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板书),下面我将从“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将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这节课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挖掘学生自身的创作潜能,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使学生感知色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针对不同色彩大胆进行色彩联想,注重分析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引发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的一个切入点,始终以情感这条线贯穿本课,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绪。
一、说学生:
大部分农村学生小学时就没有接触过美术课,对于专业的美术作品分析接触的很少。而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已经逐步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近而创造更多的美。
二、说教材:
视觉传达是指人类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技术飞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印刷美术,还包含有影像、电子、多媒体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沟通性”。它传达给观者信息,也需要观者的接受。设计中的传达应该使对方理解、接受而传达。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色彩在视觉传达中不同的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对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调的了解,认识到视觉传达需要进行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达到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能力、色彩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色彩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课件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结合教法和学法,我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的自然、绘画、设计等视觉传达范围内的作品),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等环节中体验创造美的乐趣,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由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四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利用自然界美丽,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作欲望,增强艺术修养。
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提问学生:“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想到什么?”并出示课件,(启发学生进行色彩联想)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掌握运用色彩的搭配方法,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色彩颜色调配的准确性及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学生较难把握的,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领会本课的内容。
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你是否能用色彩表达情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创作过程中播放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进行色彩创意帮助及制作技法指导。(制作中提示学生收集好废旧纸张,完成后将桌面收拾整洁。)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先自评:每组派代表将本组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并说出作品的创意及色彩搭配方法,以及作品什么地方最棒。
再互评:学生之间尽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我将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以示鼓励。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将黑板分为两个区域,一面是重点知识书写区,一面是学生作品展示区,再加上课件的丰富内容,努力做到重点突出,生动形象的展示色彩搭配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口语交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课。这次口语交际课的内容是“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搜集资料、 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根据辩论的话题可引导学生组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需要善意的 谎言。
二、说学情
对于辩论,学生是初次接触,辩论前教师可适当讲解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从不同角度分析,以理服人;运用反问,增强语气,辩论时说话要讲文明,懂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不失诙谐幽默。如果有条件最好组织学生观看辩论赛的录像。
三、说教学目标及其理论依据
辩论是一门充满思辩魅力的学问,辩论会中正反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人拍案叫绝。而辩手们鲜明的观点,严密的论证以及那 条“三寸不烂之舌”都是辩论会的魅力所在。但六年级的孩子们还达不到大专辩论会的水平,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只是借助于这种辩论的形式,尽力营造一种宽松和 谐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踊跃发言的积极性,彻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所以这次口语交际的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辩论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
教学准备:
1、关于辩论的相关书籍资料、VCD音像制品。
2、组织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等地收集和辩题有关的资料。
四、说教法和学法及理论根据
教学时可采用以下思路:
1、实例导入,引入两种不同的观点。
2、观看录像初识辩论。
3、师生交流,掌握辩论方法。
4、展开辩论,运用资料。
5、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在自由辩论阶段,学生可能会天马行空地瞎跑,教师一定要成为辩论会主席,到时候需要随机应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从现实的事件中让学生感受到,有一些事情,人们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讲诚信,一种是说善意的谎言。并有意愿对这个话题展开辩论。
师导言: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人。出示大屏幕(曹磊的照片),这个人认识吗?她是我国举重运动员曹磊,在北京奥运会上,她三破女子举重奥运会记录,为 中国夺得第23枚金牌,在领奖台上她眼含热泪,不知是为国争光的喜悦还是未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为了让她安心的训练和比赛,父亲将母亲去世的消息瞒了 整整两个月。直到她锁定金牌的最后一举成功后才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问:同学们对这件事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有人会隐瞒真相,说善 意的谎言,还有人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今天我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一次辩论。辩题为,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反方:生活中需要善 意的谎言。
(二)初步了解辩论的方法
在课前我已经将同学们分成两组,然后抽签决定正反方,这样他们能更具体的找有利于自己方的资料,当然如果有能力的班级最好准备两方面的然后现场抽, 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让他们找了一方面的资料。然后我导入,根据辩论赛规则,辩题由赛前抽签决定。介绍正方和反方得同学,让他们大声说出 自己的观点,使他们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辩题,树立信心。
接着我问知道怎么辩论吗?想不想看一段精彩的辩论,先学习一下。播放辩论赛视频。(愚公应该移山和愚公应该搬家)让学生初步了解怎样辩论。直观体会辩论会赛场和辩论的形式、环节。
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村民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说学法:
1.以学生的自主感悟为主,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我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缺水的苦和乐的语句,并把你的感想写在旁边。“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你?”简单的几句话,却给予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自主的进行学习、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人们对水的珍惜和渴求。
2.以学生的朗读感悟为主,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引导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缺水给人们带来的苦和谁给人们带来的乐。
3.说教法:
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既有学生自由朗读后对课文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的理解交流,学生在交流中达到共识。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感受到了作者表达了缺水时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缺水 苦和乐
二、品析缺水之苦
提问: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缺水之苦?
