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

2024-01-03 实施方案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为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新课改的要求,不断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决定广泛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活动,并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如何有效的落实素质教育和课改要求,如何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如何走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提升之路等,将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教师心中的困惑也不断增多。校本小课题研究无疑顺应了课程改革推进的需要,将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课题化的形式呈现并予以探讨实践。通过针对性强、具体而又可操作性的小课题研究实践,达到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实施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校本小课题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或制约各学科教学质量效果提高的难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实际,是从教情、学情、校情出发,由教师个人或教研组教师共同确立、研究的,研究成果直接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应用性课题,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使学科课题的研究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和研究价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用,这种教、研、用一体化、系统性的行动研究,对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具有较大的作用。

  二、校本小课题的概念内涵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一种扎根于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它成活的“土壤”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本校化”特征。

  “校本小课题”研究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进行的教学研究。它从

  “小”处着手,在“实”字上做文章,达到了真正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它具有“小”和“实”的特征,所研究的课题全部来自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惑问题、实际问题,非常现实和有利于操作,教师可从整体上把握,从局部考虑,从微观入手,在实践中落实。

  归纳起来,校本小课题研究就是从自己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实践开始,以敏锐理性的眼光发现需要解决的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学生发展成长的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步骤

  (一)总体思路

  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秩序的认真扎实开展小课题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纳入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之中,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与开展的“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结合起来,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与降低教学基点和学科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与指导学习方法开展校本学习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小课题研究的提出与实施,不断推动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从而形成“本土化行动、低重心运转、小步子发展、实效性评价”的教育科研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1.本土化行动。强调课题研究立足本校、本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研究力量和教育资源,依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开展行动研究,全力解决本校、本班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2.低重心运转。降低教育科研工作重心,倡导以教研组为依托,以教师个人为主体,选择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实际、最迫切和最突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

  3.小步子发展。每一个学期或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学期(年)初确定研究课题,校内申报立项;通过一个周期的研究实践,基本能够完成课题实验,解决所确立的研究解决的问题;学期(年)末汇总整理并进行结题鉴定。以达到“小步子、快节奏、高效益”的目的。

  4.实效性评价。教研处从过程性资料、终结性成果和实质性效果三个方面对各个小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定;过程性资料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终结性成果指发表或获奖的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以及会议交流的典型材料等;实质性效果指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进提高和自身专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和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小步子。因为是小课题,就更有能力和精力去做。我们倡导“小题大做”,“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以此来逐一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研究,把一些相关、相近的重要问题

  “串连”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究科学、探索规律、提升经验。

  2.低台阶。是指课题的难度要低,通过个人的力量和备课组的协作能够解决。

  3.快节奏。由于课题小,问题具体,我们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坚持半年至一年每人解决一两个小课题,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就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成果共享,就能有效地促进教育行为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4.求实效。问题要实,措施要实,效果要实。在研究中,要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

  (三)基本步骤

  1.确定课题。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惑,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认真分析筛选,确定富有意义、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作为研究题目,以学科备课组或个人为单位,确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

  2.制定方案。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每个备课组或个人要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式两份,上交教研处一份),确定研究的课题内容,阐明所解决的问题和预期达成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参与成员,明细课题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等。

  3.组织实施。依拟定的《小课题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研究实践。学校将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加强课题研究的引领和指导,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教学观摩等形式,积极落实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4.总结反思。在课题研究后期及时收集过程性研究资料进行建档,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全面总结课题研究的得失,并反思得失的成因。

  5.成果评定。由学校组织结题。

  四、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统一思想认识。开展小课题研究符合当前广为开展的校本研究趋势要求,符合教师的实际科研能力水平,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全体教师务必要统一对开展小课题研究重要意义的认识,按照本《方案》要求,认真筛选课题,精心组织实施,切实在全校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良好局面,切实走一条“学习 ——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发展路子和“自我发现——自我反思——自我(合作)解决”的小课题研究探索途径。

  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总结

  目前,世界各国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入教育改革的日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也拉开了帷幕,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生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众多学科、各种类别的研究课题中,我校结合校情选择承担了小学科学教材的实验课题研究工作,在区内先行实施苏教版科学教材的试点教学。旨在借助全新的科学教材,通过科学课堂教学主渠道,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一、建立、健全学校课题研究组织机制。

  为强化学校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管理,切实保障课题的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创建完整、先进的课肠研究组织机制。

  1,组建学校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加大管理力度。由校长、书记亲自担任组长和副组长,由教学校长、教学主任及学校骨干教师形成组员,全面负责科学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2,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拟定学校科学教材实验课题规划,并根据规划拟出每个学期的工作计划,及时、具体、详实地总结每学期的实验研究工作。真正做到以教学研究为先导,以创新精神为动力,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整体素质,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3、完善课题研究规章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人力、物力、财力、活动方式等,责任到人,使学校课题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高质高效。

  4、聘请专家指导,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开展科学教材的实验工作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将来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要普及小学科学,因此一定要有一个长远的着眼点。为此,学校请有关专家进行科研指导,并经常向有关部门汇报学校教材实施工作开展情况。

  5、建立复合型教育利研队伍。学校请教研员担任学校科学学科的教学顾问。定期为科学教师培训,以点带面,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投身于教研活动中,使学校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学校教育不断创新的强大动力。

