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
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
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
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的慨叹。七八句又闪现由彼此遥隔而书札难通引发的哀愁。整首诗结构起伏曲折,心象层层叠出,跌宕而纠结的思绪映照出诗人流动不定而又深邃飘渺的内心,这既使得诗境在种种心绪错结中更显幽微恍惚,又构筑起一种具有浓重感伤意味的情绪氛围。这种利用视觉变化而形成的回环往复的结构,在七绝《夜雨寄北》中也同样使用得非常巧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句诗先在实境中想象虚境中的虚境,像电影蒙太奇一样重叠,回环往复中有发展变化,极富风调美,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长的感情。
他的结构通常不是全景式的扫描,也不是几种相关意象的平面缀联,而常常是以一些似乎不相干的精巧象征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构成多棱面的、意蕴复杂的境界。这样的诗气势缩小了,内涵却扩大了,它要求读者投入更积极的参与、更多的联想。
第二,李商隐诗歌对六朝诗风有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等。从文学渊源来说,在最能代表李商隐风格的那些诗中,不难看出他吸收了六朝骈文清丽精巧、秾丽绵密的特点,杜甫近体诗音律严整的成就,韩愈、李贺等人炼字着色瑰奇新颖的长处;但由于自身情感基调与审美情趣的原因,也出于大诗人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他把前人的这些特点融汇造为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来表现心灵深处的情绪与感受。
李商隐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是执着的,他心中因此而深藏了痛苦,这种痛苦经过千回百转地咀嚼,写成诗歌,便已融入了诗的意象之中,因而显得深远悠长,感人至深,有一种缠绕回荡的韵味,诗的意象具有非常强的象征内蕴。他学得《离骚》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手法,将难以明言的事实隐藏起来,而将其悲愤、感慨通过典型物象和不同色泽音调共同构成的意象、氛围、境界显示出来。在李商隐的诗中,意象、意境都是非常独特的。首先,我们看到李商隐非常善于捕捉富于情感表现力的意象。李商隐使用包括典故在内的各种意象时,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一方面,这些意象大都是色彩秾丽或神秘诡谲、本身就带有一定美感的,诸如“云母屏风”、“金翡翠”、“绣芙蓉”、“舞鸾镜匣”、“红烛残花”、“凤尾香罗”等等,使诗歌呈现出一种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象又大都蕴含有一定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比如《锦瑟》诗中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画面,人们感受到的只是揉杂在一起的惆怅、感伤、失意等丰厚的意蕴和错综纠结于其间的寂寞的情思,只能总体上欣赏,而不能作具体的剖析。这种托意空灵兴寄深微的境界,正是无题诗别具一格的风味所在。此外,感觉凄凉而逗引愁思的月、露、细雨、夕阳等景物也是他所喜欢写的。
李商隐爱情诗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有着朦胧的意境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在感情方面的怅惘哀伤,文本中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无题诗意旨的含蓄朦胧,同时为解读作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最突出的是《锦瑟》。从诗的首尾两联中,可以依稀体味出作者是在追思年华,为那美丽、凄凉的往事而无限感伤。而整首诗的意境显然给人以飘忽幽邃之感。另一方面是他在表现方面的迷离恍惚,诗中所用那个形象常常是现实中没有的,但诗中有理性的结构和通顺的句法,以理性的结构组织非理性的形象。如《无题二首》其一:“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首联明写昨夜,颔联回到今夕相隔的现境,颈联又转为对对方处境的想象,尾联则再回到自身。结构安排上虽有“理”可循,但意象究竟不能实指,主题呈现多义。《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或可视为写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凄伤悲苦,但其中也寄寓着坐着自己爱情的失落与身世的坎坷之感。颔联赋而含比,明写室内外环境景物,暗寓估计境况中时时牵引的情思,由于综合运用隐喻、谐音等手法,务求深隐,读来不免费解,有着朦胧的意境美。
