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环境治理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环境治理论文1
摘要: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xx年一20xx年的数据为样本,以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的分离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为切入点,结合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发生了过度投资行为,而非投资不足;并且随着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的加大,过度投资将更加严重,而最终控制人拥有的现金流权的增加却能对过度投资行为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对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也能起到显着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治理环境,两权分离,过度投资
一、引言
公司投资一直是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自Modigliani和Miller(1958)提出MM定理以来,西方学者逐渐放宽MM定理的新古典假设,主要从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等不同视角研究了公司的投资行为,我国学者在梳理国外文献的基础上,也对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周红霞(20xx)、王艳(20xx)等从管理者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问题,欧阳凌(20xx)、余良元(20xx)、马如静(20xx)、梅丹(20xx)等从股权结构的角度研究了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辛清泉(20xx)则基于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制度背景,分析了经理薪酬对公司投资决策的治理影响。而从最终控制人两权分离的角度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研究很少,很多学者大多集中于研究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如谷祺(20xx)、刘锦红(20xx)等,而资本投资是公司治理影响公司价值的“中间桥梁”,那么从两权分离的角度对资本投资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我国是一个处于转轨经济时期法律保护程度较弱的国家,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存在着制度环境的差异,投资者利益保护程度不均衡。而且,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政府控制。因此,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投资的行为必须对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特殊环境进行分析,关注上市公司背后的政府行为及其所处的治理环境。现有文献还没有结合公司治理环境与公司的终极产权研究公司的投资行为。
本文借鉴Vogt(1994)的研究方法,利用樊纲和王小鲁(20xx)编制的我国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以20xx—20xx年我国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在模型中逐步引入交叉项,考察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治理环境、两权分离与公司投资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检验我国上市公司究竟到底表现为哪种非效率投资,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是否会影响公司的投资行为,以及如何影响。同时,公司治理环境的改善是否能抑制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发生。
文章剩余部分结构如下:第二部分为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说;第三部分为研究设计;第四部分为实证结果及分析;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大股东能够凭借其所拥有的超强控制权来谋取私人收益,从而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但是大股东要想取得私人收益,必须事先拥有足够的控制权,而且要有一定的分离度,否则大股东就没有能力也没有动机去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以下将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分析,试图进一步揭示:在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分离的情形下,现金流权及两权分离程度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假设的提出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假定:公司没有融资约束问题。设公司投资规模为I,参照Motta的文献,公司收益与投资存在的函数关系,并参照AggarwalandSamwick的思想,设企业控股股东通过投资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为sLnI,其中终极股东掠取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比例s受到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a、两权分离度p、以及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k的影响,根据LaPorta等(1999)的研究,假定S,S>0,S。即(1)终极股东的现金流权比例越大、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越高、则终极股东掠取的私人收益比例就越小;(2)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则终极股东掠取的私人收益的比例就越大。借鉴Burkhartetal.(1998)、Lapoflaeta1.(20xx)等的分析理念,设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成本是掠夺比例s和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k的函数。并假设公司投资从时期t=0开始,折现系数为r。
(1)不存在控制权私人收益时,控股股东的净收益为,则控股股东在所有未来的时间内,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为:
为了使控股股东利益获得最大,企业存在着最优投资规模。对(2.1)式两边求关于I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企业投资的最优规模为:
私人收入比例越高,被发现的概率越高,从而获取控制权的成本增加速度超过私有收益的增加速度,于是可得:
则控股股东在所有未来的时间内,利益最大化的条件为:
为了使控股股东利益获得最大,对(2.3)式两边求关于I的偏导数并令其等于0,可以得到企业投资的最优规模为:
因此I**>I*,即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投资规模I**水平大于不存在控制权私有收益时的最优投资水平I*水平,说明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
首先,对(2.4)式a求导,则有:
因为,所以,>0,并且S,因此
由此可知,现金流权越高,越能抑制终极股东的过度投资行为。
接着,对(2.4)式p求导,则有:
因为,所以>0,并且S>0,因此>0
由此可知,两权分离程度越大,终极股东过度投资行为越严重。
环境治理论文2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对工业原料的摄取和开发力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实惠,与此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方面的负担,为了能够进行协调性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现象,就要对被污染的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整治。本文对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矿产开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1.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土地资源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现象,尤其是矿产的开采,一般是以地表的坍塌以及矸石山压占为主要途径,在矿产的露天开采过程中很多都是按照直接性的挖损以及外排土场为方式,按照笔者的调查了解到,我国正在自燃的矸石山体大约有200多个,在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气体,这些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还有氮氯化合物等等不仅对土地会产生污染,而且还会阻碍土地上植物的生长,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由于矿山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可能造成酸性废水的产生,还会有洗煤厂所产生的废水等等在,这些排放到外界就会让周围土地或者农田受到诸多的污染,在地下开采的地面上也会产生更多的坍塌事故,造成废石的堆积现象,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
1.2对水资源的破坏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对于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主要是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人为疏干排水工作,也会使用机器进行煤体内部含水层的自然疏干,让地下水的面积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矿区的供水出现减少,甚至出现枯竭的现象,地表严重干涸,很多植被因为缺少水分的滋润而被破坏,让生态环境和自然农业产量都下降,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地表的土壤沙化现象。除此之外,因为开采造成非常严重的地表水污染现象,矿井当中含有的煤粉以及盐粉等等悬浮物,极大的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
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恢复和治理
2.1对现有环境的保护
治理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对现有生产矿山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监测性的工作就需要矿山产生的废渣、矿石还有废石等等进行环境的影响性评估,尽量减少因为大气的悬浮物造成的污染现象。严格的监督相关煤矿企业在废水、废液还有废气的排放方面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如果是露天的开采就需要极大的进行剥离开采制度的`使用,强化对一些危险性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现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经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对地下的水资源进行保护[2]。
2.2矿山土地的复垦以及生态建设
首先,土地的复垦技术。这项技术需要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复垦的基本条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复垦的植被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经济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复垦能够对采空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场还有闭坑露天的采伐,这些对于矿山当地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够更好的恢复土地的完整性,强化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研究,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让矿区的环境得到更为全面性的恢复,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3]。其次,对露天煤矿的复垦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矿复垦背景下需要对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农业资源的类型,例如,抚顺的西露矿,阜新海州矿等等。我国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矿都是处于东北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会有较多的蒸发,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极大的阻碍了生态的发展。这些地区复垦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势的建设用地进行水产养殖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等等,林业用地以及娱乐场所用地也可以建设,形成一个生态工程的多种利用形式。生态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带进行恢复,不能出现类似的煤矿开发活动[4]。
2.3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坚持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让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监督,制定环境影响和评价报告的制度。开展矿山生态的环境保护以及评价性工作,要有重点的区域还有地区,强化矿区的有效性规划以及管理,让地质灾害的评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进行。做好矿山的环境检测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避免在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再出现其他的灾害,对于灾害及时的预防,一旦发生分析性质,做好治理措施。矿山土地的复垦力度也需要强化,让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持平衡,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的活动,让矿区的走向综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强化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措施,严禁有毒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强化废水中资源的有效使用[5]。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治理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还需要实施更为清洁性的生产策略,不断的降低污染的发生,尤其是对生产设计进行改进,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出更加清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避免出现生产和服务的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赵文廷.矿山对生态环境的“黑洞与白洞”效应假说[J].四川地质学报,20xx,14(3):325~327.
[2]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5(18):164.
[3]李海东,沈渭寿,卞正富等.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xx,32(3):345~350.
[4]张源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4(6):177,178.
[5]易好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xx,33(7):21.