学生读课文找缺水之苦的句子,并读一读,感受感受,批注体会。
学生汇报朗读(第一段)。师问: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并计算计算挑一担水需多长时间?(设计意图:通过这些数量词和计算这一环节让学生更充分的感受到缺水之苦。)
三、品析水带来的乐。
1、导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
2、学生汇报朗读。师问:你平常几天洗一次澡?让你一个月不洗澡,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让你2个月不洗澡呢?3个月呢?一年呢?
3、导语:一年没水洗澡的我们,今天终于盼来了老天爷的一场雨。听,(雨声加文字课件)让我们在雨声中自由地大声朗读,圈一圈,画一画,哪些词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4、交流。依据学生的汇报顺序教学。
“脱得光溜溜”,你为什么要脱得光溜溜?
“奔跑跳跃”,用一个词语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大呼小叫”,你会叫什么?
“痛痛快快”,什么让你感觉最痛快,相机引导学习“吃”的用法。
5、起立在雨声中齐读这段文字。
6、在缺水的日子里,这样的幸福是短暂的,在这短暂的幸福之前,是什么?这短暂的幸福之后又是什么呢?
7、引读:难怪作者感叹:(出示文字)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四、品味“勺浴”,感受“舒服”
1、导语:刚才,我们一起享受了天浴带给我们的快乐,(板书:乐),勺浴部分哪些句段让你感受最深呢?
2、理解“晒干”“风干”。从这2个“干”字,你读懂了什么?
3、导语: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水)那我们赶快跳进河里,赶快冲到淋浴下痛痛快快地洗个够。可以吗?为什么?母亲怎么为我们解暑呢?(一勺水)这么少的水怎么能洗澡呢?指名读。
(1)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2)四兄弟“啊啊”地会说什么?
(3)引读:难怪作者道出了发自肺腑的一句话:(出示文字),齐读。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升华“勺浴”,感受舒服背后的艰苦。
(1)文中有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种舒服的感觉。(出示文字)
(2)学法迁移,运用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默读这一自然段。并做上批注。
(3)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感受最深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依据学生的汇报顺序教学。 ①四个“滑”,平时你洗澡时水从你的头顶怎么下来?(“冲”、淌、流”)把“滑”换成它们,好不好?带进去试着读一读。说说不能换的理由。
②“倾注”,反衬出水的稀少,水中渗透着母亲对孩子的爱。
③“吸吮“为什么不用“吮吸”?
④“刚好”、“几乎”,少水,让母亲练就了一身勺水洗澡的本领。
(4)想象说话:(出示文字)
勺水冲凉,舒服,就像妈妈的手抚摸过我的身体;
勺水冲凉,,就像春天的风;
勺水冲凉,,就像。
(5)引读:马朝虎先生,仅仅用了135个字,把勺水冲凉的舒服淋漓精致地写了出来,那是作者对水的呼唤呀,谁能试着把作者的感觉传达出来?
