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辗转一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108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然而这位才女的一生却是十分坎坷。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她是在东京长大的。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接触整个社会。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
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李清照一生不孕之谜
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她一生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大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如此,即便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然而,李清照的一生不孕不仅成为这位中国古代文坛红粉佳人的最大的遗憾,而且也成为了鲜为人知的千古之谜。其实,要解开这个谜底,也并非难事,只要从李清照的诗词中便可明白其中原因。
李清照生于当时拥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结婚以后,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二人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愁,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愁。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一身却担万古愁!
李清照的万千愁绪从她婚后不久的一首词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端倪: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是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一词,可谓是古代诗词中描写闺中少妇离怀别苦的难得佳作。从这首词中,不难看出,身为新婚少妇的李清照蘸着血泪把自己和丈夫赵明诚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记录了下来,以解脱自己心中的旧愁又添新愁的悲苦。再看她的另一首名叫《一剪梅》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丈夫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然而,李清照的“闲愁”已经达到了没法排遣的地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李清照对这种无时不在的愁绪的描写,极其形象,和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那首最为著名的《醉花阴·重阳》一词写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几乎把她自己一生不孕的谜底呈现给了世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愁思万千的苦海,她像一叶孤舟在风浪中无助地飘摇。但如果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最痛,最孤最寒。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是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是这样的艰难。寂寞孤单李清照守着一方冷清的小院落,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院子里飞起盘旋,难得有一两个旧友来访。此时的李清照深切地感到自己像是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从她的身世和诗词中至少可以看出,她在寻觅几样东西。一是国家民族的前途。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她曾有过美满的家庭,有过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觅幸福的梦,但又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被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她能说什么呢?也只有独自一人愁。三是寻觅自身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又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她只好一人咀嚼自己的凄凉,又是只有一个愁。当然,李清照寻觅的还有老来膝下无子的感很伤怀,这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里,恐怕是她作为女人的最大遗憾!
李清照一生愁绪万千,“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比黄花瘦。”正是她两次婚姻、一生不孕的重要原因。无独有偶,西汉时期汉成帝刘骜的皇后赵飞燕一生不孕,也就是瘦弱无比的原因。
赵飞燕的轻盈瘦弱,舞技绝妙,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给汉成帝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使汉成帝对她更加迷恋。但是,女人太瘦,脂肪不够正常数量时,就会出现内分泌紊乱,不易怀孕。当时的赵飞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一被帝王宠爱的优势,到头来却成为了自己不能怀孕生育的一大劣势。而一千多年后的李清照由愁而瘦,以至一生不孕,这却是她当初新婚燕尔时所始料不及的。
- 相关推荐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辗转一生】相关文章: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简介08-02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不幸婚姻06-07
千古才女李清照诗词全集90首04-06
关于才女李清照的介绍12-05
才女李清照诗词集04-08
一代才女李清照04-19
李清照千古名句04-20
李清照一生经历04-03
简介李清照的一生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