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李白托月寄情

2022-06-24 李白

  我国古代富有聪明才智和独创性的诗人,由于他们的感情丰富、观察敏锐细微,善于形象思维也善于准确的捕捉景物形象,状景物特征,因此,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歌咏景物的名篇佳句,而“月”自古人们赋予他许多神话传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所以成为众多的骚人墨客、佳人才子寄情抒怀的首选对象。如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刘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前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

  作为中国浪漫主义诗派的典型代表李白,尤钟情于月。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在乡读书,求仙问道,后出蜀漫游。天宝初,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不久因谗丟职,浪迹飘荡,安史之乱,因参加永王李叛军,被遣长流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流落江湖,卒于当涂。他少负大志,向往建功立业,但朝政混乱,又迫使他怀才不遇,郁郁终生。“月亮”一直象征着光明,而情格孤高的李白对“月”就更有一番情意。

  寄托理想。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在《古朗月行》中写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从中可以看出李白当时幼小的心灵里,明月已经象征着光明和皎洁。因此,他通过明月来寄托自己的理想,这也证明了他从小就热切的追求光明和纯洁。在《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天上的明月高不可攀,却又与人万里相随,依依不舍。在《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到“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出对光明的向往。李白抱负极大,“安社稷,济苍生”是他奋斗一生、至死不渝的政治理想,然而那种“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贤愚黑白颠倒的行径,使他的愤恨格外强烈,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才表现出对光明与纯洁的热切追求,从而对明月寄托了一种深厚的感情,他渴望整个社会能像明月一样,给人一派清辉。

  寄托苦闷。李白曾两次入长安,都遭到奸小人的嫉妒中伤,使他深刻体会到仕途的艰难,从而对社会感到失望,而这又与他建功立业的心切形成了极大的矛盾,因此,使他极度苦闷,表现出隐逸遁世,纵饮沉醉,慨叹人生无常,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一出场,就是一个极度孤独寂寞的形象。他没有伴侣,没有知己,没有人听他倾诉内心的悲欢,只能独自在花间自斟自饮,借酒浇愁。作者忽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邀来共饮,而这种虚幻的热闹场面更深刻的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苦闷。“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乃春。”诗人请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入席,但月亮和影子既不会饮酒,更不会倾听诗人诉说的心曲,让他如何排忧解闷?于是只好让明月和影子陪着自己趁着春暖花开时节及时行乐。诗人紧扣“独”反复表现出了世无知音的孤独寂寞之感,并运用丰富的想象,把无情无生命的明月和身影写得有情有义。表面上自得其乐的热闹场面,实际上凄凉孤单,悲切苦闷。在《把酒问月》中,从“人攀明月不可得”到“嫦娥孤栖与谁邻”,诗人描写了白兔与嫦娥的辛勤,孤独。其实流露了他自身的孤苦情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苦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诗人从明月联想到了历史和人生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明月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暂的,何不抓紧时间及时行乐呢?作者塑造得明月形象,既高洁又孤独,恰如才华出众而遭遇坎坷的诗人自身。在《长门怨二首》“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诗人巧妙的通过月光表达愁思,以宫人的幽囚生活来“自况”身在狱中的遭遇。从而表达内心无穷无尽的愁苦。《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只要得意便应当纵情欢乐,千万不要让金樽空对明月。诗人没有得意,因此尽欢中充满了苦涩。从而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满腔悲愤之情,只能对“月”宣泄,也表现了蔑视那些一味追求利禄的世俗之徒,渴望着实现匡时济世的宏图。

  寄托乡情。李白的大半生可以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二十五岁出蜀,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天宝年间,四十二岁的李白,由于吴的推荐,才被唐玄宗召到长安,成为翰林供奉,不久因宦官权臣的馋谤,被李隆基变相的放逐出京,重新开始了他漫游生活,一直到六十二岁死于当涂。作为伟大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的故乡,故乡四川峨眉山的月给他留下深刻的映像。在《峨嵋山月歌》中“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又在武昌写过一首《峨嵋山月歌》,此诗是送给一位到长安去的四川和尚,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嵋。峨嵋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嵋来的客人,那轮峨嵋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嵋月”。在《渡荆门送别》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月光映在江水如同一面皎洁的明镜,多么可爱的从家乡流来的水啊。它伴随着你万里远行。作者通过对“月”“江水”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关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一轮明月从东面天山升起,出没在茫茫的云海中间,这皓月是从几万里之外的家乡,驾着长风经过玉门关,经过天山到达这寒荒的边地。作者通过一个士兵之眼,面对这姣姣明月,凄凉的边塞,不由的痛苦的思念家乡。明月是如此的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起头来见到一轮明月,于是他转而想到这朗月也照着家乡,不禁默默地沉浸在对故乡的思念中去,作客他乡,思乡之情一直积蓄在心中,举头望月,乡情顿生,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月下低低的沉吟。

  寄托友情。作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李白,明月伴着他度过了许多孤独、苦闷、彷徨的日子,对象征着光明与高洁的明月自然有种特殊的感情。并在潜意识中把明月当作与自己共患难的朋友,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到“我欲困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溪。”诗人通过梦境与月共游天姥山,从而表现了弃当时封建社会的丑恶现实的思想。《下终南山过斯人宿置酒》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人采用极其浪漫主义的手法把月写成自己的伴侣,仿佛月就是一位与诗人共行的密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闻听好友王昌龄远涉五溪抵达龙标的消息,不由的引起诗人深深的怀念,人隔千里,明月共照,诗人把自己的愁心寄托在两人都能见到的明月上,随风一起送到王昌龄那儿,而明月此时也成了诗人的感情使者,传递着对好友王昌龄的一份慰藉,一份鼓励。

  正因为李白对明月有着太多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诗句中总不知觉的出现月的身影。《江山吟》“屈平词赋悬日月,孤月沦浪河汉清。”《秋浦歌》中“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陪族叔刑部侍郎晔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中“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宿五松山下荀家》“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吟咏月亮最多最好的诗人之一,构织出的月光多姿多彩,从描写客体看,既有满月、新月也有山月、水月;从作者的主体看,既有泛月、问月更有醉月、赊月。对诗人来讲,明月是个远离喧尘世未受污染的至纯境界,是一种率真人格的象征。咏月也是他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生动体现,作为浪漫主义诗人,连他后来的死也和月一样带有一层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传说他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

  • 相关推荐

【谈李白托月寄情】相关文章:

寄情于酒-李白《将进酒》赏析08-04

李白谈爱原诗12-08

李白《代寄情楚词体》全诗赏析10-17

李白诗集大全谈爱12-08

李白关于月的古诗09-16

李白咏月的诗句07-15

《把酒问月》李白08-03

李白《关山月》的主旨10-14

李白《把酒问月》赏析09-22

李白诗中的月与酒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