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雾浓云,暮霭沉沉,四周被白茫茫的雾气包围着,从一扇精致的古典小窗内散发出一阵阵书页中香草的清香,那种香气是如此的飘逸,永恒……
天资聪慧初长成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当她还是攀坐在父亲膝头的年龄时,上百首古诗就已能琅琅上口,到了少女时期,执笔属文,展卷吟诗,更是锦心绣口,指点风流。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至诚淳朴的书卷气。她以王献之的字帖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在她十六岁时,父亲把她带到了京城,她的《如梦令》使她名噪京师,声震朝野。词中所绘的正是她少女之心的真情流露。“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描写了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的有趣的生活片段。作品中人物与自然、飞鸟融为一体,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水乡图画!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活动,刻画出一位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主人公形象,并使千百年后的人们看着她的作品,心中也若有所思,赞叹不已。
两情相悦爱离别
她来到京城后,才名卓著,得到了众多官宦富家子弟的青睐。当时才华横溢的赵明诚(当朝宰相赵挺之的三子)闯入了她的生活。因门当户对,两家有意,他们很快结合。她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的她脱去少女的稚气,沉溺于两情相悦的鱼水之欢,诗词创作表现出了她的泼辣开朗、缠绵细腻而又不忍离别的特征,如《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抒发了她对丈夫离别的相思之苦,她大胆地倾吐热烈的感情和内心的苦闷,即使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消解,也不能须臾忘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对内心情感和变化的巧妙、细腻的捕捉,足见她的一往情深和热烈执着。
靖康之变家国恨
不久即遭“靖康之变”,此时的她已不再缠绵于夫妻情爱,沉醉于抒发个人情志的小圈子,她的词作趋于表现对国破的感伤及对统治者无能的憎恨,创作思想亦趋成熟。她的那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句激昂慷慨,气壮山河,充分表现了她的爱国精神。我们仿佛触摸到了她的那颗怦然跳动的报国赤子之心!就在同一年,她的丈夫赵明诚再赴建康任职,病死在刚上任不久的太守府中。
暮年凄苦就词巅
她的暮年是孤独,凄苦的,她的词风因寡居的无奈和晚景的凄凉而变得更加哀婉,悲怆和沉郁。这种凝重的意境在《声声慢》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达到了及致。这首词是她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可看作她一生忧患的概括和总结。她运用了惊人的描写手法,展示出自己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哀愁满目,曲调凄苦,但无一处不是饱经忧患的倾诉,无一处不是历经折磨后的忧叹。开篇连吟七对叠字,像是一串感叹,吐出了一个孤寂的妇人若有所失,身心俱寒的凄惶之感。伴随着凄凉和孤苦,她在南宋崛起不久病逝于陵安。
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缠绵哀婉的词作,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串串吟唱,一声声叹息……她,就是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 才女李清照的介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才女李清照介绍】相关文章: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09-02
才女李清照诗词集09-25
李清照才女意识的诗性观照10-30
一代才女李清照08-05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简介08-02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不幸婚姻06-07
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全集90首05-07
婉约与豪迈-浅析一代才女李清照的文风10-24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辗转一生09-08
李清照生平介绍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