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词对杜诗的承传

2020-11-21 李贺

  李贺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某人的诗作,而是取其神韵、得其精髓,也就是说他对前人的学习借鉴多是不露痕迹的,不容易为人所察觉。

  前人在谈及李贺诗歌的艺术渊源时,多讲屈原骚赋、李白诗歌对其的影响,将李贺与大诗人杜甫连在一起,探讨李贺是怎样传承杜甫优秀传统这个问题,前人虽有一些论述,但分析的不够深入。本文试以他们的咏马诗为主要例证,来深入探讨李贺诗歌对杜诗的承传。

  翻检了几种李贺研究的著作,说到贺诗对杜诗的承传问题时,只是只言片语。如刘衍《李贺诗传》[1]在论述李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时,只谈到了杜甫的一些诗句,可以在李贺诗中找到联系,并没有做系统论述。刘瑞英《李贺》[2]只是附带地谈到李贺诗歌受到杜甫的影响,也没有展开来说。这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少,应与以下两个原应有关:一是李贺诗风与杜甫诗风截然不同。李贺是浪漫主义诗人,诗风更接近李白,故后人常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二是李贺是一位有着强烈创新精神的诗人,他不会简单地模仿某人的诗作,而是取其神韵、得其精髓,也就是说他对前人的学习借鉴多是不露痕迹的,不容易为人所察觉。但不论什么原因,都不妨碍他向杜甫学习作诗的经验和技巧。

  杜甫被世人称之为诗圣,李贺除了对杜甫这位诗坛圣人的尊敬外,他们之间还有着一层较他人更为亲密的关系。刘衍先生《读杜甫〈公安送李晋肃〉》一文指出:“杜甫的外祖母,是李世民的孙子李琼之女,外祖母的母亲,也是李世民的亲侄女。从杜母舅家与李唐王朝最高统治者世代联姻这一事实,并联系李贺远祖进行分析,李杜两家很可能有着几代的亲戚关系,而到晋肃这一代,则应是较远的舅表兄弟关系了”。[3]另外,李贺的人生经历和杜甫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都为他在诗歌上学杜提供了可能。具体说来,以下几方面体现了李贺对杜甫的承传:

  一、在诗歌的形象塑造上,李贺深受杜诗的影响。

  分析他们的咏马诗。杜甫的咏马诗虽然数量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他笔下马的.形象,主要是骏马形象。骏马表现了诗人渴望大展宏图的抱负。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曾是朝中重臣,又是文坛著名的“文章四友”之一。这对杜甫的一生有很大影响。诗人的青年时代,政治上他希望有大的作为,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安定的生活、良好的教育,使诗人成长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他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顺轻狂”的生活。这时诗人的性情是积极向上的,其马诗也写得意气勃发: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房兵曹胡马》)

  这首诗语言大气毫纵,通过傲骨森严的骏马,把诗人当时那种奋发有为、追求自由的精神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

  而李贺的经历和杜甫极为相似,他出身也是名门,年少时即为当时的文坛所瞩目,也有着远大的志向与抱负。在他的咏马诗中,和杜甫一样,以骏马自喻: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诗·其四》)

  大漠山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路清秋。(《马诗·其五》)

  诗人托物言志,借马抒怀。说自己有如一匹骏马,虽然瘦弱却能力非凡,只要受到重用,定能驰骋疆场,辅助主人建功利业。与杜甫在诗中表露出来的豪情一脉相承。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马诗·其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马诗·其十二》)

  前首诗写寒冬腊月,骏马无草可食,不得不用嘴去啃深埋在地下的草根充饥,尽管有剌嘴的蒺藜混杂其中也顾不得了,相反却可以借此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口劲如何。可见这马并非凡马,它显得多么自信,简直就是少年诗人的化身。“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化用了杜甫“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用来突出和强调骏马的英姿和神采。一个“初”字,一个“未”字,说明其还幼稚,但仍然可知将来定是匹难得的骏马。廖廖数语,技艺高妙。“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可以和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描写相媲美。他对杜诗的模仿,无论形似还是神似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一些学者对此也有评价。吴乔《围炉诗话》“即长吉、义山,亦致力于杜诗者甚深,而后变体,其集具在,可考也。”[4]方扶南评《马诗二十三首》云:“先言好马须好饰,犹杜诗‘骢马新卓蹄,银鞍披来好’,以喻有才须称。”贺诗中的骏马也如杜甫笔下的那样激扬向上、英姿勃发。

