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月与酒

2023-05-08 李白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诗中的月与酒,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白诗中的月与酒

  “月”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永恒的意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

  可见,“月”可分为“残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等。“月”真的有这么多形状吗?非也。其实,这些不同的月就是作者借以抒情、思乡、言愁的意象。

  “酒”在中国文化中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而是一个饱含丰富文化意蕴的文化现象。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部落,他们从采集的野果储存后发霉尝到了酒味,酿酒文化从此开始。从夏朝酒文化盛行,到商人善饮酒,周代大力倡导“酒礼”与“酒德”,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论语》:“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诗经小雅吉日》:“以御宾客,且以酌醴。”)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酒不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而是一种文化。

  酒文化继续延续,到了秦汉时期出现了“酒政文化”,三国时期酒风极盛,劝酒之风颇盛,喝酒手段激烈,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饮酒成为了雅趣,酒与情,酒与诗接下了不解之缘。

  酒文化继续丰富,到了唐宋时期酒与文人墨客大结缘,出现了辉煌的“酒章文化”。李白饮酒解愁,苏轼饮酒赋文。酒与诗词、酒与音乐、酒与书法、酒与美术、酒与绘画等,相融相兴。到了明清两代,饮酒特别讲究“陈”“酒”以陈者为上,愈陈愈妙。纵观中国酒文化的发展,古往今来不少人在觥筹交错、悲欢歌啸之余要冷静思考,这就不足为奇了。

  翻开李白的诗作,题材多与“月”“酒”相关,其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我作了一定的梳理,归纳如下。

  一、问月饮酒,叹生命短暂而达观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和游子思乡、闺怨之愁结合为一体,似乎成了定式。但是,李白在《把酒问月》这首诗中对规定的母题作了一次彻底的突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两句把本不相干的月和酒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李白端着酒杯问月,姿态潇洒,富有诗意。酒能让人兴奋,使艺术思维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酒成了赋诗的兴奋剂,解愁的良方。而李白问月饮酒,在感叹生命的短暂这一点上和今人是一致的。他叹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这两句似乎是反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确,人生与永恒的明月相比,显得十分短暂。面对永恒与一瞬,人们会生发许多感慨,而李白却显得有些达观。他的《把酒问月》用这样的话来作结:“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种面对生命苦短的达观,来自于酒的迷糊和麻醉,归咎于酒的使然。

  二、邀月独酌,隐藏孤独寂寞之情

  李白的《月下独酌》把月光和酒作为意象,把月光当成富有生命的活人,邀之即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自一人的李白饮酒解愁,实在孤独。但富有人性的明月,李白举杯一邀,影随其身,成为朋友。而月亮和影子毕竟不是朋友,把月和影子当朋友,恰恰是没有朋友的结果。正如杜甫的诗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哪怕是短暂的欢乐,在李白看来也该尽情享受,及时行乐溢于言表,恰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以说,李白独酌邀月,正是为了解脱孤独寂寞之感。

  三、白酒黄鸡,高歌自信人生必有用

  在李白的一生中,742年(天宝元年)是他最值得高兴的一年。这年,李白已四十二岁,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异常兴奋。他满以为实现政治理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了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南陵别儿童入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此时此景,李白饮酒不用邀月,不用问月,酒是新熟的酒,食是秋肥的黄鸡,情是喜悦的情。酒酣起舞,浑身充满自信,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他的眼里,看不起自己的人如“会稽愚妇”,而自己却是“朱买臣”。此时,李白的心中也有怨,怨的是马跑得慢、路途太遥远,正如其诗句“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所言。

  李白的千古名诗与酒和月的挚爱

  众所周知,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李白的诗,离不开酒和月。 可以说, 酒,是李白一生最忠实的知己,伴他度过了六十一年的风风雨雨; 月,是他毕生追逐的梦中情人,皓月当空时,引起了他无穷的遐想,寄托了他无尽的思念。

  李白一生豪放不羁,喜欢采用雄奇的想像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酒,成了李白抒发强烈的主观意念和情感的最好的催化剂。

  李白同时代的精神挚友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这首诗中写道: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一生离不开酒,几杯酒下肚,借着酒力,他飘飘欲仙,展开了无穷的想像;借着酒力,他自我情感的抒发犹如排山倒海、一泻千里;借着酒力,他半清醒半欲仙,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形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写出了一首又一首千古名篇。

  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面对仕途的失意,酒又是解忧良药,“举杯销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

  借酒写诗,酒中成诗,借着酒力 肆意挥洒他的情绪,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卓尔不群的形象。

  李白的诗,既离不开酒,同样也离不开月。酒,常伴左右形影不离;月,于李白而言,是世界最高雅圣洁之物;在他最孤独、最相思的时候与他相依,是他孤傲灵魂的寄托。

  因此,月亮成了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向。例如: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这首诗将李白孤傲和遗世独立、与皎洁的月光同舞的心境描绘得惟妙惟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这首诗将月亮与关、山融为一体,描绘出辽阔的边塞图景,通过明月,表达了出征人怀乡的情绪。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望月有怀》。这首诗通过对月亮宁静的气氛渲染,勾起诗人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月怀人之情。诗人将明月作为倾述的对象,抒发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四郊阴霭散,开户半蟾生。万里舒霜合,一条江练横。出时山眼白,高后海心明。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雨后望月》)。李白少年时作于蜀中的这首诗,写月升起时山海在月下变得光明灿烂,朦胧地透露出年轻诗人萌发的一种爱情。诗人用飘逸高超的笔法,写出了雨后江、月,霜浑然一体又各自清淅的美。

  总之,李白的诗离不开酒,因为只有酒能让他的诗想像奇特,任性潇洒,大开大合,突兀如陡峰,缓缓如溪水;李白的诗也离不开月,因为月是他心中最纯洁的爱人,他只有向月表白他内心兴邦济世的理想和不得志的孤独落寞,只有月能读懂他心中高远的志向和超凡脱俗的情怀。

  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写道: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如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巳辞世1258年。夜深人静时,曾经与他共舞的那轮明月依旧挂在天上。他或许到了广寒宫,每天饮着桂花酒,正续写着荡气回肠的不朽的诗篇。

  • 相关推荐

【李白诗中的月与酒】相关文章:

论李白的诗中酒03-23

李白诗中的意象10-19

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03-23

李白诗中的金玉意象01-04

李白诗中的动物意象04-26

李白诗中“鸿”的意象分析03-23

李白送别诗中的艺术特色11-23

《对酒》李白的诗词12-31

谈谈唐诗中的葡萄酒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