环境治理论文3
1 引言
企业环境污染问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进程加快,企业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伴而生,各类环境问题集中出现。环境污染呈加剧之势,生态破坏范围不断蔓延,北京也被贴上了“雾霾之都”的标签。如今,环境问题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环境政策体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过环境规制手段影响企业环境行为,最终减少污染,以求社会、经济、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企业环境行为受到的约束来自于多方面,包括政府规制、公众约束、非政府机构监督、消费者绿色需求等[1]。目前,我国政府主要通过控制型的行政干预和激励性的市场机制对污染企业进行环境规制。然而我国政府的直接行政控制存在管制执行率低下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企业污染恶化 [2]。政府环境规制执行力不足使得我国的环保法规形同虚设,对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3]。在这种情况下,非正式环境规制如公众参与、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正在逐渐显露。其中,环境非政府组织,简称环境NGO,已经成为了一支政府之外不容忽视的社会监督力量,被称作“环境监护人”“公众利益代表”,试图对企业进行倡导、影响和监督[4]。事实证明,政府环境规制和环境NGO 的监管共同影响着企业环境行为,在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构成了一个三方博弈问题。政府如何制定合理的管理法规,环境NGO 如何配合监管,企业如何积极顺从环境规制,改善企业环境行为,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三方博弈关系进行均衡分析。
环境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使得政府干预环境资源的使用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对环境规制的研究始于庇古提出的用政府干预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科斯主张的以市场交易方式实现外部性的内部化。继而,国外学者开始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规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政府为主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行政干预或通过市场机制影响企业的决策。张学刚、钟茂初[5] 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对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治理的互动决策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政府因企业污染带来的收益、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加大对企业污染的处罚等有助于环境质量改善。张倩、曲世友[6] 对政府实施排污税环境规制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监管强度并不能直接影响企业的排污水平。申亮[7] 运用演化博弈论针对政府激励机制对绿色供应链下制造商生产策略演化行为的积极作用进行研究,认为政府构建的制度环境及激励机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能够促进企业向绿色市场转化,必须根据企业的反应不断加以调整并构建最优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反映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并且存在监管失灵的问题,这使得学者们进一步思考环境规制如何影响企业环境行为,影响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因素及关键因素是什么。研究表明,企业环境行为不只受到政府规制的影响。Helen[8] 总结了环境供应链管理的驱动力和阻力主要源自于组织内部、规制、客户、竞争者和社会。Lee[9] 认为企业采取绿色实践的最主要驱动因素是买家影响、政府参与和绿色供应链成熟度。Hall[10] 通过案例研究和访谈发现来自环保组织的压力对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有规制作用。Dungumaro[11] 等通过博弈分析讨论了公众参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作用。基于这些研究,一些学者将两方博弈扩展到三方博弈进行研究。徐咏梅[12] 通过建立环保部门、企业和公众三方博弈模型,发现公众的环保参与既可以缩小企业的排污不达标空间,又可以扩大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空间。徐爱[13] 等构建了家电绿色供应链中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发现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补偿并对不执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有利于家电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然而利用三方博弈对企业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复杂性,现有研究多建立公众参与条件下的博弈模型,并没有将公众的经济收益考虑到其行为决策中,这使得现有的三方博弈分析有一定局限性。
以上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中的政府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方面,并未对环境NGO 的监管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环境NGO 作为继政府、企业之后的又一参与到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来的主体,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工作论文通过五个案例研究,证明了环境NGO 在“绿化”中国供应链过程中所起的现实作用[14]。本文将通过构建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方博弈均衡条件及结果,并提出推动环境规制合理发展的有效建议。
2 三方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假设
本文认为企业是否顺从环境规制受到来自政府和环境NGO 的监管压力影响,形成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三方博弈。各博弈方均为理性经济人,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均以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企业可能选择顺从环境规制,也可能选择不顺从;政府有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职责,两种策略选择为:对企业是否顺从环境规制进行检查,或者不检查;同时环境NGO 作为重要的社会监督力量,也有两种策略选择:对企业是否顺从环境规制进行监督,或者不监督。
企业如果顺从环境规制,一方面为达到环保要求产生成本的增加Cb,另一方面因产品更加环保,而提高价格、满足市场绿色需求使得收益增加Rb ;当政府对企业进行检查时,会对顺从规制的企业给予奖励补贴Sgb,对不顺从的企业处以罚金Pgb,同时政府产生检查成本Cg ;政府如不对企业进行检查,则需要对产生的污染进行处置,付出处置费Fg ;环境NGO 如果对企业进行监督,曝光其不良行为,会产生监督成本Co,同时受到来自政府的资助Sgo和来自公众的资助Sso ;企业由于不顺从环境规制,会因环境NGO 曝光其不良行为而蒙受损失Lb。各参数均为大于0 的常数。
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三方博弈关系。该博弈模型解释了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中的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的相互关系。目前社会多数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政府主要通过补贴与奖励手段鼓励企业顺从环境规制,对不顺从的企业通过惩罚来施加一定的压力,通过各种手段促使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得到改善;而环境NGO 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资助和社会资助,对于污染企业,通过曝光不良环境行为来对其施加压力,辅助政府进行监督。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3.1 结论
本文建立了企业环境污染治理中的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的三方博弈模型。在该模型中,最理想的策略组合为(企业顺从,政府不检查,环境NGO不监督),即x 越大越优,y、z 越小越优。通过纯策略纳什均衡分析以及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影响企业顺从环境规制的主要因素为政府罚金和政府补贴,并且政府罚金对企业的规制效果更好。政府设置越高的罚金可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顺从环境规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高罚金和高补贴并存的管理制度会降低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只有在政府罚金大于政府检查成本的情况下,政府才会执行检查,企业才会顺从环境规制,所以政府罚金的设置需以检查成本为依据。
(2)影响政府检查概率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成本、企业收益和环境NGO 的监督力度。对于政府而言,企业成本的降低和实施的增加直接导致企业改善环境行为的积极性提高,则政府可降低检查力度;同时环境NGO 监督力度提高促使政府检查力度的降低,证明环境NGO 对政府有辅助监管作用。
(3)影响环境NGO 监督概率的主要因素为企业成本、企业收益和政府的检查力度。同理,对环境NGO 而言,企业成本的降低和收益的增加使环境NGO 的监督力度降低;政府检查力度的提高促使环境NGO 监督力度的降低,也证明了政府和环境NGO 之间存在相辅相成,互为帮助的关系。
3.2 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立足于政府、环境NGO 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政策建议。
政府实施有效的环境规制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消费者和公众加强绿色消费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和公众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好,从而从市场源头提高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另一方面,制定合理的惩罚与奖励机制以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罚金的设置需以检查成本为根据,高于检查成本,才可真正做到对企业的检查行之有效;对环境NGO 的管理方面,政府应大力支持环境 NGO 的发展,使其更好发挥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作用以及对政府的辅助作用,形成监管联盟,构建有效的联合治理模式。
环境NGO 加强其在非正式环境管理中的作用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由于资金是环境NGO 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从社会各界吸收资金及其他方面支持,重视自我发展和自我管理,辅助政府做好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和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管理;另一方面,建立面向企业的服务平台,对企业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企业积极主动顺从环境规制也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通过各种生产技术的更新与升级以及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来降低治污成本,同时增加收益,这也是推动企业内部绿化,改善环境行为需解决的最根本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绿色营销,环保广告等营销行为来刺激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消费意识,扩大环保产品的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对环保产品溢价的接受度,将消费者的力量吸收到企业环境污染治理的进程中。
环境治理论文4
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结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鸟类和人类也可能因吃了这些生物而中毒。
1水污染的来源
1.1农村水污染的来源
(1)农民生活污水排放
生活污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混合物如各种洗涤水和人畜粪便等,是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农村自来水普及程度不高,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滞后,大部分生活污水都直接进入河流、湖泊,直接造成水体污染。其中包括洗涤物污染和人畜粪便污染。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和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导致农村地表水呈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1]。
(2)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
农村乡镇企业数量多,布局散、规模小、经营粗放。其中很多是污染严重的造纸、印染、电镀等企业,污染物通常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严重污染周边地区的水环境。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水环境污染加剧。20O6年,全国农村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达89.5亿。大量废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到乡村河道,造成水体大面积污染,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生产。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体系还不完善,政府对乡镇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对乡镇企业这种非点源污染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3)农业生产中的污水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使用的农药、化肥量日益增多,在喷洒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使用化肥的过程中,只有少量附着于农作物上,大部分残留在土壤中,通过降雨和地面径流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水和地下水中,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
(4)其它污染。
农村水体其它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的污染、病死禽畜污染、生产生活废品的污染等。由于多数农村都没有建垃圾处理场,大量垃圾均通过河流水体排至下游。另外,病禽畜对河流的污染也不可小视。生产生活废品,主要是农膜、塑料编织袋、农药瓶以及包装盒等,这些废品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也长期造成污染。
1.2城市水污染的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治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2、水污染的防治
2.1采用绿色化学技术
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等。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及其它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
化学可以粗略地看作是研究从一种物质向另一种物质转化的科学。传统的化学虽然可以得到人类需要的新物质,但是在许多场合中却既未有效地利用资源,又产生大量排放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绿色化学则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它的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可以变废为宝,可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绿色化学已在全世界兴起,它对我国这样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2其它
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其次,要加强农药、化肥等产品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同时,重视对流通市场的管理,杜绝农药、化肥在各种环节上存在危害生态环境的隐患。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是防止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第四,大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第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成功模式。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的管理力度,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参考文献
[1]任鴻瑞,罗毅.鲁西北平原冬小麦和夏玉米耗水量的实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xx,(4):37-39.
