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吗

2022-02-25 好文

  什么是安全感?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暨临床心理师王意中指出,安全感指的是一种情感的状态,就孩子本身情感上的发展来看,指的是孩子能不能够发展出一个维持自身平稳、自在的状态,当孩子能够顺利发展出维持本身平稳、自在的状态后,便能进一步让孩子拥有能够去探索、尝试新事物的能力。

  安全感的重要性

  为什么安全感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呢?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对于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来说,这种平稳、自在的情感状态是「低耗能」的,简单来说,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有能力可以避免因为过度紧张、焦虑不安而造成自身情绪及体力上的耗损。

  安全感越充足,越有自信心

  安全感足够的孩子,跟外界接触的主动性会比较高,想要去尝试各类的新经验,同时,对失败的接受度也较高。安全感充足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心里该有的配备都齐全了,这时候孩子就有往前的力量,往前的意思是,孩子会想要去探索新事物、在探索过程中也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而好奇心会让孩子接触新事物的机会增加,就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兴趣。

  「因为孩子是自己愿意探索,是自己做出探索这个行动,孩子也比较容易发展出控制自己的能力。」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当孩子发现自己有控制自己的这个能力,自然而然的自信也会增加,孩子会觉得我有能力可以面对眼前的事,例如:我能够自己上厕所、我能自己到浴室、我能自己开冰箱,这些对孩子来讲都是成功的经验值,当这些经验值不断累积下来,孩子想拥有多一点的探索经验这个念头就更强烈,他就越容易能够真正独立。

  安全感不足,易与人疏离

  当一个孩子长期少了安全感这一块,他可能较容易对人产生疏离感,较没有办法去感受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当孩子一直有对人的疏离感、对人的不确定感、对人的不信任感、再加上挫折并没有得到适度的处理,这些负面的特质就有可能被强化。

  安全感不足,容易退缩、害怕尝试新事物

  对孩子而言,安全感带着某些稳定、信任的因子,当一个孩子安全感的需求一直被忽略,孩子对人的信任感相对会较差,会有疑心、不安的感受。

  因为孩子并没有一个安全感支撑着足以让他往前走,这会让孩子在尝试新事物的时候倒退回来,变得退缩逃避,而逃避所带来的情绪中包含了焦虑不安、过度敏感紧张、依赖性高、容易受挫,也更容易对事情退缩。

  安全感不足,变得越来越暴躁

  与一般人想像的可能有些不太一样,安全感不足的孩子除了上述提到的许多「内显」的表现,例如,容易出现焦虑、矛盾、逃避行为、容易感到受挫、拒绝尝试新事物等等。

  有些孩子在安全感一直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较「外显」的情绪与行为,例如,焦躁、暴怒、忿忿不平、矛盾等情绪,这样的情况与孩子有时候经历挫折的情绪,会转为生气的情绪十分相似,若长期下来孩子都处在这种焦虑不安当中,情绪性格会慢慢变得暴躁、易怒。

  有关安全感的3大迷思

  迷思1:依赖=安全感

  有些爸妈会把过度依赖当作是孩子在自己身边获取安全感,以为孩子十分依赖自己,就表示孩子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进一步说明,依赖指的是孩子在情感上太过于依附某一个人,孩子并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安全感,当孩子太过依赖时,情感是着重在别人的部分,是借由外在寻求安全感而非内在发展的,因此,当孩子所依赖的这个对象消失不见或是离开孩子视线的时候,孩子的稳定力量也会跟着消失不见,开始进入过度紧张或焦虑不安的状态中。

  由上述可知,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相对在安全感的建立上是更困难的,爸爸妈妈可以试着想像一下,当孩子过于依赖一个人时,就像是孩子依靠着一面墙,这面墙将支撑着孩子全部的情感,最危险的部分就是在现实的生活中,这面墙不可能一直在那里不移动,举例来说,当爸爸妈妈必须要去工作上班、孩子要去上幼儿园展开自己的社交生活时,孩子势必要离开这面墙。

  「一般来说,安全感比较足够的孩子离开这面墙后,他还是有能力自己去独力完成某些事项,例如,自己试着学习生活自理;反之,对于安全感不足的孩子而言,如果要让他离开这面墙,自己去尝试某些新的、独立的经验,例如,自己上厕所、自己去拿东西、自己去跟老师讲话等都是相当不容易的。」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说。