读第五自然段。指名配乐读,齐读。
5、找“笑”,体味母爱。
(1)导语:母亲想洗吗?难受吗?可母亲的表情呢?(笑)
(2)找一找文中出现了几次笑,从这些笑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3)汇报交流:
一笑:轻轻一笑
二笑:对生活的乐观(相机理解“饿”)
三笑:(出示插图)看着我们四兄弟舒服,母亲也就高兴了。对孩子深深的爱。
【设计意图:插图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6、引读:难怪作者从心底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文字)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五、回归全文,归纳写法
1、老天爷的一场雨和母亲的一勺水给了我们无比的欢乐,这欢乐的背后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2、缺水给一方人带来了“苦”,但作者却用大力的笔墨写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么写?(对比、反衬,增强感染力)(板书“反衬”)
【设计意图: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引读:有水的快乐更加交织出没水的苦。这样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更加感受到:(出示文字)齐读。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设计意图: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缺水的资料。
2、播放视频:今年,我国云南、广西等地缺水的画面。
3、同学们,从马朝虎的村子回到我们的今天,此时,你有什么想要表达的吗?
【设计意图: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到爱水、护水的行列里来,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5、作业:呼吁身边的人加入到珍惜水的行列中来,写一份倡议书。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针对当今一部分孩子面对父母关爱无动于衷的现状,希望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力求通过本课润泽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亲情的温暖,唤醒感恩意识,体会到自己的家庭充满爱心,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心中那盏灯》这一单元内容主要体现爱的主题即:师生之爱、父子亲情、陌生人的真诚、两岸同胞的骨肉情。《心中那盏灯》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忍着寒冷为儿子做灯笼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之情。文章以赞美灯来赞美人,来赞美父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二、说目标
我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揣摩人物细节,根据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体会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在多层次的感悟中体会出父亲的爱。
情感目标: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拓展,懂得父亲用爱制作冰灯给儿子的一生留下幸福的回忆,并表达出对父亲的爱。
教学重点:
通过体会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反复揣摩人物细节,在朗读中提升情感,体会出父亲的爱。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动用各种手段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学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建立一种教与导结合,以导为主,教与学结合,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
四、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2、品读课文,感悟父爱。
3、拓展延伸,表达父爱。
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就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一个贫困的家庭,结识了一位平凡的父亲。一盏没过几天就化了的并不华丽贵重的冰灯,却带给了一个八岁的孩子难得的幸福的快乐,这该是一段怎样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继续学习第18课《心中那盏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谁能说一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复习导入,带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很好地完成了故事的链接,把学生又一次带入了情境。
(二)品读课文,感悟父爱。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要素,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在这部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创设了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品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父亲已经答应了为我做灯,那他是怎么样为我做灯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找出父亲是如何为我做灯的语句。并画出描写父亲做冰灯的动作的词语。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的典型的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
父亲在打磨这块冰时会有什么感觉?你们在摸冰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打磨这块冰是一项非常艰辛的工作。这么艰辛的工作父亲仍然去做,能让学生感悟到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且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父亲做这盏冰灯的艰辛以及父亲那深深的爱子之情。
师:父亲这样爱我,那你能把你的感受试着读出来吗?
生多种形式读文。
把学生带入这样的情境之后,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更进一步体悟到真情在父子之间涌动。
2、品读父子之间的三次对话。
(1)第一次对话
师:请同学们注意:当我问父亲:“爹你干啥呢?”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谁再来读一读父亲的话?孩子们,对于父亲的回答你有什么疑问吗?
这样的问题情境我创设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了深深的思索,父亲为什么要答非所问呢?从普通的语言中又体悟了什么呢?这样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迸发出情感的火花,为下文做了铺垫。
(2)第二次对话
我又说:“爹,你干啥呢?”
父亲把脸扭过来,有点尴尬地说:“我也想给你做个玻璃灯笼,可哪有玻璃呢?后来我就寻思着给你做个冰灯吧。这不,冰冻了一晚上,我正给你做着呢!”
在引导学生理解“尴尬“一词后,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父亲为什么尴尬?学生经过互相讨论交流后,不仅弄清了父亲尴尬的表面原因:没有直接回答儿子的第一次对话,也弄清了父亲尴尬的内在原因:想为儿子做玻璃但又找不到玻璃的无奈,为儿子做了灯笼但又不能满足儿子要求的歉疚的心情。
(3)第三次对话
父亲又一次把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取暖。我说:“爹,你冷不冷?来这儿暖和暖和吧!”随即,我撩起了盖在身上的被子。
父亲急忙走过来,帮我掖好被子,连连说:“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
师:文中哪些词语、句子使你感动了?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为什么让你感动了?