[2]袁育枝.试论华北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降水资源的农业气候评价--以海河平原为例[J].气象学报.1984,(4):440-447.
环境治理论文5
1、水污染现状分
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水环境的污染是主要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水资源短缺。2水污染。三用水量浪费。从七十年代起,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水污染的防治,但是因为其发展的比较缓慢,所以在很多的地方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不能够有效地对其进行利用,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库的水质都在呈现下降的趋势。如今我国的主要水系在以下的地区:松花江、长江、珠江、黄河、辽河、淮河与海河,从相关的监测结果中可以知道高于了地面的水环境质量三级的标准的河段佔据了36.9%,对于其中一类的水质主要佔据了8.5%,二类的水质20%1.7剩下的为三类水质,而另外的63.1%的河段水质为是五或者是更低级类,只不能够直接进行饮用。从相关的`资料可以知道我国有很多地方的湖泊污染都比较严重,例如巢湖、滇池等这些地帮都是属于比较严重的地带,水质为五或者以下级类别,而太湖是属于中间的,只水质在四级或者以下级别。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进行水质的监测,其中发生赤潮的海域有22起,其中东海、南海、渤海、黄海的数量分别为22、5、10、7、7,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水资源。因为我国是一个相对比较缺水的国家,而造成缺水的主要一个原因是因为水资源的污染,水污染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其不仅会进一步降低水体的使用性能,同时也会增加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对人们的身体也会有产生很大的不好影响,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2、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
2.1、SBR工艺
SBR又叫做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七主要是根据间歇地抱起方式来进行污水的处理。SBR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是能够在一个反应其中完全的显现出污水的整个形态,包括混合沉淀排水、排泥等,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使用自动化控制设备进行整个过程的监控和调整。SBR具有自身的优势,主要是工艺非常的简单,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及其污泥回流设备,对此能够进一步控制成本,并且能够提高有机物的去除速率,能够进一步加快静止沉淀的速度且有很强的抗击不和能力,不容易发生膨胀现象。另外SBR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也被用于组合式构造方法中,方便进行污水处理厂的扩建方面。从上面的各个特点我们可以知道SBR具有很多优势能够有效地拓展活性污泥法的应用范围,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值得进一步推广。
2.2、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又叫连续环状反应器,该工艺的名字主要是因为构筑物呈现一个封闭状的沟渠而得到的,对于氧化沟工艺来说其是活性污泥法的另外一种变形,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数是属于物理技术,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水利停留时间非常长,有机复合比较低,这种工艺和延时曝气工艺很像。氧化沟的发展距今也有5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该项工艺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是一种处理效果非常好、成本非常低的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是其中的封闭循环是的池型被广泛应用与污水的脱氮除磷中。如今在我国的氧化宫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帕斯韦尔氧化沟、卡鲁塞尔氧化沟、奥贝尔氧化沟、三沟式氧化沟、一体式氧化沟。而使用非常多的是卡鲁塞尔氧化沟和奥贝儿氧化沟,尤其是前一种。前一种氧化沟如今已经逐步的发展到了第三代,其在脱氮除磷的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并且成本非常低。而对于后面这种氧化沟技术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对于这种技术主要是在有高复合的情况下进行正常运行,同时能够有效地去除难降解有机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一体式氧化沟,因为这种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不仅处理效率非常高,同时时间非常短,并具有容易操作管理等,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2.3、生物浮岛技术
生物浮岛又被叫做人工浮岛技术,该种技术主要是进行一些植物生长规律的模仿,在水面上进行浮体设置,并将一些喜水食物在浮体上进行种植,企业是利用植物的根部进行吸收,从而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存在的污染成分,能够进一步控制水资源的污染,也能够达到美观的效果。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该项技术还能够起到净化的作用,能够将富营养水体中COD值降低,能够有效地去除TN、TP,还能够营造更好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对于该项技术还有一些特点,主要是成本低、效果好、不会污染周围环境、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目前也将这种技术被应用于城镇的污水治理中,进一步加强对起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3、结束语
总之,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水质污染问题,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以及城市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水资源污染很严重,因此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优化,从而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一定的保障,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芬.城市水污染及其防治[J].现代企业教育,20xx,16:475.
[2]贾广印.水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分析及对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xx.
[3]李黎.浅谈城市水污染[J].资源节约与环保,20xx,09:145.
环境治理论文6
摘要:
根据北京地区环保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采取多种形式对北京多家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得知环保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也说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通过对北京市环保行业所需的环保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了各岗位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学历分布和工资水平等基本信息。从中发现需求量最大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这两个层次,因此这些层次的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能较好的适应大部分的环保岗位需求。
关键词:环境监测与治理;人才;需求分析
1环保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环保产业是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前景广阔。为充分了解北京地区环保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采取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调研、专任教师企业访谈和企业专家来校座谈三种形式,对北京排水集团、中持环保(北京)发展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室内环境检测中心、奥来国信工程材料检测有限公司、博大水务有限公司等50多家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企业进行调研,被调查的环保企业类型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股份制企业,同时还包括中国环科院、北京轻工环保研究所等事业单位。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到北京市环保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环保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在北京注册的各种规模的环保公司约有400多家,每年需要环保类各级人才近4000人,这4000人的需求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金字塔型,其各自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1可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金字塔形,塔尖管理人才只占20%,塔中环保工程师占40%,而塔基技能型人才需求占40%,若按每年的需求总数4000人乘以40%的比例计算,则每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达1600人,高职院校正是培养这种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板块,而目前北京市设置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3所,每年高职毕业生不足200人,与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充分说明环保类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同时也说明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2北京市环保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对北京市环保行业所需的环保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和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各岗位从业人员的技术等级、学历分布和工资水平等基本信息。北京市环保行业目前所有的技能型人才中,初级工和中级工所占比例最大。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所占比例较低。一方面受考工结构比例的限制,另一方面说明北京市环保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甚至可以说目前此类人才严重缺乏,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除了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等级进行了分析外,还对北京市环保行业技能型人才从业人员所需的学历层次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统计结果详见表2所示。从表2可知,北京市环保行业技能型人才从业人员所需的学历有研究生、本科、专业以及中专技校几个层次。但需求量最大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这两个层次,分别占到56.5%和22.5%。此外还有部分中专及技校学历的岗位需求,只占5.4%。需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岗位占到15.6%,此层次对应的岗位主要是研发人员。通过对各企事业用人单位调研资料的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环境监测部门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操作,水处理工艺设计及操作以及环保设备的研发、销售和技术支持等岗位,其中从事环境监测技术和环保设备研发助理、销售及技术支持的毕业生人数占总需求人数的87%(见图2),因此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重点培养以上岗位需求的工作人员,从而满足环保行业技能性人才需求。
3结语
通过对北京各类环保企业调研,得知环保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通过对环保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需求量最大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和本科这两个层次,因此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培养的高职层次人才能适应大部分的环保岗位需求。
环境治理论文7
摘要: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针对农村污水的特点,总结了农村污水的来源及特点,对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为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相应的带来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农村中大约有90%以上的村庄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完善的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沿道路两侧的沟渠或路面直接排到附近的水体或坑塘中,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既污染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又影响农村的整体环境面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污水治理”[1]。农村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刻不容缓。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农村水环境,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处理方式,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对农村水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针对河北省农村污水处理现状,依据农村污水特点,采用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对全省农村水环境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解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为研究者探索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农村污水的来源及特点
农村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畜牧养殖业污水、农药化肥残留及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等几个方面。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日常洗涤用水、洗澡水和冲厕水等方面[2],具有来源广泛且分散、污染物质成分复杂、含量较低、处理率低等特点。与城镇污水水质水量特点相比,农村的用水量相对较低,污水流量小,但农村的排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不完善,经济相对较薄弱,导致目前农村污水的处理率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率。
2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自19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3],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探索。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农村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技术[4]、生态处理技术和组合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各类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2.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厌氧分解时经历四个过程: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过程,在第一阶段的水解过程中,污水中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生成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继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结构更简单的'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在产酸阶段这些物质被转化为乙酸、碳酸等小分子物质。在最后的产甲烷阶段,产酸阶段的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CH4、CO2,至此厌氧过程就全部完成了。在农村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常用的有化粪池和污水净化沼气池。
2.1.1化粪池
化粪池出现于19世纪,开创了人工厌氧处理技术的先河,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由于结构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般采用的三格式化粪池,由三个密闭的互相连通的池子组成。污水进入到第一格化粪池后,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被截留下来,进行厌氧发酵,同时分层,上层是粪皮,中层是较清澈的液体,中层液体中含有的寄生虫卵较少,下层是密度较大的沉淀物。污水在第一格停留一定时间后,中间层较清澈的液体进入到第二格,在第二格中继续厌氧发酵,同时发生固液分离。第二格中的中间层清液随后进入第三格,第三格主要作用是贮存、停留,经过厌氧消化,粪水基本腐熟完全,病毒和虫卵几乎全被杀灭或去除,随后处理之后的水可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进一步处理。化粪池中的浮渣和沉渣需要定期的清理,保证化粪池的处理效果。三格式化粪池的出水中仍旧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出水不能作为农田灌溉用水直接使用,化粪池的处理效率较低,可以作为预处理设备使用,化粪池后可设置土地渗滤系统对废水进一步处理。
