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一语文必修4《柳永词二首》课后习题答案
一、《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三、《雨霖铃》抒写的是离别之苦,古代诗词中表达这种情感的作品很多。不过,同是写离别,情调上却有着很大差异,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之别,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凄苦之别……请你从读过的诗词中再找出一些来,略加分类后抄录下来,并就其中一首写一篇赏析短文。
设题意图:古代作品中同题材的名句名篇很多,可以帮助学生以此为契机,引出其他相关的积累,达到旧知和新知的融合。
篇二: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词的感情与意境;
2.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体会婉约派词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难点]
1.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2.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与作家作品。
2.学习鉴赏《望海潮》。
[预习自测]
结合《绿色通道》中本课的《基础知识归纳》预习掌握相关字音字形、文体常识、作家作品等。
1、字音、字形
参差 参天 沙堤 提防
天堑 珠玑 罗绮 叠巘 嬉笑
箫鼓 坐骑 骑兵 骤雨 凝噎
暮ǎi 和ǎi 夜xiāo 云xiāo 甘lín
〖参考答案:1.cēn cān dī dī qiàn jī qǐ yǎn xī xiāo qí qí zhu yē 霭 蔼 宵 霖
2、词的知识: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巨钻,历来与 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 ),句有( ),字有( )”(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又称(“ ”)、“乐府”、“诗余”、(“ ”)等;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 )或( ),分两片的最为常见,称作双调,三片的称作三叠,本课的两首词均为双调。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 )、( )和长调三种。
〖参考答案:唐诗 定格 定数 定声 曲子词 长短句 片 阕 小令 中调
3、《望海潮》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 ,下片写 ,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 ”“ ”“ ”“ ” “ ”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 词风。
〖参考答案:杭州 西湖 三吴都会 十万人家 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千骑拥高牙 豪放
4、名句默写。
(1) , ,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念去去,千里烟波, 。
(3)多情自古伤离别, ,
!今宵酒醒何处? , 。
(4)重湖叠巘清嘉,有 , 。
(5) , , 吟赏烟霞。
[诵读鉴赏]
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理解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
[质疑探究]
1、诵读指导
《望海潮》词“音律谐婉,词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以,朗读时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势的激越。 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有总起夺势之妙,朗读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下文从三方面铺叙,朗读由三个层次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到高潮。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朗读语气平缓和乐,“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诚恳,节奏和缓。
2、欣赏“文字图画”。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生活场面呢?一个词(字)概括。
3、结尾的几句写了什么内容呢?
①问:最后两句是写给谁的?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这样的奉承之辞,有些评论家说,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的,它跟本文无关,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4、体会该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5、总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分析鉴赏]
一、诵读探究:
1、通过了解柳永生平以及这首词创作的背景,结合同学们读这首词的第一感觉,我们朗读这首词,应该如何正确把握呢?换句话说,这首词的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2、思考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同桌讨论,回答)
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思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时应有千言万语,为何却无言了呢?
5、“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6、“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7、连绵不断的愁包围着词人,词人日后的生活将是“此去经年,应试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历来被评为“余恨无穷,余味不尽”,你有没有体会到这不尽的余味?请谈谈你的感受。
(1)作者设想了以后什么样的情景?
(2)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幅图景呢?
二、归纳写作特色:
1、融情于景的写法
2、虚实相济
三、布置作业:
1、完成《绿色通道》第四课的作业。
2、准备默写。
[瞭望高考]
2010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参考答案:B 审题提示 A项“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错在贬义褒用。B项“移樽就教”指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请教别人。C项“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剧本”只是文学作品,不可能有声音,因而错误。D项“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错在贬义褒用。
[课后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
篇三:柳永词习题答案
一、《望海潮》一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写杭州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东南的重镇;从历史传统上说,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从自然景观看,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有秀丽的西湖;从市井面貌看,其建筑、设施极美观,人口密集;从百姓生活看,人们安居乐业,笙歌处处,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作者在词中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二、《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设题意图:
理解这首词融情入景和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全词的意境。 参考答案: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
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
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篇四:【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4 柳永词两首(新人教版必修4) Word版含答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参差(cī) .
骤雨(zhu) .
B.繁华(fán) .
钓叟(diào) .
C.豪奢(shē) .
珠玑(jī) .
D.叠 (yǎn) 寒蝉(chán) .良辰美景(chén) .凝噎(yē) .天堑无涯(qiàn) .堤沙(dī) .吟赏烟霞(shǎnɡ) .凄切qiē
兰舟催发(fà) .风帘(lián) .
【解析】 “切”应读qiè,“发”应读fā。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霜雪 矍铄 染柳画桥 羌管弄晴
B.今宵 暮蔼 金碧辉煌 户盈罗绮
C.梳妆 帐篷 十里荷花 破涕为笑
D.坐落 针砭 山清水秀 三秋桂子
【解析】 “蔼”应为“霭”。
【答案】 B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 .
有三秋桂子 ..
B.异日图将好景 .
参差十万人家 ..
C.对长亭晚 .
兰舟催发 .
