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篼的教学

2023-12-06 好文

背篼的教学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

  2、学会13生字;理解19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山村孩子勤劳朴实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全面理解课文重点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

  教具: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小小一个兜,宝物全入口,常常背在肩,既非衣兜也非裤兜,你猜它是什么兜?

  2、揭题,学习“篼”字

  3、《背篼》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思考。

  二、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用课题扩充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什么时候) (谁) (用“背篼”干什么)

  2、按三项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字词。(基础较差)

  (2)提出难读、难写、不理解的字词。

  字音重点:梢、攒、渍、背、盛。

  字形重点:篼、撩、揩。

  检查词义:蜿蜒依依送别积攒田埂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勤劳

  4、学习“学习提示”。

  (1)投影出示: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找出课文重点句。

  三、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

  1、读课文重点句,导入:这个勤劳的孩子回来了。自由读,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同桌互说。

  2、句子比较,体会感情。(投影出示)

  (1)山风吹着他蓬乱的头发。

  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小溪发出轻轻的流淌声。

  小溪对他说着悄悄话。

  (3)鸟儿在树枝上叫着。

  鸟儿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比一比,体会表达的方法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理解“炊烟袅袅”。

  4、如果你是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么想?

  5、听到妈妈的呼唤,孩子怎么做了?默读第4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动词很多:.拐、绕、走、跨、走、走)

  6、感情朗读,小结。

  二、围绕重点句,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导入:山里的孩子已回到了家,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2、朗读5——7自然段,谈谈读后的感受。

  3、山里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懂事。他不但帮助家里打柴,还采集药材,积攒学费,同时不忘爱护邻家小弟弟。你有什么话对他说?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

  4、理解重点句:背篼里装的是什么?

  比较句子:

  背篼里盛着满满的柴火。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这两句话有什么关联?作者用第2句话来赞扬这个孩子,好在哪里?(前一句写了作者看到的事实,是“一次”,是平实的记叙;后一句写了作者的联想,是“许多次”,是“习以为常”的,是指整个童年辛勤地背柴火,点出背篼里柴火的象征意义。)

  5、小结:山里的`孩子,利用课余的时间,去打柴、采药材,他是多么勤劳啊!

  三、朗读全文。

  1、自由读。

  2、四人小组交流。

  3、个别交流(评议)。

  4、集体读。

  四、回顾学习过程与方法,小结写作顺序。(课文按山里的孩子归来的顺序,先写大山的孩子,背着柴火回来;再写大山的孩子回到自家的小院里;最后作者赞扬了大山孩子的勤劳童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2、5、6题。

  第三课时

  一、边听课文录音边轻读课文,回顾:你喜欢这个山里的孩子吗?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1、交流:勤劳、孝顺、爱学习、爱他人

  2、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集体交流疑难点。

  3、听写词语。

  二、自读课文,欣赏语句。

  划下优美词句,试背。指名背诵部分语句。

  三、背诵全文。

  1、自由背诵。

  2、同桌互背。

  3、指名背。

  4、课本剧表演。

  5、集体背诵。

  四、城市里的孩子与这些山村里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1、仿写练习:

  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哦,城里的孩子,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希望自己有一个怎样的童年?围绕上面的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2、完成《作业本》第3、4、7题。

  3、补充练习:辨字组词。

  延() 民() 责()

  蜓() 抿() 渍()

  梢() 赞()

  哨() 攒()

背篼的教学2

  《背篼》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语言很优美恬静,简练而富于情趣。文章选取一个农家小孩黄昏打柴归来时的情景,小孩与晚霞,小鸟,小溪,山风等为朋友,这样写使文章更加清新活泼,描绘出了一副和谐,耐人寻味的美丽画面。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我只强调在朗读中感悟。所以在教学时整体进行了两个轮回的朗读。一是教学生字新词时朗读,完成朗读目标的第一阶段:读通字词。二是找出表达“勤劳”的段落读一读,完成朗读目标的情感阶段。应该说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重点解决字词的`读法,写法和词义并加以拓展。重点指导朗读,读中感悟。通过优美语言的朗读欣赏,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温度,感受到小孩的勤劳。

  上完课后,我发现课中出现了很有问题。加上领导、老师们的指导评议,我认识更认识到了很多不足:

  1、 蜻蜓点水,落实不到位。

  (1)字词的认识不到位。如:“篼”,没有强调它的写法。

  (2)找形近字,,一两个即可。

  (3)学生朗读不够,朗读的形式不够多样,全体朗读一般不能放在初学课文时,一般在朗读到位时再进行。

  (4)点到的课文内容没有直接全部讲解,这样就造成了蜻蜓点水的情况。对于课文内容,不要全抓,重点部位要讲深点透,这样情感就容易通过朗读流露出来了。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具体语境中词语的意思,语气。

  (5)学生读书时要带着要求去读书。

  2、口号式的表扬

  (1)有一个学生在造句时说:“小红积攒零花钱,交下学期的学费。”

  我就说要向小红学习。这样的“向某某学习”不必要,这样的表扬太苍白了。

  (2)有一学生在本节课中表现特别积极,平时的时候不发言的。因此我情不自禁地表扬他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好,以前从不发言积极的。”这样的表扬语表面上看起来在表扬他,其实是先在否定他。应该说:“周萌力同学今天表现特别棒,老师相信今后会更棒的。”

  3、 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在找课文的重点句时,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可以先让他们默读,然后再说说重点句是哪句,并说说理由。

  4、一个精彩的结尾也是很重要的。

  • 相关推荐

【背篼的教学】相关文章:

复习课教学策略教学预案02-28

教学法对初中区域教学的应用09-07

羽毛球教学运用的体验教学模式02-24

《燕子》教学实录02-28

船长教学实录03-01

《秋游》的教学札记02-18

校外教学作文08-01

教学常规细则10-30

教学课程的方法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