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上优美散文

2021-07-02 散文

  出居住的小区门右转,行约华里就到了数个村子共用的小街。十来公里长,十几米宽,南北向趴在京畿之地—一个地级市—城乡结合部的一片村庄群的中心。因小街是镇政府所在地,有些必须的公共服务部门和日常生产生活用品商店,就导致了车流人流的旺盛,商贩们就忙着争抢商机;城市化的浪潮又汹涌向前,不可阻挡地在村庄的南东西三面,催生出即将竣工的高大楼群和宽阔的马路,大批务工人员早就涌入村里租赁房租便宜的房子,小街从早到晚愈加热闹非凡,只有夜深,被踩踏滚压得精疲力尽的小街,在几盏孤零零的路灯昏黄的光的陪伴下,得到几个时辰的歇息。

  小街本身并不美,甚至有些脏乱差。华北平原不靠山区的乡镇,这样的小街屡见不鲜。它没有山区小街凝满沧桑的石板路,也没有江南小街的小桥流水,没有古朴翘檐灰瓦白墙的居屋相伴,也没有值得伫足一看的牌坊古树或古迹寺庙的烘托。小街即将消逝或被新的更宽阔的马路替代,它将如我们普通人的一生一样,热热闹闹地来时,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欢喜,渐进学会自己消化困苦艰难,坚韧地履行生命的职责,默默地挣扎着衰老逝去。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在时光有限的心里惦念一段,或弄个什么形式抒发几点怀念,但很少有人知道你怀念的他或她是谁。小街,虽属于共用,我的车轮毕竟无数次碾压过它的身躯,我的脚板毕竟无数次踩踏过它的肩膀,虽然它经常弄些泥水溅得车身、鞋袜要费水耗时地清洗,弄些灰尘飞扬扑鼻,不得时时敛吸屏气,为此颇遭我埋怨腹诽无数,可是它坚硬的脊梁肩膀,总使车轮压上坚实,脚踩上踏实,它沉默的贡献,值得费时啰嗦几句。我曾反复提醒自己,应该记住所有曾经供我踏实着通往前方的一切坚实的东西,因为自然物、社会、人们的最高品德,是服务他人幸福自己。

  现在的小街被用得如浑身掉渣的老人,早期用沥青硬化过的路,多得是坑洼龟裂,缺乏系统的排水设施,雨雪天泥泞,晴干天扬土;参差拥挤着各式的门脸房,多是自家的居屋腾出那么两间朝街面开个门窗,或紧贴自家房屋向街面扩建的临建门脸。这些门脸的主人都不断地垫高自家门前那块地面,雨水,排泼在街面的脏水,自然留存在街面或路旁的低洼处变绿变黑,摆摊的卖菜的自然十分费力地挑选、抢挤能站脚的地盘,如此就挤窄了街面,影响了人车的通行,喇叭声、吆喝声就大了起来,路过的人的神经就紧张起来,为防溅身上水,防踩一脚泥,防刮擦碰撞,防道歉或讲理,就得左顾右看,东躲西闪敏捷起来。刚入住小区,我还纳闷好些人不上街散步,只是在不大的小区内来回转圈健身,现在释然。整个小街如果没有环卫工人每天起着大早,还要全天负责分段盯守,不时清理生活垃圾,几乎可以用脏乱差形容了。

  小街的闪光点是北邻京界,南通天津。最为光荣的历史曾为104国道的一段,现在路的两边未被房子和圈地围墙挤占的地界,还留有一段段一排排为国道时栽种的清一色的杨树,今已一抱粗的高大杨树,在这个盛夏似乎为了证明小街的曾经光荣,越加挺拔繁茂,俯视着小街的变化,顺便洒下段段片片的阴凉,供过往的车流人流小憩,给卖瓜果蔬菜的人一块摆摊的理想之地。当地人至今不习惯称呼市政方面起给小街的正式路名,而叫它;老104国道。也许因靠上国字头的年代,是小街和小街人的一种荣耀,是依小街同成长的几代人能分享的一种骄傲;或许是习惯难改口,流传的称呼构成了一种文化元素;或许是历史本就有刻在人们脑中不易磨灭的特性使然。不管什么原因或何种因素,老104国道就指小街,这称呼当地人几乎是老少皆知,大多的出租车师傅更为熟悉,新的命名多被搁置在城市的地图中或公共汽车的站牌上供外来的'人使用。自两年前家搬来这里,每天上下班,早起午后的散步,采购过日子的必需品,都要几次走上小街。相处久了,抵触情感转为适应心理,适应后又咂摸出小街美的味道。

  喜欢满街流动的那个您字或您好。您来了。您来点什么。您放心这是家里种的,吃不完拿来卖的。瞧您说的,您没零钱就抹了。您走好。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称代词,您,每每不疾不徐、有些婉转地冲破嘈杂流入耳朵,尽管还有些外来的摊主,您好的发声夹杂些南腔北调,不够自然地流出且带些怯怯的势弱或生硬些的语调,但一个您贯穿于整个交易过程,占据词语的排头,牵一串包含热情的尊重迎面扑向你,这时身心总被您的有些温暖。不由得想起被您好较多的某些富丽堂皇的大门内外,那些颇有气势、异口同声的您好,总觉得那您好有着过于程式化的生硬,有讨要些回报或敷衍的味道。那被您的感觉绝没有小街上的您受用妥帖,因为它自然、平等,是发自心底的被尊重和没有索取交换的味道。尤其是从那些脸有沧桑,身形有些佝偻的老人口中发出的您、您好,温暖又添些羞涩赧然,涌出敬重怜悯,往往这时,下楼前老伴的交代;砍好价、挑好东西、看好秤的口诀不知溜到哪里,上楼到家这身心还是暖烘烘的,直到老伴询问什么东西多少钱一斤,才想起根本没有问价,只好实话实说,或是从耳朵里搜索一些别人问价时留存的价码来搪塞一番,免去老伴的唠叨,暖意往往这时才会渐去。

