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南朝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此诗写于南归途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1)这两首诗所蕴含的情感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两首诗都抒发了 ,不同的是江诗表达了 ,而岑诗表达了 。
(2)金圣叹说:须知文到妙处,纯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两首诗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一)题目分析: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作于诗人入隋后,晚年归乡途中。心逐一句中南云,南去的云,人未归,心已随云彩飞向故乡了,此句写心情,显得非常急切;形随一句中北雁,从北方飞来的雁,此句写行动,归乡之快,如同北雁南飞一样合乎自然;此时正是清秋时节,菊花开放,而重阳赏菊又是向来的习俗。下两句自然转入想象:篱下菊也许是他手栽,重九赏菊当是往日家居时的常事,自会引起美好回忆;几花开,又见出他的关切、急切,要早一点到家欣赏,莫待无花空折枝。同时,篱下菊几花开的虚写拓宽了诗的内涵,联想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增强了诗人对未来退职闲居后生活的憧憬。全诗四句两层,一实一虚,语言简洁而极富启发性。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表现的不仅仅是一般的思乡。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强字则表现出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人送酒助兴。次句化用典故引起人们种种联想、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境。遥怜一句,一面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一面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最后一句承前,扣住题目行军两字,诗人设想它应傍战场开,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垣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句想象已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题目(1)涉及两首诗在思想情感和主旨上的异同点比较;题目(2)涉及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点。
(二)阅卷分析:
(1)【评分标准】语意相近即可 每空1分
【问题】读诗的问题,似懂非懂,缺乏整体阅读思考,过分偏执、狭隘地理解诗句,过分拘泥于个别词句,前后联系(包括题目、注释、作者)解读诗句隐含信息的能力较弱;
表述的问题,答语冗长,缺乏答题素养,如某生回答岑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安史之乱,作者被迫离家,恰逢佳节,倍加思乡,行军中,希望能在战场边见到家乡之菊的凄凉、无奈和思乡思亲之情,前后书写45余字,要点不明;
【答案】思乡之情(思念故园之情;对家乡故国的思念;对家乡家人的思念)
【典型答语】对菊花的喜爱、思念之情;国破家亡的惆怅、悲哀与感慨;对长安城的思念不舍之情;对祖国的热爱(爱国之情)
【答案】心向田园、渴望归隐的心情
【典型答语】即将回到家园的喜悦、兴奋、愉悦之情;对已亡的南朝的怀念,对国家沦陷的悲痛
【答案】对遭受战乱的故园的痛惜之情(或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关切、同情 平定战乱收复失地的渴望之情)
【典型答语】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对长安(故园)的担忧之心;对战争的厌恶和无法归乡的惆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愿为国献身的精神
(2)【评分标准】语意相近即可 总说两首诗运用虚实结合表达效果的相同点(1分);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其中分说时,必须正确指出诗句虚写实写的内容,并就其表达效果简要分析)
【答案】两首诗都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内容,拓展了诗歌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诗歌情感(1分)。①两首诗前两句景中蕴情,虚实相生。江诗以流云南逝、大雁来归写出了自己南归的行踪和急切的心情,岑诗以强欲登高、无人送酒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和失落(2分)。②两首诗后两句由实入虚,进入想象。江诗以揣测故园篱菊,花事如何,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岑诗则以挂念战火纷飞中寂寞开放的菊花,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2分)。
【问题】①答题层次或答题要点遗漏,阐述不够充实,如:江诗北雁南飞是实,而诗人的心随南云北雁向故乡飞去,想到家乡篱下的菊,是虚;岑诗在战争中勉强登高,却无人送酒是实,而远远地想到家乡的菊是虚,两诗虚实相生,以实生虚,以虚衬实。
再如,江诗中心逐形随是实写,故乡今日是虚写,虚实结合,动静相交,使文章感情色彩丰富;岑诗中诗人欲登高,无人送酒是实写,故乡菊是虚写,虚实结合,使文章思想感情意味更浓。
②答题以感代析,书面表达和概括能力差,如江诗写他在南归途中随南迁的北雁一起来,忽又想起故乡的菊不知花开的如何,辞官后,心中多了份坦然,江河早已破灭,以己之力无法力拦狂澜,但求问心无愧,自己过隐居的生活。
③概念模糊,表述不清,乱扣术语,如某些考生将两首诗虚写和实写的内容混淆颠倒;或干脆从托物言志、情景关系、动静关系、烘托、比喻、夸张等角度作答。
如江诗用夸张的手法侧面烘托了回乡的急切心情;又如江诗中心逐形随二句表面上写气候变化、世间景色,实则包涵了对南朝亡国的感慨之情,岑诗中遥怜一句,回忆故园之菊,触发内心报国之情,两诗看似写景,实则言情,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再如,江诗用故乡篱下菊的实衬托南朝灭亡,借景抒情,把对菊的思念抒发为对故园的愁思;而岑诗也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故园菊与长安故园的虚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作者的思国之情。
④解读失实,缺乏细读和严谨的读诗素养,如江诗中南云实指南朝,北雁实指北方来的新王朝隋,表面上写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实则隐含地写出了诗人一心向南的思想感情。
⑤答题书面的问题,缺少分点作答的得分意识。
- 相关推荐
【诗歌赏析及试题分析】相关文章:
徐志摩的诗歌分析07-14
岑参赏析诗歌赏析08-31
蝶恋花诗歌赏析05-25
韩愈诗歌赏析06-15
《饯行》诗歌赏析07-20
《金缕衣》诗歌赏析06-07
清明诗歌赏析10-25
诗歌鉴赏案例分析09-30
分析舒婷诗歌的情感05-06
分析苏轼诗歌风格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