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班主任的工作案例

2024-08-20 好文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美的环境能陶冶人的性情。每个学期一开始,班级布置总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更何况我们新校舍的教室后面一块雪白的瓷砖墙取代了黑板报。

  这是因为历年来的黑板报存在的一些弊端:首先,这块园地锻炼的是部分学生(书写漂亮,绘画有功底,习作优秀的)。其次,它内容局限(一块黑板报上无非只三四篇文章)。再次,更换要两个星期一次。最关键的是久而久之,变成了为了检查才更换。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功能。基于此,新校舍的教室后面取而代之的就是一面宽大的墙,希望以此给学生一片自由广阔的展示天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习惯了黑板报的书写,偌大的一面墙的布置和设计确实给了师生一个很大的工作量和创造性的任务。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布置,让我们跟随镜头去看看:

  A类:时间已是放了晚学,教室里的墙上布置已经完毕,教室里也已经没有了老师,一切静悄悄的。

  B类:时间放晚学过后很久了,教室里仍旧灯火通明,老师还在努力地忙活着,这下子变成了专业设计师了。

  C类:时间已是晚上十二点,教室里还有老师一个人默默地在布置着。

  看了这三组镜头,再来看看学生的表现。当我们走过一个个教室,发现:

  A类班级的学生兴奋异常,自豪万分,还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布置和设计的过程,特色等。

  B和C类班级的学生同样高兴,可是并不激动,也没有同学想要介绍的欲望。

  原因:A类教室的布置,学生做了主角,从设计到策划到布置,全部是学生齐动手。B和C类教室的布置,老师承担了“全部责任”,既很累又忙到很晚。

  [评析]

  看到这则案例,让我想起这样一则故事:

  法国的南部,一向以盛产葡萄而闻名。葡萄种植园的园农们为了把成熟的葡萄早点儿卖出去,将摘下的葡萄堆放在路边,招揽过往的游客和顾主。尽管他们个个累得疲惫不堪,但是成筐的葡萄却很少有人问津。然而,有一个葡萄园里的生意却特别的红火,前来买葡萄的人络绎不绝。而经营这个葡萄园的园主竟是一个年迈的老妇人。原来她觉得其他园主把葡萄摘下来,再拿去卖既费时费力,又无法满足游客尽情参与和自由挑选的愿望。可谓吃力不讨好。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凡是想买葡萄的人,只需在园子门口的铁罐里投放五个法郎,便可以在葡萄园里随意摘上一篮子葡萄。老妇人只是准备了一些篮子,坐在园子的门口轻松地收收钱,然而她家葡萄园里的葡萄却是第一个卖完。

  老妇人的经营策略正是抓住并利用了人们渴望参与的心理。试想,如果去路边购买葡萄,五法郎就只是换回等值的葡萄而已,钱货两讫之后,只好提着葡萄走路。而同样是五个法郎,在老妇人那儿,则可以自由自在地走进园子,可以随心所欲的选购葡萄,可以纵情饱览园里的风光。这种经营方式让每一个游客在人格上受到尊重。在采摘中,体验到乐趣,满足了内心需求。它的高明之处岂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所能相比的。

  这位老妇人卖葡萄的成功经验在于,她多给了游客一个参与的机会。

  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A类班级的老师在进行班级设计和布置的时候,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参与中有快乐,有满足,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开发了潜能,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室是我们的家的主体意识,一种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学生才会为此乐而不彼。同时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可谓一举两得。

  B类和C类老师,我们在佩服他们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踏实的同时,不免要思考,他们少了一份机智,做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只知道自己默默的付出,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师生的合作互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思维,尝试,体验的权利,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 相关推荐

【高二班主任的工作案例】相关文章:

让后进变为先进班主任工作案例08-07

高中班主任工作案例(精选10篇)11-23

事故案例03-13

谈判的案例05-08

工作人际关系处理案例03-07

初中案例反思05-06

【通用】事故案例03-13

大班案例反思03-09

纳税评估案例03-08

谈判的案例(优)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