  李贺的咏马诗和杜甫的一样,表面上是咏马,实质上是咏人,咏自身。在咏马中写人,写人又不脱离咏马。人和马浑然一体,营造出物我两契的艺术境界。正是在马的身上,融进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使作品生发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二、李贺在诗的构思上学习杜甫的经验

  在此问题上,前人已有论述。钱钟书评李贺《感讽五首·其一》:“写县更诛求,朴老生动,真少陵三吏之遗。”我们只要将杜、李之诗对比着来读,就不难发现,不论是对人物神态、行动、语言的描绘,还是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的描述,都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慢慢道来。虽然诗篇少有议论、抒情,但却巧妙地把褒贬、爱憎等情感寓于叙事的字里行间,带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从他们的咏马诗来看,李贺在构思和章法上对杜甫的传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李贺受杜诗中采用组诗形式和咏马题材相结合的启发,创作了由二十三首马诗合成的大型组诗,对骏马、劣马等各种各样的马的形态、神貌,特别是对其的不同遭际和命运做了生动、具体的描写。二十三首诗,分开可以各自独立成篇,合成组诗后又能对马做集中的艺术反映和表现,而且其间还相互联系,或映衬烘托,或对比鲜明,形成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使马的形象更为丰富多彩,也使诗的内容更为博大而深厚。二是李贺学习杜甫,写马、咏马只是一种艺术手段和方式,借马喻人,托物言志才是真正的意图所在。王琦在注解《马诗》时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当时所见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驰。”二十三首马诗,反映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或写骏马内质不凡,或斥主人使用不当。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基本一致,即通过咏马来写人。因此,马成了诗人的化身,打上了诗人身世和思想情感的鲜明印记。

  三、在语言的锤炼和虚实手法的运用方面,李贺深得杜甫之真谛

  杜甫十分重视诗歌语言的锤炼,时出奇语。他说自己作诗“颇学阴何苦心用”(《解闷十二首·其七》)。他作诗,在锻字炼句上往往煞费苦心。如他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写道:“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催促,王宰始肯留真迹。”王宰作画如此,杜甫吟诗又何尝不是!因此,杜甫不无骄傲地称自己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看他的《天育骠骑图歌》首段便知:“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含变化,卓立天鼓森开张。”起两句赞叹画马颇似天所乘之千里马的神采风韵,为总说;以下六句详写画马的尾、毛、耳、眼、骨,可谓工笔重彩。李贺继承了杜甫精练语言的艺术传统,并深得其中真谛,因而推敲锤炼,极是认真。李商隐记载长吉母语:“是儿要当呕出心始已尔!”诗人自己也说“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长歌续短歌》)。足见他在创作中,炼字、炼句,始极为认真的。例如《马诗·其四》写了这样一匹马:“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前句写马的形态—“瘦骨”,表现马的处境,后句写马的素质—“铜声”。作者不仅从这匹马瘦骨嶙峋的形象中写出马的境遇,而且发挥想象,采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从其形“瘦骨”(视觉)联想其质如“铜声”(听觉),“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其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是金属,其声铮铮,从而生动地显示马的骨力坚劲、内质精良,使马的内在外现为可闻可听的声响;其形象化的技法可以说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诗人炼字炼句,写马即写自己,深沉委婉地表达了心中怀才不遇的郁闷。

  综上所述,足以证明将杜甫和李贺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述,绝非空泛之谈。李贺从大处着眼,在形象塑造、构思、语言等方面继承了杜甫优秀的艺术传统并加以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风格和个性,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李贺诗词对杜诗的承传】相关文章:

李贺诗歌对杜诗的承传03-28

李贺的古诗对杜诗的承传06-08

马诗李贺诗词12-22

对李贺《马诗》的理解11-16

李贺 钓鱼诗01-16

李贺的诗大全01-12

李贺的诗摘录12-24

李贺著名的诗12-23

李贺的诗收集12-22

清代文人对李贺诗歌是如何评价 李贺诗歌对杜诗的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