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大病初愈饮食调养规律

2020-11-23 内经

  导语:《内经》提出"天人相应"学说,就是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大病初愈,《内经》告诉我们如何调养呢?一起来看看吧。

  疾病初愈,人体正气虚弱,这时理应在饮食上给予调养,但由于脾胃运化之力较差,脏腑之气衰微,故而不适给予大量膏脂厚味。大量厚味滋补致使虚不受补,脾胃无力运化吸收精微物质补养机体,促使正气恢复。此时邪气刚刚衰弱,尚未完全康复,正气再次受损,则疾病又起,且较先前更重。这就是中医所谓的食复之症。

  在大病初愈之时,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量摄取滋补之品予以调养,谓之“壮火食气,少火补气。”只有缓慢调理,使正气微微生发,才能逐渐康复。

  同时,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不同脏腑的疾病在饮食上是有禁忌的。《灵枢 五味》说:“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素问 宣明五气》说:“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根据五味与五行相配,不同脏气有其不同的生理功能,不同的食物和药物就与众不同的生理功能发生了联系。

  《黄帝内经》就是从这种联系出发,确立了不同疾病的饮食禁忌,为后世疾病治疗与康复阶段的饮食禁忌提供了原则和范例。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遵照而行。

  避免“食复”

  人在大病初愈的时候,如果调养失宜,极容易使疾病复发,《黄帝内经》称之为“食复”,所以人在大病初愈后,要常以谷、肉、果、菜等调补滋养。

  合理调养是预防食复的主要方法。病后饮食调养要顾及脾胃,以醒胃气为原则。在疾病初愈之时,既要注意增加营养以增补正气,又不可进食盲目,应该视胃的具体情况而定。

  造成食腹的原因

  1. 脾虚不耐

  病后脾胃处于虚弱状态,还没有复原,如果吃油腻的食物,容易加重病情。

  2. 补不辨体

  病后体质虚弱,营血不足,阳气衰弱,如果大补,会使机体不平衡,导致疾病复发。

  食疗的作用

  食物和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所以历代医家主张“药疗”不如“食疗”。唐代伟大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学》中说:“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另外,各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进补食物。《灵枢 五味》说:“脾病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可谓开创了饮食辅助疗法的先河。

  食疗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调整阴阳 利于食物的性味可以调节阴阳失调,如阳虚的人可以选用牛肉、羊肉、狗肉、干姜等甘温、辛热类食物来调补阳气;而阴虚的人当用清补,选甲鱼、淡菜、海参、银耳等甘凉、咸寒类食物滋阴生津。

  2 泻实祛邪 针对病情进行全面调理,又可食用某些食物直接驱除病因,即所谓“祛邪安脏”,如山楂消积食,鳗鱼治肺痨,赤小豆治水肿,猪胰治糖尿病,蜂蜜治便秘等等。

  3 辩证施膳 从整体上看,全面膳食、荤素搭配是饮食营养的基础,但并不是一个饮食模式。现在的科学饮食健康观念是提倡饮食保健个性化,即根据不同的体质、职业、地域、病情,做到“辩证施膳”,即“因人施膳”、“因时施膳”、“因地施膳”、“因病施膳”。

  饥饱过度的危害

  饥饱过度,对健康极为有害。《素问 痹论》指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吕氏春秋》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日烂肠之食”。《千金药方·养性序》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都是指导饮食适度,不可过量,否则会引起疾病。

  【因人施膳】

  不同的人,个体的差异非常明显,根据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特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饮食疗养的原则,叫做“因人施膳”。

  古代饮食养胎法。中国南北朝时期医学家徐志才曾著有《逐月养胎法》,即按孕妇的不同阶段调节孕妇的饮食,如孕妇初期强调应食“酸美”之物,以清淡为主;妊娠中后期,给予滋味美食,强调补肾填精养血的原则。

  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食养以调养肾气为要。这一时期性发育日渐成熟阶段,调养原则强调补肾填精,充养天癸,应适当食用鱼虾、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饮食原则主张合理少食、适当多动。人至中年,往往容易发胖,应适当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适当多摄入那些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营养丰富、偏于清补,老年人的饮食调摄宜多样化,适当多补充钙质。根据其生理特点,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补”原则,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脂肪少、糖类少、盐少。

  【因时施膳】

  自然界四季变化的特点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根据中医的理论,四时养生的基本法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四时饮食调养也因遵循这一原则。

  春天饮食原则是咸酸宜甘、选用辛温之品。饮食应清淡可口,忌酸涩和油腻生冷之物,应适当多摄入黄、绿色菜蔬。

  夏天饮食多具有酸味的、辛香之品,少寒凉、节冷饮。选用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夏令进补”要温阳调阴。

  秋天的饮食原则是少辛增酸、防噪护阴。如少食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一点酸味果蔬,应适当多食芝麻、核桃、蜂蜜、糯米、乳品等食物。

  冬天的饮食原则是减咸增苦、保阴潜阳,应适当摄入龟、鳖、藕、胡麻、木耳等。冬令进补要以养阴护阳为主。

  【因地施膳】

  同一种食物,在不同的地区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食用价值。例如,湖南、四川食用一定量的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因为这些地区潮湿多阴雨,当地人多吃一些辛辣食物,使腠理开泄以排除汗液、驱除湿气,这样机体就可适应气压低、湿度大的自然环境。如果生活在北方干燥地区的人,过量地食用辣椒就会给身体带来损害。

  饮食有节

  1. 进食定量

  饥饱适中,恰到好处,脾胃的输布、运化正常,消化、吸收功能运转正常,人体便可以及时得到营养供应,有益于身体健康。

  2. 饮食以时

  进食宜有较为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活动,脾胃可以协调配合,有张有弛,有益于健康。

【内经大病初愈饮食调养规律】相关文章:

内经饮食养生03-28

内经的生命规律04-06

内经的饮食养生02-21

《内经》与饮食养生01-25

内经饮食养生法01-24

内经与饮食养生01-23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02-07

内经:地球节候规律12-25

内经应用 看嘴唇颜色知大病01-10

内经帝王养生法 《内经》养生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