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种有结构的时期,学在这个时期打算学习知识。教师或导师会在上课时,教导最少个,甚更多的学。下是小编为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1
一、引入课题,引导质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北京西北郊,曾经有一座被人们称为“万园之园”“人间天堂”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垣断壁。因为它被英法联军毁灭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
生: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它?
生:我想知道圆明园没被毁时是怎么样的?
二、创设情境,教会方法
师:你们真会提问题。现在有一个旅行团来到了北京,他们要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圆明园。你愿意当他们的导游吗?
师:好,请先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2-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准备导游词。
师:提示(一般导游介绍一个景点的时候总是先介绍它的具体位置,然后介绍它的整体布局,即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最后具体介绍的是这个景点的建筑特色和主要景观。)你们能按照这样的/顷序向各位游客介绍一下圆明园吗?
生: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圆明园座落在北京西北郊,它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旁边还有许多小园像星星一样围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的景观多而美,有的金碧辉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热闹非凡,有的显得非常幽静。圆明园内还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请大家细细观赏!
[点评:“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把选择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师:听了导游们的介绍,你对圆明园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
生:我们对圆明园的景点最感兴趣。
师:请大家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我知道了圆明园的景观很多。
生:写游览时的感受。
师:让我们齐读第一句话,看看你能体会到什么?(景观多)
师:你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还能体会到什么。(生自由阅读)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
师: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具体说说。
生:殿堂的特点是“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买卖街”的特点是热闹非凡;“山乡村野”显得十分幽静。
师:你们看,他眼睛多亮!一看就知道他特善于思考。圆明园的景观各有各的特点,真可以说是风格迥异。
师:接下来作者具体地介绍了哪几个景点呢?快速浏览,然后告诉大家。(学生浏览课文)
师:读了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抓住其中的一个景点,结合搜集的资料,描述一下你看到的画面。
[点评:通过让学生结合资料想象说话,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生:我仿佛看到八月十五的夜晚,西湖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平静,一轮皎洁的明月倒映在湖面上,多迷人的景色呀!
生:我仿佛看见乾隆皇帝正在安澜园里赏花呢!
师:大家真会读书,真是字字人心了。那么,园中到底有多少个景点呢?有知道的吗?
生:有100多个景点,我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
师:你真会学习!课外知识帮了忙!
师:漫游在这样一座园林中,怎能不让我们流连忘返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我觉得你们朗读时感情还不够充沛。“天南地北”,一会在国内,一会在国外;时而在现实里,时而在幻想中。这么美的景色看得够吗?
师:你们既看不够,又不想走,能读得那么快吗?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练读这一自然段。(学生练读)
师:想不想亲眼目睹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课件欣赏)
师:欣赏了圆明园的美景,你想说点什么?
生:它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如果圆明园还保存完好的话,我一定要去那儿看看。
[点评:新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精神上相遇、心灵上碰撞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沟通,并联系生活加以体验。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有体验、有感悟、有思考……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师生得以共同发展。]
三、激情想象,整体感悟
师:圆明园的美景让世人为之倾倒,为之惊叹!然而,在1860年,这一座由无数能工巧匠付出几个世纪辛劳而建成的圆明园,这一座享有“人间天堂”美称的万园之园,化成了一片灰烬。请看录像——(播放课件:火烧场面)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感受?
生:侵略者实在野蛮,他们的罪行令人发指。
生: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
师:每个人看到这种场面都会很气愤,告诉大家,你恨谁?(板书:恨!)带着你们的痛惜,带着你们的仇恨,读好这段话吧。(学生练读)
师:你从哪些词看出侵略者的贪婪、霸道、野蛮?
(板书:掠搬毁烧)
师: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疯狂地抢掠,实在抢不走的就毁,毁不掉的就烧,无情的大火连烧三天三夜,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园林就这样化为了灰烬!
师:再读这段话,把你们的很读出来,把所有中国人的恨读出来!(学生齐读)
师:二、三、四、五自然段我们都读了,只剩第一自然段没读,谁愿意来读一读?
师:请大家齐读第一段。(学生齐读)
师: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个损失吗?(板书:损失?)你们对作者的议论满意吗?
生:满意。
生:不满意。(师先不作评价)
四、移情迁移,多元解读
师: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把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待会儿交流交流。
师:(再次点拨)你们看看,那么美的皇家园林变成残垣断壁,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生自由写)
[点评:新课标降低了学生写作的门槛,要求学生乐于将自己想说的写出来,愿意与人交流。教者此时摒弃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写作方法,可以自由表达,这样的写作合乎学生心理。]
师:请把自己写好的读一读,注意读出感情。
生:英法联军真是丧尽天良。我们国家现在强大起来了,再也不允许你们在我们国土上为非作歹了。
师:写得真好,我感受到你的拳拳赤子之心。
生:当时的清政府那么懦弱,使我们中国人为之骄傲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这件事竟然发生在我们中国领土上,这让我非常气愤。今后,我们要好好学习,让中国在世界上站得稳稳的,不再受别的国家的欺负!