2.1.2污水净化沼气池
针对化粪池、沼气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化粪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厌氧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净化沼气池,是新兴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截留沉沙井,去除粗大的固体颗粒物及部分无机颗粒物,随后在厌氧池中厌氧消化,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及病菌,厌氧池出水经过滤池、二沉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质后排出。污水净化沼气池与三格式化粪池相比较,有三方面的优势:①在污水处理效果上,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出水远优于三格式化粪池的出水水质,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出水COD含量低,氨氮去除效果好。②在能源回收方面,污水净化沼气池可以回收部分能源,三格式化粪池对能源不能有效回收。③污泥产生量方面,污水净化沼气池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减少了后续的运行维护成本。
2.2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共同作用原理,通过过滤、吸收和降解等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工艺和氧化塘等。
2.2.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人为建造和控制的一种地面,与沼泽地类似。污水净化过程中,经人工介质、土壤、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流人工湿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类型的人工湿地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以提高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人工湿地可用在化粪池后,对化粪池出水进一步处理,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袁俊等[5]采用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技术对农村分散式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选用风车草,在人工湿地床层中添加粒状铁碳颗粒,将铁碳微电解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添加铁碳的人工湿地比未添加铁碳的人工湿地在夏、秋季启动时启动时间缩短25%以上。污水在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中停留时间为2d时,出水COD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运行3d后,PO43-的去除率在9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2.2.2土壤渗滤技术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壤渗滤技术开始了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土地渗滤处理技术是通过土壤的过滤、吸附、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技术。净化后的污水主要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对地区的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王郑等[6]通过对传统的土壤渗滤系统进行改良,采用沉淀池—砂滤池—土塘渗滤技术处理农家乐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后能够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中出现的堵塞、不易反冲洗的问题,提高了处理负荷,废水经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后,化学需氧量去除率82.41%、氨氮去除率91.06%、总氮去除率80.12%、总磷去除率88.59%,处理效果良好。
2.2.3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天然池塘或人工池塘,净化过程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类似,利用塘中的微生物和藻类降解水中污染物。稳定塘可以利用天然池塘设置围堤和防渗层,建造费用低,运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工曝气、不需要专业人员运行维护,对运营、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污泥不需要处理,适宜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传统稳定塘的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较低,一般散发恶臭,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高效氧化塘。张巍等[7]采用稳定塘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粗大悬浮物后,经前置强化塘处理,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含量,随后进入自然塘、后置调节塘,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李红芳等[8]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处理农村分散污水,COD去除率为88%,氨氮去除率为98%,总氮、总磷去除率达到97%左右,处理效果良好。
3结束语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种类较多,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及经济技术条件,选用运行成本低、处理规模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开发生物-生态组合工艺,综合发挥各工艺的效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此外由于农村居住的特点,居民居住的较分散,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今后完善农村的污水收集系统,培养专业的污水运营技术人员,早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参考文献
[1]曹辉林,周丰,郭建中.探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J].环境与发展,20xx,27(2):76-78.
[2]张曼雪,邓玉,倪福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20xx,43(6):5-10.
[3]贾小宁,何小娟,韩凯旋,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20xx,44(9):22-26.
[4]张煜,赵雪莲,赵旭东.氮吸附反应槽(NAR)吸附过滤装置在在新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水务,20xx,1:29-31.
[5]袁俊,钟山,张漓杉,等.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J].水处理技术,20xx,44(9):36-39,46.
[6]王郑,崔康平,许为义,等.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家乐污水,环境工程学报,20xx,11(4):20xx-2058.
环境治理论文8
环保产业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在我国未来几年里急需的八大类人才中,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名列其中。全国环保行业和产业每年需新增10万名环保类高技能人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目前污染治理专业的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污染治理专业教材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都把污染治理技术方法介绍作为主要内容。其编写思路基本上顺应了污染治理技术的方法及发展,并围绕治理技术的原理及设计来进行论述。对污染治理方法的理论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内容较全面,体系较合理,图文并茂。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教材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
污染治理专业中各门课程的教材自成体系,相互不能衔接,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出版社为了扩大发行量,往往将同一专业的系列教材分给不同的高职院校负责编写。而对于共性的问题,由于各主编理解的深浅程度与角度不同,彼此又缺乏沟通,结果某些内容在不同课程的教材中重复出现,造成学生知识的重复灌输,有时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还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障碍[1]。
1.2教材结构缺乏高职特色
传统的污染治理专业课程多着眼于知识的科学、系统与完整,较少关注知识在劳动生产中的应用,更加缺乏关注新知识的更新与职业规范训练、职业道德的养成等。相当一部分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沿用本科教材的编排体例,虽然减少了理论内容,增加了一些工程案例,但是教材延续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没能有机融合,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还有一部分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只是简单的对中职教材进行扩充,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面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跳出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的模式,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改革[2]。
1.3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目前,污染治理专业高职教材的编写队伍仍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缺乏行业和企业专业的参与,高职教师大部分是专职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缺少对生产一线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较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教材内容难免与生产实际脱节,更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中已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有些高职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理论教学,编写教材时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却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没有摆正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严重背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4教材中实践性内容普遍不足污染治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份量极重。而目前市场上高职教材普遍没有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足够篇幅,实践项目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没有教材参考或只是参照教师编写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缺乏质量保证。还有一部分实践项目需要另购实践类教材,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项目式教材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污染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面向基层一线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由此,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
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整个专业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污染治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污染治理专业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课程前后的衔接,避免不同课程知识点的重复。还需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材的结合。要综合研究课程教材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污染治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2.2注重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工作不是简单的组织几个学者经过几次会议讨论就可以实现的工作。好的教材需要有教师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因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企业才最清楚。在建设专业教材时,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吸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整个建设工作过程中来。教材编写流程为: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学院座谈,并与教师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改革思路;主编教师提出编写大纲和计划,经讨论后交企业专家审定把关;教师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掌握行业动态;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探讨共同编写;编写完或讨论定稿后请行业企业专家终审[3]。
2.3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传统教材是以学科逻辑为基础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的,而项目式教材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突出“情境中心”和“任务中心”。即教材内容按照“总体任务——分解任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与实训”的模式展开。编写项目式教材时,紧扣环保行业背景,按照整个工作过程对项目内容进行序化,以确保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从而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这样的编写模式能够体现“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原则,深入浅出,分散难点,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更易于高职学生接受。
3项目式教材建设方案-以《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为例
按照上述原则,来自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30多位编写人员纷纷参与了教材编写。我们对广东省内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以及省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保护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遴选其中三十家企业,以调查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获取的信息来进行调研分析。调研活动中,与部分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编写的建议。举办《水污染治理技术》教材编写研讨会,对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和素养进行对比、分解、合并,经过多方努力,校企合作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初稿。具有以下特点:
(1)涉及理论、概念等一类知识内容时,注重穿插学习方法的介绍和讲解,结合高职高专环境治理类学生的特点,注重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删减以往类似教材中较刻板的理论知识点,将更多的学时和内容重点放在实用设计方法、设计技能以及设计过程的阐述上。
(2)重点突出“主题+项目”式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展示,书中将展示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训图片。
(3)由于“主题+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学生在实训及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项目综合性及知识的交叉性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和全面,因此教材在涉及案例及不同类型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分析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4)由于污水处理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因此,案例将更注重行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材中,通过对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将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目标,改为以污水处理设计与运营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项目及任务,实现岗位目标培养的完成,具体设计内容。
