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

2023-06-21 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1

  君子之道

  ①“君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范畴,是数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和推崇的人格范式,是中华民族理想而现实、尊贵而亲切、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

  ②君子必守道。

  ③君子之道,在于心系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真正的君子,关心的是国家大事,总是把原则、道义置于首位。在君子眼中国家安危、黎民幸福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情。杜甫自己身处茅屋之中,尚且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君子为国家、为百姓,文可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可以投笔从戎,战死沙场。君子可以“我自横刀向天笑”,“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家安逸时君子可以退隐山野,泛舟五湖;可当国家于危难时、百姓于水火时,君子可以慷慨赴死,舍身取义。

  ④君子之道,在于刚正不阿。古往今来,身为君子者,必定是藐视权贵,宁折不弯。如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朝”,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身为君子,可以入世,可以做事,但始终保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接人待物,处朋交友,看重的是性情相投、品德高尚,决不是看其是否为高官达人,能否为己所用。屈身事权贵,阿谀奉承,君子不齿。君子当是坦坦荡荡,见到权贵不卑躬屈膝。能做到俯仰无愧,方乃君子本色也。

  ⑤君子之道,在于藐视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千金散尽还复来”。“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①。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不堪其忧,颜回却不改其乐。君子得财,取之有道;君子之财,广施天下,为的是帮助天下穷苦之人。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不求奢华、不求富贵,行事为人,无愧己心。吝惜钱财、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之人,离君子之德已远。

  ⑥君子之道,在于信守承诺。君子之言,言必行,行必果。荆轲刺秦王,风萧萧易水寒,壮士明知一去不复还,仍然义无返顾,断然出征,抛却性命,为的就是一个“信”字。君子之诺,重于泰山;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与君子相交,可以袒怀心思,可以全然相托,因为君子一旦承诺,必然是以性命践行之,绝无无半点反悔。

  ⑦何谓君子,“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时下某些人,喜欢照搬西方,处处学做绅士,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素质与涵养。中华浩瀚五千年文化所孕育的君子之道,足以与所谓的绅士礼仪相媲美。君子之道,体现着一个真正的`中国人的灵魂与傲骨,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尊严与脊梁。

  (选自网络同名文章,有删改)

  【注释】①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主张通行于天下,也并不因此而增加;即使困窘隐居,也不会因此而减损。

  17.阅读文章③-⑥段,概括“君子之道”包含哪些内容。(4分)

  答: 。

  18.除了文章中提到的,请你再补充一条“君子之道”。(2分)

  君子之道,在于

  19. 你认为颜回的安贫道值得提倡吗?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

  答案解析:

  17.(4分)答案示例:君子之道包含四个方面:心系苍生,刚正不阿,藐视金钱,信守承诺。评分说明: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8.(2分)答案示例:谦逊有礼。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19. (2分)答案略。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2

  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经常出现一个词:君子。我们直到今天还常常将其作为做人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章什么是君子呢?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两万多字《论语》,“君子”这个词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君子的力量始自人格与内心。他的内心完满、富足,先完成了自我修养,而后表现出来一种从客不迫的风度。

  司马牛曾经问过孔夫子,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君子呢?

  孔子答:“君子不忧不惧。”

  司马牛又问:“不忧不惧,就可以叫君子吗?”

  他可能觉得这个标准太低了。

  孔子说:“反躬自省,无所愧疚,当然没有什么可忧可惧的。”

  我们把孔夫子的意思转换成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这个标准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说高就是个至高无上的标准,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又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君子的人格标准。 ——选自《于丹〈论语〉心得》

  1.请你从文中找出能表达全文观点的核心句。

  2.根据文意谈谈如何达到孔子理想人格的第一标准?你认为做一个君子还应该有哪些标准呢?

  3.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4.调动你的.积累,写二则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

  5.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请描写一个能够体现善良的行为细节。

  6.请联系自我实际,谈谈如何反躬自省?

