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教案

2021-07-30 采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前提详解

  1、作者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

  《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 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 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 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二、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尤其是重点字词,句式,文章大体翻译。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译文:野豌豆苗采几把,一些豆苗已长大。说回家啊难回家,岁末又将来临啦。没有屋来没有家,只因匈奴太凶煞。没有空闲坐下来,只因匈奴久徘徊。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柔嫩刚发芽。说回家啊难回家,心总忧愁总牵挂。忧心如焚烤艳阳,又饿又渴实难当。战事难将帐安定,无人归家问音讯。

  野豌豆苗采几把,豆苗茎叶老又硬。说回家啊难回家,转眼又去半年啦。朝廷差事不停遣,没有一处可休闲。忧心积郁成久痛,只恐死讯往家送。

  路边何花争娇艳?白棣花开一片片。路边何车真威武?将军出征将路堵。战车前方套上马,四匹马儿真高大。如此怎敢图安乐?一月捷报一箩箩。

  趋车策马征四方,马儿强健势浩荡。将军树威车旁立,兵士也靠车隐蔽。四马雄威多整齐,雕弓箭袋不曾离。哪敢一日不戒备?匈奴战事催人急。

  想我当年出征日,杨柳春风真美丽。如今归来返故里,却是雪花纷飞时。行路迟缓路漫漫,又渴又饿不胜寒。无限伤悲在我心,谁人知晓叹伶仃。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

  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

  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采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

  “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导入: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 介绍诗经:

  1、 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2、 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

  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从风格上看,大雅雍容华贵,诗味不浓;小雅生动活泼,艺术价值较高。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三种:赋、比、兴。

  “赋”:铺陈叙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教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三、 诵读并感知课文:

  1、让一学生上台朗读,读完后正音。

  岁亦莫(mù)止 猃狁(xiǎn yǔn )之故 载(zài)饥载渴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

  学生集体朗读全诗

  2、学生小组讨论,疏通语句,评点全诗。(通过小组之间的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明确:第一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冒出了 芽尖。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又到了年末。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有家等于没有家。都是为了和猃狁打仗。不停地奔走,没有空闲。

  第二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多么鲜嫩。说回家呀道回家,心中是多么忧闷。忧闷的 心好像烈火在燃烧,饥渴交加实在难忍。驻防的 地方总是没有固定,无法叫人向家里捎信。

  第三章:巢菜采了又采,巢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了十月小阳春。王室的 差事没有尽头,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么痛苦,到如今有谁来慰问。

  第四章:那开得茂盛的是什么花?是常棣的花密密层层。那驶过的 大车是 什么人的车?当然是将帅们的 坐乘。兵车已经驾起,四匹雄马又高又大。哪里敢安然住下,一个月的交战就有几轮。

  第五章:驾起四匹雄马,四匹马高大又强壮。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兵们也靠它隐蔽遮挡。四匹马训练得已经娴熟,还有象牙装饰的弓和鱼皮箭囊。怎能不天天警戒,猃狁入侵,战事十分紧张。

  第六章:想起我离开家的 时候,杨柳依依随风飘飞。如今我在归乡的 途中,纷纷扬扬雪花漫天。路途泥泞步履艰难,饥渴交加满身疲惫。我的心是多么凄凉悲伤,满心的 伤痛又有谁能体会。

  3、梳理诗歌的思路:

  明确: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四、 合作探究:

  1、 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学生活动,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先分小组交流,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活动,个性化阅读)

  3、拓展迁移。回忆《诗经》中其他不同思乡的作品。(学生活动,教师概括总结)

采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话、文本研习,结合自己成长经历、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

  2、学生能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能调动自己审美经验的积累对文本进行鉴赏,能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鉴赏。

  教学重点:

  能独立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独立研习文本并就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想:

  1、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文本研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习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一中心设计。

