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懂得赋的特点,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4、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前预习
(一)作家作品
1、知人论世: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3、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军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而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本文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杜牧时23岁。作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积累重点字词。
课文导学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骊()山金块珠砾()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 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
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横槛()
在庾()之粟()粒呕哑()参差()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
(一)积累重点字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六王毕,四海一()()
(2)蜀山兀()
(3)覆压三百余里()
(4)直走咸阳()
(5)二川溶溶()
(6)廊腰缦回()
(7)囷囷焉()()
(8)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9)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0)高低冥迷()
(11)北构而西折()
2、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直走咸阳古义:跑今义:行
(2)钩心斗角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常比喻用尽心思,明争暗斗。
(3)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雨雪晴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
3、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1)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
(2)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
(3)廊腰缦回(名--状,像人腰)
(4)檐牙高啄(名--状,像鸟嘴)
(5)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状,像蜂房,像水涡。)
(6)未云何龙:(云、龙、名--动,出现之出现龙。)
(7)不霁何虹:(虹名--动,出现彩虹。)
(二)翻译课文第一段
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译文:
原文: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译文:
原文: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
译文:
原文: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译文:
原文: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译文:
(三)分析文本,引导背诵
1、阅读第一段根据提示用文中语句填空
阿房宫建造历史背景:(六王毕,四海一)
阿房宫面积之大地域之广:(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阿房宫楼阁之高:(隔离天日)
阿房宫楼台之多:(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人们进入阿房宫内部的感受:(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作者描写阿房宫运用了:(对偶,排比,比喻,夸张,对比,大胆的想象)艺术手法
3、概括第一段内容
A第一段细写阿房宫的:(楼、台、殿、阁长桥、复道、歌台、舞殿)
B用一两个词概括阿房宫的特点:(宏伟,雄伟,壮美,壮丽,庞大等)
小结:本段从阿房宫的兴建背景,面积,规模,楼阁廊檐,宫内的长桥复道,歌台舞榭等方面描写了阿房宫规模的壮丽。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译第一段并积累重点词句;
2、背诵并默写第一段。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默写课文第一段: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第二段)
(一)积累重点字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明星荧荧()
(2)绿云扰扰()
(3)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4)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5)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6)摽掠其人()
(7)弃置逦迤()
(8)奈何取之尽锱铢()
2、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名的人。
(2)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古义:金玉珠宝今义:精华,也指出类拔萃的人。
3、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1、辇来于秦(名作状语,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晚上:名词作动词,歌唱;奏乐)
3、鼎铛玉石(名词用作动词,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名词用作动词,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二)翻译课文第二段
原文: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
译文:
原文: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译文:
原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译文:
原文: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
(三)分析文本,引导背诵
1、阅读第二段,划分层次
第1层:(妃嫔媵嫱……为秦宫人)写宫人的来历。
第2层:(明星荧荧……焚椒兰也)写宫女众多。
第3层:(雷霆乍惊……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写宫人的命运。
第4层:(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写宫内生活的奢靡。
2、填空:这一节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极显宫女之(众,多),宫廷生活之(奢靡荒淫)。
小结:本段从宫人的情况和宫人的生活来写阿房宫内奢侈的生活。
三、复习巩固
根据意脉试背课文第二段。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译第二段并积累重点词句;
2、背诵并默写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默写课文第二段: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第三段)
(一)积累重点字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秦爱纷奢()(2)奈何取之尽锱铢()
(3)多于在庾之粟粒()(4)直栏横槛()
(5)管弦呕哑()(6)独夫之心()
(7)日益骄固()(8)函谷举()
2、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惜
3、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1)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成为焦土)
(二)翻译课文第三段
原文: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
译文:
原文: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cī),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译文:
原文: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译文:
(三)分析文本,引导背诵
填空:
文段“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用连贯的(排比)句式,用(前后对比)艺术手法;展现了秦王朝(奢侈,腐化,浪费,挥霍无度,穷奢极欲,滥用民力)同时也指明秦灭亡的原因。
三、复习巩固
根据意脉试背课文第三段。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译第三段并积累重点词句;
2、背诵并默写第三段。
第四课时
一、检查作业
默写课文第三段:
二、自主学习,疏通文意(学习第四段)
(一)积累重点字词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
(3)谁得而族灭(得:能够)
(4)秦人不暇自哀(暇:空闲时间)
2、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使……灭族,名词的使动用法)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鉴:以……为鉴,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翻译课文第四段
原文: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译文:
原文: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译文:
原文: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译文:
(三)小结第四段: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不爱民),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归纳本文主题。
明确:借古讽今,通过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的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
探究(二):探究本文艺术手法。
1、《阿房宫赋》作为赋文体有哪些具体的特点?(补充完整下列空白)
(1)艺术手法:大胆的想象,离奇的(夸张),形象地(比喻),强烈的(对比),极具气势(排比)。
(2)从表达上来看,本文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文的描写为文后的(议论)做(铺垫),这就是赋(体物写志)的特点。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的巧妙结合,是这篇赋在表达方面的一大特点。
(3)句式特点:“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采用了(铺排或铺陈)的手法,气势夺人,句式流畅,感情强烈,琅琅上口。请在文中再找一个例子说明:()
2、句式上还具有骈文的哪些特点。
明确: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结合,对偶押韵有致,错落有致,节奏鲜明,具有诗歌散文的双重特点,富有表现力。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口译第四段并积累重点词句;
2、背诵并默写全文。
- 相关推荐
【《阿房宫赋》名师导学案】相关文章:
《背影》导学案02-29
枣儿导学案12-16
(精选)《秋天》导学案02-29
《老王》导学案03-07
《阿房宫赋》课文03-04
《秋天》导学案12-17
《散步》的导学案03-27
《论语》导学案03-14
《太阳》导学案02-28
《阿房宫赋》原文及翻译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