师:你是个热爱祖国的好孩子!
生:我恨,他们凭什么在我们中国的领土上烧杀抢掠!我恨,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那么无能?!团结起来吧,用我们的行动告诉那些狂妄的人们:今天的中国很强大,明天的中国更强大。让帝国主义在我们面前发抖吧!(掌声)
师:这就是诗!诗是燃烧的火,是嘹亮的号角!同学们说的话表达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英法联军可以把圆明园从中国的版图上抹掉,但是圆明园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生齐)振兴中华!”
[点评:学生的感悟是个性化的,特别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后写下的话,此时,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承认差别,肯定优点,及时鼓励,恰当点评,引领欣赏……师生对话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2
师: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其实,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在140多年前,被英法联军这两国强盗毁灭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走进它。
生齐打开书本
师:端起书本,从头至尾地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老师从旁指导。
生反馈:
生1:我读懂了圆明园过去是很辉煌的。
生2:我读懂了圆明园已经被毁灭了,现在只剩下废墟。
师:昔日的辉煌变成今天的废墟,这就是——毁灭
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读课题)
师: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新面孔,能带着你的理解把他们读好吗?
出示词语:不可估量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亭台楼阁 玲珑剔透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生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课文朗读,我们除了收获词语外,你还收获了什么?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是我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课文一开始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
生;两个
师:当你读到这两个不可估量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伤心
师:是啊,那就来读一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既然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想必一定有它不可估量的价值,就在刚才,我们进入到了这座万园之园,、再次默读课文2—4段,试着完成填空,
幻灯出示:圆明园是( )
学生交流。
生: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师:你们读到了什么,使你们有这样的感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了这段,你觉得圆明园怎么样?
生:大!
生:里面的小园有很多,很美丽。
出示课件:圆明园鸟瞰图
师:你们看,这就是圆明园的全景图,既有大圆,又有小园而且小园围绕着大圆,这样的布局我们可以怎么说?
生:众星拱月
师:既大又多的圆明园,该怎么读?
生读
师:圆明园由六代皇帝经营了150年,它的面积比现今的颐和园还要大850亩,这么大的园林,被毁了你们说这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动情地说:“不可估量”。
出示课文第一段
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读
师随机点评
师:这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烧毁了一座大园啊,要知道,他们所烧毁的还是……
生: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师:你又是根据什么知道的呢?
生:我通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圆明园里有众多建筑。而且这些建筑风格各异。
师:能读一读吗?
生读这一段
师:你刚才在读宫殿和亭台楼阁的时候有两个词语特别突出?能说说你对他们的理解吗?
生:金碧辉煌就是形容很华丽的样子。
师:生活中见到过这样华丽的建筑吗?能描绘吗?
生:就是黄色的瓦片红色的墙,颜色很光鲜醒目。
师:你说的真好,能把你的理解送到朗读里吗?
生读这句。
师:除了这句,你还想读哪一句?
生交流,说理由,带着理解读课文。
师:这样的一座宏伟壮观的.园林,汇聚了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了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当你漫步园内--(引读)流连其间--(引读),谁还想再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的朗读和课文都太美了,简直让人陶醉,难怪课文中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是,这么美、这么大的园林,如今也不存在了,你想怎么读这句?
出示课件:“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1读
师:体会到你的心痛了。
生2读
师:感受到你的惋惜了。
生3
师:你自己告诉大家,你想表达什么心情。
生3:很痛苦
师:那么心爱的圆明园如今都只剩下残垣断壁了,怎么能不让人心痛呢?有同感的同学一起读!
生齐读。
师:可以接着说,被毁灭的圆明园还是什么?
生: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接着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我明白了圆明园里有许多奇珍异宝。
师:你们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非常隐秘的连接词吗?
生:上自……下至……
师:从先秦至清代,多少年的时间?(大约5000年)
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经历时间之长,朝代之多,圆明园内所拥有的文物可以怎么形容?
生: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师:这么多的宝贝都在哪?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
生:自豪,骄傲
师:那就自豪地告诉天下人,圆明园中有什么?