  2、本板块的对话研习的话题是家园之思,所以,围绕家园之思设计活动情境,是引导展开对话、进行文本研习的关键。

  3、本篇为古典诗歌,反复阅读以以至背诵是研习文本、展开对话的前提。

  教学内容或情境设计

  1、背景知识(该项内容可让学生自己完成,教者根据情况作必要的补充。)

  《诗经》和“〈诗经〉六义”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结,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三百)。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根据音乐的不同, 《诗经》可分为《 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国风”,是各国土乐。“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雅”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大多是时代较早,以歌颂为主的诗,共31篇;时代较晚的民歌以及一般贵族的雅乐称“小雅”,共74篇

  “风”、“雅”、“颂”和《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合起来,被称为“《诗经》六义”。

  2、阅读和背诵

  (1)提示字的读音和语气助词的使用,以便在阅读体会文义时就排除虚词的干扰。

  (2)提示比较各段的异同,以体会反复咏唱的效果,并为文本研习,展开对话做准备。

  3、对话和文本研习

  (1)话题和情境设计

  A) 你是如何理解乡愁的 ?

  B) 乡愁的具体内涵有那些?

  C) 乡愁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可能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者不能随便下结论。但对上述问题,教者应把握一个基本要点:

  A) 乡愁即家园之思

  B) 对亲人、对故土的思念。

  C) 漂泊、远游、战争。

  (2) 文本研习的主要方向

  A) 仔细阅读2、3两章,比较忧心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如何表现出乡愁的?

  B) 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

  C) 前三章第二句的变化与表现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样的联系?

  D) 4、5两章是如何表现诗歌的主题的?

  E) 你以为结尾一章前四句写得好吗?说说理由。

  以上问题设计不可一律,但在引导文本研习、展开对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对话,抓住文本的关键词句、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以及文本的表现手法的运用进行文本研习。

  以上问题的要点包括:(参考)

  A) 从时空上表现乡愁之浓,从“亲人”与“我”两个方面渲染乡愁。

  B) 《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而薇菜又是乡间常见的事物,自然能唤起乡愁。

  C) 这种变化不仅是避免重复,更是用“薇菜”的生长暗示乡愁的渐浓、渐深。

  D) 4、5两章转写战事之频、战事之烈,这是乡愁的根本原因。

  E) (见仁见智)以哀情写乐景,情景交融。

  想象之笔,虚实结合,表达物是人非之叹。

  4、拓展延伸:

  你读过那些写乡愁的诗句,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采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理解诗歌的含义

  2、理解征人的情感

  3、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征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导入】

  师: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教师板书标题:诗经 采薇】

  [推进新课]

  师: 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请同学来展示自学的成果

  【教师投影预习作业】

  1、介绍《诗经》;

  2、摘录生字词注音,解释,难句

  【学生互相推让】

  师: 谁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也让大家一睹你的风采?

  生甲: 我来!

  【学生们鼓掌!】

  生甲:我是代表我们四人小组来讲解的,我们用POWERPOINT做了一个简易课件请大家一起浏览

  【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

  生甲:首先简介《诗经》

  【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生: 《诗经》“六义”

  【学生投影演示并解说】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共105篇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师生热烈鼓掌]

  师: 很不错,关于《诗经》的有关知识介绍得较全面,也较精当看来你们小组花了不少工夫!能告诉大家,这些资料从哪得来的吗?

  生: 我们小组在上学期搞研究性学习时选的就是《诗经》,当时就从网上搜索了相关的一些资料,这次进行了整理!

  师: 难怪你这么从容,原来早有成竹在胸啊!

  【学生们笑】

  师: 这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方式值得大家学习!介绍《诗经》这一预习作业他们完成得很好,带了个好头!还有摘录生字词注音并解释这项作业,谁来展示?

  生乙:我来不过我只是做了在作业本上!