  佩服那些小街上看守一爿小店的年轻人,有的两口子带个小孩,有的只身一人在坚守经营。佩服他们把理想之基石铺垫在这爿紧贴泥土建起来的小店里,把未来和希望寄托在那一屉屉小笼包子,一碗碗热粥中。那靓丽俏美的身影,那青春勃发的英姿,舞动在理发店、小超市、手机店、菜摊后、炊烟和热气的氤氲中,我总要点无数的赞,相信这样起步的青年,因坚实坚韧、吃苦耐劳的态度和过程,假以时日终会大成,若无大成,生活之路也将踏实健康许多,忆青春时将无悔。更相信中国梦的实现决不可缺少这样脚踏实地,安于平凡劳作的青年!

  敬仰那些推着三轮车或干脆提着篮筐的老人,弄几捆小青菜、几个南瓜、或几斤杂粮蹲到街边叫卖。我曾刻意了解过周围几个村庄的经济情况,有村里集体经济的依靠,有城中较广泛的用工市场选择,有自家的居屋,有菜园、果园,绝大多数家庭无需他们蹲在那里去交换那几斤粮食、几个水果、几棵青菜,顺手捡拾几个饮料瓶或满街乱发的广告纸片。敬仰老人惜物俭约的美德和纯净简朴的生活态度,足以清洗些许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渐进上身的某些浪费习惯。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物资生产的巨大进步,确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浪费、奢侈、奢靡风气迅速膨胀泛滥,社会管理者的有意无意的助推,或制止惩罚的不力,勤俭节约、爱惜天赐之物的美好传统品德受到巨大冲击。一个好的社会传统美德或社会文化的形成,需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传承、沉淀,如同保护自然环境一样,摧毁容易复建难。当我们自以为财大气粗,武装的光鲜亮丽而洋洋得意时,我们却伤了民族的脊梁失了民族精神,糟蹋了民族文化。所以,我十分敬仰那些还在坚守的老人。

  拆迁改造,这一十分诱惑又颇为刺激小街人神经的消息,早些时间已降临小街。焦急的等待中,不知哪位聪明又有胆量付诸行动的人首先用简易彩钢房,加高了一层自己的宅居,于是更聪明胆量更大的人不仅加高了正房,院中所有阳光能照到的地面,都加盖了这样的房屋。于是大多的人纷纷从众仿效,一个目的;企望增加向拆迁方索要补偿的筹码。彩钢房成本低,投入少,风险低,万一争不到补偿,损失会降到最小。人们抱着一个善良的想法;凡事以小博大、以私博公、以个体博集体,按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恃强凌弱、不恃大压小、公不与私斗的朴素的习惯思维,来准备指导这场利益的较量,求得强势的恩赐或宽宏大量的让利。拆迁的大局,长远的得失大账人们不想搞明白,只想在眼前的利益博弈中挣得最大的利益。联想我们过去一贯提倡的大公无私的口号,在今天的社会,在现在的小街,被支离被破碎。一个生产力发展和管理手段及人们的觉悟,未达到保养全民富裕无忧的阶段,过早地消灭私有,提倡大公,滋生的只是懒惰、贫穷和国家的羸弱。个人基本生存资料的保护壮大,才是眼下民富国强的基本理念。当我们不够全面理解共产主义理论,没有实践成功的案例可借鉴的时候,今天的选择,无疑是被实践验证为正确的道路。具体到农民上楼后的生老病死的保障?就业培训的保障?学校幼儿园的保障?娱乐健身休闲停车绿地的保障?政府、开发商、村集体、农户,将卖地的钱各留多大的比例来保障这些必须保障的眼前和长远的问题,或还有更多没有想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法律法规的跟上,改革在局部易演变为矛盾升级的斗争。那将是小街人的不幸。还好,了解了一下周围的拆迁补偿,每平米7000元的补偿,在这个小城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接受。

  京津冀的几场雨过后,迎来了立秋,风将秋的本质——凉爽撒落在小街,天格外的蓝,格外的高,云格外的白,格外的舒展悠闲,那纯红、纯蓝、纯白的彩钢,被阳光照耀的格外醒目,大杨树也格外的青翠。踏上小街,多会刺激的眼睛一亮,心情随之多些敞亮舒爽,有一种花个长假时间,把居室的家具重新摆布一番,增加不少新鲜感一样的感觉。

【小街上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街上的驴肉店散文04-23

小街上的女王散文09-13

小灵感的优美散文12-24

优美的小散文11-05

街上的记忆散文900字08-10

街上喝热粥的散文10-07

步行街上的鸟窝散文07-31

街上喝热粥的经典散文08-01

秋日小趣优美散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