环境治理论文9
改革开放以来,在狂热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长期的投机与侥幸最终导致了无法忍受却又必须面对的环境危机。在雾霾天气逐渐成为我国广大地区常态天气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环境污染犯罪的生成机制决定了其治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疾风骤雨式的治理可以在短期内组织社会资源实现治理目的,但是,由于治理成本高昂以及没有考虑环境污染犯罪的成因,这种治理方式注定难以长久。环境污染犯罪的演变和发展由其基本的犯罪规律所决定,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必须选择相对合理的策略进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基于国家至上和国家权力无限的观念,奉行国家本位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行政机关在犯罪治理中居于垄断地位,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导力量。犯罪治理的政策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治理策略也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政策往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就导致治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政府本位的治理模式中,依附于政府政策的法律制定、执行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样的犯罪行为随着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后果。由于治理政策经常变化,导致治理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国家本位治理模式认为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处理是国家的事情,政府是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在环境形势恶化期间,为了维护政府的权威,树立公信力,政府往往会违背犯罪治理的基本规律,采取专项整治或治理等方式,集中投入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环境污染犯罪进行整治,反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更多滥用和浪费。
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必须注意观察与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重视对环境污染犯罪原因的控制。由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所涉技的.因素众多,单靠政府无法应对环境污染犯罪发生的诸多因素。因此,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不论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政府,还是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体。当然,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并不是否定国家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在强调国家的引导作用、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动性。在现代社会,国家并不会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传统行政法手段或刑罚手段往往只在发生了危害社会秩序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之时才对污染行为加以规制,是一种消极的被动控制。但是,环境污染具有破坏范围广治理恢复困难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在污染之前就进行主动控制。可以说,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客观上促使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革新,这种革新反映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模式应该是一种以预防为前提的治理模式,转变集中表现在社会公众与政府协同合作。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协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和运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既重视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又注重事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犯罪。
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对环境污染进行非政府的控制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发展趋势,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方式。我国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与热情。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在司法实践中,经过参与个案经验的积累,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正逐步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和热情还是难以满足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要求。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一方面可以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宣传环境污染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也可以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途径和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例如,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
第二,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知情权是公众有效地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前提与基础。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必须建立和完善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使公众了解环境污染犯罪的规律、特点,从而提高犯罪治理的有效性。犯罪信息公开也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犯罪问题的关注,激起强烈的社会舆论,提高公众参与犯罪预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山。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在环境刑事诉讼中,可以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在我国是公诉案件,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提起刑事诉讼,对犯罪人进行起诉。但是,环境污染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性质显著不同,其侵害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涉及的区域广,危害程度极大,且难以回复。因此,可以赋予被害人在环境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权。同时,环境刑事诉讼过程要符合司法民主与公开的要求,将社会公众参与到诉讼过程中,既确保社会公众分享到司法权,又有助于把公众的良知引入刑事司法,使得刑事司法更加接近公众情感,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热情。
治理体制: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不同,在性质上并无差异,但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导致了法律后果和处理机制的迥异。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在处理机制上具有绝对的区别:环境违法行为由行政机关处理,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由司法机关处理。这种治理体制貌似明确,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各自形成封闭的体系,没有形成顺畅的衔接渠道,直接导致对环境领域犯罪行为的追究受阻。
在环境治理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治理的权力分配不合理,行政权过大,制约了司法权。在司法实践中,公安部门虽然可以独立地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本身的复杂性,无论是对环境污染行为、危害结果的调查,还是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都不同于其他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机关对环境污染缺乏专业知识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导致公安机关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材料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环保部门的移送。根据《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发现有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应当立即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决定批准的,向同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手续;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按照这一规定,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案件是否移交司法机关具有重要影响,他可以根据自身的判断来决定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给司法机关。从程序看,行政机关对环境污染案件具有较强的筛选功能,完全有可能过滤一些案件,从而导致一些环境污染犯罪行为难以进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事实上,在我国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环境污染案件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很多都是由于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
在现有的治理体制中,由于行政执法不严,导致刑事司法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促使社会推动刑事司法强势介入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刑法修正案(八)》对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修改,降低了成罪标准,扩大了法网。刑事司法的强势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的半年内,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247起此类案件,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通过刑事司法倒逼环境行政严格执法的方式,尽管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过分使用刑罚手段也会过度透支司法信用,从而助长不法分子的投机心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还是如何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从而推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协调性。
协调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专业的环保警察,即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环境污染犯罪追诉机关。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了设置环保警察的尝试,例如河北省于20xx年9月18日成立了全国首支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环境警察机构的建立既是用刑事手段保障环境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效能,又避免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因为立场、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冲突。
第二,构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可以借助电子化办公系统设置联合执法系统,由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将各类环境污染案件信息录入系统,在案件线索、行政处罚结果、法律文件、数据规定及案件处理程序上,逐步实现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信息联网共享。环境违法信息平台建设既可以强化司法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也可以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公开与效率,从而更好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
第三,加强检察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对环境行政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可以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根据信息平台对录入系统的环境污染案件的执法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促进环境执法人员严格履行环境监管的职责;专项监督是检察机关定期对环境执法机构的案卷进行抽查、评查,以考虑案件办理是否合法、有效,有无存在该移送而不移送的案件。
治理手段:刑罚与其他治理手段的协调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犯罪治理应当是合理使用多种手段的系统性治理策略,单纯依靠某一因素或某一手段无法达到犯罪控制的预期目的。在我国,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由于行政手段和刑罚手段具有猛药的作用,短时期内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刑罚手段与行政手段是治理的惯常手段,而其他手段基本不受重视。同时,在当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法律制度背景下,行政处罚方法与刑罚方法相互脱节,各自为战,未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形成应有的合力。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谦抑性,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能调整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予以调整;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予以处罚。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模式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只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刑罚制裁。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由于污染行为轻重有别,所以处罚也应该有区别。环境行政法对一般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而刑法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从技术层面上讲,各个法律各司其职,共同起到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法观念不发达,特别是行政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导致刑法在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既要担负防止一般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发生的任务,又要预防严重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发生。人们本来希望通过这样的立法模式来缩小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范围,但现实的使命又使得刑法不得不广泛地介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刑罚只是犯罪治理的手段乙.,只有其他手段不足以解决社会纠纷之时,刑罚才能介入。正如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说的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仅靠刑罚手段不足以抑制犯罪。在任何司法体系中刑罚并不是唯一阻止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方法。刑罚总是作为不得已的最后使用的方法,并且可以结合其他(行政、金融等)法律规定使用。当一个适度的刑罚和其他法律手段相结合一起使用时,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手段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合理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的系统性治理策略,具体表现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给予全方位的阻断。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要使各种治理方法协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环境污染犯罪的刑罚结构。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刑罚手段比较单一,监禁刑与非监禁刑比例失衡。有限的刑罚手段显然难以合理打击犯罪,无法满足惩治环境污染犯罪的需要。尽管在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了一些行政处罚方法,但是,这些行政处罚方法在功能上显然无法与刑罚方法相提并论。除了监禁、罚款等传统的刑事制裁外,应设置既能补偿环境危害,又能去除因破坏环境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其他手段,例如责令限期治理、责令补救或恢复环境等。
