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插花》是小学四年级课外自编教材。即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从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即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
本节课我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利用上网查询的方式,自己或小组合作找到了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寻找自己所需插花内容及相关答案。利用这种教学手段锻炼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在网上,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上,增加了课的容量。我为学生设计了插花网页,在网页上设立了四个栏目:插花赏析,花艺教室,网上花店,花言花语。
在“花艺教室”里学生可以了解有关插花的基础知识、插制技巧和一些常见的构图形式。让在课前对插花一无所知的同学,也能体验到自己上网查找资料的乐趣,并得到成功的体验,照顾了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同一时空自主的提取信息、选择信息、使用信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插花赏析”的网页中设计成图文并茂的形式,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还通过“插花赏析”中的文字说明了该插花的步骤和赏析,使学生可以明确插花插制的顺序,以及插花是如何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
“网上花店”中,我为学生准备了花材的图片、名称和单价,以及成品插花的价钱,学生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选购花材,然后小组同学商讨怎样选购又经济实惠又能充分反映主题。
“花言花语”中介绍了花朵的含义,学生可以参考其中的提示,制定的主题以便于进行制作插花作品。
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询,归纳总结出所阅读的网页的内容,然后在和小组同学讨论、研究,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方法。学生自己找出了制作的方法,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必然会感觉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成品展示中会有相当出色的作品,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调查和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能力。由于强化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互动关系,学生更容易在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所学知识,更容易往深层次去探究他感到有价值的内容。
本节课努力创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用日常生活中的献花情景和鲜花在生活中的装饰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他们的探索精神,使他们的创造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有的学生在课前已经了解了有关插花的知识,这样课堂上汇报时,学生还可以补充网页上的插花基本知识。有的小组在书上找到的资料,可以照着书将答案念出来,有的小组在网上找到的资料,可以让他们将下载的网页打开,展示给全班同学,如果有通过其他手段找到资料的小组,可以让学生进行解说汇报。
学生制作出成品后,我让学生介绍所制作插花的主题和用途,学生在教室中自由走动,可以向教室内的教师和同学介绍、推销和赠送所制作的插花,通过这样是设计让教室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张开口,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获得的体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将劳动学科与语文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应以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保证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训练劳动技能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由教师的“讲解”变为学生的“尝试”,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留给学生的时间多了,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操作,在试探性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学生再次实践、尝试,探求规律,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全方位的提高。并引导他们在亲身参与中求知、探索、创新。
本节课我都以小组学习、小组研讨、小组推销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在讨论中,要形成个性化的思维、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语言,使教学真正达到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要想让学生创造出更多、更新有价值的作品,教师就应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往,相互合作。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动脑动手,拓宽思路,产生独自一人难以想到的新方法、新主意,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小组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和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竞争。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形成集体主义观念。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交往的主体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和自己同伴彼此之间进行的合作,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本节课我采用双语教学,一些简单的对话,我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新颖,还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对话能力,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更全面的发展。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学内容:
这堂课我运用的是小学一年级(人教版)的教材,主要内容是音乐知识——音的强弱。
二、 说教学目标:
