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等院校产业化模式

2024-08-04 好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高等院校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意识问题、体制问题、政策问题和技术问题,结合发达国家一流高校技术产业化的经验为我国高校技术产业化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建议,希望能为我国技术产业化政策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专利技术,产业化,高等院校

  由于专利观念淡漠、专利实施渠道不畅、技术市场不健全以及对科研人员考核评价重论文、重奖励的情况仍然存在,目前我国专利技术转化率低、产业化难。有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完成3万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只有不足1/3申请了专利。在这些国家审批的专利项目中,只有1/5得到转化,形成产业化的专利技术只有5%,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专利产业化水平。近年来,我国专利技术产业化率过低已成为一种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如何加大专利产业化的力度,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即将公布实施,作为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技术产出大户——高等院校,理应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为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国高等院校有1000余所,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约有67万余人,占全国科研力量的22%。本文将通过对国内高等院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现状的分析,提出我国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相关建议,对促进我国专利技术转化和科研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高等院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模式

  专利技术是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并获得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授予专利权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应用前景。专利技术产业化,就是指对专利技术进行再开发,通过实验、组合、生产、应用、推广等诸多环节,形成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直至发展成新的产业。我国高等院校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主产业化模式

  利用专利技术自主产业化模式成功的事例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等。以北京大学为例,王选教授负责的“汉字激光牌照系统”是个涉及众多高新技术的复杂系统,社会上很难找到一家企业能担当此任,由于学校具有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学校决定自己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完成由专利技术向商品化、产业化的转化。北大方正集团公司是北京大学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我国大学实施专利技术自行产业化最成功的典范,组建了科研、开发、生产、测试、销售、培训、服务“一条龙”的转化团队,北大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正是通过“一条龙”的转化团队来实现的。

  (2)产学研结合产业化模式

  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就是把大学拥有的专利技术以专利作价或专利权许可转让等方式,与企业界、科技界密切结合,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专利技术产业化模式,这是我国大学把专利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方式。

  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集装箱检查系统”就是产学研结合、合作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典型例证。清华大学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产品的研制和产业化的成功,证明了大学与企业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是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成功之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样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清华大学改变以往“科研—设计—样机—批量”的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将学校与企业、科技与经济、开发与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走“产学研”道路。清华大学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的成功,证明了大学与企业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子,是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成功之路。

  (3)其他模式

  通过有偿许可他人(企业)实施专利技术,实现产业化是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北京大学将获得专利权的“沙石铺路技术”通过有偿许可他人实施,获得了可观的专利技术转让费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按照我国《专利法》的规定,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归个人所有,专利授权后,专利权也归个人所有。为此,产生了我国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的第四种模式,即通过以专利权人为载体的专利技术转化实现产业化。我国大学专利技术所有人,可以采取兼职或辞职的方式带着自己的专利技术,或者自己创办科技企业,或者以专利技术入股与他人合办科技企业,实施专利技术转化的工作。“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就是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较为集中的地方,也是实施专利技术产业化较为成功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2.我国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牛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意识问题

  意识上的不到位导致管理上的缺位,多数高校虽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但无专人作为。由于我国较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大学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学校的领导,在科研管理中比较重视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成果的鉴定以及科技论文的发表,而对于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施,专利的申请与管理不够重视。

  (2)政策激励不足

  政策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问题,现有的激励机制力度不够,有些政策只写在纸上,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使那些从事专利技术转化的人,从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中得到应有的回报。大学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级别低,长期充当配角。二是相互脱节,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知识产权经营相互脱节。就目前而言,高校专利工作体制还不够规范,学校涉及专利工作的部门较多,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明确的操作与支持细则。

  (3)技术不成熟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效在科研选题上没有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以至于专利成果与市场脱节,找不到合适的实施单位。我国大学科技选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同时解决技术配套和技术成熟问题。

  3.发达国家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给我们的启示

  (1)国家法律的支持

  美国、英国、日本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之所以取得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有国家法律的支持,比如美国的《拜杜法案》,英国的《专利法》,日本的《技术转移促进法》。

  (2)专门机构的管理

  大学经营知识产权,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需要权威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许可办公室”,英国剑桥大学的“技术服务公司”,日本东京大学的“先端科学技术育成中心”等。

  (3)政策的激励

  大学知识产权经营,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除了需要国家的法律支持做支撑外,还需要大学制定一套能够调动发明人积极性的激励政策。

  (4)规范的运作

  外国大学对知识产权经营,大学向企业转移技术,实现专利技术产业化,有比较统一的明确的认识。他们认为,把知识变成商品大致要经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市场的需求把大学的知识转化成科研成果。第二阶段,通过大学的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第三阶段,由大学的专门机构组织策划把大学的知识产权转移至合适的企业。第四阶段,由企业把大学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何林.专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 安徽科技,2009(2).

  2 柯涛,贾冰.广西高校专利技术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2007(9).

  3 陈美章.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推动自主创新[J]. 科技成果纵横,2005(4).

  4 陈美章. 关于大学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思考[J]. 知识产权,2005(3).

  • 相关推荐

【浅析我国高等院校产业化模式】相关文章:

关于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提案内容03-08

我国珍稀动物03-10

软件开发模式03-14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03-11

浅析互联网之利弊02-26

浅析流行文化作文12-15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3-12

我国山脉呈什么状分布09-30

五种最典型的沟通模式12-05

成功的商业模式成就伟大的企业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