第二,严格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行政执法的乏力不仅影响了环境行政执法的效能,而且使环境污染犯罪过于依赖刑罚手段,反而降低了刑罚预防的效果。严格环境执行执法一方面需要提升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外部的监督。三,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非刑罚手段的使用侧重对污染行为背后的问题、动机和背景情况进行考虑,而对这些因素的考察依赖社会力量。只有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非刑罚的治理手段才能和刑罚手段相配合有效地制止环境污染犯罪。
环境治理论文10
摘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家对于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怎样采取适当措施来整治河道污染问题,是目前阶段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基于此,先列出河道污染与水环境中面临的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和治理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水环境保护;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资源。随着当今社会环保理念的广泛深入,人们更加重视对水资源的爱护。
1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1.1控污工作开展相对较为困难
工业发展初期,工厂难免会排放污水,这些污水一旦汇入河道,就会污染水资源,给水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尽管甘肃省的水环境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但是河道治理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治理方法单一,再加上污染程度不同地区存在,所以甘肃省的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作成效不明显。因此,面对水环境和河道污染问题,如果要想实现真正彻底的有效治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则需要采取多种合理有效的方式对水环境加强治理。
1.2生态护岸技术有待提高
我国在河道水环境治理方面,治理观念比较滞后,与新时代建设的要求并不相符合,而传统的陈旧的河道治理措施,则牵制着新型技术的发展,在河道治理的生态护岸方面,技术还比较欠缺。制约生态护岸技术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河道设计方面,缺乏长远性与有效性。在实际工程操作中,滞后的护岸技术应用效果并不显著,但是新型的生态护岸技术应用范围却比较小。其二,生态护岸技术在应用时,需要有专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实践来增长经验,弥补不足,不仅要确保生态护岸技术的安全性,而且还要使其具有良好的水环境保护效果。
2河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措施
2.1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
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首先就是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甘肃省水环境和河道治理工程比较大,所以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河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治理方案。把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放在同等地位,这样有助于转变传统落后的治理理念,将生态环保的科学理念与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相结合,从而实现环境、安全与资源的统一。
2.2落实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
一是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单元,同时使网格内需要重点排污的企业落实到人的方面,初步形成由点到人、由横到边、由纵到底和由面到县的监管格局。二是严把环保审批关。要重视对源头的治理过程,对不符合环保要求或产业政策的项目都不予审批,从而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是加大督察督办力度。以中央环保督察组督察整改为契机,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督察督办力度,针对查办过程中的问题,下达督办通知,责令其限期进行整改。四是加大环保宣传力度。积极借助新闻媒体、网络等传媒方式进行环保宣传,扩大宣传面,增强环保宣传效果[1]。
2.3生态护岸,截污控污
在生态护岸的实施过程当中,必须不断地积累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根据所制定的生态护岸规划方案,认真负责地落实多项技术要求。相关部门更需要推动新型生态护岸技术的应用,以期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在河道截污控源治理方面,务必进行充分的科学调查研究。当前,河道污染治理刻不容缓,主要内容是进行工业与生活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工业污染的影响最大。所以,务必根据达标方案的分析,对各种污染源进行控污与截污的处理,还可以通过采取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的方式,避免污水流入河道。除此以外,政府务必加大污水管理力度,对当前部分严重污染的企业加强管理,引导工业部门的节能减排工作。建立专业的垃圾处理厂,实现对生活垃圾中固体污染物的资源再利用。
2.4加强河道清淤工作
对河道的管理务必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科学的处理措施,加强对河道污染物的清理,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工农业污染程度,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应将方案落实到人、到单位,层层传导压力,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以达到水环境与河道综合治理的目标。
2.5加大宣传保护力度
对于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整治,人民群众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甘肃省的不同河流都流经多个乡镇,因此河道保护与沿线居民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十分关键。水环境保护和河道治理工作,并非一日之功,所以务必要提高人民群众投身环保的积极性,促使其加入水环境保护的行列,使每个人都能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管理部门也要积极进行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将其推广到人民群众中去,从而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使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工作得以落实,进而改善河道水环境。
3结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河道进行整治,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水环境与河道治理工作,有利于排洪泄洪,更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水污染问题伴随着经济发展而出现,所以这就要求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规划,运用新型生态治理技术,加大对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宣传力度,从而增强水环境保护与河道治理的效果。
环境治理论文11
[摘要]文章以青山水库工程为实例,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着重介绍了青山水库采取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使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得到有效地控制,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水库;环境治理;保护措施
1工程概况
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由青山水库工程及输水工程组成。青山水库坝址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北头道河子村上游,坝址以上控制面积1650km2,占六股河流域的54%。青山水库工程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道和输水洞;青山水库输水工程线路总长为71.032km。水库总库容6.67亿m3,为大(2)型水库,Ⅱ等工程,最大输水能力为21.05万t/d。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以向葫芦岛市市区供水、防洪为主,兼顾改善流域下游农业供水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青山水库解决葫芦岛市城市工业与生活用水不足问题,同时提高六股河中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改善了六股河流域下游枯水期及葫芦岛市的生态环境。
2工程建设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
2.1对受水区的水质及水资源的影响
本工程运行后,将关闭辽宁渤海造船厂的稻池乡老水源,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292万m3;关闭高塔沿海平原区自来水公司的11眼井,年减少地下水取水量为296万m3,并关闭部分城区自备水源井,减缓并能够逐步改善海水入侵危害。本工程将促进葫芦岛市范围内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使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力地支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对下游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
青山水库枢纽位于六股河中游,调水水量占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3%。然而,青山水库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仅占流域总径流量的48%,坝址下游区间汇入水量达到了2.78亿m3,距坝址约10km处的支流黑水河多年平均汇入水量可达0.91亿m3,同时青山水库为多年调节,在枯水期仍可以保证多年平均流量的10%下泄。因此,从水量上看,调水将使得河流上游回水河段和下游河段水位流量发生变化,下游河段的水位会降低,水量将减少,但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是局部的,主要体现在枯水期。
2.3对项目建设区域景观的影响
由于林地多分布在坡地,水库淹没的主要类型为农田。水库蓄水后林地的景观优势度仍最高。同时水库蓄水增加了水域面积,水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在工程正常运行后,区域景观仍具有较高的干扰阻抗能力和恢复能力。
2.4对六股河鱼类的影响
由于六股河没有珍稀、濒危种类以及洄游性鱼类,大坝的阻隔作用不会对鱼类产生影响。水库蓄水后,动水生境转化为静水生境,库区内适应静水环境的鱼类种类和数量将会有所增加。由于淹没区上游还有上百公里的河段,坝址下游有黑水河和王宝河两条较大的支流,河道内适应动水环境的鱼类仍可以找到适合的栖息地,因此本工程对鱼类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水库的建设对项目建设区域的原生沙质海岸带及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相对轻微,但对六股河部分河段水环境、水生态、河口生态与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区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库区八家子河流域等矿区污染存在供水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环境治理措施,以确保青山水库的水质安全和周边生态环境不受影响。
3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
3.1青山水库水质保护措施
(1)为了确保青山水库的六股河优质水源不受污染,市政府已划定了青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保护区范围内禁止排放对水质造成污染的废水。(2)按照《青山水库工程上游八家子矿区污染风险控制方案》要求,在水库初期蓄水前,现已完成八家子铅锌矿尾矿库大坝防渗加固、截洪导流和污染治理废水回用工程,重点企业治理与关闭工程,受污染土壤和河道底泥清理工程以及矿区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对六股河河源建昌雹神庙锰矿采取停产整顿治理措施,以达到废水零排放。(3)为了确保青山水库上游易受矿区重金属污染的八家子河河水入库,根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xx]572号)的文件要求,需要在八家子河中游修建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将八家河河水引到其下游绥中二台子河内。该环保工程包括导流坝和导流隧洞及部分附属工程。截至目前,八家子河丁家沟拦河导流工程已施工近半,其工程总投资约3.20亿元,预计20xx年底完工。
3.2青山水库生态下泄流量保护措施
为确保水库下泄不低于0.79m3/s的'生态流量,保证下游河道水环境、河道景观用水和生态用水量的要求,水库建立了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水库在初期蓄水和运行期的不同来水保证率条件下,从56m蓄水至输水洞底板高程62.7m期间的生态下泄流量的排放随时有监控记录备查。
3.3青山水库鱼类保护措施
为了对项目建设区域鱼类进行保护,在青山水库管理区内投资建设了鱼类资源增殖放流站,开展鲢鱼、鳙鱼、香鱼和黄颡鱼等鱼类野生亲本捕捞、运输、驯养和人工繁殖放流。该工程投资879.74万元,预计20xx年6月完工。
3.4青山水库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措施
青山水库工程移民涉及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三个县(市),移民总人口17349人,故移民安置的环保问题尤为重要。移民安置工作由以各县(市)为主负责,青山水库管理局为辅配合完成。目前,三期移民安置区已全部建完,除第三期移民要在20xx年11月末迁入外,其余已全部入住。安置区和集镇的水土流失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置等问题已全部解决。兴城市大部分移民已入住兴城市临海产业园区附近的集中安置楼内,靠在周边企业打工、打渔、经商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3.5库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为了加强库区周边生态环境治理,青山水库在库区、库区上游周边、移民后靠安置点开展了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在20xx年春,水库周边栽植了大蒙古栎、大五角枫、银杏、云杉、西府海棠等树木、花灌木、花卉共计64种植物,还有经济林、景观树及苹果、梨、枣等果树,绿化总面积64hm2。同时,在库区上游周边的兴城市三道沟区、建昌县八家子区和绥中宽邦区三个区域建设水保林、经济林、护路林、修建排水沟和作业路等。在移民后靠安置点建浆砌石挡墙、浆砌石排水沟及绿化工程等。(2)为了避免在库区周边有放牧、打渔、采砂等违禁行为的发生,保护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下一步要在整个库区周边预埋混凝土桩1500个,用铁丝围栏3000m将整个库区围禁起来,以防止外来人员及牲畜的入侵,便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结语
总之,为了确保葫芦岛市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青山水库工程的生态环境不受污染,青山水库管理局已经对其库区及其周边进行了切实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及保护,使水源地及周边区域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地控制。这样既加强了流域治理,改善了水生态环境,又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使葫芦岛市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断加大,为城市的“筑巢引凤”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王桂娟 王桂秋 徐飞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青山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 辽宁省葫芦岛市连山区水利局 辽宁省葫芦岛市水利局