  参考答案:

  1. 做一个善良的人。这是君子的第一个标准

  2. 不忧不惧 (或是反躬自省,无所愧疚);

  做君子的标准还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言行一致、安贫乐道、心灵丰富等方面 (第二问只要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3.叙议结合(或是夹叙夹议)

  4.例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5.“略”

  6.“略”(语言简洁流畅、优美,观点明确得满分)

  《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3

  荣格指出,“集体人格”并不是形成于当代人们的有生之年。最早的种子,可能在神话中就播下了。每个古老的民族都有很多神话,这就是荣格所说的“梦”。神话或者梦,都会以“原型”(archetype)“原始意象”(primordialimages)的方式成为一个民族的“自画像”(seif-portrait),反复出现在集体心理活动中。这样一来,“集体人格”就有了长期稳定的象征意义。照荣格的一个漂壳说法,成了“有故乡的灵魂”。

  顺着这个思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也是有“故乡”的。那“故乡”,首先是神话,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等。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深处,都埋藏着这些遥远的“故乡”。当然,神话只是起点,“集体人格”的原型建立,是一个复杂的人类学工程。

  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模式不少,其中衍伸最广、重叠最多、渗透最密的,莫过于“君子”。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庞大民族在自身早期文化整合中的“最大公约数”。

  “君子”,终于成了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集体人格作为文化标识。比如“圣徒人格”和“绅士人格”,以及“骑士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全然融合。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皆如荣格所说,各有自己的“故乡”。从神话开始,埋藏着一个遥远而深沉的梦,积淀成了一种潜意识、无意识的“原型”。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古已有之,却又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提升,结果就成了一种理想人格。儒家先是谦恭地维护了君子的人格原型,然后又鲜明地输入了自己的人格设计。这种在原型和设计之间的平衡,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因此儒家也就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儒家大师如林,哪里会看不见集体人格的毛病?但是,从第一代儒学大师开始,就在淤泥中构建出了自己的理想设计。

  这种理想设计一旦产生,中国文化的许许多多亮点都向那里滑动、集中、灌注、熔合。因此,“君子”两字包罗万象,非同小可。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君子之道”。甚至,中国文化的钥匙也在那里。对中国文化而言,有了君子,什么都有了;没有君子,什么都徒劳。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

  任何文化,都是前人对后代的'遗嘱。最好的遗嘱,莫过于理想的暗示。后代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中国文化由儒家做了理想的回答:做个君子。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

  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化没有沦丧的最终原因,是君子未死,人格未溃。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

  (节选自余秋雨《君子之道》)

  1.下列关于“集体人格”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集体人格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和最独特的文化标识。

  B.集体人格形成于民族自身早期文化整合,是一个复杂的人类学工程。

  C.集体人格是“有故乡的灵魂”,其“故乡”可追溯至远古神话。

  D.不同民族的集体人格各有自已的“故乡”,相互间很难完全融合。

  2.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君子人格”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原型来自于“女娲补天”等神话的积淀,却又经过了儒家的选择、阐释和提升。

  B.君子人格贴合了多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选择,使儒家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君子人格集中、灌注、熔合了中国文化的诸多亮点,被儒家学说简捷概括为“君子之道”。

  D.君子人格完美无缺,它收纳一切,沉淀一切,预示一切,决定了中国文化延续不衰的命运。

  3.“不少中国现代作家和学者喜欢用激烈的语气抨击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看似深刻,但与儒家一比,层次就低得多了。”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作家、学者揭示丑恶的“国民性”的行为?(5分)

  4、A(集体人格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错,原文是说神话成为“自画像”。)

  5、B(A项,神话只是集体人格的起点,且“君子人格原型”不一定“来自于‘女娲补天’等神话的积淀”。C项,“被儒家学说简洁概括为‘君子之道’”错,应是“儒家学说”简介概括为“君子之道”。D项,“君子人格完美无缺”错,原文“中国文化的缺憾,是君子人格的缺憾”表明“君子人格设计”并非完美无缺。)

  6、原因:儒学大师不仅看到了集体人格的毛病,而且构建出了理想的人格设计。

  看法:略。

  • 相关推荐

【《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君子之学》阅读答案06-25

《绝唱》阅读附答案01-07

高手阅读附答案03-22

《散步》阅读附答案10-17

《赤壁》阅读答案练习附答案11-03

约会荷花阅读附答案12-22

《大地山河》阅读附答案03-14

朱自清传阅读附答案03-20

父子阅读理解附答案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