李商隐爱情诗写得朦胧迷幻,构成了一种显著的特征。这里面有些具体原因,譬如他的特殊经历造成了压抑的心理,他的某些秘密恋爱不可明言等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诗歌终究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一定的艺术特色总是和诗人的有意追求分不开的。李商隐那些朦胧诗篇,虽然不大容易读“懂”,却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人们普遍的喜爱,那就是因为它有真实的艺术生命。李商隐通常不是直接抒发单纯明了的喜怒哀乐之类的情感,他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多方面的,流动不定的,有时连自己也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地转达,因而只能用象征手段作印象式的表现,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但是,诗人也不是没有控制晦涩的程度,他还是作了必不可少的点明,像《锦瑟》诗,虽然无法知道它所表达的伤感是由何而起,但“一弦一柱思华年”,却让人们了解其范围是在对过去美好年华的追忆。所以,这一类诗要作详尽的解析简直不可能,但它的情绪却是可以感受的。总之,李商隐爱情诗的创作证明了诗歌并不一定需要表述明白的事实,而可以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内心情绪,这是一大贡献。
李商隐爱情诗还继承六朝诗风的设采繁艳,词皆缛丽。他的爱情诗大都词采缛丽,所谓“艳情尤丽”(许学夷《诗源辨体》)或谓“义山诗寓意俱远,以丽句影出”(王夫之《唐诗评选》)。像众多《无题》诗和虽然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用语绮密,色泽艳丽。要指出的是,词虽缛丽,却无板重之嫌,原因是绚中有素,搭配得好。难得的是,诗中语词的绮丽总与意象的五光十色、情味的含糊、境界的朦胧同生同存,故读者读诗,未明其义,即被它所深含的难言之美所吸引。这在李商隐的众多无题诗中皆有如此审美效应。由于李商隐惯于使用史事、神话创造朦胧境界抒情达意,故所用语言多与史事、传说有关,如瑶台、碧城、凤巢、蓬莱、玉殿、琼树、兰丛、金莲、灵府、素娥、婵娟等,就显得高华典雅。
总的来说,李商隐的爱情诗无论是直观方式的心灵折射,还是朦胧形态的情绪传递,它们都或明或晦地摹刻着作者特定的心理情状,这种心灵的体验在更多时候贯穿着痛苦人生形成的忧伤的情结。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感伤的心灵化与情绪化的风格,使得李商隐的诗更显出其情感的魅力。
第三,李商隐的爱情诗大多大量地使用典故叙事、抒情、寄慨。他不仅熟悉典故,而且精于用典。他在诗中大量用典,多用典故既有历史事实,也有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而且他用典往往讲典故置于叙事、议论之中,或者说是借用典故叙事、议论,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忌讳,能比较充分地言志抒情,话又说得婉曲含蓄。在典故的运用上,李商隐继承了屈原以来的“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传统,委婉含蓄,言近旨远,“寄托深而措辞婉”。这固然造成了他的诗歌隐晦难懂,但是也因此形成了李诗“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而酌不竭”的独具一格。
李商隐脍炙人口的诗作《锦瑟》里的使用的典故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此诗中间四句用典,朦胧的意味更浓。但又使人深深感受到往昔的事和人如像“晓梦”似地迷离短暂,“蝴蝶”似地优美翩跹;“春心”那样热烈眷恋,“望帝”那样忧伤痛苦;清纯凄凉犹如海上明月、月下泪珠;最后却又如玉上青烟,冉冉消融在暖日之中。这都使人有回肠荡气之感。李商隐对典故的创造性运用与结构布置的特殊性形成了这种朦胧美。就用典而言,李商隐不但在诗中融入大量的典故,而且常常对它们赋予心得解释,甚至增如其原来所没有的内容,并将相互没有关系的典故根据自己的需要置于一体,从而传达一种内心的感受。再引《锦瑟》一诗中的四个典故为例,“庄生”句用了《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见自身化蝶之典,但《庄子》原意是在说明“梦”与“觉”(梦中的景象与醒后的景象)并无截然的界限,且根本没有说那是黎明时分所做的梦,李商隐却舍弃“梦”与“觉”难分的原意,从而突出了梦境之美,并称它为“晓梦”,进一步强调其短暂、恍惚,同时改“化”为“迷”,使其内涵更为扩大。“望帝”句用的是《华阳国志》中周末蜀国君主杜宇死后魂化为杜鹃鸟、暮春悲啼而至于口中出血的典故,但据原典,只能说望帝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暮春啼血的杜鹃,这心事本非“春心”,经诗人如此一改,遂变凄厉为缠绵。“沧海”句用的是《博物志》中海里鲛人哭泣时泪流成珠的典故,但原典并未言及月亮,诗人增入“月明”,使大海与珍珠都蒙上一层柔和的清辉,又将鲛人泪改化为珍珠上有泪痕,更有凄凉的意味。“蓝田”句所用典故不知其出处,中唐诗人戴叔伦曾将“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比喻“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的诗景,但从以上三句来看,诗人所追忆的往事必甚热情而凄艳,并非那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所以,运用此典当是说梦中的蝴蝶终于如玉上青烟般地消失。总之,这四个典故都是诗人创造性地运用,以此传递心灵特定的感受。其用典的意思难以具体而明确地落实,具有模糊性;典故之间本没有牵连,各自独立,但出现在他诗中,也许已有某种内在联系,却未明言,因而可以引发读者种种联想,使全诗蒙上一层朦胧幽晦的色彩。但它们在整体上所传递出的一种迷茫、失落与忧伤的情味,同诗歌首尾两联惘然自失的悲慨交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尽管朦胧仍能使人体味到的人生惆怅感。