环境治理论文12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对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演变与环境发展的全面反思。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结合我国具体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加以研究,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全方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也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思想嬗变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主体性;环境治理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容与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反思,其所针对的是社会的物化与自然的他者化,直指人类对自然社会的统治及自然界的失语。故而,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具体的时代特征,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本身是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亦即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延伸,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究其思想内涵,本质上研究指向社会的发展与革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今生态环境治理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阶段上看,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社会发生转型,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上升到顶峰。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作用下,人类将自然界对象化,将自然当做人类攫取利益的来源,并直接将自然界建立在利益关系的链条之上,自然界的主体性也随之丧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纵深化发展,生态环境困局逐渐加深,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在这种发展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反思体系随之建立。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肇始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反思,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等著作中将该种思想不断阐述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反思路径在于将自然与人的关系放置在劳动的范畴内,通过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对象化问题而指向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发展,并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困局。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反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而探讨环境治理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并奠定生态哲学的思想根基。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将人类、自然与社会放置在一个循环内,通过批判人类现代社会的消费原则而批判现代社会,进而阐述生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消费转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源,也是人类社会危机存在的原因,而生产力发展与消费的统一,方才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且以下原因之间具有关联性:
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不高,以高能耗模式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尚未改变,生态环境依旧面临较大压力。我国GDP对应增长单位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发达国家,且由于技术限制,导致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巨大。虽然我国倡导推进资源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但就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技术的限制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现象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這客观上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带来困难。社会资源的消耗、消费需求的增长客观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并最终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困局。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际上是从思想根基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思维,并涉及社会发展向度的延伸。虽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社会已经不可避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这是西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肇始,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旨在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促进社会单一消费向度的转变,促进社会集约化发展,将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社会的建构,通过转变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等协同化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在淡化意识形态问题的过程中重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对象化发展,实现自然的主体化发展变革,转变一贯将自然看做他者的发展方式,促进自然主体化,客体的主体化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究天人合一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针。
环境治理论文13
我们现在的社会运转是离不开水的,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消费,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水已经成了不能缺少的资源和工具,同时水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水源的污染和浪费,现在可利用的水源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水资源是非常少的,是不够用的,所以治理水资源污染十分必要。当然治理水资源污染首先要从污染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尤其是现在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五花八门,有这样的污染,还有那样的污染,所以在治理之前必须分清楚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文章开始先分析了水资源产生的危害,出现的原因,然后再有所针对的提出了治污措施。
1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关介绍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本文要介绍的主要有两种,主要是从污染源头来区分,一种是工业污水,一种是生活污水。顾名思义,工业污水是有工业生产导致的,比如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水中,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产生的水污染,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也会造成水污染。针对城市污水的定义和分类,常用进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物方法,这是最环保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水质,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够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机物质,所以在水中多种植一些这样的生物就能够采用自然的方式净化污水。第二种是物理方法,通过水分的物理属性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采用的比较少,因为他的局限性比较大,可适用的范围小。第三种是化学方法,在水中加入化学物质,使这些化学物质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从而消解污染物。
2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上文也介绍了我们为什么要治理污水,因为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决的阶段,所以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规划。
这方面体现为两点,第一点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设备,现在在城市中对污水的回收处理缺乏技术上的支持,这是在城市规划时就出现的漏洞,所以在之后的污水处理时就没有跟进措施,很难处理好。第二点是后期维护工作跟进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规划时设计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网,但是在后期的监督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很多设施都是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体制。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准备工作。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体系准备工作做得很差劲,在进行污水设施建设之前根本就没有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没有真正开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场规范。目前市场上对这方面工程的规范是很不合理的,和国际市场差距很大,很多污水处理设备没有统一的定价,甚至差距很大,市面上售卖相关设备的商家也不多,整体上没有形成竞争的机制和格局,所以想要在市场上进行比较和精挑细选不大现实。三是大众的观念还不能够跟上社会这样的进步,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还不能够接受花大价钱接受这样的污水处理工程,因为它的投入产出回报率低,而且回报会比较久远,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所以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对这样的工程进行投入的。这也是目前污水处理体制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2.3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相对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现有的`处理设施表现出严重不足的情况。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污水处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拨款和国际援助贷款。而这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经济实力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区和设备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外,污水处理的达标率很低,很多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国际上的标准相比,我们的标准本来就不高,然后执行起来就自己降低了标准,这样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和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
3城市环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强整体规划,资源合理利用。
在规划污水治理时,要考虑到城市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各地的水体和环境特征,合理地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处理规模。同时做好污水输送管道及收集系统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合理安排施行过程。后期的维护也要做好,堵塞要及时疏通,破损地方及时补救。
3.2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争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规范污水治理工作,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其次要严格执法,有了法律依据作为参考,在发现污水处理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情况时,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执法力度,绝不纵容;再次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公众利益,严重破话水源环境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只有用最严格的法律制裁,才能真正约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业,还公众一个干净的水环境。
3.3加强资金与人才的投入。
污水处理并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长远未来,所以对于这项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要舍不得花钱,不仅要多花钱,还要千方百计的画好每一分钱,让所有的投入能够全部用在刀刃上。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的情况下,必须给予城市环境治理足够的重视。而其中的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了不少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强化整体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相关投入,把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切实做好。
环境治理论文14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如破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等缺陷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和污染。如今,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国家急不可待的挑战。面对即将来临的20xx年G20峰会,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尤其是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了大批的整顿。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企业扩大经营利润的重要保障。环境科学治理符合“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链的过程。但环境时常被人忽略,无论是曾经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时代还是我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与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规模小等原因,在环境治理方面往往更力不从心。此外,中小企业还受到现实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一定基础上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研究,下面就以我国杭州在20xx年成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背景下,来探讨如何治理中小企业的环境问题。
一、企业环境治理的概念
环境问题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十一五”规划《建议》曾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明确地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归根结底在于周围的企业超额地排放污水,废气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象。因此,在不阻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给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加上紧箍咒刻不容缓,要让企业在环境治理上下功夫。什么是企业环境治理?环境治理就是企业设置专门的环境治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各种方式对企业每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指标严格监测及排放,企业内部各种机器设备的定时维修,以及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式来调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其目的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G20峰会即将到来,环境问题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企业自身的环境治理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治理,对企业自身而言,有利于更长远的发展;对国家而言,符合“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环境薄弱的原因
随着9月G20峰会的即将到来,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严格的环境整顿,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环境治理,无论是杭州市内各个河流水质的检测还是空气质量,无论是城市中心的卫生还是农村地区的出租房卫生检查,政府都高度重视。当然,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紧张有序的卫生检查无疑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中小企业宣告破产倒闭的讯息。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内部的环境会如此薄弱?
