别,用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并点明恨别乐交乃古往今来人之常情,表明词人和饯行者陈端仁的情谊深厚,彼此都不忍离别之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一句,又引用两个典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而他本人又 质性自然 (《归去来兮辞序》),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归与白鸥盟 ,是作者从正面表明自己的心迹。据《列子·黄帝篇》载,相传海上有位喜好鸥鸟的人,每天早晨必在海上与鸥鸟相游处,后遂以与鸥鸟为友比喻浮家泛宅、出没云水间的隐居生活。在这里,词人说归来与鸥鸟为友,一方面表明自己宁可退归林下,也不屑与投降派为伍,另一方面也有慰勉陈端仁之意。

  与一般的离别之词不同,辛弃疾的这首《水调歌头》,虽是答别之词,却无常人的哀怨之气。通观此篇,它答别而不怨别,溢满全词的是他感时抚事的悲恨和忧愤,而一无凄楚或哀怨。词中的声情,时而激越,时而平静,时而急促,时而沉稳,形成一种豪放中见沉郁的艺术情致。此外,词中还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不仅丰富了词的含蕴,而且对抒发词人的志节等,也都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赏析二:

  稼轩多次以屈原自拟,这既有自信、自励且不无自负的一面,恐也具透视时局与个人前途,预见到难免与屈原相同的志意落空的最终结局这悲怆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一遇机会,他总是尽全部聪明才智,投入最大精力毅力,从事振兴和恢复国家的事业。他不能象希腊神话中的海格力士那样,具有转瞬间尽洗三十年未清理的牛栏的神力,只有知其不可而尽全力为之,并同时用词吟唱其生命的悲剧,吟唱精卫填海的孤哀。

  陈端仁闽县人,淳熙中曾任蜀帅。稼轩作此词是壬子年岁杪(绍熙三年,1193年)应召入朝时,已废退家居的陈端仁设酒为辛送行,席间酒酣耳热时,二人当不乏慷慨报国的磨砺,恐亦难免朝廷腐败政海风波的牢骚。稼轩即席赋此,主要借《楚辞》抒怀以答友人。

  滋兰 等句是屈原自传长诗《离骚》中句子,稼轩照原诗冠 余 字使用,气慨非凡。然又自称 楚狂 ,可见内心矛盾。据晋人作《高士传》, 楚狂 指楚人陆通字接舆者,躬耕不仕,孔子过, 凤歌 嘲之曰,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楚狂 参透世事的悲凉心情,乃儒家用世之志修齐治平的反面,与孔丘、屈原大异。换头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反用西晋张翰语, 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见《世说》)张因思吴中莼羹鲈脍而弃官归隐,也是一位 楚狂 。稼轩说一杯酒(生前的清福)哪能和身后的名誉相比,翻了张翰的案,因之也推翻了上片自称 楚狂 的消极。用笔夭矫变化难于捉摸。辛胃口很大,要立功、立言,也要立德。紧接着说 毫发常重泰山轻 ,大概是接受陈端仁的提醒,此次进京,千万注意与朝廷和大老们的人事关系。但稼轩岂是谨小之人?故尔情感的浪涛翻卷: 悲莫悲生别离,乐莫乐新相识。 陈是在闽新知,故云。

  笔底波涛全出自胸次不凡,极真诚无一造作语。稼轩此次赴朝是顺利的,回闽即任闽帅,但仅一年就遭劾去职。 富贵非吾事 是极清醒有预见语。 归与白鸥盟 指退隐,是刚才自己否定了的.陆通、张翰道路,辛离闽时作《柳梢青》用 白鸥 语气嘲笑自己: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与这首《水调歌头》的忐忑心情一脉相承。

  顾随先生谓 辛有英雄的手段,有诗人的感觉,二者难得兼。 中国诗史上只有曹(指曹操)、辛二人如此。 (《驼庵诗话》)这首《水调歌头》可见英雄、诗人两个灵魂的痛苦搏战。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4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

  [注]崔与之:南宋名臣,广东人。此词写于词人出任成都知府兼成都府路安抚使时。当时,淮河秦岭以北的大片国土,尽沦于金人之手。

  (1)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哪几层意思?(3分)

  (2)“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的石,怪我旧盟寒”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3)吴世昌《词林新话》评此词称:“此词直逼稼轩。”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怀念沦陷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答一点给1分,不加分)

  (2)拟人(1分)。借写青梅、流泉责怪自己背约,既委婉表达思家而不能归的复杂心情,烘托殷切的报国之意(2分)

  (3)风格豪迈而沉郁,主旨爱国激情,与辛词风格、主题逼近(风格、主旨各2分)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8分)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作者被投降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4.“千丈翠奁开”一句,写出了带湖 、 的特点。(2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词人爱湖之“甚”,故对鸥鹭产生结盟之愿,运用比拟的手法,希望结盟之后常来常往,不要互相猜疑。

  B.词人与鸥鹭结盟,但是鸥鹭立于水边苍苔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水藻,对词人的美意不理不睬。

  C.“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两句,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表达词人悟出社会沧桑和个人沉浮的哲理,内心生出旷达开朗。

  D.词人“甚爱”带湖,词中充溢着优游之趣、闲适之情,表现出了带湖生活的快乐自得,全词一扫被弹劾落职的落寞与孤愤。

  16.本词在抒情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加以赏析。(4分)

  14.(2分)开阔、清澈

  15.(2分)D

  16.(4分)一方面,词人直抒胸臆,以“甚爱”二字,表达了对带湖生活的热爱(1分)。另一方面,通过带湖、鸥鹭、白鹤、明月、清风等意象,表现了此间生活的清静自在,委婉表达了喜爱之情。(1分)又以极其委婉含蓄的笔法,通过鸥鹭“不能解吾杯”(1分),表达自己落职闲居、壮志难酬的孤独、苦闷和悲愤(1分)。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6

  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九年级语文-魔方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本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________。其中说的“子由”是作者的________,其名为________,他和苏轼及________并称文坛“三苏”。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中的“________”。

  3.词的上闽,写词人“________”的想像,词中描绘了一个________的境界,表现了对________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眠”是对________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________,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________。

  4.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______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_______”。请再写出一句本课外你知道的咏月怀人的诗句________。

  5.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

  答案

  1.交代作词的缘由 弟弟 苏辙 苏洵

  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欢饮 空灵澄澈 美好生活 人生哲理 独白 抒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5.D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7

  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

  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

  (1)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

  (2)上下两阙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选择其中的两种,结合词中语句具体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3分)

  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

  (2)(4分)

  ①用典。如“要将尧舜致君王”,“荣比昔人衣锦”。前者用了“尧舜”的典故,表达大丈夫要辅助君王,使君王与尧舜比肩的理想。后者用“衣锦还乡”的典故,形容人功成名就後荣归故乡。

  ②类比。“荣比昔人衣锦”用当今“仕宦至卿相”功成名就,高车驷马,与“衣锦还乡”的古人进行类比。

  ③借代。彝鼎,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文中指史册。

  ④衬托。以卿相追求归乡之荣耀的行为反衬大丈夫志存高远,辅佐君王,造福百姓,功载史册的追求。

  ⑤对偶。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

  评分标准:答出是何种表达技巧每点1分,共2分;有具体、恰当的说明,每点1分,共2分。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8

  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甲】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

  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1分)月亮

  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A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水调歌头》问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阅读问题及答案解析09-09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09-07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11-22

水调歌头 苏轼答案12-01

《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09-03

苏轼水调歌头阅读答案09-03

水调歌头阅读题及答案09-01

《水调歌头游览》的阅读答案04-18

《水调歌头·中秋》阅读答案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