还有我们不难看出,李商隐用典时多能沿用典故的本来含义,但出于表达感受的需要,也会活用典,或翻出新意。因为李商隐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所以他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感受,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故生发演变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举《嫦娥》为例,诗作虽咏嫦娥之事,却一反乞求长生不老的传统写法,极写她成仙之后“高处不胜寒”的凄冷情境,借嫦娥对女冠的寂寞孤独寄予思念与同情。这里明显有心境孤寂的诗人的影子,清高伴随着孤独,对此,诗人既自赏,亦自伤,可以视为他对自己处境的心灵独白。由此可见李商隐活用典故的高妙之处。
李商隐天赋极高,又敏感多情,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作中所流露的又多为要眇蕴藉之情。但是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最为人传诵、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爱情诗。因而他爱情诗的艺术特点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拓展:
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一种意境深邃的朦胧美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峻含蓄的朦胧意境。诗意含而不现, 蕴意深广, 从而引发读者无尽遐想,千回百转,回味无穷。尤其是他独创的“无题”诗或类似的诗篇, 寄托深邃高远, 情致缠绵悱恻, 篇章华丽细密, 大都具有朦胧的意境。
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即以蓬山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此情此景,前途渺茫,与爱人会合无期,蓬山万里,青鸟难凭,但仍寄希望于使者――然而也深知这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罢了。诗句就这样笼罩在一片迷离的色彩中,令人怅然若失,又凭空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朦胧。
又如《无题四首》之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诗中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说来已属空言,一去又成绝踪,待至梦醒后,已是月光斜照,五更钟鸣了。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这里作者渲染出朦胧的意境,为主人公制造一种怀人思远空寂孤清的氛围。接着写他追忆梦中的情景,啼哭难唤,梦醒后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见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糅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突跌宕,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朦胧恍惚的情怀。
李商隐的诗其所以具有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表现其内心复杂的情绪,这与他一生的经历息息相关。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烽火弥漫的乱世。他出生于没落士大夫家庭,少年寒微。李商隐在仕途上经历坎坷,他的感情婚姻生活也非常不幸,他一生的遭际,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政治上的挫折,使他欲回天地之志而成虚;爱情上的追求,又总是“一寸相思一寸灰”;昔日昵交密友,旋即摧抑自己的势力;相濡以沫的妻子,又在盛年奄然去世。这一切使他常常被一种感伤、抑郁的情绪纠结包裹,这种感情基调影响了他的审美情趣。
二、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 内涵丰富, 读来耐人寻味
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包括一些以篇首二字为题者),有些是单纯的爱情诗, 有些则是托美人、香草以寄寓个人遭遇, 使它具有了双重内涵, 有了更普遍的意义。这些诗体现了诗人对爱情、对事业、对人生的执著追求, 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感力量, 从而激起无数读者的共鸣。对此, 李商隐自己在《有感》诗中曾说:“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 楚天云雨尽堪疑。”即是说他写过以微词寄意的作品,也写有只写男女之情并无寓意的作品。冯浩在《玉溪生诗笺注》中也说:“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 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冯浩的意见是正确的,对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两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李商隐原本是有“欲回天地”的远大抱负,他关心政治,想挽救国家的颓局,无奈晚唐社会政治黑暗,加之宦官专权、朋党相争, 致使他没有干预朝政的条件,且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形成了他内心的矛盾。时代的悲剧造成了他个人的悲剧,从而形成了他的抑郁心理。他的希望与追求、他的失望与悲哀, 便在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来, 使爱情的歌唱与人生的感怀融成了一片,从相思的痛苦中透露出个人遭际的苦闷心声, 这就是写爱情诗有政治寄托的原因。试看他的《无题》(照梁初有情):
