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游赤松山记》的阅读答案

2020-12-27 阅读答案

  淳熙十五年,南至①后一日,与二三友访吕兄仲平之庐。

  后二日,呼儿觅藜杖,命友戒行囊。缓步出北郭五里许,山光野色,渐与人相应接,而晴光亦时着人。又二里许,至季氏之庐。所居依山,茂林清池相映带。季民兄弟与其知友陈岩夫,亦赍袱被,欲共宿山中。又行十里,至小石桥。望赤松山,积霭横翠,蔚然深明。复行三里许,入山门。长松偃蹇道旁,若不肯与世士为伍。至桥亭,坐于老木之上。与涧横石,激为清湍,澎湃汹涌。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复曳杖入“桃源”,暝色已满岩谷矣。徙倚“枕流”,四际溟蒙,天水一色,泉声松韵,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徐行察之,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清澈无底。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盏亦非人间世也。

  晨兴复至其处,灏气游衍,天宇无滓。再至“过清”,驻目久之。即寻支径谒二仙祠,世相传以为黄初平②觅亡羊之地;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偕行者俱欲登山,酌丹井饮,造之。中道或有依涧而上,观瀑泉,履白石,欲穷其源而不可得,复相与会于丹泉之上。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归途高者平,险者顺。山回路转,鸟纱欹斜,随意先后。至山下,日犹未中。饭竞,信其所之。再寻“桃源”之游,昔林木交翳,今皆廓然。复循山磴,游于“物外”。乔木倚天,涧流清壮。此问桃源之津所从始也。过小桥,缘山而行。泉石相捕,无风而涛。行且百步,幽意益邃。横涧为桥,榜曰:“三峡”。惊涛怒流,与巨石相吞啮。前莫知其所穷,后莫知其所止。复行数十步过盘石,临浚流,景象天逸。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并,亦与所谓“三峡”者异。久之,暮烟四合,不可久留,遂寻旧游而归。抵夜复坐于“枕流”,林外灯火,久益微茫。泉流静深,尤与夜气相宜。

  是行也,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而于“枕流”“过清”之间,朝暮几与神交。自己未至辛酉,凡三日而后返。

  (选自中华书局《古今游记从钞》,有删节)

  :①南至:冬至。②黄初平,东晋人,著名道教神仙,俗称黄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赍袱被,欲共宿山中

  赍:携带

  B.又若车马卒奔而未有所止也

  卒:通“猝”,突然

  C.晨兴复至其处

  兴:高兴,兴奋

  D.不特与所谓“物外”者异

  特;只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籁俱息,心目为之醒然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B.殆若暴风急雨之骤至

  句读之不知

  C.泉石相捕,无风而涛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D.抵夜复坐于“枕流”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描写赤松山景致的一组是

  ①积霭横翠,蔚然深明

  ②云间时有疏星,点缀林杪,与水影相照

  ③山高而深,下视群谷,莫不献状

  ④鸟纱欹斜,随意先后

  ⑤乔木倚天,涧流清壮

  ⑥极目于丹井,称心于桃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淳熙十五年冬,作者与几个朋友到了吕仲平家,后又到了季氏兄弟依赤松山而建的住处,然后一起去游览赤松山。

  B.作者一行先后两次游历“桃源”,第一次是傍晚时分,光线昏暗,树木互相遮蔽;第二次是午饭后,光线明亮,视野开阔。

  C.作者一行在赤松山中住了两夜,赤松山的夜晚静谧而清幽,让人感到神气清爽,心情放松,梦中所到之处也超尘脱俗。

  D.本文按时间先后顺序记述了作者游览赤松山的经历,景物随作者游踪而变化,时远时近,有高有低,动静结合,写景极具特色。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坐而假寐,神清如游钧天,而不自知,夜将半,始就寝。梦魂所历,盖亦非人间世也。(6分)

  (2)或曰,此留侯所谓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者,其信然耶?(4分)

  参考答案

  9.C

  10.C

  11.B

  12.A 并非依赤松山而建

【吕祖谦《游赤松山记》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吕蒙传》阅读答案03-13

《游钓台记》阅读答案12-16

《宝山记游》阅读训练及答案12-17

《刘宠字祖荣》的阅读答案11-21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05-30

《记承天寺夜游》《游虎丘小记》的阅读答案01-25

《游兰溪》阅读答案02-03

《游褒禅山记》《喜雨亭记》比较阅读答案11-20

陆游《烟艇记》的阅读答案及翻译08-07

《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比较阅读答案11-20

《明史·宋濂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赐绢为粮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