这节课主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协助同学感受、体验音的强弱,并通过音乐游戏训练同学对强弱音的分辨能力和反应能力,其次是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同学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示和发明能力。
三、 说教学重难点:
这堂课的重点就是感受音的强弱,难点是如何引导同学运用学到的音的强弱知识处置歌曲。
四、 说教法学法: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我认为音乐教学应努力创设一些美的情境,使儿童在充沛的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
在本节课中,我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让同学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发明。
具体做法有:
1、律动体验:上课铃一响起,在没进入教室之前,我让同学根据不同的强弱对比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律动进教室。目的一是一开始就能让同学感受到音的强弱,二是基于小学低年级儿童爱模仿的天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为后面一系列的音乐活动作准备。
2、问好体验:我一反常态,采用两次师生问好,第一次强,第二次弱,为了更好地导入新课。
3、游戏体验:我抓住同学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让同学通过玩律动游戏感受音的强弱,训练同学灵活的反应能力。
4、色彩体验:我尝试着运用一种让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新的教法,不限定同学的思维,让他们大胆去想像、去发明,用自身喜欢的颜色来表示音的强弱,从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
5、生活链接:让同学说说生活当中,身边发现的声音有哪些是有强有弱的,目的在于我们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仅局限于课堂自身,而应该能延伸到课外,联系到生活。
6、找强弱: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同学自主探索的精神。
7、唱歌曲体验:这是本课的难点之处。如何让同学把学会的强弱知识迁移到音乐课的核心局部——歌曲中来是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的做法是让同学拍打着有强有弱的节奏为歌曲伴奏,之后再进行扮演,这样同学就易于接受,也能更好地演展。
最后就是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苏州园林》是一篇准确地把握了客观事物特征的优美的说明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用简明朴实和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地位和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再从亭台轩榭等园林建筑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和利用花墙、廊子产生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介绍。最后作者又从园林的细微部分着眼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般的美,即讲究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再次对苏州园林的特征进行强调。全文结构层次明晰,中间部分运用了由主到次的说明顺序。从全文来看又是由整体到局部的说明顺序在各部分内容中,或多或少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等说明方法。文中除了说明的表达方式外还运用了描写。以来等表达方式,语言准确、生动 严密,是一 篇典范的介绍园林建筑艺术的说明文。
二. 说学生
对于说明文体的学习,学生在本单元刚刚接触这一还没有接触到全部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事先说明文或事物说明文等分类,但对说明文体阅读应掌握的重点内容应该有所知,如:明确说明对象;所说明的事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
三. 说教法
本文既高度概括了苏州园林建筑的成就,详细介绍了园林建筑的布局,又分析了园林建筑的原理,写得情文并茂,趣味盎然。选读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又可以丰富关于园林建筑艺术方面的知识,受到一次生动的审美教育。因此,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顺序;二、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三、了解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四、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五、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教学重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和运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课前准备:一、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并在书上注音注义,标上节码;二、课前布置学生发挥特长,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影视资料等。
四.说教案设计
本课时为第一课时,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说明顺序和结构层次;
3.有重点的选择分述部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了解如何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加以说明,并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问题探究上。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看课题猜说明对象。
(二).欣赏领略:看图片说说个人感受。
(三).了解作者:想语言大师是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激发学习动力。
(四).揭示目标: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五).整体感知:
1、.叶老对苏州园林的印象如何?
2.苏州园林设计建造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么做的?
3.。用一句话概括3~9小节分别写出了园林哪些特点?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4.。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六).研读品味
在3-9自然段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段话细细品尝:叶老先生是怎样写的?好在哪?(可以用说明文体的学习方法先提几个问题)
(七).合作交流
1.用同样的方法,组内探究其余各段,把握妙处。请圈圈划划,加上旁注。
2.勇于发现新的问题,大胆质疑。
(八).课后问题
1.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揣摩词语运用的妙处?
2.为什么叶老先生不具体介绍四大名园?
