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

2023-11-26 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2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3

  师生问好

  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华山

  生:青岛

  师:到过这地方吗?

  板书庐山

  生:有香庐峰

  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

  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

  师:板书

  师:唐代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

  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

  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师:这首诗会背吗

  生:会背

  生:生背

  师:有多少同学会背

  生:齐读

  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

  生读师写

  香炉峰

  [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

  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

  生:读

  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

  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写了瀑布

  师:还有吗

  生:紫色的云雾

  师:什么地方的

  生:香炉峰

  师:从哪儿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师:不同的意见

  生:远处山看的

  师:观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

  师:出示瀑布图落差

  150米

  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

  师:哪几个字特别好

  生:生与挂

  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

  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

  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

  师:瀑布是什么样子,是流动的,流动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条大河,挂在。读,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生:读

  师:远看瀑布看到的情况,又看到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银河的.落九天

  师: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过高度,作者为什么用三千尺

  生:说明瀑布很长很长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

  生:赠汪伦

  生:万重山

  师:用三千尺说明非常 高。

  生:读

  师:看到这三千尺的飞流,作者不得不怀疑是九重天的银河落了下来,为什么怀疑是银河从天下落下来?

  生:香炉峰被云雾挡住了,以为银河落下来。

  师:我们仿佛站在脚 下,作者不由得地怀疑,读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

  师:好有气势的瀑布

  生:生读

  师:读出气势磅礴

  生读

  师: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感觉

  生:读

  师: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当于银河那么的长

  生:比三千尺更要长

  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长很长

  生:很壮观

  生:雄伟壮观

  师:请大家把这一切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壮观景象来了

  生:读

  师: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指导不到位]

  生:读

  师:真是壮观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放录像。

  [这断录像不错]

  生:看的我非常激动

  生:如果有笔就把它画下来

  师:有纸写下来就行,画也可以,写也可以

  [自动生成]

  [学生写时,教师不要说了,让孩子静静地写吧,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

  师:出示了一首瀑布诗,叶圣陶写的。

  下课。

  五一长假到了,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写出美的诗篇来。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4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

  (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谁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无声惜细流……”

  师:你能告诉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吗

  生:《小池》。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他的声音更宏亮

  生:“春种一粒粟……”

  师: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沉思)

  师:谁来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风》。

  师:对,背诗还要记住诗名。还有谁想背

  生:我背《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师: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背诵,她的声音是最洪亮的。

  (学生举手踊跃,又一位同学背诵。)

  师:不错。今天我们还能学习两首古诗,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这两位诗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课内外结合,教师的着眼点不仅仅是学会这两首古诗。]

  生:杜甫被人们称为“诗圣”。

  师:李白呢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们的诗篇喜爱之极,所以给他们这样的称号。还知道别的吗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还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写了九百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吗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师:他一生是在穷困和战乱中度过的,但这一首诗却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况下写的,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见的。这一次,李白畅游庐山,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同时板书)

  师:我们已经学过《瀑布》一课,在叶圣陶先生的笔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写庐山瀑布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学提纲。(打出投影片)谁来读一读

  (生读自学提纲。自学提纲:

  1.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生”“遥”“川”“疑”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记下不懂的问题。)

  师:打开书,翻到51页。按照自学提纲一步一步地学,学完一道题再学一道题。

  (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又读,有了进步,群体练读。)

  (公开课上再次给读得不够的学生以时间,让其练读,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教风朴实。)

  师:就这样边说边读,还有读懂的内容吗

  生:我把整首诗都读懂了。

  师:可以说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瀑布从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飞快地流下来,是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的。

  师:他有一个词理解得非常准确,知道是哪个词吗

  [启发学生注意听,及时发现同伴的长处。同时,不追求统一的答案,注重词汇的积累和运用。]

  生:……“飞”,他说的是飞快的意思。

  师:不错,对刚才那位同学的解释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张。

  师:那你想怎么说

  生: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大约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了下来。

  师:他也有一个词补充得好……

  生:“好像”!

  师:对。就是这个“疑”字,还有不同的说法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学生再次练读。)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书:疑)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了个“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

  (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这景象,自己带着感情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自己有感情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读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为什么这里说“疑是银河落九天”,而不说“像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帮他解决

  生:因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师:(转向提问的学生)你比较一下,同一个意思,用哪个字好呢可以读一读,体会一下诗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这两个问题提得多好!质疑环节得到落实。值得称赞的是,对学生的提问,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思考,解答,不包办代替。]

  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板书:生)

  生:因为这里还有产生的意思,所以用学生的“生”。

  师:对,可以综合着理解,先产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吗

  (学生会意点头)

  师:随着大家的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千丈青山衬着一道银白的瀑布,这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这么壮观的景象只有远望才能一览无余。那么该怎样读这首诗呢请你们想象这景象,自己放开声音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谈,指名读。)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景象

  生:(齐喊)想!

  (放录像,同时点出画面中的“生紫烟”、“挂前川”。)

  师: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们想不想做一回诗人,也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再次练读)

  师:做诗人还可以自然些,你们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学生有表情带动作地练读统背,后集体背诵。)

  师:通过读诗,我们看到了一很壮美的图画。那么《绝句》又会把我们带入到怎样的情景中呢你们自己读几遍第二首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学生自由练读)

  师: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

  [这一环节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受到他们的欢迎。]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5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6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 相关推荐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一等奖】相关文章: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06-11

《望庐山瀑布》的课堂实录06-11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05-14

望庐山瀑布06-10

望庐山瀑布教案11-08

望庐山瀑布作文【精选】07-06

《望庐山瀑布》鉴赏11-24

望庐山瀑布的直译06-10

望庐山瀑布古诗07-19

《望庐山瀑布》古诗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