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潋滟、空蒙”等词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导入《饮湖上初晴后雨》。
3、板书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你们了解苏轼吗?
2、介绍苏轼。苏轼多才多艺,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号东坡居士,他的'诗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在艺术上别具一格。
3、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说题目意思。
三、读古诗
1、听录音。
2、学生自由读古诗。
3、诗中哪些字你觉得比较难。
4、结合学生的汇报,出示卡片,指导学生读好“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理解“亦”的意思。
5、把这些词语放进诗中,读好它,你会发现你能读出另一种味道。
6、学生自由读。
7、指名读。
8、齐读。
四、明诗意
1、学习第一句
①读第一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②理解“潋滟”是什么意思,指名学生说。
③指名读再齐读。
2、学习第二句
①、播放下雨音乐。
②、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什么画面?
③、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空蒙”。
④、理解诗句意思。
⑤、指导朗读。
3、学习后两句
①: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五、熟诵读,厚积累
1、听录音朗读。
2、学生读。
3、背诵。
4、拓展: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5、小结。
教后反思:
语文教学的字词不仅仅是低年级的任务,本课中,生字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本要求的“亦、妆”两字,而是根据了学生的需要,对“潋滟、淡妆浓抹”等的字词也让学生反复读,这让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整首诗的朗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诗句必须反复诵读。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古诗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流传至今而又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方法。通过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读出情,每句诗连听带读至少在10遍以上,所以到后来的背诵有不少学生就能脱口而出了。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仍然是感到比较困惑的地方。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
双目标:
大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诗歌学习的热情。
小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借助朗读、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西湖的美。
3.了解诗人苏轼。
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
体会诗的情感和意境。
课型:要素组合式
课时形态:标准课
一、谈话导入6′
1-1.谈话、视频导入。
1-2.初识苏轼。
1-3.揭题,板书课题。
1-4.出示生字“饮”字理,送进板书,学生书写。
1-5.读诗题,解诗题。
1-6.指导学生读好诗题。
(看+听+想+说+做)
二、初读感知6′
2-1.请学生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2.学生朗读古诗。
2-3.师生共同正字音。
2-3-1.学生反馈。
2-3-2.学习词语“潋滟、空蒙”。
2-3-3.借助注释说说词语的意思。
2-4.师生合作读古诗。
2-5.学生再读诗,读出节奏。
三、品悟积累21′
3-1.读悟“水光潋滟晴方好”,师生交流。
3-1-1.想象“潋滟”,想象诗句中描绘的景色。
3-1-2.读诗句。
3-2.读悟“山色空蒙雨亦奇”想象雨中西湖的神奇。
3-2-1.想象“空蒙”,想象画面,读诗句。
3-3.品味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4.补充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3-4-1学生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大意。
3-4-2师生古今对照读诗。
四、再识诗人6′
4-1.再识诗人。
4-1-1.了解诗人三次贬谪。
4-1-2.想象补充诗句。
4-2.再读古诗。
4-3.情系西湖,升华情感。
五、总结回味1′
5-1.回味西湖。
教学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六单元17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全诗的意境整体透出一种空灵的美、含蓄的美、朦胧的美,这种美的格调与韵致,情欲浓淡,存乎一心,各得其所。课堂教学中首先抓住“潋滟、空蒙”这两个词语知音、明意。再放到句子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大意。教学诗句时,借助音乐唤醒学生脑海中的记忆,想象古诗描绘的景色,将西湖的'晴雨之美扩展至晨暮之美、四季之美,引发了学生对西湖美景的遐想。更为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千古一比做好铺垫。
这节课设计了五个版块,视频导入、初读感知、品悟积累、再识诗人、总结回顾,各板块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学生在一次次朗读中、在一次次想象体会中走近西湖、走近诗人,让学生感受到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与爱怜。诗人苏轼在第二单元和学生初相识,在第六单元和学生再相遇,于是对诗人有了一个初识和再识的版块,再识的部分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有一些难度,走近一首诗还得走进一个人,课堂扩展了《饮》的其一,还有这首诗和诗人之间的人生关照,让学生看到一个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苏轼。
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源自教师对文本新颖独特的解读,教师要在文本中发现学生不易觉察的具有语文学习的价值的要素,并依据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判断将其转化为新颖的设计问题。与平常处见奇崛。形成教学设计的坡度。提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审美性。在这些方面还需要多钻研,多思考,多实践。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独特魅力。
3. 学习诗人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西湖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古诗中字词的含义,如“潋滟”“空蒙”“相宜”等,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描绘的画面。
体会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感受比喻手法的妙处。
2. 难点
领悟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独特观察视角和深刻情感表达,理解西湖与西子的相似之处。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展示西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初步印象,引出课题。
2. 初读古诗(10 分钟)
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指名朗读,正音纠错,全班齐读。
3. 理解诗意(20 分钟)
结合注释,逐句讲解诗句意思,引导学生理解“潋滟”形容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描绘细雨迷茫的景象。
提问学生从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组织小组讨论分享。
4. 体会情感与写法(1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把西湖比作西子,体会比喻的精妙。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
5. 背诵古诗(10 分钟)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背诵,如填空背诵、接龙背诵等。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视频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诗意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部分学生对一些字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个别辅导。在体会情感与写法时,学生对比喻手法有了一定认识,但在感受诗人情感的深度上还有所欠缺,今后应多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背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顺利完成,但仍有少数学生不够熟练,可在课后加强巩固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诗句含义,能准确解释“方好”“亦奇”等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3. 感受西湖的美,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细致入微的观察和高超的描写技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和韵律,理解古诗所描绘的西湖晴雨不同的景象。
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内涵和意境。
2.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通过描写西湖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并能产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趣味导入(5 分钟)
讲述西湖的传说故事,如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西湖的好奇,进而导入古诗。
2. 朗读感知(10 分钟)
教师配乐朗读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朗读节奏,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开展朗读比赛,评选出朗读小能手。
3. 诗意解读(20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句的意思。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补充讲解,重点讲解“方好”是正显得美,“亦奇”是也很奇妙。
全班一起用自己的话描述西湖晴雨景象。
4. 情感体会(1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何发出“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感叹,通过对比西湖与西子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让学生带着对西湖的喜爱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再次朗读古诗。
5. 背诵巩固(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诗句,逐步背诵,先两句两句背,再连起来背。
