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户(教参)
一:作者介绍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山东莱芜县人。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北师大读书时,写了《白天与黑夜》、《塾中杂记》、《街头夜》等文,发表在《京报》、《晨报》上。后来又写了《羽书》、《我还没见过长城》、《马》等,收集在《羽书》集里。
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他写了《北极星》、《记一辆纺车》、《歌声》等20多篇散文,宣传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后来收为集子《北极星》。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中国笔会中心理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二:时代背景
《猎户》是散文集《北极星》中的一篇。本文写于1962年9月,当时已渡过三年困难时期,处于经济恢复阶段,而在国际上,有一股反华势力,演出嚣张一时的反华大合唱。作者通过本文,表现我国人民对这种反华气焰毫不畏惧、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对野兽强盗统统包打的英雄气概,歌颂了人民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三:语法修辞:
深秋的太阳没遮拦地照在身上,煦暖得像阳春三月。
这个句子中又用了“没遮拦”极通俗的口语,把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金灿灿的太阳普照大地的情景和作者开朗的心境痛快淋漓地表现出来。
一路上踏着软软的衰草,一会儿走田埂,一会儿走沟畔,不知不觉就是十里八里。
经霜的衰草,作者用“软软”来形容,带着鲜明的感觉特征,它是那么富有弹性,进一步表明了软的程度,写出了作者踩在衰草上的舒服的感受。
田野里很静,高梁秸竖成攒,像一座一座的尖塔;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看似对偶,其实是整句。
成群的鸽子在路上啄食,频频地点着头,咕咕咕呼唤着,文静地挪动着脚步。
用“频频”表明了动作的连续性;用“咕咕咕”表明了叫声的连续性,三字叠用神态毕肖地描绘了大群鸽子的叫声。
村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包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
这里用了成分排比的手法显出热闹的气氛。
打猎归来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凯旋,背了猎获的野物走在路上,连打猎的助手也感觉到有点儿将军的神气。
用地地道道(dì dì dao dao)明确表示确切真实的程度,比“地道”语意更强,用了重叠式把自己对打猎的浓厚兴趣充分表达出来。
“收豆子、红薯的时候,獾正肥哩。肉香,油多。俗话说‘八斤獾肉七斤油’啊。”
山里的人看来谁都懂得打猎的道理”。点明獾对作物的危害,也说明谁都懂得打猎的道理。
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引用唐代诗人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赞颂了老人又表达了自己因无缘见到老人的懊恼、失意的心情。
反正老人的本领大家都晓得。--有一次,也是秋天,我跟老人一道儿赶集,……
这里破折号的用法是:表示语言的停顿,提示下文。
你的眼眼紧紧跟着那模糊的踪影,它会把你的视线带进一带郁郁苍苍的山窝。
“紧紧”比“紧”语意更强,更能描绘出一直盯住不放的神态。“郁郁苍苍”比“苍郁”更能表现出色彩的浓度。
几百箱蜜蜂,嗡嗡扬扬像闹市。
表现了蜜蜂鸣叫的持续性和喧闹程度,形象地写出了群蜂辛勤忙碌的叫声 。
四五个羊群牧放在东西山腰,远看像帖山的朵朵白云。
用“朵朵白云”比喻牧放在山腰的羊群,恰当地形容了羊儿之多和羊群动态,在表数量的同时,还收到了描绘情态的效果。
“山里人家一夜穷”。
说明野兽对山区居民危害的严重性。
自己也仿佛不是离开红石崖,倒像在酒店里喝足了“透瓶香”,提了哨棒,要大踏步迈向景阳冈。
暗引《水浒传》里“武松上景阳冈的故事”,既呼应上文自己原来对打猎有这样浓厚的兴趣,又写出了作者对打猎小组经验丰富的赞颂,也衬托董昆打豹的群威群胆。
打猎的讲究不少:雉鸡、野免要白天打,叫打坡;野猪、狐、獾、狼要夜里打,叫打猎。打猎要认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狼走岭脊,狐走山腰,獾走沟底。打啥要有啥打法:“暗打狐子明打狼。”打狼要招呼一声:“哪里去?”