照梁初有情, 出水旧知名。裙衩芙蓉小, 钗茸翡翠轻。锦长书郑重,局细恨分明。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冯浩说这首诗是“寄内诗。盖初婚后应鸿博不中, 闺人为之不平,有书寄慰”,似觉附会。但纵观全诗, 绝不仅仅是写一个女子对失去爱情的怨恨, 实在是含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她的“有情”、“ 知名”, 喻诗人早年成名和对理想的向往;少女的美丽容质,喻诗人的出众才华;女子多次寄书达情, 但不被看重,她的失恋,喻诗人政治上的失意。他多次上书令狐, 希求援引, 但终成泡影。最后从突凸的棋盘, 联想到斗争中的波折,感到自己就是政治棋盘上一颗随时会被吃掉的小卒, 强烈地抒发了心中的不平之气。他的《无题四首》中“ 何处哀筝” 一首寄意也很明显: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后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
诗歌先从暮春三月美好的环境写起, 这时阳光明媚, 樱花盛开, 垂杨轻拂, 筝管相逐, 乐声悠扬。在这良辰美景之中, 贵族女子纵情赏游,及时行乐;而贫寒女子却无媒难嫁,自伤迟暮。这阳春三月、芳华将逝的情景, 丝管竞逐、赏心乐事的场面, 贵家女子得意美满的生活, 越发触动了贫家女身世孤独之感, 增添了内心的苦闷和哀怨, 故归来后“展转到五更”,为自己的朱颜薄命而感叹。在这幅对比鲜明的艺术画面中,更加突出了寒士的落拓不遇和显贵子弟的仕宦得意, 寄寓了诗人在政治上怀才不遇的感慨。对此, 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此是一副不遇血泪, 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 一语道破真谛。 李商隐爱情诗中的诸多名句, 如“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直道相思了无益, 未妨惆怅是轻狂”、“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等等, 似对爱情充满无限痴迷, 又似对个人不幸遭际的沉痛倾诉, 从而使诗句具有了丰富的内涵。正是这种超越字句本身的深刻内涵,才使带有不同感情的读者有了各自的认同。“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情人必定认为是写情,政治家必定认为是寄意, 从而使李商隐的爱情诗获得了如此永久的魅力。
三、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魅力还在于他那富有个性特征的高度的艺术技巧
李商隐爱情诗千百年来赢得无数读者的喜爱, 除其内容之外, 还在于他那富有个性特征的高度的艺术技巧。
李商隐写爱情诗,往往略去爱情生活的外在方面,如人物的外貌、恋爱中的情事等,而侧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人物内心深处的思念、追求和离别的痛苦、希望、失望以至绝望等复杂情感, 从而充分展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如著名的《无题二首》之一的“ 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诗中并没有具体描绘恋人形体、外貌、服饰等人物形象,也没有写人物相见和分别时的情事活动,而是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写出热恋中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表达出真挚缠绵的爱情。
李商隐极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来渲染一种迷离的意境,用移情于景的方法表达对爱情的追求。这样的艺术效果和那些艳体诗把恋爱情事做直露的琐屑描绘相比,自然品位更高, 也就更耐人寻味。如《如有》一诗:
如有瑶台客,相难复索归。芭蕉开绿扇,菡萏荐红衣。浦外传光远,烟中结响徽。良宵一寸艳,回首是垂帷。
首联诗人以神女喻所恋之人,仿佛如在,他们相亲之后又旋即离去。额联写送处之所见,作者驰骋想象,仿佛相送于芭蕉碧绿、荷花艳红之地。颈联用《洛神赋》与《神女赋》中的神女喻幻觉中的恋人愈去愈远, 以至于朦胧渺茫。尾联言良宵美好, 但稍纵即逝, 现实是深夜独坐, 回首依然垂筛。诗人情之所注何在?系念之人为谁?诗中没有交代,他只是运用神话传说,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勾勒出一个朦胧而又“余味曲包”的意境, 表现出诗人深藏于心间的强烈而又执著的恋情。唯其意境朦胧,就越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象征和暗示,就越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天地。