学生找重点词,抓重点句,“疾步”、“连连”、“我不冷,我不冷,小心别冻着你……”感受到了父亲当时的心情。在这一部分,学生在感悟、朗读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发现、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能力。
3、品读“我”感动的句子。
在学生找出我被父亲感动的句子之后,我问学生:如果你就是作者,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个正在深切感受父爱的孩子,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流泪了吗?”通过这一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深思,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悟出文章要表达的父子亲情。让学生真正的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这种父爱之情。
4、品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这盏灯不久就化了,可是作者为什么说它是一盏最美的灯呢?
学生在品读了全文之后,已经极大地铺垫了情感,到课文的最后情感的升华已是水到渠成。“这盏灯代表着父亲的爱”,“这是一盏凝聚着父爱的灯”。接着,让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三)拓展延伸,表达父爱。
在这部分中我设置了三个环节。
1、让学生讲父亲关爱自己的小事。
2、教师倾情讲述自己父亲的故事。
3、出示作者马德在另一篇文章中写给父亲的话。
在这一部分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生活,同进配以多媒体课件,不仅深化了学生情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
总之,在这节语文课中,我通过读书、对话、感悟,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感悟父爱,提炼父爱,赞美父爱,表达父爱。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诚信”的第三个主题《与诚信为友》。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十分可贵的个人品质。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守信用等现象比比皆是,导致了诚信教育相对缺失,学生中说谎、缺乏责任感,不守承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可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了《与诚信为友》这一主题。下面我就这一课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设计。
说教材
诚信这一主题,是我们四年级下册品德学科的第一单元内容,呈螺旋上升的目标结构,《与诚信为友》这一课又放在了第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前两课的总结与升华,可见这一课的重要性,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做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肩负起社会、学校、家庭所赋予的责任。
说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
2、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诚实守信。
3、懂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
情感目标:
1、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2、对自己不诚实和不守信用的行为感到不安和歉疚。
行为目标: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
教学重、难点:知道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能主动约束自己的言行。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主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用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形式来学习。
说教学过程及设计理念
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与认知水平,我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主题为线索,明理实践为目标,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心育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诚信。
1、故事引入:上课伊始我为同学为讲《狼来了》的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并思考:在这个故事中羊为什么会被狼吃掉?
2、学生汇报交流,从而得出放羊的小朋友说谎骗人,才导致狼真正来的时候,大人们不信他的话,所以羊才会被狼吃掉。
3、师小结:故事中这个小朋友的表现就是不守诚信的表现,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诚信有关的内容。(板书课题:与诚信为友)
4、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诚信?从而总结出诚信的概念,并且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这样的设计直奔主题,使学生对于诚信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的体验诚信、实践诚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情感,体验诚信。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活动:
活动一:讨论班级中发生的一件事。
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并通过合作讨论说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样能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体验诚信,辨别是非,也体会到集体生活中理需要诚信。
活动二:讲出诚信
通过老师真实的故事和学生亲身经历过、听过、看过的有关诚信的事,加深对诚信内涵的理解。
活动三:影视欣赏
武秀君,我们本溪人的骄傲,她的事迹感动了所有的中国人,使学生更加明确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相互的尊重和信任,诚信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开始。
活动四:学生感悟
四、总结
同学们,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人无信不立,让我们将诚信牢记心中。在书中寻找诚信,让诚信促我们成长!在实践中坚守诺言,让诚信这个挚友助我们远航
教学反思
本课力求体现“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以乐学为目标。”的课程模式,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生活方式,“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直接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来,通过收集、调查、讨论、讲故事、交流等方式,利用以往所了解的知识,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只是鼓励、引导儿童从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挖掘有教育意义的内容。