1、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充足
据调查显示,以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例,它们的规模大致在20人—200人之间,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480万元
左右。中小企业将80%的注册资金投入到日常设备的购买,厂房的改建以及员工的工资等。因为其本身资金就入不敷出,内部流动资金相比国有企业相差甚远,如果当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政策时,例如《环保法》,中小企业在政策面前往往更力不从心,甚至会有逃避的侥幸心态,若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于环境治理方面,那么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就显得更为困难。若企业此时惨淡经营,整治环境的能力和精力也会更微不足道。
2、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机构不完善
一个成功的企业是由多个阶层机构所构成,大到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小到基层职员等,每个阶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个部门也有完善的环境治理机构。例如一些优秀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有明确的阶层机构,对于每一项的生产工作程序都会严格的执行,对于企业环境问题的治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方式,废气、废水等排污量指标严格控制,它们的经营目标更是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小企业机构层次不明确,且存在一人领导一人决策的现象,环境治理机构更不复存在。对于企业内部环境问题的治理,领导者也往往极易忽略。由此可见,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构,有利于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3、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公司战略
社会上存在很多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其鲜明的代表。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存在严重的错误观念,在快速度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忽视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曾提出公司战略具有应变性、风险性和竞争性。处在环保理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若没有正确的经营战略,没有环境治理策略,没有严谨的战略分析,则企业也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这种企业环境治理的战略,它们的内部环境也会格外的脆弱,企业也处在倒闭的'边缘。
4、高层管理者环境意识淡薄
近年来,“富二代”这一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则是富二代的真实写照。他们通过继承家业的方式来获得最高层领导人的职位,其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相比有所欠缺。此外,部分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为目标,忽视追求利润之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后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需要投入2—3倍的资金去治理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一般而言,若企业高层管理者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该企业内部环境也往往是十分薄弱的。
5、其他社会因素
相比较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渠道相对狭窄。首先,近些年来,国家的主要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扶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是放任不管的态度,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也是十分苛刻,中小企业可从银行的贷款数额颇少,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在困难面前选择后退。其次,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强,众多企业纷纷选择破产倒闭。最后,市场的不健全性,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市场上存在滞后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基本对策
1、建立多种环境治理机构及环境协议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全球建立多种治理环境的机构,例如世界环境组织(WEO)、可持续发展联合会、国际海洋委员会等,各国之间也制定了环境协议,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借鉴历史,我国政府可实行创新模式,与中小企业签订环境协议,也可在部分城市内设立企业关于各类环境问题治理的机构,颁发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奖惩措施等,来提高中小企业对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视度。
2、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
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部门仍要加强贯彻落实《环保法》,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环境监督。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环境治理制度,例如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1986年美国环保局颁布的排污许可证贸易政策等,严格监督中小企业的排污、排水、排气量,通过检测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环保程度,并且来降低排放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污染现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应健全中小企业市场的融资渠道,比如政府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改革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放宽贷款数额等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额,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4、制定正确的公司战略
面对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调整公司战略显得更尤为重要。首先,中小企业应调整公司的经营理念,由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者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倡导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其次,管理者应对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可以建立一个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治理完整的企业价值链配置系统,为企业营造和保持新的竞争优势。最后,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指挥混乱的现象,提高管理效率。
5、切实推行循环经济,走清洁之路
1972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是环境污染,还包括资源的浪费问题等。中小企业应从根本上治理环境,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应从我国的发展潮流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与国家相符合,与自身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采用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清洁技术,对于一些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长远的眼光能够使企业更远的发展,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现状,还要考虑到该经营项目会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进,提出具体的措施实施。例如汪恕诚提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同时, 还必须应该考虑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等因素, 要求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治理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一直持续的远大任务,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两者之间息息相关,都极其重要。对于20xx年的G20峰会,中小企业要始终秉着“经济与环境相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环境的治理,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此来促进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治理论文15
随着国家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其中,污水问题与处理措施被广泛关注。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资金短缺、处理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使城市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城市环境的保护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问题的改善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为城市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给城市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城市环境保护污水治理问题
(一)缺乏先进的排水设备
在城市环境保护污水处理问题中,排水设备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污水问题。但是,目前部分城市的排水设备较为落后,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一些设备由于使用年限过久,出现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不能改善水资源污染的现状,还会加剧城市环境的污染程度。
(二)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目前,部分城市在环境保护水污染处理方面,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国家与相关部门对污水处理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给予各个城市足够的污水处理资金,导致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设备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同时,我国资金链较为薄弱,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甚至要向国际方面申请贷款,尽管如此,也无法完全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
(三)缺乏完善的控制措施
在城市环境保护过程中,部分地区的相关人员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污水排放控制措施,导致人们对污水排放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家庭污水、工程污水等排放量逐渐提高,其中,生活污水占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二,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增多,人们对污水排放问题不够重视等,使得城市污水排放负荷成倍增加,一些城市的生活污水甚至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引入水体中,城市环境越来越差,不能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保证饮水质量,对国家的发展造成间接影响,所以,相关部门必须找到有效措施,解决水污染问题,为后人提供优质的饮水资源。
二、污水治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完善污水治理措施
近年来,城市污水治理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治理措施不完善问题较为明显,人们对污水排放量的重视度较低。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对污水治理措施加以完善,第一,要加大工厂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制定相关应对措施,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1]。第二,要加大生活污水排放的管理力度,适当的开展社区讲堂,使人们了解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危害程度。第三,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约人们污水排放量,只有从根源减少污水的排放,才能更好的抑制城市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
(二)污水排放技术的重视
城市环境对城市人们的生活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由于污水排放技术的落后,部分城市的水资源也遭到了破坏,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污水排放技术的重视[2]。首先,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处理方法。其中,化学处理方法就是利用一些化学物品,对污染物与水进行分离,可以直接利用人工去除污染物。物理处理方法就是将污染物沉淀到污水最底部,保证排放出来水的污染程度降至最低。生物处理法就是利用生物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例如:生物膜处理方法,相关人员可以利用生物膜,将污染物筛选并吸附,使排除的水污染程度降至最低。其次,引进先进的排水设备,根据多方面考察,采购排水效率高、价格合理、质量较好的设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排水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支出。最后,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增强其综合能力,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上的教育,鼓励其善于观察与发明,研究新型排水设备,同时,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与安全技术的普及,在提高排水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切实提高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整体质量,为城市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保证。
(三)加大资金的投入
目前,部分城市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国家应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阶段性的开展募捐活动,利用部分公益人物与百姓的力量,提高城市水污染处理的资金量。相关部门还可以鼓励部分单位进行技术与设备的支援,使城市水污染处理资金支出减少[3]。
(四)提高污水管道的利用率
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安装了污水排除管道,但是,还不能更加合理的对其进行分配,部分生活污水管道与生产污水管道串联在一起,使其失去使用的意义。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污水管道的利用情况,将生活与生产污水管道分离,适当加入新的管道网配置,这样,生活污水与生产污水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分配,相关人员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可以根据污水的性质,对其进行更好的处理,减少处理时间,降低工作的繁琐性。同时,相关部门必须严格监督管道质量与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适得其反。
结语:
无论是生活用水还是生产用水,对人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处理,水资源将会被破坏,所以,国家要对城市环境以及污水处理加以重视,提高污水排放质量。
【环境治理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治理论文11-08
环境治理论文15篇11-08
环境治理论文(15篇)11-08
城区水环境治理论文09-16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09-17
环境治理论文(精选15篇)11-25
环境治理论文(集锦15篇)11-24
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5篇)11-24
环境治理论文通用15篇11-26
环境治理论文(合集15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