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阅读附答案

2024-09-15 阅读答案

  《绝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小编整理了关于《绝唱》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

  《绝唱》阅读附答案 篇1

  绝唱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 ,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亭亭:指荷花直立挺拔美丽的样子。

  2、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枯萎、折断、残败的样子,第⑤⑥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

  3、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从含义的角度: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4、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5、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雨声”是陪衬,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起点明文章中心作用。

  6、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

  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它呈现给人最后的姿态依然是自信、孤傲的`,绝唱是听到残荷的心声,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

  1、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

  2、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3、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4、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关,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4分)

  5文章第⑥段“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圆明园残荷为什么会给作者强烈的“震撼”结合本段内容,概括回答。(2分)

  6本文第②至⑤段文字分别表现了荷叶与荷花的美,但又对其“最美”提出质疑。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具体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第②段画线句写得很好,试评析其妙处。(3分)

  8、文章第⑦段说“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这种“力量”

  与“精神”?这些形象是如何具体表现这种“力量”与“精神”?(4分)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一波三折,作者的思想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

  B、作者借对残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坚强、独立、历尽苦难而不屈的精神的赞美之情。

  C、在构思上本文颇有特色,一是文眼显现,反复照应,二是说理水到渠成,卒章显志。

  D、本文语言华丽,词藻丰富,且大量地运用修辞手法,呈现出一种典雅高贵的富态美。

  《绝唱》参考答案:

  1、①保有孤高和自信的残荷拥有最独特的美,是胜过色与香的荷花生命之美的最高升华;(2分)

  ②荷花的枯梗残叶和圆明园的断墙,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这样的存在是至美,是“绝唱”。(2分)

  (每个要点2分)

  2、①作者写自己否定绿叶红花为‘最美”的认识过程.留下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为下文写残荷的美做了铺垫;(2分)

  ②前后的不同描写也形成了对比,有利于突出作者对残荷之美的赞美之情。(2分)

  (每个要点2分)

  3、①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组成了各种神秘而美丽的图案;(2分)

  ②残破枯败蕴藏着自信和孤高,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远胜于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2分)

  ③残枝败叶里蕴含着生命复苏吐绿的自信与可能。(2分)(每个要点2分)

  4、①绿叶红花的美随时而逝,断梗残枝在风雨时光的摧毁中“高高耸立”“高悬”“高举”,以这样的存在显示着自信、孤高,显示着力量。(2分)

  ②圆明园只剩断壁残垣,一段抗争的历史却无法摧毁,它持续提醒、鼓舞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向世界展示着不屈的力量。人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经过磨砺的孤高自信的美,在挫折中塑造自己壮美的精神情操。(2分)

  5、①圆明园残荷即使残破也要高高挺立,即使被摧折也要守住自己的根,显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1分②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相映衬,具有象征作用,体现了一种历史的沧桑和民族气节。1分(共2分)

  6、质疑是为引出下文写残荷之美(为下文表现残荷精神与力量张本)1分,用荷花、荷叶“红红绿绿的俗美”“迎合季节的庸美”来反衬(衬托)残荷“蕴藏于残破枯败

  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精神美)”1分(共2分)

  7、运用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绿叶的美1分;运用叠词,增加了音韵美1分。

  8、用枯梗、枯叶、衰蓬等来表现“力量”与“精神”。1分

  枯梗:只要没被折断,就毅然在空中高高的耸立着。1分

  枯叶:只要没被撕破,就依然在空中高悬着,即使倒伏,也守着自己的根。1分

  衰蓬:有的虽变成黑色,也依然在空中高举着,向上,不屈,自信,孤高,永远无法摧毁。 1分

  莲子: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1分 (以上4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3分)

  9、B

  《绝唱》阅读附答案 篇2

  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花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个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的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A、"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在于它不迎合季节,既盛开于五六月间,也持续到十月残秋。

  B、作者很善于细节描写,例如文中画线语句通过对碧荷上水露的描写,产生了集静态美与动态美于一体的效果。

  C、第7段无疑而问,自然过渡,既水到渠成引出作者以为最美的荷花,又引发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D、作者引用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不仅富有文化意蕴,而且切合文章题意,深化了主题。

  E、作者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看荷花,是因为这里的荷花有警醒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民族历史耻辱的意义。

  2、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

  3、从本文呢第8段看,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作者笔下的荷花的神奇世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背景,以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为独特背景;

  ②精神(情操),荷虽残,志不残,枯梗,败叶,黑莲蓬依然在空中高擎;

  ③图案,残荷组成的各种美丽,幽秘的图案。

  4、本文题目为"绝唱",请根据文意,理解"绝唱"的含义。

  答:满塘残荷是一池碧绿,艳红的最高升华,是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高尚凄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是被摧毁的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无法摧毁的象征;现实的残荷与历史的残缺相互映照,构成了残缺,独特的美。

  • 相关推荐

【《绝唱》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严阵《绝唱》的阅读答案10-10

高手阅读附答案03-22

晏子使楚阅读附答案12-29

《背影》阅读理解附答案11-18

朱自清传阅读附答案03-20

等待花开阅读附答案02-07

阿来阅读训练附答案08-02

《君子之道》阅读附答案06-21

玛丽的微笑阅读附答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