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

2024-11-05 杜甫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寄赞上人》

  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前言:

  《寄赞上人》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写于诗人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期,当时作者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搭建草堂居住。诗中表明了那里的宜居情景,想象诗人自己在那里的“惬意”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

  翻译:

  前几天蒙您陪同前往南山,去寻找一处栖身之地与您为邻。

  我年纪渐老腰脚乏力,那天在阴崖下走那么多路真够受的。

  我发现西枝村一带重冈北起,日照很长,真是一个好地方。

  我很想买所茅屋、置点田地,事情虽未办成,可并不死心。

  又听说西枝村的西边有个山谷,那里长满了杉树和漆树。

  正午时阳光颇为和暖,石田土质良好,种作物能够丰收。

  所以我想等到雨停路干,新进重犯的老牙痛病好了以后,

  再邀您到西谷去,徘徊于虎穴之上,面对龙潭而恣意观赏。

  要是能在那里定居下来,我会在茅舍里备下清茶相待,林丘之间有小路可通。

  让我们结成“二老”,相互来往,那也是很风雅的啊!

  简短鉴赏:

  《寄赞上人》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二一八卷第八首。这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从这首诗里,读者看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不宜居住在阴冷的地方,如果有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坡上能搭建自己的茅屋,周围还有土地可供耕种,就心满意足了。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一愿望得以实现,到时和赞上人你来我往,一同徜徉在山原,信步于林径,观看西枝村秀色美景;赏花品茶论经赋诗,是件多么令人惬意,使人羡慕的风流之事。

  整体赏析:

  《寄赞上人》可以说是一篇诗体书信。杜甫觉得自己已经年迈,腰腿也不灵便,想买一块阳光充足的山地搭建自己的茅屋。当他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个地方,不但林木繁茂,风和日暖,而且有着旱涝保收的田地,便渴望能去那里居住。他通过诗作表达自己的想法。从内容着眼,这首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八句,通过对前一次卜邻的回顾,引出诗人置“草堂地”的条件。杜甫到秦州后所以再三想到西枝村,就是因为那里有赞公这位“上人”的缘故。第二句中不言“卜居”而说“卜邻”,正是这个意思。三至八句说明“心所求”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子,反衬出“一昨陪锡杖”所以没有成功的原因。其中“年侵”以致“腰脚哀”,由于“腰脚衰”,所以“未便阴崖秋”,脉络十分清楚。“未便”句从反面讲,“重冈”两句正面说,就是《西枝邨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中所说的“要求阳冈暖”的意思。“茅屋”句写作者的另一条件:置草堂并购附近可耕种的土地。最后一句“斯焉”的“斯”统指上述各项,“心所求”总结全段。

  第二段包括“近闻”以下四句,描写“西枝西”的那条山谷。这里关于山谷的传闻,正照应上段中对草堂地的要求。“有谷”承“重冈”,不过一从“冈’’说,一从“谷”说;“亭午”句承“竟日”句,其中一写正午,一写全天;“石田”句承“茅屋”句,不仅“兼土”,而且足收。那正是诗人理想的卜居之地。

  第三段包括“当期”以下八句。写诗人的愿望和设想:“塞雨干”“齿疾瘳”之后,卜居西枝西谷,与赞公为邻,互相来往交游,共同欣赏西枝秀色胜景,以此为乐事。“柴荆”“茶茗”,淡泊闲适,正是风流之处。

  这首诗的特点是层次清楚,内容丰富。全诗表现了一位失意老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期望。

  注释:

  ⑴上人:佛教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后作为对僧人的敬称。赞上人:即赞公和尚

  ⑵一昨:昨天,过去。一为发语词。锡杖:僧人所持之杖,亦称禅杖,此代指赞上人

  ⑶卜邻:选择邻居。《左传·昭公三年》:“惟邻是卜。”

  ⑷年侵:为岁月所侵,指年老

  ⑸未便:不便

  ⑹竟日:终日,整天

  ⑺买:《全唐诗》校:“一作置。”

  ⑻杉:指树。黍:指庄稼。《全唐诗》校:“一作漆,即黍。”稠:多

  ⑼亭午:中午

  ⑽石:《全唐诗》校:“一作沙。”

  ⑾塞:《全唐诗》校:“一作寒。”

  ⑿宿昔:早晚,表示时间之短。齿疾:才病。廖:病愈

  ⒀裴回:今写作“徘徊”。虎穴:山名

  ⒁面势:对面。龙泓:水名

  ⒂柴荆:用柴荆做的简陋的门,指村舍

  ⒃径:《全唐诗》校:“一作遥。”

  ⒄二老:指自己与赞上人

  ⒅风流:风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在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区)所作。当年,杜甫在天水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置草堂地,杜甫一心想找一处向阳暖和的地方搭建自己居住的草堂,然而,当时节气已临深秋,树藤已沉入暗色,土地露出潮湿,直到西阳抹山草蔓沾上露水夜色即将来临,两人仍没有找到如意的地方,只好权且回去歇息。到了晚上,两位老朋友点燃松明灯,烧火煮茶,通宵攀谈。两人回顾京城往事,感慨万千。这天晚上,两人聊了一夜,不知不觉,已是东方朦胧,仍谈兴不减。最后商定稍作休息后,继续出外寻找理想的卜居地。然而杜甫和赞公在西枝村周围看了好几遍,都未能找到如意的卜居地,杜甫只好暂时回到秦州城里。过了几天他又听说西枝村西边有一条山谷,那儿风光无限,条件不错。于是又产生了再去西枝村与赞上人一同寻找卜居地的想法。为此杜甫用诗的形式给赞上人写了一封信,再次谈到自己对卜居地的基本要求和与赞上人作邻往来的美好憧憬。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 相关推荐

【杜甫《寄赞上人》原文及译文鉴赏】相关文章:

《沙丘城下寄杜甫》原文、译文及赏析02-27

《沙丘城下寄杜甫》鉴赏05-26

杜甫《宿府》译文鉴赏及赏析09-09

杜甫《春望》原文及译文06-11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鉴赏06-18

杜甫作品《登高》原文及鉴赏06-12

《白帝》杜甫原文|鉴赏|赏析11-03

杜甫三吏原文及鉴赏07-18

《客至》杜甫原文及鉴赏10-21

柳宗元诗《渔翁》原文译文鉴赏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