纵观李商隐的爱情诗,借助象征手法创造的朦胧意境比比皆是:恋人的容光绝艳和居处难窥,通过天尊楼阁中缥缈高远的意境来表现;悼亡的情怀和羁栖的寒峭, 融到银河吹笙、风帘残烛的倘恍境界;恋人的负约而走所引起的惆怅, 借助嫦娥神话来点染。这样的艺术手法, 虽受《楚辞》的影响, 但更主要的是李商隐的一种艺术追求与创造。
比兴、象征是我国古代诗歌惯用的创作手法, 能够起到生动形象而又含蓄隐晦地表达主题的作用。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大量运用了此手法, 来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如“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比喻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挚爱真情, 以及终生不已的别离之恨。在这里, 烛泪难止, 蚕丝不尽, 既有比喻之义, 也有象征之义。又如“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彩凤比翼双飞, 象征美满的爱情, 用“身无彩凤双飞翼”来暗喻爱情的阻隔, 而用“心有灵犀一点通”来比喻相近的双方心灵的相通, 这也是诗人独特的风格和巧妙的构思。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增强了诗歌内容的蕴涵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 也增强了诗歌的耐读性。
广采神话传说入诗,惯于用典,这是李商隐诗歌又一个非常突出的特色。神话充满虚幻与奇思异想, 再加上李商隐隐晦的感情, 更增加了诗的迷离特色, 如《重过圣女祠》、《银河吹笙》等。而那首《锦瑟》的用典尤其叫人拍案叫绝: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明月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中间四句各用了一个典故: 第三句用《庄子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 呈现出人生的恍惚迷惘;第四句用《华阳国志》中蜀王望帝化为杜鹃,每到春天便悲啼不止直至出血的故事,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而又毫无结果的悲哀;第五句用《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感伤意味浓厚;“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虽不知出自何典, 也是着意形容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朦胧虚幻美景。这样, 四句中四个典故便传达了迷惘、悲哀、伤感、虚幻的情绪体验, 并与开头两句“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中的“无端”,末尾两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中的“惘然”交相映衬。
李商隐用典,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所以能用得恰到好处,有如神来之笔。有学者评价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摆脱了当时写闺阁生活的庸俗情调,写出了在感情领域里对女性倾心悦慕而又寻求理解的爱, 表达了他们热烈执著的精神追求”。李商隐流传于世的很多都是他的爱情诗, 或者具体地说是失意的爱情诗, 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遭遇不无关系。他的爱情诗, 色彩斑斓、情思婉转、意境迷离、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是对诗歌题材的创造性发展, 也预示了晚唐以后文人走向内省, 重视观照心态的新趋势, 同时又在一定的思想和艺术高度上架起了诗通向词的桥梁。这些深情绵邈的诗歌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在中国古典爱情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值得后来人关注和深究的。
综上所述, 李商隐特殊的经历成就了他诗歌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他把爱情诗写得深邃朦胧,含蓄隽永,感情真挚、情调缠绵、风格独特。这跟他深厚的诗歌素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分不开。他用诗歌来形象比喻自己人生经历,用一种美好情感的毁灭来展示现实中的悲剧,这既是李商隐对人世间诸多美好事物的不幸命运的概括,更是诗人自身一生美好精神追求惨遭打击的深远寄托。
- 相关推荐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相关文章: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魅力05-12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11-01
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魅力如何05-12
论李清照“易安体”的艺术特点11-04
李商隐写的爱情诗10-18
李商隐的爱情诗全集12-28
李商隐的爱情诗词12-29
李商隐的文章艺术11-02
李商隐的用典艺术12-23
李商隐爱情诗22首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