本节课重在使学生知道诚信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诚信是我们工作、学习的好帮手,诚信是优秀人生的基石。本课的亮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和独特见解,教者创设的种种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堂中我们只能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懂得一点常识,明确一些要求,而培养学生的讲诚信能力,还要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校延伸到家庭,乃至社会。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到社会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从而实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活动化、具体化、行为化的实践过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其真诚地说出自己的心声,力求在情感兴奋中产生创造与参与的冲动。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中班幼儿是好奇、好问、对事物好探究的时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建构式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现在是通讯高科技猛进时期,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所以特选了这个课题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增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通讯工具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的:
1、培养幼儿对通讯工具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愿意和同伴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三、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与同伴亲密交流。
四、说教法:
针对本次教育活动的目的,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看图、故事和游戏的形式进行,使整个过程环环紧扣,幼儿情绪高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活动是有组织、有秩序适合整体发展的。
五、说教学教程:
1、以挂图和故事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利用挂图和故事,引导幼儿情境表演,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利用音乐游戏《打电话》让幼儿身临其境的体验打电话的神秘和快乐。
4、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电话,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利用游戏《悄悄话》,增强幼儿与同伴亲密交流的愿望。
6、总结性小结。
本次活动整合了语言、音乐、美工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大胆交流,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真正做到师幼交融,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说课稿 篇7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随多媒体的推广运用,不少语文课都引入音乐,但常常是教师配好曲子堂上一放,确实能启发学生感悟,那么反过来,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曲调配上,不也同时引导了学生感悟作品情感吗?如果可以以曲调感悟,那么以美术、以影视等等其它艺术形式不也可以帮助解读文学作品吗?所以我设计让多种艺术形式走入文本,营造课堂品味文学美的氛围;通过合作探究,了解文章、了解文风,启迪思维。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游记散文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感受力,引导学生将《小石潭记》改编成一首乐曲、一幅图画、一部风光片以唤起他们对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体验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艺术感知力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情景激励法、课前资料交流法、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
四、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尝试用其它的艺术形式解读文学作品,体会文章抑郁忧伤的感情基调;
4、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与作者同游,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为学生合作疏通字词句义。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布置预习任务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课时
借助其他艺术手段解读文学作品。
一、走进音乐世界,感悟文章情感基调
1、聆听文章的配乐朗读,展开想象,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会传来一曲什么风格的音乐?
2、找出文章点明情感的语句,质疑:柳宗元来到小石潭到底是乐还是凄?
3、为了更好的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老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
通过想象音乐的曲调,引入对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经历的了解,使学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带给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冷的石头,勾起他浓浓的愁绪,这才是他永远抹不去的痛。从而解读文章的感情基调。而资料的整理、汇报、交流,又是对学生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资源一次有益的锻炼。
4、请学生饱含感情的自由朗读,教师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乐请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并给予听读要求──将《小石潭记》绘成一幅画。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二、走进美术世界,感悟文章情景交融
1、复习课文翻译:
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写到的景物有哪些?这个画面的风格如何?展示课件中相关的画面,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从而加强学生的艺术直观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是什么,并说出原因。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相应做出引导总结出文章言简意丰景中含情的语言特色,比喻拟人方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
3、质疑:
为文章改名如何?改称:秀竹潭、欢鱼潭、茂林潭如何。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体会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
4、随笔写作练习:
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开想象的景物,进行描写。
在这个环节中锻炼学生灵活模仿文章语言特色的写作能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这一教学步骤,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与柳宗元同游
1、请学生在教师展示的图片中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所描写的寂静清幽的景色特点。
2、学做摄影师,拍摄“小石潭”的自然风光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忠于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镜头?请找出你镜头变化的内容。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从而明确本文是一部游踪清晰的风光片。(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 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游踪让景物也移动变换起来,这叫“移步换景”法。)
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教师总结:《小石潭记》是一首抑郁忧伤的古典乐曲。《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图画。