生:自豪地读这一段
出示虎首图片
师:认识它吗?这是一位记者在香港拍卖会上获得的资料,这就是圆明园里十二生肖喷水池的牛头和猴头。中国有关方面花费了数千万的高价,从拍卖会上买回了这两件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东西。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愤怒,这明明是我们中国人的东西,为什么还要用高加买回来,应该是洋人自己送回来,并且赔礼道歉。
师:说得真好!你说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里话!
生:这宝贝本来就是中国人的,他们居然从我们国家拿走……
师:是用“拿”吗?
生异口同声:是抢的!
师: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地保存着,中国人民会有遭受这样耻辱吗?
课件出示:读第一段(再读)
师:现在,这一举世闻名的园林,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一瑰宝,这一精华彻底毁灭了。再请大家凝望这这段文字,告诉我,圆明园被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无数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
生:是文化。
师:这文化可不单是我国的文化啊,它还是世界的文化啊!你说这样的损失是可以估量的吗?
生再次朗读第一段
师:关于圆明园,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想说,就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生:简单交流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3
师:看这书本的两幅插图,也可以看幻灯,告诉我,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我知道圆明园以前是很美的,可现在不存在了。
师:你什么感觉?
生:觉得可惜。
师:昔日的辉煌变成今天的损失,源于一个词……
生:齐答,毁灭。
师:就让我们读课文,一起走进这圆明园的毁灭
师:自由地读课文,好好地认识这做皇家园林。
从头到尾地读课文。
生:读第一段。
师:你自评一下,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读得挺好。
师:我觉得你读得特别好,有一个词读得最突出—不可估量。
板书:不可估量
师在读的过程中关注“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词语的读音以及分号和顿号的停顿规律。
师:收获不止这些,翻到词语表,读词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重点练习不会的词语。
生:自读自写
师:收获还有呢,整篇文章读完了你有感受吗?
生:我觉得圆明园曾经是那么的美,现在毁灭了太可惜了。
师:课文中就有一句话是表达圆明园损失的程度的。
(引出第一自然段)
播放课件(废墟)
生: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民族自豪感以及这一瑰宝化为灰烬的痛心)
师:你读得真好!
师:那么,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师:读2 3 4自然段。边聊边读,园里究竟有些什么
生:读圆明园的面积这一段。
课件出示:圆明园鸟瞰图 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
师:继续聊!
生: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示:各种建筑风格的图片
重点理解殿堂和亭台楼阁。
师:所以,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慨……“漫步园中,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包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课件播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练习朗读。
师:回过头来,你看看这些,你觉得圆明园里拥有的究竟是什么?
生:有建筑,有很多奇珍异宝。
生:有的是文化。
师:是的,圆明园里所拥有的是文化,这文化不但是祖国的文化,它更加是世界的文化啊!
下课!
反思:应该来说,《圆明园的毁灭》这片文章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不忘在经济繁荣的今天,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百年的恶梦。是一篇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讲读课文。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以及学生缺乏类似生活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的想象力,仅仅借助课本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这就同样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感激发。因而,要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曾有的辉煌,通过兴衰对比,使学生晓理动情,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
第一次磨课,我认真的观看了窦桂梅老师的教学实录,反复咀嚼品味她的语言,不由被她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平易近人的教态折服了。那种毫不做作的激情充盈课堂,那浓浓的爱国情更不着痕迹地流淌在师生的对话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几度形成朗读高潮。
于是,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想就借助她的预设试教,也希望能凭借这样设问掀起同样的高潮。可一节课下来,我知道这样肤浅的借鉴是行不通的。
主要问题如下:
一.课的'结构不够合理,在词语教学板块耗时太多,又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主线不明,文本的平移较多,深入挖掘太少。没有从文本出发,图片太多,有些限制学生的思维。
三.双边性体现不明显,一味的教师讲读,学生被牵得太过死板,缺少独特感知文本的机会,主体性没有突显出来。
四. 教师的碎语较多,语言不精练。
综上所述,这确实是一堂不太成功的阅读课。没有体现学生的阅读思维是课的一大败笔。课后,同教研组的老师们共同参与评课,就课的结构和语言训练点等方面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很感谢这些“有些零碎”的宝贵意见,它们都会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现存在的问题,有了这些意见和建议,我应该可以找到合适切入点,真正体现“不可估量”的痛心与愤恨。同时,这次尝试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也不乏有收获,从反面印证了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真正平等地与之情感交流,也只有平等交流后才能激活其思维,亮点就自然呈现……一切可都得是水到渠成的!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4
一、“走近圆明园”
师:我写三个字,大家注意看,跟着读。
板书:
“圆明园”
(自读后齐读)看到这三个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出现了圆明园里美丽的景色,以和奇珍异宝。
生:我眼前出现了英法联军抢劫、毁坏圆明园的情景。
生:在我的眼前圆明园是残垣断壁。
师出示文字课件:
走近圆明园
课前我们已经走近圆明园──读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以和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你有哪些感受?