布置课后默写作业,加强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传说故事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学习在理解诗意环节发挥了积极作用,学生们相互交流讨论,积极性较高。但在情感体会环节,部分学生理解较浅,未能深刻领悟诗人对西湖的那种独特情感,可能是因为引导不够深入,缺乏与其他相似诗歌情感表达的对比。在今后教学中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典诗词的情感内涵。背诵环节学生整体完成较好,但默写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错别字,反映出对字词的掌握还不够扎实,需要在平时加强书写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语言的凝练与优美。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以及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古诗中描写西湖晴雨景色的诗句,体会其意境。
掌握古诗中比喻手法的运用,理解“西子”这一比喻的独特性。
2. 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深入感受诗人对西湖景色的陶醉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想象教学法、比较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西湖美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然后提问学生如果让他们描写西湖会怎么写,引出古诗。
2. 初读古诗,扫清障碍(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教师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如“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等。
全班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20 分钟)
逐句分析诗句,教师提问:“水光潋滟晴方好”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视频中的景象回答。
同样方式理解“山色空蒙雨亦奇”,引导学生想象细雨中山色朦胧的样子。
讲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通过展示西子的图片,让学生对比西湖与西子的.美,理解比喻的含义。
4. 朗读体会,感悟情感(15 分钟)
教师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学生跟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朗读,想象自己置身西湖,感受诗人的情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内互相评价。
5. 背诵古诗(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画面感背诵,如先想晴天的画面背出前两句,再想雨天和比喻句背出后两句。
进行背诵检查,鼓励学生课后向家人展示背诵。
五、教学反思
多媒体的运用在导入和理解诗意环节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西湖景色,从而更好地理解诗句。在朗读体会情感环节,学生通过想象和教师的引导,朗读有了明显进步,但部分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上还是不够自然,可能是因为对诗人的情感理解还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关于苏轼的资料介绍,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背诵环节大部分学生能较快掌握,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方法来帮助他们,如制作背诵卡片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书写古诗中的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能准确默写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领略西湖的自然美和古典诗词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古诗描绘西湖晴雨变化的意境,掌握“潋滟”“空蒙”等重点字词的含义。
体会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以及比喻手法在诗中的精妙运用。
2. 难点
引导学生从古诗中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感受,并能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运用类似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读写结合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学过程
1. 图片导入(5 分钟)
展示多幅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景象,然后引出古诗。
2. 字词学习与朗读(10 分钟)
教师板书古诗中的生字词,讲解读音、写法和意思,如“宜”字的写法。
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读音和节奏。
3. 诗意理解与想象(20 分钟)
以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如“晴方好”好在哪里?“雨亦奇”奇在何处?
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自己是诗人,描述西湖晴雨时的景色,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讲解“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比喻意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诗人和友人,讨论为何这样比喻。
4. 情感体会与朗读升华(15 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情,体会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
学生带着情感再次朗读古诗,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如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等。
5. 背诵与拓展(10 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诗句的对仗关系背诵,如“水光”对“山色”,“潋滟”对“空蒙”等。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仿照古诗,写一首描写自己家乡美景的诗,实现读写结合。
五、教学反思
图片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力。在字词学习和朗读环节,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在朗读的情感投入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比喻手法,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讨论中的思维不够活跃,可能是问题设置不够开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和开放性。背诵环节学生通过对仗关系背诵效果较好,而课后的读写作业对于部分学生有一定难度,在评价时应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意和努力,同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7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西湖在晴雨两种天气下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由衷赞美。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能进行简单的诗句赏析。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对祖国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古诗中描写西湖景色的字词和诗句,如“潋滟”“空蒙”“淡妆浓抹”等。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之美。
2. 难点
深入体会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所蕴含的独特情感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直观演示法、合作探究法、迁移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音乐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同时展示西湖的全景图,让学生在音乐和美景中进入学习状态,引出古诗。
2.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 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检查朗读情况,纠正错误读音,然后全班齐读,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整体印象。
3. 理解诗意,感悟意境(20 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西湖晴天波光粼粼和雨天山色朦胧的图片,对照诗句讲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晴雨之美。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含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补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西湖的高度赞美。
4. 朗读提升,体会情感(15 分钟)
教师先范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和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如重音、停顿等。
让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将情感表现出来。
5. 背诵古诗,拓展延伸(10 分钟)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背诵,如填空背诵、接龙背诵等,帮助学生快速记忆。
让学生课后收集其他描写西湖的诗词,与这首诗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诗人笔下西湖的不同魅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五、教学反思
音乐和图片的结合导入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初读环节能较快进入状态。在理解诗意时,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西湖景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小组合作探究比喻句含义时,部分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引导不够到位。在朗读提升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情感的表达还不够细腻,需要更多的朗读训练和情感引导。背诵环节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而课后的拓展延伸任务对于部分学生可能有一定难度,在后续教学中可组织小组分享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拓展阅读任务并深入理解。
- 相关推荐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09-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08-09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设计09-06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09-09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06-25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08-07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02-1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06-08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