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学习卡

2024-04-25 答谢中书书

  一、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三、赏

  【解题策略】

  还有少部分的运用题(拓展、迁移)。这部分考查内容是新课程呈现给我们的一个亮点,它的特点是: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是极富生命力的东西。我们语文课要求相当重视知识的积累与能力的培养、运用,这块内容正是语文知识与能力运用的最好体现。解答这类题,应根据文章内容及写法灵活把握,答题时一定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怕答错。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本文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优美的意境。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再现它,激起读者审美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本文作者从如下几方面濡墨染彩、熔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耀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雾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其四,动静相衬之美。客观景物不会单调划一,散文写法也切忌呆板凝滞。作者很注意动与静的变幻与配搭。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轴。

  缜密的结构。本文虽属小品,可是作者仍精心结,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当中部分则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殿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结构得如此经纬分明,脉络贯通,十分难得。

  凝练的语言。这篇小品语言极富特色,言简意赅,无一句之虚,无一字之冗。先言高峰给人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象。同样,先以清流使人初感,见底则给人以实感。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竞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很是整饬,最后以长句收束,犹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答谢中书书》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娱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书》《与朱元思书》,都属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重点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 》,作者 : ,字: ,号: ,丹阳秣陵人, ( 朝代 )人。着有《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答案:《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梁文》 陶弘景;通明;华阳隐居;南朝梁;陶隐居集

  二、字词句积累

  (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四时jù备( ) 夕日欲颓( )

  沉鳞jìng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俱 tuí 竞 yù】

  (二)、重点字词解释

  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答案:1、交相辉映2、四季3、消散4、坠落5、潜游在水中的鱼6、参与,这里指欣赏。】

  (三)、重点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案:1、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

  2、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3、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

  (四)、一词多义

  1、欲:夕日欲颓( )

  实是欲界之仙都( )

  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2、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念无与为乐者( )

  相与步中庭(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呼尔而与之( )《鱼我所欲也》

  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

  3.自: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月《三峡》

  自康乐以来

  4.将:晓雾将歇

  其马将胡马而归《塞翁失马》

  5.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6.时:四时俱备

  学而时习之《论语》

  7.日:夕日欲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8.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天山共色

  9.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答案:1、将要;欲望;想要2、参与,这里指欣赏;和,连词;一起;同,吗;给;通举,推荐,选拔;3.如果;假设连词从,介词4.将要;带领。 5.判断动词;此,代词6.季节,名词;时常,按时,副词。7.太阳;天8.都,一样。9.奇妙,形容词;对…感到惊奇,意动用法】

  (五)词类活用:

  夕日欲颓: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六)、古今异义词

  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七)、理解性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3、文中的静景是: ,文中的动景是:

  4、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5、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

  【答案: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3、静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动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4、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学习卡】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09-18

《答谢中书书》中的谢中书是谁04-17

《答谢中书书》中书是何官职12-24

《答谢中书书》教案04-15

《答谢中书书》赏析04-15

答谢中书书实录03-23

答谢中书书译文08-28

答谢中书书 板书03-22

答谢中书书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