五.说课后反思
1..教师引导不得法:⑴没有出示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研读品味时走了弯路,没有马上进入说明文体的学习范畴;⑵"合作交流"环节,没能及时发现学生在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而把共性的问题作为检查重点,导致时间上的过分紧张。
2.本课时容量大了一些,学习效果可能不是很好。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二节课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上的信息。Internet信息的检索与下载,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最需要掌握的技能。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internet 信息的检索与下载,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从网络中检索到了所需的资料,可以利用下载把这些资料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中。所以本节课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下载是收集网络资源的主要方法,下载的内容可以是网址、网页、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一引起软件。对于下载的资料,我们要经过筛选 和分类保存在计算机中。本节创设情境以鄠邑区文化这一主线展开,学生分组完成鄠邑区自然风景、民俗风情、民间艺术、风味小吃、诗词、宗教等资源的下载。通过体验和感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下载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网络信息的检索与下载的兴趣,让学生领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通过小组组协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高中技术教学必修模块的学习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从网络上获取需要的信息,但是对如何把网络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里并不太清楚,本节课就是在学生能从网络上检索到所需信息的基础上,创设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协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获取网络信息的技巧和方法。
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参差不齐,老师要注意营造合作交流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在分组过程中强调优势互补原则。由于目前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完成本节的活动任务,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有意识地实行强弱结合的分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信息的下载的方法, 提高学生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保存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分组协作学习,在在高效检索信息的基础上,完成多个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合法的下载网上信息资源,能够对下载的资源进行判别筛选及整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类型信息的下载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文字下载;下载信息的鉴别与整理
五、【教法分析】
讲授法:主要用于不同信息资源的下载及如何对下载的资源进行判别筛选及整理等新知识的传授。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载体,把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任务引领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任务提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探究,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演示法:主要用于规范操作步骤,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学法分析】
1、讨论法:主要用于分析任务,使学生清楚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可以开阔思路,增长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2、小组协作学习法:交流协作,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3、自主探究法:通过质疑,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七、【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微机室 提供学习环境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
2、局域网广播控制系统 教学演示和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多媒体教学课件 展示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任务、操作步骤、课堂小结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PPT展示多媒体作品《鄠邑印象——文化之旅》,让学生下载家乡自然风景、美食、艺术、人文宗教等方面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资源,为制作画乡宣传画册做准备,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要下载的信息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学习小组。
2、 师生互动 做好准备
学生阅读教材学习:1、下载前如何甄别筛选信息?2、如何保存信息?要求学生建好文件夹,先做好信息下载前的准备工作。
3、教师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演示文字、图片、歌曲的下载,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克服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4、任务驱动 探索新知
让学生检索相关主题的信息,完成下列任务。对下载的文件进行重新命名,并分类存放在计算机中。
(1)收藏网页;(2)下载网页;(3)下载一段文;(4)下载一张图片;(5)下载一首歌曲;(6)下载一段视频。
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构建知识结构。通过任务驱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尝试、观察辨析、合作探究,运用教、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各种类型信息资源下载的方法,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5、汇报交流 巩固加深
邀请同组同学互相讨论自己的收获, 看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促进学生互相学习;请学生演示下载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汇报和演示做适当的质疑和点评,教师通过学生示范来检查学习效果,强调在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6、点拨拓展 引申悬念
让尝试用下载并安装一款下载软件,用下载软件下载PC版微信软件,并安装,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尝试下载其它信息资源的方法,让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学以致用。
7、小结回顾 系统梳理
让学生自主归纳网上信息下载的方法是对整堂课的一次梳理。通过PPT课件展示进一步复习、巩固、深化本节学习内容。
九、【教学评价】
教师在学生学习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过程给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学生示范演示时,其他同学和教师根据汇报和演示做适当的质疑和点评,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扬长避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十、【教学反思】
一、亮点
1、教学任务选择下载反映家乡文化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参与程度。
2、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调整,把对下载资料的鉴别与整理调整在信息下载前,有利于学生高效的下载和保存信息。
3、教学形式多样,教师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等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4、紧紧围绕课堂的重点、难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实践操作中“动”起来,有事做;每组任命一个学生为“小专家”,指导本组同学学习。“小专家”的具体指导还使得同学间相处更融洽,课后还可以不断讨论、交流。而且在“小专家”们的“点”指导下,老师注意巡视这些同学“面”的情况,达到点、线、面结合,以点带线提高全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教师在巡视中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共性问题教师给予点拨,个别问题组长帮忙解决。鼓励学生表达他们的困惑,用以前的知识帮助他们产生联想,帮助学生越过知识瓶颈,效果较好。
5、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制作了自学课件作为学习指导,通过师生帮助、教学课件帮助,评价鼓励等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从学习过程来看,学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较高,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互助;从学习效果来看,任务达成率比较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协作学习,弥补了学生之间因知识水平差距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难;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究,从完成教学任务来看,完全达到知识和能力目标的要求,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6、教师对学生的操作及时点评,对于完成速度快和有创新的作法进行展示,及时表扬,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二、不足
1、小组协作环节学生没有进行充分的协作学习,部分小组的成员在遇到问题时,不敢向其他同学求助,影响了学习任务的完成,小组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
2、教师点评环节不能面面俱到。 本节课很多操作都有所创新,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让部分学生进行展示。
【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四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