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

2022-08-23 散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取材广泛,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范文1

  季羡林散文深深吸引着我,他的用词用句,没有一样不值得我学习。季羡林的写的文章,语言生动、感情浓郁,始我一看就深深爱上了这本书。

  比如这篇《老猫》吧,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讲述了他家一只老猫与小猫的感情,小猫不是老猫生的,可是却像妈妈一样对待小猫。这只老猫与主人的感情也很深,老猫知道自己快死了,就离家了,为的就是不让主人看见它死了而伤心。在季羡林的语句中,我处处看见了真情。使人感动。

  比如写《寂寞》这篇吧,季羡林又把寂寞比作了石头屋,和毒蛇,让我们感到了,当时的寂寞。使我们身临其境,感觉自己也很寂寞,快乐都被这寂寞给带走了……

  又比如这篇《月是故乡明》吧,写了:长大了以后,到了他乡,想起了故乡时晚上在月亮下玩耍,很怀念过去的时光。他写这篇文章语言柔婉,写的这种感觉让人不由得泛起一丝乡愁,回忆起过去。

  《听诗》这篇,又写出了一个老人念的诗。老人念的先是轻如细水,后来又是高昂如潮,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比喻啊!把声音轻比作细水,把声音响又比作大潮!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语句!

《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范文2

  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睛,静静思考着,眼前不断浮现出季羡林的身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一身深蓝色卡其布的中山装,花白的头发,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是大家公认的“土包子”。

  季羡林不是没钱,而是把钱都捐给了需要的人:汶川大地震时,他把20万元捐给了灾区儿童;为贫困山区的'小孩建造希望小学捐助25万元;为南方雪灾捐了1.3万元稿费;为地震灾区捐20万元……举不胜举。他这种节俭、有爱心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某些官员都满口官话,什么要廉洁啊,要爱民啊,却自己穿名牌衣服,戴名表,抽高档烟。

  在我们学校中也有攀比现象,虚荣心很是厉害,今天你穿了一件名牌衣,明天我穿了一双高档鞋,身边还带着手机。

  然而,这一切在季老先生的面前是那么软弱无力,那么不值得一提。这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只会吃西餐、穿西装,但半句洋话都不会讲,却又自以为是“洋包子”的人,“土包子”不但不低他们一等,反而胜出他们百倍!季羡林写出过大量名著,如《糖史》、《中国佛教史》等巨著,还翻译了《吐火罗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弥勒会见记剧本》等书。

  季老先生真不愧是国学大师、学术泰斗、梵文专家,他勤俭节约、爱心永恒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范文3

  季老散文集中的许多篇章读后都不愿释怀,《我的家》《赞‘代沟’》《留德十年》《老猫》《论压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条老狗》以及一些悼念性的文章和抒怀集(《七十抒怀》、《八十抒怀》、《九十抒怀》)都是季老“我以我手写吾心”的最佳代表,读后为之动容。在《八十抒怀》中,他写道:“十年浩动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我一定要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绝不想成为行尸走肉。”这是一代爱国老人的心声。在《悼巴老》中写:“在学习你的作品时,有一个人绝不会掉队,这就是九十五岁的季羡林。”表达出老一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活到老学到老的风骨。

  季老不仅经受过国内的“饥荒”,而且身受德国的“洋罪”,吃过人造黄油,曾在电影院遭遇“出虚恭”的尴尬。季老不仅爱花草树木,还怜惜风中枯藤,他在文中说过:”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他爱猫如已出,把猫视为家庭成员,最大限度地宽容病猫,纵使小便失禁的病猫尿在他的稿纸上或裤腿上,他也不忍心拍打一下心爱的猫儿。故乡,在母亲的篱笆院落门前守候的一条老狗,以至于能够长达七十年之久萦绕在季老的脑海里。季老的博爱之心跃然纸上,力透纸背。季老早年出外求学,远离亲娘,远离家乡,但他的心中永远爱他的母亲,爱他的故乡。他说过:“我的家乡在山东。泰山精神实际上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亲近季老的历练人生感悟和峥峥处世风格,敬佩季老”爬格子不知老已至,名利于我如浮云。“的精神境界。季老说过:”我的工作主要是爬格子。几十年来,我已经爬出了上千万的字。这些东西都值得爬吗?我认为是值得的。我爬出的东西不见得都是精金粹玉,都是甘露醍醐,吃了能让人飞升成仙;但是其中绝没有毒药,绝没有假冒伪劣,读了以后,至少能让人获得点享受,能让人爱国、爱乡、爱人类、爱自然、爱儿童,爱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一代文人给后世子孙留下的瑰宝。

《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范文4

  因杨主任的推荐,学校给每位语文老师赠送了一本《季羡林散文精选》。于是我把它放在午休室的床头,每天午休时间或睡前或醒后读上两篇,甚是惬意。

  读季老的散文就像和一位老人在聊天,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但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也不管是写人,还是摹景,都饱含着浓浓的情意,印著作者本人深深的情思:有对祖国的眷念,有对国际友人的关心,有对亲人的思念,有对花草树木的喜爱……尤其是怀念母亲的两篇文章《一条老狗》和《官庄扫墓》,读后让人不禁潸然泪下,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令人肝肠寸断!

  季老先生不愧是一代散文大家,他的文字明白晓畅,却又富有瑰丽的想象,一山一水,一花一木,一草一石,都能勾起他无穷的想象,他看着这些事物,仿佛世间一切都不存在了,他的思绪飘向远方、远方……就像泰戈尔,每天早上面对太阳,能神游三界。你看,《听雨》中他这样写道:“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阳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片祥和。”

  季老先生学贯中西,所以他的散文涉及的事物多,范围广,文中引经据典之处也颇多,所以需要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在咀嚼品味中产生画面感来。如《西双版纳礼赞》中写道:“你看那参天的古树,它从群树丛中伸出了脑袋,孤高挺直,耸然而起,仿佛想一直长到天上,把天空戳上一个窟窿。大叶子的蔓藤爬在树干上,伸着肥大浓绿的胳臂,树多高,它就爬多高,一直爬到白云里去。一些像兰草一样的草本植物,就生长在大树的枝干上,骄傲地在空中繁荣滋长。大榕树劲头更大,一棵树就能繁衍成一片树林。粗大的枝干上长出了一条条的腿;只要有机会踏到地面上,它立刻就深深地牢牢地钻进去,仿佛想把大地钻透,任凭风多大,也休想动摇它丝毫。芭蕉的叶子大得惊人,一片叶子好像就能搭一个天棚,影子铺到地上,浓黑一团。”读着这样的文字,我脑中立刻就浮现出在新马看到的那种树枝上长草的大树、南方看到的大榕树,当时也无比惊讶于他们的奇特,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只好用相机记录下来,刻印在脑海里。而今季老先生用他的文字又把我带回到那些奇特的植物面前。

  季老的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人一口气读完。读季老的散文适合午后坐在藤椅上,捧一杯清茶;或晚上斜倚床头,伴一盏清灯。读季老的散文,能让人心静下来、净起来,让人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再慢下来,让人远离尘嚣、远离浮躁,进入一个清新淡雅的世界。

【《季羡林散文选集》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季羡林散文读书心得3篇11-06

季羡林散文选集阅读测试题11-04

季羡林散文读书笔记11-11

季羡林散文02-22

季羡林散文精选10-26

季羡林散文 精选11-26

季羡林的散文10-21

季羡林的散文10-27

季羡林散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