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024-08-11 李商隐

  摘要: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两大特色:1。健康向上的思想——积极入世的思想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在艺术上,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含蓄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思想;艺术特色

  李商隐(公元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与杜牧齐名,两人被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政治诗和爱情诗。“李商隐的政治诗固然有不少佳作,然而相比之下,他的爱情诗毕竟更为著名。”[1]97李商隐的爱情诗既刻画出两情缠绵缝蜷、执着深沉、纯净悠远的境界,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身世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感伤的烙印,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悲剧色彩,迷惘惆怅,刻骨寂寥。他把对外在世界的各种复杂感受高度浓缩在爱情诗中,以精美的艺术之笔谱写了一种渗透灵魂的极大悲凉。李商隐的爱情诗感情真挚,格调商尚,意境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历来广为人们传诵、研究,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这一切都应归功于他的爱情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极高的艺术造诣这两大特色。

  一、健康向上的思想

  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内容向来是争议十分激烈的,不同的人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的思想基调是健康向上的。许多篇章均或隐或现地反映和抒发了诗人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和一定程度的反抗,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同情。

  (一)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不满和反抗

  在李商隐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姻,是不合法的,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的。他的初恋就发生在道观中,他与女道士发生了爱情。当时的李商隐既要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又要冒着违反道教戒律的危险,这是超越时代的,具有现代自由恋爱色彩的爱情。这场付出了真爱的初恋,虽然陷他们于深深的痛苦之中,但他们仍然幽期密约,苦苦等待、期盼,直到他们的恋爱被人发现。李商隐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一诗中充分表现了对她们的倾心以及对封建宗法和礼教的反抗。他吟叹道:“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晶帘。”这诗是说求仙的自己(“偷桃”指男)和对方(“窃药”指女)不得和好相会,被水晶帘隔着,这是他当时的苦闷所在[1]289。

  李商隐和女道士的恋爱没有获得成功,后来他又和洛阳17岁的商人女儿柳枝相爱。李商隐在《柳枝五首》的序文里说得很清楚。柳枝姑娘是一个喜欢自由、不受封建约束的纯真烂漫的女孩:“涂妆绾髻,未尝竞,已复起去”,她很喜欢音乐,“吹叶嚼蕊,调丝揠管,昨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1]291,但是,他们的恋爱同样受到了封建势力的破坏和阻挠,这段恋情很快便夭折了。《柳枝五首》的最后一首写道:“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及对封建势力的愤懑和反抗。尽管这反抗很无力,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在当时来说毕竟是难能可贵的,敢于在诗歌中表达出来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李商隐是一个颇有诗才的人,又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说他是一个“多情才子”毫不为过。在他的一生中,先后与女道士宋华阳、洛阳商人女儿柳枝、泾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儿及一些无法考查身份的女子发生过爱情。但这绝不能用现代的“一夫一妻”的观点来指责他的花心浅薄。李商隐与女道士、柳枝等的爱情均因种种社会原因不得成功,但自从他与王茂元之女王氏缔结了婚姻之后,他对待自己的爱人是一心一意、缠绵缱绻、忠贞不渝的。

  李商隐与王氏婚后感情相当好,特别是虽然自己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他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深。这桩婚姻使他在政治上陷入牛李党争的泥潭之中,欲脱不能,仕途蹭蹬,因而内心十分苦闷、抑郁,处境非常窘迫、尴尬。因此,他在《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中吟咏道:“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风前作楚囚。”[1]293但这也没有影响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后来他要出去宦游,也写了大量伤离别的诗。如“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临发崇让宅紫薇》)和“露发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岂到白头长只尔,篙阳松雪有心期”(《七月二十九日宗让宅宴作》)。还有《对雪二首》,这两首诗分别写了雪的气色、花样、性情,说它飞舞的姿态是轻盈如霜、如絮,与月色争光,像梅花一样美丽。“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雅送陆郎”,他在这里把他的妻子比作雪花,并安慰她说:“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说北地有龙山,风忽吹来,雪不觉远,况我东行更近,终当早归。在王氏死后,李商隐写了大量悼亡诗,追悼亡妻,缅怀爱人,格调十分悲伤、凄凉,表现了诗人对王氏忠贞不渝的爱情和深切的怀念,如:“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竞床。”(《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寄》)《过招国李家南园二首》说旧寓已为别人所住,雪絮相和飞不休,使他想起了当日和妻子共同联句的和悦情形;《房中曲》写他们昔日的相爱是“娇郎痴苦云,抱日西帘晓”,可是如今却“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人亡物在,使他感到愁到天地翻,相看不相识。他也因相思和悲伤过度而抱病在床,久久不愈。他对王氏的钟情处处可见,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待爱情是忠贞不渝的。

  (三)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同情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写自身经历的,也有超越个人、不涉及具体的人,从一个更深广的意义来表现人类最真挚的感情。李商隐的大量的爱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受压迫女子的深切同情。譬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找到了最美、最有力的意象,象征双方真诚相爱,忠贞不渝,为了获得自由、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爱情,他们愿付出一切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在《宫女曲》、《宫妓》、《宫辞》及《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等诗作中,反映了宫女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同时寄予了诗人对这些失去爱情和自由的受压迫女子的深切同情。又如:“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莫向蹲前奏《落花》,凉风只在殿西头。”(《宫辞》)开头一句用流水比做君王的恩宠,君恩如流水一样漂流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都是不幸。第二句写宫女对自己命运的担忧:得宠时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移;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2]1189。诗歌曲尽无余地刻画出宫女既患得宠又患失宠的矛盾痛苦的心理,表现了宫女的悲惨生活,寄予了诗人对她们的同情。