  师: 可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帮助学生开实物投影并调整,学生上讲台边投影边演示并略解说]

  1、字音

  玁狁(xiǎn yǔn) 不遑( huáng ) 不来( lài ) 孔疚( jiù ) 靡盬(mí gǔ ) 象弭( mǐ ) 归聘( pìn ) 四牡( mǔ )骙骙( kuí )小人所腓( féi )

  2、重点字词解释

  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

  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

  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

  【师生热烈鼓掌】

  师: 这位同学整理得较细致我来补充几个

  【教师板书】

  雨( yù)雪霏霏(fēi ) 载渴载饥( zài )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字词

  【学生齐读生乙和教师整理的字词】

  师:下面这些加点的字怎么解释?

  【教师板书】

  彼尔维何 (花盛的样子) 维棠之华 (同“花” )

  彼路斯何 (同“辂”,大车)

  【师生互动】

  师:请同学们听我朗诵全文, 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教师朗诵全文】

  师: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回答刚才的问题:这首诗主题是什么?

  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师:何以见得?

  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生: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师:说说看

  生:“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生:我认为更主要的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师: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生:“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这几位同学都能扣住关键句来分析主旨,做到言之有据,很好!其实把他们三个人融合起来,互相补充就较全面了

  师: 现在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教师投影思考题,点一名学生朗读前三章】

  【学生朗读前三章】

  【学生读毕,其他学生鼓掌】

  师: 读得不错,尤其是节奏把握较好,四字一句,二字一顿,低沉缓慢同学们发现了这三章在章法上的特点没有?

  生: 这里采用的是《诗经》惯用的起兴手法,“薇”是故乡田野里常见的植物,自然由物及人,引起了浓浓乡愁于是,深切的乡情融入熟悉的“薇”中思乡怀亲的情感是抽象的,但是,当把它化作故乡的一株野花、一棵大树、一条小河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山水草木时,就具体形象了

  师:谈到了起兴,很中肯,还有呢?

  生:重复!

  师:是重复吗?

  生:反复!前三章都以 “采薇采薇”开头,都有“曰归曰归”

  师:有道理仔细看看,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什么?

  多数学生:重章叠句

  师:对,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看来大家预习时已有所了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生:反复咏叹“曰归曰归”,渲染突出思归心切!

  生:句式整齐,内容大体一致,读起来回环往复,有音韵美!……

  师:同学们看看哪些字眼不同?有何变化?

  生:先“柔”再“刚”后“作”

  【学生们笑】

  师: 莫笑,这可是关键请你谈谈你的感受

  生: 在内容上,以“薇”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节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仗越打越久,没完没了似的,致使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回家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盼啊盼,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一年都快完了,回家却还无望!这就突出了反战思家的主题

  【学生们笑,并鼓掌】

  师: 这位同学分析很中肯,他也很会解说,有激情!另外,诚如刚才那位同学所言,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让我们一起读这三章,再来领略这种重章复唱的艺术魅力!

  【师生齐读】

  师: 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

  生:为了玁狁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师:还有呢?

  生: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驻军地不定,不能互相通信)“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生: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师:是啊,正是役期的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居无定所,饥渴劳顿,这就使人更加思念家的温馨;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也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师: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请齐读4、5两章并思考

  【师生齐读4、5两章】

  生:没有一战士逃跑,因为战争虽不值得赞美,然而为家园而战并且节节胜利却总是可以自豪的事情你看“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已不言思乡之情!

  师:有创见!

  生:“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从中还可看出周家军 军威盛大,卒伍精强

  师: 看来战士对周朝军队称赞有加了,这些描写与思乡的主题似乎无关,是不是多余的,跑题了?

  生:好像有点!

  师:真的吗?

  生:……

  师:我们再齐读4、5两章思考思考

  [师生齐读]

  生丙: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是“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贵人坐在战车里,遥遥指挥士兵就要徒步而行,贴身肉搏并且“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转战奔波多苦啊!足见战士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

  【学生们鼓掌】

  师: 分析真精彩!请继续!