D.暮霭沉沉楚天阔 ..胜:优越 三秋:三年 图:图画 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对:面对着 发:出发 沉沉:深沉,深远
此去经年 ..经年:经过一年
【解析】 A项,三秋:秋季;B项,图:画出美景图;D项,经年:年复一年。
【答案】 C
4.下列对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解析】 应为“便/纵有/千种/风情”。
【答案】 D
5.名句默写。
(1)云树绕堤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重湖叠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留恋处 兰舟催发 (4)杨柳岸 晓风残月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6~9题。
望海潮
柳 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6.结合词的内容,说说开头“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三句在诗词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本题,应抓住“形胜”“繁华”四字,既要指出这三句在内容上概括了什么,又要指出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即和下文之间的联系。
【答案】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总领对杭州的赞美。
7.有评论家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练。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既要指出其在写作对象上的美妙之处,又要指出这种描述的作用。
【答案】 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句式,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所以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
8.“羌管弄晴,菱歌泛夜”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嬉嬉钓叟莲娃”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互文的修辞手法不难作答,后一句描绘的图景应回答细致,既要有对画面的描绘,又要有对画面的概括性语句。
【答案】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思为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
“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少女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9.词的结尾处用了“好景”二字,联系全篇及作词缘由考虑,这两个字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匠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呼应开篇,使首尾相合,使全篇联系更为紧密;(2)总结全篇,
突出赞美的主旨;(3)回应“投赠”之意,暗指孙何的政绩,表达颂扬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0~12题。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0.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分析诗词开篇写景句子的作用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从字面上对句子的内容进行一番概括,这个句子具体交代了什么内容,如时间、地点、天气等。然后要从整首诗词入手,分析其在创设氛围、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答案】 (1)蝉声凄切,景也萧瑟;天色渐晚,暮色阴沉;骤雨滂沱之后刚刚停止。(2)这三句直接写出了分别的时间、地点和天气。(3)清秋节令的“凄切”,鸣叫着的“寒蝉”,衬托着悲凉秋景,这就为整首词定下了悲怆的基调。
11.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寄托了怎样的离别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中主要描写了“寒蝉”“骤雨”“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景物,这些景物不仅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而且将作者仕途无望、人生前景暗淡的低沉伤感的凄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2.《雨霖铃》独到的虚实结合抒发别情的表现手法非常突出,请结合全词就“虚实结合”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在诗词中,“虚”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来之境,二是已逝之境,三是梦境。据此可以判断词中“虚”写的内容。至于“实”,则是实实在在的景物,实实在在的感情,实实在在的人物。
【答案】 (1)实景实情,如开篇六句都是写的实景,表现出“留恋”之深,“催发”之急,“无语凝噎”之痛的实情。(2)虚景实情,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这是想象中的景物,且抓住了具有特征性的典型事物,逼真地刻画出离人落寞孤凄的心理状态。(3)虚景虚情,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里“良辰好景”是虚景,“千种风情”是虚情。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14题。
少年游
柳 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 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3.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1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3题)“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船舷上的画面;“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哀情,
篇五:柳永词两首《望海潮》导学案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制作人:黑银良 审核:高一语文组 时间:2014年4月22日
学习目标
1.了解词、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3.体会柳永长调铺叙手法及虚实相济、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体会柳词的意境和情景交融的手法
学习难点
1.柳词所运用的点染(也叫铺叙)和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2.把握柳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词的发展、分类及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2.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3.体会柳永点染手法(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二)了解宋代著名词人及其对宋词的贡献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甚至可以称之为“词中第一人”了。1.他是第一个“专业词人”。其创作中有大量的市井俚语,更显得真实平素。
2.他擅作慢词,并把慢词的写作推到了一个极致。3.他发展了词体。柳永词调有150个之多,大部分为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多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4.他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给后人的词及曲的创作做了深厚的铺垫。
苏轼(1037~1101),北宋词人,经历多彩和性格豪爽给他的“豪放词”做了充分的后备。他创“词中豪放之新世面”。苏轼是首个将人生哲理和士大夫精神灌制于词中的人,词的意味不再是诉苦幽怨,而成为一种勉励言志的手段。苏轼的词影响到了词的发展方向,豪放词的出现,让词的家族具有了更强的生命力。词至东坡,靠其开拓的新境界,才渐渐的有了与赋、诗一样的文学地位,才算真正被纳入了高雅文学的殿堂。李清照(1084~1155),两宋间词人,在诗、词、文、赋等领域都有不凡的才华。特别是在婉约词的发展史上,李清照继李煜、柳永、秦观等之后,把婉约词的创作水平推上又一高峰。
1.她在闺情词中成功地塑造了“思妇”的形象,真正唱出了“闺情绝调”;2.她创造了“以浅
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独特艺术风格,使浅俗之语在词中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3.她创造的“易安体”,为词苑增加了活力;4.她在词学理论方面建树独到。提出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她所作的《词论》第一个为诗词立下了严分艺术畛域的界碑。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辛弃疾是文人也是武将,人生经历、仕途生涯,使其词内容博大精深,风格豪迈激昂,慷慨悲壮、雄浑壮阔。他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一派”的风格。开创“爱国词”和“乡村田园词”之先河。他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他是宋词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把宋词推向了和汉赋、唐诗并驾齐驱的历史高度,奠定了他在宋代词坛“词中之龙”的地位。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读课本P34页注解①;读《创新设计》P18页“作家作品”及P22页梁衡《读柳永(节选)》)
柳永(约987~约1053),字 ,原名 ,北宋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 ,排行第七,也称 。多次应进士试不第,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 (也称 ),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 的词人,他的词发展了 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 ”的局面。柳永是北宋 派词人的代表。作品有词集《乐章集》,词作《 》《 》《 》等。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读课本P34页注解②;读《创新设计》P19页“写作背景”之《望海潮》)
明确:“望海潮”是 ,柳永途径 时,拜见两浙转运使 时写的一首 词。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 ) 无涯( ) 珠玑( ) 罗绮( ) 豪奢( ) 叠巘( ) ......