运用整散句结合的形式,生动地表达猎户打猎都有丰富的经验。
“畋不掩群,不取麛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引用《淮南子主术训》中“畋不掩群,不取麛天,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说明民间打猎经验与传统文化有渊源关系。
宽肩膀,高身材,手粗脚大,力气壮得能抱得起碾滚子,--貌像跟传说中的打豹英雄这样相似,不是他该是谁呢?
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和说明。
四:篇章结构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总领全文,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
第二段(即第二--十三自然段),写访问途中,又可分三个层次:(1)第二自然段,写途中所见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2)第三至六自然段,写途中回忆尚二叔;(3)第七至十三自然段,写途中所闻“百中”老人。
第三段(即第十四至二十六自然段),写在红石崖访问董昆的情景,又可分为两个层次:(1)第十四至二十自然段,见董昆前,参观、听打猎经验等;(2)第二十一至二十六段,见到董昆后,听董昆讲身世、英雄事迹。
第四段(即第二十七自然段)首尾照应,展示光辉前景。
五: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作者在访问打豹英雄董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忆,反映猎户在生产中所做出的贡献及其在新社会的幸福生活,表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六:写作特点
这篇访问记主要采用了逐步铺垫,层层映衬,欲擒故纵的写法,写得跌宕生姿,曲折有致。
作者在点明题意后,偏偏不让董昆及早出场,而是花了许多笔墨写其他两位猎人和访问途中的所忆所闻所见,借助联想设置悬念。写尚二叔为打豹英雄董昆的性格特征点示了历史基因,也更衬托出时代的光彩,这是故意宕开一笔,引出一个次要人物作铺垫。一悬未解,一悬又生,董昆仍未出场,又引出一个“百中”老人,他与尚二叔形成鲜明对照,老人的广阔心境和高超本领对董昆形象的塑造又起着绿叶扶红花的作用。作者的铺垫衬托已是水到渠成时,董昆出场了,在由“虚出”到“实出”的中间,又有一节虚中有实,虚实相间的文字。以上一层层的表面上是“打猎”,而实质上是一步步地在写民兵的历史渊源、民兵的社会基础、民兵的战斗作用和民兵的斗争精神。
《猎户》练习测试答案
一、
1.偏正 2.主谓 3.主谓 4.联合 5.联合 6.偏正 7.偏正 8.的字结构
二、
三、一般叙述句子:“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
景物描写:“你的眼睛紧紧跟着那模糊的踪影,它会把你的视线带进一带郁郁苍苍的山窝。那山窝就是红石崖。”
对话:“咱们先绕道去望望‘百中’老人吧。”
四、尚二叔和“百中”老人也是优秀猎手,一则符合文题《猎户》的要求,二则主要是为下文写董昆作铺垫,同时用旧社会的尚二叔映衬新社会的“百中”老人和董昆。写“百中”老人不仅对董昆起到衬托作用,而且充实了作品的思想内容,说明新社会优秀猎手很多,从而深化了主题。另外,开头提出访问董昆,接着却不写董昆,而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可以造成悬念,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总之,两个陪衬人物绝非闲笔。
把董昆露面和他的惊险的猎豹故事安排在最后写,好处在于:前面只是侧面写董昆,到最后才正面描写,正侧结合,这就使董昆的形象如云中之龙,先露一爪,最后穿云而出,显示他的全貌,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九、写尚二叔用的是插叙;正面描写,是作者途中所忆,略写;写“百中”老人,用的是侧面描写,是访问途中林牧场长和一位大娘的介绍,是作者途中所闻,略写;董昆是作者亲眼见到其人,亲耳听到其音,其间又有寻访不遇,或即将辞别却又巧逢,跌宕有致,却又扣紧中心线索,作者善于多角度选材并有机地安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