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

2022-05-19 白居易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阅读吧,你所见过的阅读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

  养竹记 (白居易)

  竹倾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①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②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惟人异之。贤不能自异,惟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

  【注】①关相国:指关播,唐德宗时任宰相。②菶(běng)茸:草木茂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心空,空以体道 体:实践

  B.始于长安求假居处 假:借

  C.刑余之材,长无寻焉 寻:寻找

  D.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 贻: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①由是筐篚者斩焉 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①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 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①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②赵岂敢留壁而得罪于大王乎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B.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C.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D.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4.文章写竹如君子,表现在哪些方面,这样写目的是什么?(4分)

  答: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4分)

  译文:

  (2)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3分)

  译文:

  (3)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3分)

  译文:

  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多)(2)陶后鲜有闻( 少)

  (3)贞以立志(坚定,有节操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种植,栽培 )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外形 、 香气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性直 、 心空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20.甲乙两文都用了 象征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 描写 、议论、抒情

  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议论 的表达方式。

  【参考译文】

  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呢?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坚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想到虚心求道者)。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想到砥砺名节、无论穷通祸福,始终如一的人)。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

  白居易是哪个朝代

  白居易朝代:唐代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白居易作品分析

  白居易在江州时,曾整理、编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据其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 闲适诗是“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 情性者”;感伤诗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

  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 句,自百韵至两韵者”。大体上,前三类是古体诗,最后一类是近体诗;前三类中大致以内容区分,但也有参互 交错的。在这四类诗中,白居易自己比较重视讽谕诗和闲适诗。他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 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的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白居易诗歌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是他的讽谕诗 ,其 中包括《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等代表作。这些诗篇广泛反映了中唐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观刈麦》、《采地黄者》 、《重赋》、《杜陵叟 》等写农夫的辛苦和赋税剥削的沉重;《宿紫阁山北村》 、《卖炭翁》等

  写宦官的飞扬跋扈和宫市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轻肥》、《歌舞》、《红线毯》 、《两朱阁》 等揭露豪门贵族的穷奢极侈;《新丰折臂翁》、《缚戎人》、《城盐州》 、《西凉伎》等反映边防问题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涧底松》、《赢骏》、《悲哉行》 、《谕友》 等为门第限制下人才受压制而抱不平;《井底引银瓶》、《议

  婚》、《母别子》 、《上阳白发人》等为礼教束缚下妇女的悲惨命运发出控诉;《伤友》、《和雉媒 》、《天可度》等抨击世风衰败和人情浇薄;《海漫漫》、《梦仙》等讽刺迷信神仙的虚妄愚昧。这些作品都称得上心 苦力勤,直气凛然。在广泛反映现实的基础上,诗人对不合理的现象痛下针砭,如“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重赋》);“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 食人肉”(《杜陵叟》),措辞激切,毫无顾忌,突破了儒家“温柔敦厚”诗教的框框。这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是十分突出的。

  讽谕诗 在表现形式 上,多数采用直赋其事的方法。《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戎人》、《井底引银瓶》等,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画人情物态细致传神,对发展中国叙事诗的传统有积极的贡献。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以寄托作者的政治感慨,如《黑潭龙》 写家家户户杀猪祭龙王,酒肉实际上喂了狐狸,而深居九重的龙王却什么也不知道,形象地描绘出皇帝耳目闭塞 、官吏近侍贪污中饱和小民惨遭剥削的情况。《题海图屏风》则通过海中大鳌兴风作浪、鲸鲵助威肆虐,造成“万里无活鳞 ,百川多倒流”的 景象,为当时藩镇割据、联合叛唐的政治局面作了真实的写照。还有把鹤、鸟、松、竹等动植物拟人化,用以表现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人物及其关系,如晚年所作《禽虫》十二章,就属于这类寓言诗。无论是直赋其事或寓言托物,一般都概括深广,取材典型,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一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了“三、七”言的句式,显示了诗人向民间通俗文艺学习的痕迹。

  白居易轶事

  在杭州刺史位上,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于白居易70岁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白居易《养竹记》阅读练习】相关文章:

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比较阅读11-19

周敦颐《爱莲说》白居易《养竹记》原文及译文12-06

白居易《咏竹》全诗赏析03-09

《竹》阅读答案10-13

白居易《钱唐湖石记》阅读题12-06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阅读理解练习11-19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阅读练习08-19

竹石阅读答案06-12

《竹》的阅读答案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