  生丙:“岂不日戒,玁狁孔棘!”说明日日加强戒备,战士很辛苦!似乎暗示了思乡的深层原因:频繁惨烈的战事,更让人渴望和平,渴望故乡,渴望亲人可见这里的描写非但没跑题,反而是暗中紧扣主题!

  师: 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战士的心境如何?是不是很高兴?

  生: 高兴啊!

  生: 好像以有些哀伤!

  生: 喜忧参半!……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古人对这两句诗评论很多,我投影出来给同学们看,你们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投影]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8226;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万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8226;小雅&8226;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生: 我很赞赏王夫之的评论!从字面上却不见“乐”与“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偏偏在春光明媚“杨柳依依”的大好时刻,战士们离别家乡亲人走上残酷的战场,心中有多少割舍不断的悲情愁肠呀!千辛万苦的战争终于结束,所有的艰难险阻,所有的痛楚辛酸都已经远去,家园亲人就在眼前,该是多么温馨喜悦呀,可偏偏“雨雪霏霏”!昔日离家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今日归来的悲戚之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生们鼓掌】

  师: 是啊,哀情寄乐景,乐情托哀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抒写出极其丰富的物是人非之叹主人公此时之所以充满了哀伤,还因为在他刚得以摆脱战争的苦难,从战场上回来之后,另一个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又凸现在他眼前,这就是对家人命运或者自己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有汉乐府民歌为例证:

  【教师投影 学生齐读】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这一笔笔所着意倾诉的是主人公不得不接受的家破人亡的悲剧对家人命运或自身前景的沉重担忧,使归途中的他压根儿就乐不起来,使他不能不充满道不尽的悲伤这与《采薇》中的战士可谓同病相怜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并背诵这一章,再仔细品味千古佳句的精妙之处!

  【学生自由诵读、背诵最后一章】

  课堂小结

  师:这堂课,我们体会到了战争给战士带来的苦难和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领略了诗中情景完美融合的高超艺术

  布置作业

  师:课后希望同学们多加吟咏体会,研讨如下问题,写篇小评论文:

  【教师投影】

  你怎么理解这首诗交织着士兵思家恋土与保家卫国的复杂心理?

采薇教案 篇5

  一、导入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哀婉凄美。

  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采薇》这古老的歌谣!

  二、简介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西周后期作品。当时诸侯相争,周室衰落,犬戎、猃狁等外族也经常入侵,周亦兴师反击,造成连年战乱不止。人民特别是出征将士对战争有着复杂的多元感情。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三、检查预习

  (一)基础知识(齐读)

  (二)整体把握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是用兵士的口吻,在战后归家的途中,追述、倒叙戍边作战时的苦况,

  四、诵读课文

  请同学记齐读。

  诵读提示:《诗经》基本上是四言诗,节奏为“二二”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的和谐之美,我们不仅要把握诗歌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把握内在的情感节奏.下面先由老师给大家读一遍吧!请大家注意体会这位战士的情感变化.

  教师配乐朗诵

  五、品味经典

  缘情入文轻吟低唱

  刚才老师在诵读的时候,同学们体会到了感情的变化吗?走进任何一篇诗经的作品,我们总会被种种情思所缠绕,这首采薇也不例外,请同学找出这位战士的情感脉络.

  板书:悲伤—喜悦---悲伤

  1-3节:悲

  一开篇,我们就感受到浓重的悲伤,我们不由得思考,此时这位战士身在何方,又为何而悲?

  身处何时:莫—阳

  身在何方:驻地边的旷野(说具体些“我戍未定”说明是在驻地边上)

  为何而悲:思乡厌战仇恨

  如何表现: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意象 薇(如何用薇来表情达意呢?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考虑)

  重章叠唱: 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对深化意境,强化感情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

  比 兴:作—柔—刚 比喻时间流逝

  朗 读

  4-5节:壮

  战士的情感发生变化.此时他又身在何方?为何而壮?