  迷思2:安全感长大再培养就好

  有些爸爸妈妈认为,安全感等孩子即将要离开自己的时候再建立就好,例如,孩子要自己去上厕所、孩子要自己去上学了、孩子要离开自己的视线,这些时候孩子开始哭闹才要帮助他,但事实并非如此。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提醒爸妈,其实,孩子的安全感从在妈咪怀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慢慢在建立酝酿了,等到孩子出生之后,睡醒了需要爸妈的拥抱、陪伴、随时留意他一些生理的反应与需求,这些基本的照顾、亲子间的紧密交互,都会对孩子的生理、心理有所影响,更是安全感最初期的培养阶段。

  迷思3:先天气质是影响孩子安全感发展的关键因素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表示,有些孩子的确在先天气质上显得比较退缩,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弱,但是,后天的照顾与教养依然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会决定孩子某个特质或个性的强化。

  或许孩子先天的特质是比较敏感、需要较长时间来发展出安全感的,但在后天的教养下,是足以让孩子慢慢的对外在人、事、物的刺激,至少在情绪上取得一个平稳的状态。爸妈应该要试着把焦点放在后天的照顾与教养上来协助孩子,而不应该执意认为孩子之所以较为敏感、安全感不足,都是因为先天气质的关系所致,难以改变。

  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的.3大NG行为

  NG1:将孩子晾在旁边

  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生后,会把孩子自己一个人放在婴儿床里,让孩子自己玩玩具,自己则在一旁看电视或玩手机,当孩子需要拥抱的时候,爸妈不是给予拥抱回应,而只是塞给孩子奶瓶,或者用3C产品来安抚孩子。虽然爸妈人就在旁边,但却像是心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其实都是感受得到的。

  主要照顾者的疏远、太忙碌于自己的事,都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小一点的孩子饿了、冷了、累了,这些生理上的需求皆是,爸妈都应该即时(适时)去哄哄孩子、抱抱孩子。

  有些保母一次带很多个小孩也很容易发生这种忽略的状况,因为保母无法一次顾到这么多孩子的需求;有些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或是隔代教养中阿公阿妈本身比较少会跟孩子有肢体接触,当孩子的生理上需求被疏忽了,他在安全感的元素上是匮乏的。

  NG2:对孩子过于保护、溺爱

  有些爸妈对孩子过于保护,例如,过马路时一定要牵着孩子,孩子不论去哪里,妈妈都一定要牵着或跟着;孩子喝饮料想自己插吸管时,妈妈说:「妈妈帮你,你很容易会弄倒。」

  妈妈释放出很多对孩子不放心的消息,过度帮孩子做了许多事,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本身的自主性、尝试的过程、以及对自己的肯定都会受到影响,某个程度上,孩子其实接收到的是自己能力不足的消息,无法累积自己的生活经验。

  所以爸妈若太过度的事事都帮着孩子,是让孩子不自觉地处在依赖的状态,这样的依赖也容易造成安全感的不足。

  王意中临床心理师建议,较佳的做法是在安全考量足够的情况下,爸妈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但会看着孩子,也让孩子知道当他遇到困难时,爸妈会陪伴着他并适时与他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样适当的放手能够增加孩子自己做与体验学习的经验,也等于协助孩子安全感的发展。

  NG3:爸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争执

  爸妈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也是容易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看到父母在争执吵架,孩子会时常感到担心,认为是自己没有能力来阻止爸爸妈妈吵架。

  爸妈原本是最应该让孩子维持在一个稳定环境下的人,当爸妈不断在孩子面前发生严重的争执时,就像是让孩子长期处在时常会发生地震的环境中,孩子不知道地震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停?震动的强度会有多少?孩子也会出现害怕的情绪,眼前这一场战争是让自己措手不及的,甚至有些吵架是很强烈的,会有不当的肢体动作出现,极端一点像是家暴、言语上的辱骂、暴力行为、摔东西等等,都会造成孩子心理状态上的极度不安。

【你知道你家孩子的安全感不足吗】相关文章:

逼孩子打招呼?危害这么多你知道吗!02-24

你hold住餐厅里的熊孩子吗?02-24

不能给孩子长时间的陪伴,你会内疚吗02-24

你的工作幸福吗02-24

过早送孩子进幼儿园是否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02-24

让幼儿园的孩子有安全感的方法02-24

你家孩子还没写完假期作业的7种原因与对策02-24

你还在逼着孩子吃饭的原因02-24

你所不知道的人体最疯狂的事实02-24

培育新员工你必须知道的13条铁则02-24

浅谈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图画书阅读过程中的想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