生:通过读书,我知道了圆明园不愧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
生:我很生气,英法联军太可恶了,竟然把圆明园珍藏的宝物抢的抢,砸的砸,毁的毁,多可惜呀。
生:圆明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被毁灭了,最后只化作一片灰烬,我愤怒!我想,假如有可能应该修复它。
师:是啊,圆明园被烧、被毁,让我们进一步考虑: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学生若有所思)带着考虑,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出示文字课件:“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1、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师:课件(五幅圆明园废墟图)这是──
生:圆明园的废墟。
师:这一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144年然而却只圆明园的一角。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举手要说。)
师:把这种感受带到歌中读一读。
生:(低沉、缓慢)“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羞耻。”
师:让我们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打开书,齐读课文第段。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提示学生读时注意文化”一词。)
师: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值。请用“……是……也是……”这个句式,说一说。
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
(没等该生说完,学生都笑了。)
生:毁灭怎么能说是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应该把“毁灭”去掉,这样说:“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价值!”
生:词语重复了,应该简洁:“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上不可估量,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同学们表示同意,听课老师面露微笑。)
师: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的价值?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生:读了2~4自然段,我体会到了圆明园当时的辉煌。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板书:
“有……也有……”
生: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板书:
“有……也有……还有……”
生:园中不只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板书:
“不只……有……还有……”
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
师: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
生:可能800年吧。
(学生又七嘴八舌猜1000年、1200年等。)
生:我估计怎么也得两千多年吧。
师:你很会说话,“两千多年”的“多”就要多出好几百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生:在2000年4月,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趁机选择几幅名画和几件珍宝让学生目睹感受,学生流露惊奇神色。然后让学生带着感受读第四自然段。)
生:我了解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小园。我对海宴堂最了解。在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有12只生肖铜像……
生: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师: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
生:好像5200多亩,350公顷。
师: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一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大家会算,那么我们就来估算一下,看看我们这个大会堂,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大会堂?
生:起码800个。
(学生纷纷猜想1000、1500多个等。)
生:我看得有9000个这么大的面积呢!
师:是的,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学生发出感慨)可见圆明园有多大。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和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师: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应有尽有、不可胜数、成千上、数不胜数……
(学生依次说出。)
生:所以我们说“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
(让全体学生读这句话。)
师:那好,请回过头来再读课文,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到,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学生读。)
师:继续谈──
生: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呢。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比方有“平湖秋月”,有“西峰秀色”,有“曲院风荷”。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5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前不久在西子湖畔,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次阅读观摩课。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使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前,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了恐惧。聊天过后,气氛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了一定的亲和力。
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吗?我姓什么?
生:您姓于。
师:哪个“于”?请来猜猜?
生:干部的“干”字加个钩。
师:哦,干部鱼,当干部的姓于。(学生笑)
师: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
生:江苏徐州。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上课发言要注意听,会听。我教语文,教五(1)班的语文,正是教你们。好,现在上课。同学们好!
生:(声音十分响亮)老师好!
师:真好,真不愧是娃哈哈小学的学生!相信你们读课文一定读得好,一定读得笑哈哈!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心理存在距离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学生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很认真,是一字一句用心地读。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很不平静。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可惜。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很悲哀。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沉重。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气愤。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后十分憎恨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行为。
师:除了恨帝国主义,还恨别的吗?还恨谁?
生:我还恨清政府,他们让帝国主义侵略者毁灭了圆明园。
在整体感知阶段,于老师没有提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什么样的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师:我还注意观察同学们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说明大家读这课文心情很复杂。每个同学都告诉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谁?恨英法联军,恨满清政府。那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生:我读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段,把你们的恨读出来。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我发现大家的表情饱含愤怒。谁愿意站起来把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恨读出来?