  身处何时:春季

  身在何方: 战场(戎车既驾)

  为何而壮: 打胜仗(一月三捷)(侧面描写写军容之壮、必胜信心)(“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象弭鱼服”写精良的装备, “一日三捷”是用数字的对举,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

  如何表现:

  1. 侧面烘托

  2.借景抒情—意象 棠棣花(有没有借助什么意象?)

  比兴: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军容之盛及声势之壮。

  至此,全诗气势为之一振.

  朗 读

  6节:悲

  身处何时:冬季

  身在何方:归途(昔来,是来征战;今往,是往家乡。)

  (为何要回家时还会觉得悲?)

  提示:(1)宋之问在《渡汉江》中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个怯字写出了归乡时的千万种感受。

  (2)“古诗十九首”里的《十五从军征》是这样写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所以这位战士唱道“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归来时,还何乐而有呢?归家的喜悦因为对家人自身命运的担忧都变得沉重起来。所以他说”莫知我哀”,莫是没有人,没有人知道我的哀伤.

  为何而壮:追忆过去,痛定思痛(当初离家时的场景,如今回家的艰难)

  如何表现: 借景抒情—意象 杨柳、冬雪

  1.借景抒情。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飘拂的柳丝这一意象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3.对比:将时序之“今──昔”,景物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

  同一个“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已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难怪后人把这四句论为诗经中最好的诗句。

  朗 读

  以境化文巧妙想象

  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三千年前,根本不知道电影为何物,但他却分明是一个优秀的导演,能用三个看来简单,其实却很动人的场景,将一个战士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而我,行走在他的文字间,我就像是一个演员,不,我就是那位战士.我的手指还有薇的清香,我的眼里也饱含着忧伤.

  这样一首诗,千百年来被人们用同的方式诠释,用不同的方式纪念,有人挥毫书写,有人深情吟唱,现在我们听到的这一首乐曲就是采薇的新唱.我们也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与爱意吧,我有个设想,将这首采薇的乐曲拍成一部MTV吧,我想按照情感线索分三个镜头来拍摄,第一个镜头我是这样安排的: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俯下身子采摘着地上的逐渐变硬的薇菜,不时抬起头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眼中闪烁着一丛烈火:时而幻化出家乡小桥流水,时而幻化出战场的刀光剑影……

  接下来的两个镜头,我想请同学来帮我完成,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来帮我构思一下.

  评语:

  1.有景物、有神态、有心理,很生动的画面,很丰满的人物形象

  2.把诗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3、真正把握了这位战士的情感脉搏

  镜头二:一树的棠棣花灿烂地站在战地边的路口,军旗在料峭的风中猎猎飘扬,战场上烟尘滚滚。将帅驾着高大的马车昂首而来,士兵们呐喊着奋勇杀敌。看!整齐的军队,精良的武器,无不让猃狁人胆战心惊。敌营人叫马嘶,我们所向披靡!

  镜头三: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回想出征时杨柳的依依不舍,看看回乡时道路崎岖,又饥又渴;边关渐远,乡关渐近,可家乡还是那个可爱的家乡吗?

  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向我们诉说着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让我们在《采薇》的吟唱中再次用目光抚平这位战士的心伤吧!(齐读)

  六、拓展阅读:《十五从军征》

  结束:

  诗三百,思无邪,它是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古人与我们在时空里隔绝,却灵魂中相望。《诗经》是一座宝藏,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下课!

【采薇教案汇编五篇】相关文章:

1.《采薇》 教案

2.采薇 教案

3.《采薇》教案

4.采薇教案

5.采薇采薇

6.采薇教案汇编六篇

7.《采薇》教案汇编五篇

8.《采薇》教案汇编6篇

9.采薇教案汇编九篇

上一篇:采薇教案 下一篇:采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