  6、加大经济投入:科学学科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科,是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领先学科;是长期投入、长期收益、低投入高产出的教学创新活动。因此,必须建立教育科研的经济投入产山机制。学校设立专项活动经费,制定对实验研究过程的支出、成果推广的支出、教育科研手段现代化的支出,学校基础设施支出以及表彰、嘉奖获奖人员的支出细则,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二、规范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学校在课题研究中,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全新的视角、更高层次的认识水平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市课题实验研究从选题立项、课题沦证、档案资料管理到成果鉴定验收实行全过程管理,科学运作实验研究。

  (一)科学选题、全面论证、实验测评、奠定实验研究基础。

  结合小学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及学校实际情况,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认真讨论与筛选,确立了国家级科学教材实验课题,在课题实验研究之前,学校开展实验课题论证工作。从问题的提出、实验假说、理论依据、实验方法等诸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和刊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做好对实验研究的设计,明确预期成果。适时召开开题会,聘请有关专家检查指导。

  (二)科学调控实验过程,进行评估反馈。

  为及时调整教科研活动的运行轨道,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学校领导充分重视评估反馈工作,参照有关评估指导理论,制定出评估标准,加以量化,具有数理的准确性和很强的操作性。对教育科研活动进行评估反馈,使教师在教学研究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极大地凋动了教师投身教学研究的热情。学校还在实验过程中,注重提炼实验研究成果,确保实验研究成果富有实效,做到成果及时转化。

  三、立足教学,创新教法,丰收果实。

  (一)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提高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自身缺乏创造性的教师,意识不到创造潜能的普遍存在,认识不到创造力的多元表现,容易浇灭稚嫩心灵闪烁的创新之花。所以,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以启迪学生的创造之思。学校在开展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学习、贯彻利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使之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观点、教学原则去进行学科教学与研究工作。学校科学教师的培训目标从拓展教师知识向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转变,培训内容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向自主学习、问题研究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转变,注重实效性和实践性。开展定向研究、个体探索、集中汇报活动。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如何进行能力培养?怎样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等等。

  科学教师要全面挖掘新教材的价值,树立生命形态的课程观,实施个性化的创新教育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学校还创设机会,提供条件让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部门组织的培训,督促科学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能力。承担课题实施的科学教师要敢想敢干敢做,实现逐步由“知识型”、“双基型”向“创新型”的转变,形成学者型、研究型的高素质的教研人才。我校科学教师撰写的论文分获省、市区级奖项,教育教学案例被收录在江苏教育出版杜出版的案例集中,并曾获市级优秀说课、区级学科优质课,而且先后被评为区新秀教师、区明星教师。

  (二)证实情商的重要作用,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欢欣和鼓舞。没有兴趣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这说明了教师的劳动不仅应具备科学性,还要具备艺术性、情感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这同样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科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怀疑精神及敢于挑战、不怕犯错的冒险精神,实施以激励为主要目地的学习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不轻易打断或否定学生的提问,对有个人独特认识的大加鼓励,保护这珍贵的情感体验——成功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动脑思考、动手研究,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趣味学习的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三)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教法,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满怀求知的欲望来到学校,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现有的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获取终身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学以致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习能力的人。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就不应仅仅是“教”师,而应成为“导师”;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模仿是苦,创造新知是乐。教师变“教”学为“导”学,注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能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解放学生的内部力量,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使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充分地吸收学识,更可以创造新知。因此,学校实验教师积极投身新教材的研究分析,不断探索与创新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实施创新教育、个性化教育。

  学校实验教师以合作思想为指导,探索出“互动合作,自主探究”教学策略,采用“导、思、学、创”四步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质疑激思;创设情境,研讨探究;实践探索,自主学习;分析评价,应用发展”等,由教师设计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真知的愿望和热情。以师生间交往互动、生生间交往互动,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集体学习有机结合,形成多向交流、全方位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建立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激发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汇报、质疑解疑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及实践能力,进而丰富和充实了学生的个性世界。而且,这些结合生活实际的研究讨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不再认为科学是遥不可及的,而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

  总之,通过实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能够妥善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质疑、调查、探究,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四)新课程教法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学校的新教材暨教法改革以教师创造性、个性化的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了高于以往的自主学习机会。学生寓学习于研究、讨论、操作中,欣赏与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学生的表现欲和成功感得到了空前的满足,极大调动了主观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及创新意识。再有,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使教师更了解学生、更珍爱学生,更倾向于以激励和表扬为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强化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格的培育,便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培养健康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有明显发展,课堂教学呈现学生无拘无束、个性张扬的生动局面,学生会学、乐学,具有一定的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逐步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四、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实验研究构想。

  (一)实施新课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1、学科整合急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2、教师、学生与新教材的磨合。

  3、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学生自主合作的尺度。

  (二)实验研究构想: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提高教师的驾驭课堂教学能力。

  2、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把握新课程及新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终身举习的能力。

  3、不断调整修正实验方案,提炼实验研究成果。

  以上是学校科学教材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阶段总结报告。今后,我校领导小组成员将以创新为动力,在区教研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争创佳绩!

  • 相关推荐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11-03

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通用12篇)08-03

综合素质实施方案03-16

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08-04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02-0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6篇03-2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6篇)03-29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03-10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