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能否发现,重视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强盛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尤其需要不同领域的诸多人才。今天我们就学一篇有关人才问题的文章《马说》,作者是韩愈。昨天要求同学们预习了,谁能介绍一下作者?
(板书:马说韩愈)
生: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朝散文家、诗人,箸有《昌黎先生集》,本文是韩愈写的《杂说》的第四篇。
师:谁还能补充?
生: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非常有才华,可他的仕途却起伏不定,他一开始并没有受到朝庭重用,他曾三次上书要相要求提拔,没有消息后,他在长安考试求官,一共求了10年,最后怀着怨恨离开了长安。
师:刘思佳叙述比路详细,他听说的作者的经历也是本书的写作背景,它的体裁是“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为了更好地体会这篇文章,现在请大家把书打开,谁能朗读一下,朗读时注意读音、停顿、语调、我找三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
生:读课文(热情高涨)。
师:谁能指出哪些字音读错了?有没有停顿错误的地方?
生:“食马者”的“食”应读si,“无马邪”中的“邪”是通假字,应读ye。
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是不是应该这样读: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师:对。
师:这篇课文是针对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发表的议论,作者表达了什么观点呢?结合课下注解,翻译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词和句子。
生:老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和“
不外见”怎么翻译?
师: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第一句翻译成: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千里马的本领来喂养它。第二句翻译成:它的才能和美好的品质,就表现不出来了。
师:翻译得非常好。
这篇文章中有几个一词多译的词,谁能找出来?
生:“食”在文中有“吃”和“喂养”的意思,“策”在文中可解释为“驱使”和“马鞭子”。
师:谁还能补充?(无人回答)注意“虽”,第一段中“故虽有名马”中解释为“即使”,第二段“虽有千里之能”的“虽”解释为“虽然”,“其”课下注解,注意解释,文中有五个通假字,要掌握(板书)。
师: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分析课文,文章开篇引用了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师:伯乐和千里马有什么关系呢?
生: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会被发现,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
师:可以这样说,千里马依赖于伯乐的发现,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没有了伯乐,千里马就不能被发现,反而连普通的马都不如,受尽了屈辱,“不以千里称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对千里马的同情。
生:对千里马都没有受到重用悲惨死去的惋惜。
师:这两名同学说的很对,那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伯乐太少了,没有机会被发现。
师:联系一下文章写作背景,作者用意并不只是写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谁能说说:他们分别比喻谁?
生: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师:如果说对千里马遭遇的同情表现了作者怀才不遇,穷愁落寂的情怀,愤则是对封建统治现状的无情鞭挞,看第二段,千里马食量很大,食马者却只给它普通马吃的数量,是它们有意虐待千里马吗?
生:(齐答)不是。
师:那是什么原因?
生: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食量那么大,他们不会喂养。
师:那说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生:无知、愚蠢。
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造成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马夫的无知。
师:对,看这段最后一句“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对马夫的愤怒。
师:回答得很好,我们既然体会到了作者感情的变化,朗读时就要读出感情来,我们齐读这一段,仔细体会(板书)。
生:齐读第二段。
师:面对食马者的无知,作者在谴责之余又是通过什么手法提示了食马者怎样的本质呢?看第三段,开始就提示了食马者与千里马的矛盾,从哪方面写的?
生:从驱使马,喂马,和马的沟通三方面写的。
师:概括得很好,写千里马抓住了哪个字?表现了马什么心理?
生:抓住了“鸣”字,我觉得马心里悲伤才鸣叫。
生:马叫是因为马夫不懂喂养,它表示抗议。
师:两名同学说得有一定道理,千里马英雄无用武之地,反而又受毒打,马的嘶鸣是对强权的抗争,对知音的呼唤,是作者志不得申的不平之鸣。
师:对食马者的近乎漫画式的细节描写中,食马者摆出一副求贤若渴的姿态,其不知眼前就是一匹匹被他们快折磨死的千里马。从这幅漫画式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食马者什么样的本质?
生:愚蠢、虚伪。
师:对还有狂妄专横。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态度?
生:对食马者的本质进行了揭露,作者讽刺了食马者。
师:结尾一句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主旨句。谁能总结一下全文中心。
生:文章借千里马被埋没的故事,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生:它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遇昧狂妄无知,对他们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
师:两名同学概括得很好,两个人的观点合在一起就全面了,本文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比喻。
师:比喻是修辞,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手法,文章就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谈论的是人才问题,作者认为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起来是否正确?
生:我认为人才的发现不能只靠伯乐,更应该学会推销自己,要毛遂自荐。
师:这名同学很有主动意识,这种精神我们要大力提倡,宋朝张载说的好:“贤才出国家昌”人才已成为一种无价的资源,经济的竞争,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重视人才的社会,怎样才能成为当今的人才呢?
生:我觉得应该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
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把握机遇,抓住现在。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希望你们用实际行动播洒理想的种子,成为当前社会的人才。让我们以充满的感情朗读全文,再一次感受一下文章的魅力吧。
生:齐读(完)。
师:今天的作业做习题二、三,
下课。
板书:
马说
韩愈
一、提出问题(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二、分析问题: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不被发现
痛惜
不会喂养
愤慨
不能使用
三、解决问题:不知马(愚妄、专横、无知)。
嘲讽
【韩愈与民间传说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韩愈与民间传说的故事总结03-19
韩愈与民间传说的教学实录03-17
韩愈的民间传说故事03-19
韩愈《马说》教案设计03-17
春雪韩愈原文与解析02-27
柳宗元与韩愈的关系01-14
王安石与韩愈的诗探究03-30
关于韩愈与民间的传说03-19
韩愈石鼓歌释义与题解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