羌( )管 千骑( ) 箫( )鼓 吟( )赏 参差( ) ( ) ......
2.熟读《望海潮》,力求成诵。
3.参考课文注解,试理解词作内容。
探究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望海潮》
(一)诵读《望海潮》,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上阕: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
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自然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 , , 。
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 , , 。
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市井面貌呈现出满目奢华景象: , , 。
下阕:
湖山的美好: , , 。 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百姓生活): ,
, 。
官员的游乐 , , 。
(二)小组讨论,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
下片:
(三)合作探究后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改为“傍”、“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三、点染(也叫铺叙)手法的运用
概述:上阕,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染”。
“点”,抽象的评点;“染”,具体的描述。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表现鲜明的情志。
抄写下阕“点”的句子: 。
“染”的句子: , 。 , , 。
课堂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罗绮(qí) ②都(dū)会 ③参(cēn)差 ④叠巘(yǎn) ....
⑤千骑(qí) ⑥珠玑(jī) ⑦天堑(qiān) ⑧豪奢(shè) ....
A.①⑤⑦⑧ B.②③④⑥ C.①④⑥⑧ D.②④⑥⑧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形胜 烟柳 翠暮 户盈罗绮
B.清佳 竟豪奢 高雅 三千桂子
C.天堑 萧鼓 钩叟 重湖叠巘
D.怒涛 菱歌 嬉戏 钓叟莲娃
3.下列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吟赏烟霞(烟雾、云霞)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
B.参差(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十万人家 重湖叠巘(山峰) ...
C.东南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羌管弄(吹奏)晴 ...
D.乘醉听箫鼓(箫声、鼓声) 图(描绘)将好景 ...
4.对《望海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C.“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
D.“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的情感。
5.下面对《望海潮》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本词重在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瘦西湖与扬州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
B.《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
二、阅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完成6~8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 ①“望”即仰望。②“争”同“怎”。
6.对该词有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的忧愁。
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一方的一对恋人的相思之苦。
C.本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之景,与姜夔《扬州慢》中所写之景几近相同;情是离别相思之情,与《雨霖铃》中所抒之情别无二致。
D.本词中“对”“渐”“望”“叹”“争”等字都一字领起,稍作停顿,然后下接几字或一句。
7.这首词上下两片的抒情方法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8.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三、语言表达
12. 为杭州作宣传,写一则城市标语。
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标语,如北京的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好汉”??请试着从诗中概括杭州的特点,并用“对联”“其他形式给钱塘写一则城市标语。
《柳永词两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案
一、词、词的发展及分类
(一)了解词 唐代 宋代 长短句 诗余 小令 中调 长调 上片 上阕 下片 下
阕
豪放派 婉约派
二、了解柳永的生平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
(一)识记作家作品
耆卿 三变 柳屯田 柳七 长调 慢词 慢词 铺叙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婉约 望海潮 雨霖铃 八声甘州
(二)了解《望海潮》写作背景
词牌名 钱塘(杭州) 孙何 投赠
(三)基础巩固
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天堑(qiàn) 无涯(yá) 珠玑(jī) 罗绮(qǐ) 豪奢(shē) 叠巘(yǎn) ......
羌管(qiāng) 千骑(jì) 箫(xiāo)鼓 吟(yīn)赏 参差(cēn)(cī) ......
探究导学案
一、整体感知《望海潮》
(一)诵读《望海潮》,根据提示,填写词句:
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二)小组讨论,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三)合作探究后归纳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词人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抒发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以及对两浙转运使的奉承。
二、品味语言,鉴赏形象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绕”改为“傍”、“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绕”字形容出了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傍”则没有这一效果;“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一个“弄”字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字将他们的快乐神态栩栩如生的展现了出来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 相关推荐
【高一语文必修4柳永词课后习题答案】相关文章:
《柳永词二首》课后习题及答案09-25
《观潮》课后习题及答案06-13
离骚课后习题及答案05-14
《离骚》课后习题及答案08-27
《背影》课后习题及答案10-30
高二语文必修4柳永词两首知识点07-27
《观沧海》课后习题及答案05-20
《化石吟》课后习题及答案11-07
《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06-19
木兰诗课后习题及答案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