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门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释
癸(guǐ)卯(mǎo)岁:即晋安帝元兴二年(403)。癸卯,天干地支之一。怀古田舍:就是在田舍中怀古。
在昔:过去,往日。与下句“当年”义同。南亩:指农田。南坡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古人田土多向南开辟,故称。
未践:没去亲自耕种过。
屡空:食用常缺,指贫穷。既有人:指颜回。《论语·先进》:“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诗人用以自比像颜回一样贫穷。
春兴:指春天开始耕种。兴,始,作。
夙(sù)晨:早晨。夙,早。装吾驾:整理备好我的车马。这里指准备农耕的车马和用具。
启涂:启程,出发。涂,通“途”。缅:遥远的样子。
哢(lòng):鸟叫。
泠(líng)风:小风,和风。《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陆德明释文:“泠风,泠泠小风也。”余善:不尽的和美之感。善,美好。《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被荒蹊(xī):覆盖着荒芜的小路。
地为罕人远:所至之地因为人迹罕至而显得偏远。罕人,很少人迹。
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见的一位隐耕老人。《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同“置”,放置。杖,木杖。
悠然:闲适的样子。不复返:不再回到世俗社会。
即理:就这种事理。指隐而耕。通识:识见通达高明的人。这里指孔子和子路。《论语·微子》记桀溺劝子路的话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子路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怅然叹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又记载子路针对荷蓧丈人的话说:“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这两段记载孔子和子路的话,都是说明仕而不隐的道理。
所保:指保全个人的名节。《后汉书·逸民传》:后汉末,“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鹊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非所保也。”因释耕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讵(jù):岂。浅:浅陋,低劣。
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
忧道不忧贫: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忧贫。”意思是说: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
瞻望:仰望。邈(miǎo):遥远。逮:及。
长勤:长期劳作。勤,劳。
秉:手持。耒(lěi):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
解颜:面呈笑容。劝:勉。
平畴(chóu):平旷的田野。畴,田亩。交:通。
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
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
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行者:行人。津:渡口。行者问津,用长沮、桀溺的事。《论语·微子》云:“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是古代的隐士。作者以沮、溺自比,意思是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孔子那种有志于治理社会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是今天没有“忧道不忧贫”的人。
日入:太阳落山。相与:相伴,一道,指与农夫。
壶浆:指酒。劳:慰劳。
掩:关,合。
聊:姑且。陇亩民:田野之人。陇,同“垄”,田垄。
译文
其一
往日听说南亩田,未曾躬耕甚遗憾。
我常贫困似颜回,春耕岂能袖手观?
早晨备好我车马,上路我情已驰远。
新春时节鸟欢鸣,和风不尽送亲善。
荒芜小路覆寒草,人迹罕至地偏远。
所以古时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迁。
此理愧对通达者,所保名节岂太浅?
其二
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忧贫。
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
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
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
掩闭柴门自吟诗,姑且躬耕做农民。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晋安帝元兴二年(403)春天。据《栗里谱》记载:“有《始春怀古田舍》诗,当时自江陵归柴桑,复适京都宅,忧居家,思湓城,故有《怀古田舍》也。”这时诗人已经开始躬耕。晋安帝隆安四年(400),陶渊明三十六岁,入桓玄所辖州府任职。隆安五年(401)冬,母丧返归,自此退职。元兴元年(402),进占荆州的桓玄又进一步攻陷京师,称太尉,总揽朝政。国事无望,使陶渊明坚定了躬耕自资的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这两首诗便是陶渊明亲自参加春耕之后的作品。
【题解】
“癸卯岁” 即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是年陶渊明正丁母忧居丧在家,躬耕于南亩。“怀古田舍”已经在田舍中怀古。但这种“怀古”跟一般的怀古诗不一样,也可以说它不是纯粹的怀古。诗人由田野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联想起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老人和长沮、桀溺,以及他们与孔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对照眼前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对那些古代隐士有了新的理解。这首诗题为怀古,实则是诗人处抒其志。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陶渊明是将他的生活寄托在田之中的,更深一层说,他是将精神寄托在对远古的怀想之中,以古代那些志行高洁的隐士、贫士为楷模,用他们的精神来进行处我鼓励,这使他能够坚持“固穷守节”的生活,不改变“隐居求志”的初衷。陶渊明的生活,正是田园境界与怀古情调的结合。
【句解】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指孔子,他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按照孔子这句古训,作为一个士人(知识分子),应该以追求“道”(真理)为终极目标,一个士人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他真正经担忧的是难以追求和实践“道”的要求。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认为儒家礼乐不失为挽救世运的一咱输入法。然而他所追求的人生真理与也道并不完全一致,他甚至有意识的将自己探索的人生道路与儒家思想加以对照。这两句从表面看,是说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理想、精神难以企及,然而,细味陶渊明诗意,其实正是以一种自自谦而又自负的的口吻,对“忧道不忧贫”这种迂阔而不切实际的说法提出含蓄批评。孔子说君子应该谋道而不谋食,要免于挨饿,不应该去耕田,而应该去求学;学生樊迟请教种粮食、蔬菜的事情,孔子批评他是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细民”.陶渊明则认为衣食?在辛勤耕稼之中,所以他说自己要转而立志于长期从事农耕活动,这不等于宣称自己要走孔子瞧不起的“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邈”,远;“逮”,达到。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诗人怀着欢悦的心情拿起家具亲自从事农耕,带着和蔼亲切的笑脸劝勉邻居的农民们,让大家都喜欢这农耕生活,别把耕种看成一种辛苦可厌的工作。“秉”,持;“耒”,犁柄,泛指农具;“时务”,按节令进行的农活。“解颜”,开颜,开口而笑。
虽然隐居了,却还忘“劝农”(陶渊明还写过《劝农》诗),说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士人的社会职责,即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地位来影响周围人群,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观念。这也是古代一些隐居不仕的高士们所追求的生活。陶渊明受到这些高士的影响,所以在隐居时十分注意与周围农人的关系,与他们平等相处,并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旷的田野上,处远处吹来阵阵微风,泛起粼粼绿浪,长势良好的秧苗,欣欣然露出无限新的生机。“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新的、的生机。
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意。陶渊明《停云》诗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也是描写这种景象的佳句。“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这是乐于归耕的田园诗人才能感受到的生命消息、才能发现的美学形态,一经感受与发现,便成为自然浑成的千古妙句。对这两句诗,苏东坡最为欣赏:“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欢
虽然还未能估量出今年作物收成好坏,眼下的情景就够令人高兴了。“量”,计算;“岁功”,一年的收成。
这两句诗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一种生活观,在他这里,劳作本身就是一咱美的生活。清人曾国藩所谓“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这样一种生活观念,但比起“即事多所欢”的态度,多少还是有些勉强。如果人们在做各种工作时,都能抱着“即事多所欢”的态度,那就能使自己超越功利之上。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即没见有人像子路一样来问路。这一句用的是《论语》中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
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当今已没有这咱种人了,奔走于要津的,俱是追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冀。“问津”,问路。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太阳落山了,大家一起相伴回家,再温上一壶酒,好好地招待邻居。这两句令人想起相传是尧时的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以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聊为”.
【评解】
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基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田园风光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隐寓着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也写及对人生短暂的焦虑和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人生观念,有较多哲理成分。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相关文章: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古诗赏析03-21
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_魏晋04-21
陶渊明《饮酒》赏析08-02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原文及赏析02-22
关于陶渊明古诗赏析12-15
饮酒陶渊明及全文赏析08-15
饮酒陶渊明原文及赏析11-04
饮酒陶渊明翻译及赏析08-01
《挽歌》陶渊明古诗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