……
师:让我们记住这恨,记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各人读各人的,读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读,师帮助个别学生。
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恨?让你愤怒?让你难受?让你压抑?同学们再认真读读二、三、四自然段,默读后,用一句话来告诉我。拿出笔,一边读一边思考,静心读书,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 篇6
【缘由聚焦】
常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同一首歌》,众多明星闪亮登场,用自已喜欢的方式,个性化地倾诉着自已由衷的情愫。《同一首歌》透过电视屏幕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国人为之深深眷注和感动,成为了每个炎黄子孙期盼和敬仰的生命之歌。如此精彩而富有人文情怀的舞台,每走进一个地方,都会激荡着本地的人情和文化,激励着本地人们的热情和奉献精神,进而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元素。序曲中的精彩有目共睹,过程中的情绪感同身受。然而,更令我值得深思的是节目最后由名歌星唱响的《同一首歌》,迥然各异的歌手敞亮不同的歌喉,展示不同的舞姿,怀揣不同的心境,但演绎着相同的旋律,抒发着相同的情感,传递着相同的呼唤……由此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也是在唱着“同一首歌”吗?——不一样的教师、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交往(对话),留给我们的是一样的震撼人心的语文本体价值追求和精神享受。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分别在不同的时期上过《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细细品读他们的课堂实录,细细盘点他们的课堂精彩,好似在品尝各具风味的美食大餐,汲取各种不同的营养。今天我想把他们相同教学内容(2——4自然段)的精彩片断记录下来,用这“同一首歌”以飨同行。
王崧舟:在开放引导中享受生命
师:快速读中间部分,你对我们的圆明园又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知道圆明园本来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园林。
师:你找到了金碧辉煌,还有没有别的词来形容圆明园吗?
生:举世闻名。
生:万园之园。
师:金世界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万世之园——圆明园。再找一找,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呢?
生:凭宏伟的建筑。
生:还凭奇珍异宝。
师:找到写宏伟建筑的那一段话,边读边看边找,这一段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写了几个“有”?
生:7个有。
师:写圆内景观,作者写了7个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景物多,价值连城。
生:全国各地有特点的景物都集中在这里了,这儿好似个聚宝盆。
师:王老师要问,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
生:无数个。
生:我从文中的省略号体会到圆内景物数之不尽。
生:从“不仅……还有……”体会到多。
生:我从各地名胜这里体会到无数。
生:还有一个“等”字。
师:一方小小的天地,容纳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这就是圆明园,这就是万圆之圆的圆明园。
师:(出示)漫步园内,宛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把大家带到圆明园里去,(学生读)在这样的圆明园里漫步,你还想出来吗?我估计也不会有人想出来了,因为它的确太迷人了。请你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
师: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里面的奇珍异宝。
生:我仿佛看到了世界。祖国太伟大了!
师:(出示连续图片)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再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座万园之园。(生读)陶醉了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但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我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圆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师:什么是强盗?强盗来了,会有同情心吗?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圆明园之最》,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撼。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撼了吗?你震撼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撼?
生:我被圆明园的大震撼了。640个足球场,这是多么巨大的园林呀!
生:园内藏着不计其数的珍宝,每一样都价值连城。我被这个震撼了。
……
【赏析】王老师以“圆明园凭什么成为万园之园?”这个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思维容量大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当学生从面上罗列了几方面原因以后,继而从点上引导深入: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依据在哪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有价值的知识、思维和情感。进而王老师又匠心独运,以“漫步园内,宛如……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为信息焦点,通过情景朗读、体验品味引发联想:“听着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如此生发,不仅是对上文7个“有”所描述内容的融合,更是对下文教学的引领:“但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我们的圆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王老师这一质疑,断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广的领地,个性化疑惑由此生成,随之而伴的是新一轮自读感悟的语文实践。这样的课堂,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王老师有的放矢、开放引导,不仅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入,使自身的语言更发展,更是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愉悦思维的快乐,酣畅情感的宣泄,享受着生命激荡的'快乐。
读了三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心潮为之澎湃。大师无愧为大师,他们的课无不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人性的光辉,个性的光辉,中华民族语言的光辉,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的光辉。然而激动之余我冷静寻思:他们个性飞扬的课堂,共同在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缘于成功的元素又有哪些?于永正老师说过:思索和实践是成功的双翼。我想,三位老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大师,他们的课堂之所以闪烁出智慧的灵光,激荡着生命的灵性,正是因为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实践,才使他们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浑厚的力量,才让我们感到震撼、鼓舞并为之仰慕。王崧舟老师常用一句话勉励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窦桂梅老师在她的《读书笔记》中写道:追求就是积极行动不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是呀,正因为读书,读万卷书,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不竭的源泉;正因为追求,永恒的追求,才有了不断思索和实践的高远的目标;也正因为思索和实践,不懈的思索和实践,才有了高唱生命之歌的激情喷薄和精彩飞扬。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的课堂实录04-09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03-22
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03-22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课堂实录03-24
《圆明园的毁灭》同步课堂实录04-06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课堂实录04-20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笔记与课堂实录04-06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实录(精选11篇)10-29
《圆明园的毁灭》名师课堂实录(精选9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