2、宗元怀才不遇失意的悲凉郁闷,透过文字显现出来了。柳那么还有那些中国文人用文字来书写心中壮志难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刘禹锡──辛弃疾──李商隐──韩愈──陆游……失意的文人只有借助他们的笔,寄情于山水,或抑郁、或洒脱、或大气……)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对过去已读过的古代诗文作品加以总结、梳理,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将分六个部分来说《母鸡》这一课的教学。
第一部分:说教材
《母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首先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对母鸡保护照料小鸡雏的细致传神的描写中,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赞美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新课标》指出:教学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让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标、教材内容、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说教学三维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警戒”“尖锐”“凄惨”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通过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描写,感受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3、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对比的写法,感受作者细致传神的描写,并积累优美词句。
第三部分:说教学重难点
1、品味对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表现。
2、理解“不敢讨厌母鸡了”和“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含义。
第四部分:说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母爱的名言并背诵一、两句;
2、课前习作《勇敢的妈妈》;
3、多媒体课件。
第五部分:说教法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自主实践的乐园,使学生能够主动、充分、有效、并富有创意地学习。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1、课前预习法。
让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解决本课生字、新词。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用自主合作探究法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赏析词句法。
因为这篇课文既有真挚的感情,又有优美的文笔,所以适宜学生通过赏析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4、朗读品味法。
这篇课文是借物喻人的散文,根据文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方法,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批注,在读中发现、在想中理解、在读想中感悟。
5、联系实际法。
把对母爱的理解感悟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六、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法。
以母爱为话题导入。先问:在家里,你最喜欢谁?谁最爱你?简单对母爱进行阐述,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作者对母鸡哪两种不同的情感态度。
2、文章的哪些段落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段落表现出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三)自主探究。
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
2、是什么改变了作者对母鸡的讨厌心思呢?
(出示全文的中心句: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那么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体现在哪里呢?细读5-8自然段。
(小组合作探究:默读——勾画——批注——交流)
4、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把自学放在核心地位,以学为中心,为目的,为主线,教师围绕学而教,课堂以学来组织。让学生在多元对话中进行思维碰撞,获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体验。
(四)展示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首先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和讨论中感悟了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教师只做适当的评价、小结。在学生情感得到感触时齐读第九自然段,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之情读,带着对妈妈的浓浓爱意读,学生的语调越来越激昂,赞美和敬佩的语气越来越深,让学生在读中领悟作者的感情变化,领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在交流汇报之中,我还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指导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如:学生汇报讨厌母鸡叫声时,我追问: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当你听到这种叫声时你什么心情?当时你怎么说?怎么做?从而让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和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再如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四段时,我启发学生利用抓住一连串的动词、想象画面或做动作等方法来感受母鸡的负责、勇敢。
(五)梳理反馈。
正是因为母鸡成为母亲后对小鸡的母爱改变了它的性格,由以前的无病呻吟、拼命炫耀,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从而也改变了它在作者心中的印象和地位!作者对母鸡的心思由讨厌变得不敢再讨厌了!爱能改变一切,爱能超越一切。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对整体内容有所把握,反馈学习的基本信息。
(六)拓展延伸。
1、自读《麻雀》,感受麻雀的母爱。
2、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作文《勇敢的妈妈》谈谈自己对母爱的理解。
3、结合母爱的名言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语文源于生活,还应回归生活,这一课引发着学生对生命的深入思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现在有部分学生对父母的爱视若不见,更谈不上孝顺。结合课文的主题设计这两道题,让学生深刻感悟母爱、回报母爱,学会做人。
结尾小结:
有一种爱,我们一生一世不会忘怀,那就是“母爱”;有一个人,时时刻刻值得尊敬,那就是“母亲”后,我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孩子们自然而然的跟着唱了起来,即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和感悟,又使教学结构流畅完整。
(七)作业菜单。
把今天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出一封信或做出一张小卡片送给你的妈妈。作业设计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巩固,把这一次爱的教育落到实处。
(八)板书设计附板书设计:
16母鸡
一向讨厌:无病呻吟 欺软怕硬 拼命炫耀
不敢再讨厌:负责 慈爱 勇敢 辛苦
好的板书能够起到提纲携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桥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宏伟蓝图。
总之,在这节课上,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朗读为主线,自主探究为主法,将朗读训练、口语训练、思维训练、情感熏陶和习作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认认真真地诠释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