  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的爱情诗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在艺术上的极高成就。李商隐善于把前人的艺术精华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再加以革新创造。其诗学李贺的奇诡、庾信的细密、杜甫的写实、李白的飘逸,集各家精华于一身,在总结前辈诗人的艺术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终于创下了别具一格、留传千古的诗作。

  (一)意境冷隽迷离,富有朦胧美

  诗不同于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诗贵朦胧,诗贵含蓄。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隽含蓄的朦胧意境,诗意含而不现,蕴意深广,从而引发读者产生无尽的联想和遐思,千回百转,回味不穷。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李商隐独创的《无题》诗,或类似《无题》诗的诗篇,大都具有朦胧的意境,寄托深邃高远,情致缠绵悱恻,篇章精丽细密。宛如行云流水,令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己。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2]1126《锦瑟》一诗由凄美哀伤的锦瑟发兴,引起诗人思华年之往事;然后展现了庄周梦蝶、杜鹃啼春、沧海珠泪、蓝田玉烟等一幅幅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画面,如痴如醉,似梦似幻。最后,美好的幻景又回到残酷的现实,归结为一片迷离怅惘之情。诗篇究竟说了些什么呢?我们读后似懂非懂,好像理解诗人的含义,又好像头脑一片迷茫。朦胧啊,确是朦胧!——这就是一种朦胧美!也是一种含蓄美。难怪关于这首诗历来众说纷纭:有离别说、爱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政治寓意说、咏物说,等等,真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梁启超在其《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过:“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的愉快。”朦胧美的形成离不开诗人的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表现方法。就审美感受而言,《锦瑟》诗的特点正在于略去“思华年”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外表物象,而致力于发掘诗人内在的情绪体验。人的一生中,有多少往事值得回忆,一件件都写下来,不要说一首律诗绝对容纳不了,就是百首、千首也未必容纳得了。诗人着重提取了回味身世时的种种情绪体验,把它们熔铸于一个个表面不相连属的意象之中,其间可能包含有年华消逝的感慨、理想幻灭的悲哀、国运轮换的忧虑、爱情生活的隐痛,以及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遗恨等等。这一切一并交织成这样一个和谐而多变的奏鸣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这就是诗的魅力所在,这就是引发人们去探讨、去细细品味的力量,这就是诗的朦胧美;朦胧美与含蓄美是互相联系、互为表里的,但并不等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含蓄美是一种寄托深邃、蕴意深沉、引人回味的意境美;朦胧美之中必然包含有含蓄美,因为如果一首诗里不曾蕴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只是故作隐约闪烁之辞,以掩盖思想感情上的匮乏,那就不能称之为朦胧美。

  又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是指海上的仙山,可望而不可及。“青鸟”是西王母跟前的“信使”,专为她传递音讯,此时此地的诗人,与爱人会合无期,蓬山万里,青鸟难凭,但仍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愿望和祝祷罢了[2]1174。诗句描写的意境冷隽迷离,令人一片迷惘,怅然若失,又凭空增添了几分神秘、朦胧的色彩。

  (二)多用比兴、象征手法

  比兴、象征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惯用的创作手法,能够起到生动形象而又含蓄隐晦地表达主题的作用。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譬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春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休止。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烛泪化作了光明。这是何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令人读后思绪萦绕,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丝”字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思之情。“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境。李商隐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比兴中兼用象征。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彩凤比翼双飞,象征着美满的爱情,这里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喻爱情的阻隔,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近的双方心灵的相通,这正是诗人独特的风格和巧妙的构思。犀牛的角在古代被视为灵异之物,特别是它中央有一道贯通上下的白线,更增添了神话色彩。诗人正是从这一点展开想像,赋予它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这样一个极新奇而贴切的比喻。这种联想,带有更多的象征色彩[2]1159。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即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也会被诗中生动形象的情景所打动。

  (三)善用典故,深化主题

  李商隐的爱情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而且往往能用得恰到好处,有如神来之笔。凡经史子集、神话传说等,在他的诗中一经使用,便赋予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如《中元作》一诗,通篇用道家道教之典,把诗人与女冠的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又如《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一诗中,熟练地运用了《真诰》、《裴航》中人神相恋的典故,使诗的意象主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中更是连用了几个典故。开头一句“飒飒东风细雨来”采用了“梦雨”的典故。这里,既隐隐传出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阴冷凄清的色调,同时烘托出女主人公正在萌发跃动的春心和难以表述的忧郁苦闷的心情。“芙蓉塘外有春雷”一句则运用了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典故。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构成了李商隐爱情诗深邃悠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和含蓄美。“贾氏窥帘韩掾少”一句则用了晋朝贾充的女儿与韩寿的爱情故事。据《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充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宓妃留枕魏王才”则用了魏时甄后与曹植的爱情典故[2]1162。诗人通过运用大量典故,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又深化了诗歌主题。

  综上所述,李商隐凭他深厚的诗歌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写出了大量的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感情真挚、情调缠绵、风格独特的爱情诗。这些爱情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鉴赏价值和历史价值,是唐代诗歌中的奇葩,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品。这些爱情诗非常值得我们广大诗歌爱好者、学习者和研究者反复咀嚼琢磨,学习借鉴,从中汲取有用的诗歌养分。

  参考文献:

  [1]吴调公。李商隐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萧涤非,程千帆,马茂元,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1983。

  作者简介:

  何茂文(1974—),男,广东乳源人,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副镇长,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和文学艺术研究。

  • 相关推荐

【浅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相关文章: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03-29

李商隐“无题” 诗的艺术特色03-23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魅力01-04

浅论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12-20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05-13

李商隐咏物诗艺术特色05-22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12-12

论陆游诗歌思想和艺术特色01-10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简析思想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