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泊平江百花洲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泊平江百花洲阅读答案: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
答案: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苏州本是吴中佳胜,诗人因王程之便得以游赏苏州胜景而兴奋不已,看着熟悉的岸旁杨柳和青山白云,颇有悠然自赏的得意;(结合一、三两联,2分。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扣1分)诗人由泊在百花洲的孤舟想到自己身如孤舟,漂泊不定,已有半世之久,不由得生发出对这种羁旅生活的无奈与感慨。(结合二、四两联,只答出情感,不结合诗歌少一联扣1分。共3分)
9.后人在评价这首诗的颈联时说它“无理却有趣”,结合该联,谈谈你对“无理却有趣”这一评价的理解。
(6分)参考: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极力挽留“我” (1分),看似不符合生活的常理,实际上是诗人故意将景物拟人化,明明是自己喜欢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从对面写来,故意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自己。(2分)这样写既突出诗人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也包括了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显得不落俗套又更有情趣。(3分)
【鉴赏】一
这首七律是光宗绍熙元年(1190)诗人从临安赴建康(今江苏南京)江东转运副使任途次所作。平江,府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百花洲是当地的一个沙洲。
开头两句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平平叙事,颇有民歌风味。读来似乎是庆幸自己因王程之便而得游赏吴中佳胜,实际上却是为下文翻出感慨作势。“王程”二字已微露端倪。王程,谓为王事(公事)奔走的旅程,用法甚新。“半世三江五湖掉,十年四泊百花洲”。杨万里于绍兴二十年(1154)中进士,初授赣州司户,继调永州零陵萃,以后历任内外官职,奔走于江湖间,到写这首诗时,已经半世(指一个人的半生)之多;十来年间,因主程所经,曾四次泊舟于百花洲畔。这一联用秀朗工整之笔概括了自己的漂泊羁旅的生活,其中含有身世之感,但调子并不沉重,毋宁说还带有一点悠然自赏的意味。从眼前的胜游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历的三江五湖,时间、空间都延伸扩大了。这一联在对仗上句法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多用数目字成对,如“半”对“十”“三”对“四”“五”对“百”;二是上下句的句法并不同(下句的“泊”是动词,与上句的“江”为名词不同,五湖棹与百花洲也有所不同,平仄也不调)。这样一种对仗,表现出诗人的巧思,具有一种轻快流利、拗折错落的美感。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颈联承“四泊百花洲”突出自己对这一带风物的熟悉。明明是诗人认得岸旁杨柳、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将景物拟人化,从对面写来,说成是岸旁杨柳都认得自己,眼底云山也依依挽留。这样写,既饶情致,又不落套。诗人对此间风物的深情也更进一层地得到表现。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杨万里的诗,活泼自然,富于新意,思想感情则每每不够深沉。这首抒写旅途感受的诗,思想深度原很有限,它的特点仍在轻快清新、洒脱自然。不但额、颈两联对仗有如行云流水,一气舒卷,就连尾联的直抒人生感慨也显得轻松自如,毫不凝重。这种清畅流易的格调正是杨诗风格的一个显著特点。
【鉴赏】二
题目“泊平江百花洲”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其一,它定要描写百花洲之景,其二,它定要抒发羁旅漂泊之情。 首句是议论:吴中最好的地方是苏州。由此句可知,百花洲必是苏州之胜景,诗人泊于百花洲必定充满喜悦之意、赞美之情。二句“王程”指为公事而奔走的旅程,“胜游”的意思是美妙之游,“胜”字形容游得愉快,心情舒畅。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一般情况下到不了百花洲,这回却因为公事而能来到,真是幸运极了。
三句的“半世”指半生。全句的意思是,半生中,总是在三江五湖间奔波。作者是官吏,自然是在三江五湖间历任官职。四句的意思是,十年间到百花洲来了四次。颔联两句,既抒发了羁旅漂泊之惆怅,又突出了百花洲之美——已经来了四次了,可是仍然感到欣喜。这两句每句用三个数字,各不重复,对仗工整,语意联绵不断,实是不多见。
颈联的“傍”通“旁”。两句的意思是,岸旁的杨柳都认识我,眼前的白云青山都挽留我。这两句突出了诗人对百花洲的熟悉,而突出的手法则很别致,诗人不说自己熟悉这里,却说这里挽留我。它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杨柳云山以人的思想感情,使物我双方的情感融而为一,使诗人对百花洲的喜爱之情更显浓重。
尾联,诗人以眼前的孤舟起兴,抒写身如孤舟、漂泊无定的伤感之情,点明了诗的主旨。它先说不能埋怨孤舟无固定的居住,再说不能埋怨的原因——自己就是孤舟。这末句以比喻的手法突出孤舟与自身的相似点,非常十分贴切。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洴塘村)。南宋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吏部员外郎等。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辞官归家,闲居乡里。在中国文学史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
创作背景
作于1190年(宋光宗绍熙元年),杨万里在年初伴送金国贺正旦使北返,行船至平江停泊在百花洲时,感慨自己一生漂泊,写诗抒怀。
翻译
江南一带最美的地方是苏州,为王事奔走我却得以纵情遨游。
半生中三江五湖都乘船走遍,十年里四次停泊在这百花洲。
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
不要责怪这孤舟漂泊不定吧。我自己本来就是一只孤舟。
- 相关推荐
【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泊平江百花洲杨万里10-28
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原文赏析05-29
杨万里泊平江百花洲原文及赏析10-28
《泊》阅读答案04-18
《枫桥夜泊》阅读答案05-20
杨万里《野菊》阅读答案05-23
《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10-14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阅读答案11-25
刘禹锡与杨万里《插田歌》阅读答案01-01
《杨万里为人刚而偏》阅读答案及翻译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