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论文

2022-11-24 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环境治理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环境治理论文1

  环保产业是是国家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随着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保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国家人事部的有关统计预测,在我国未来几年里急需的八大类人才中,环境保护技术人才名列其中。全国环保行业和产业每年需新增10万名环保类高技能人才,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最紧缺的人才之一。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目前污染治理专业的教材建设还相对滞后,严重阻碍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加强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污染治理专业教材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都把污染治理技术方法介绍作为主要内容。其编写思路基本上顺应了污染治理技术的方法及发展,并围绕治理技术的原理及设计来进行论述。对污染治理方法的理论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内容较全面,体系较合理,图文并茂。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1教材重复建设现象较严重

  污染治理专业中各门课程的教材自成体系,相互不能衔接,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出版社为了扩大发行量,往往将同一专业的系列教材分给不同的高职院校负责编写。而对于共性的问题,由于各主编理解的深浅程度与角度不同,彼此又缺乏沟通,结果某些内容在不同课程的教材中重复出现,造成学生知识的重复灌输,有时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还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障碍[1]。

  1.2教材结构缺乏高职特色

  传统的污染治理专业课程多着眼于知识的科学、系统与完整,较少关注知识在劳动生产中的应用,更加缺乏关注新知识的更新与职业规范训练、职业道德的养成等。相当一部分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沿用本科教材的编排体例,虽然减少了理论内容,增加了一些工程案例,但是教材延续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没能有机融合,不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还有一部分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只是简单的对中职教材进行扩充,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造成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知识不够用,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撑。面对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跳出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的模式,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改革[2]。

  1.3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离

  目前,污染治理专业高职教材的编写队伍仍以高职教师为主体,缺乏行业和企业专业的参与,高职教师大部分是专职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但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也缺少对生产一线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对企业实际和行业特点的认识较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行业、企业的专家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教材内容难免与生产实际脱节,更不能及时反映企业中已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有些高职教师仍未摆脱传统的理论教学,编写教材时注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却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没有摆正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严重背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4教材中实践性内容普遍不足污染治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够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在高职教学中份量极重。而目前市场上高职教材普遍没有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足够篇幅,实践项目教学在开展过程中没有教材参考或只是参照教师编写的实践指导书,实践教学缺乏质量保证。还有一部分实践项目需要另购实践类教材,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2项目式教材建设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污染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面向基层一线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由此,基于生产过程的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2.1注重教材的整体优化

  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编写时不能孤立地对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思考,而要从整个专业的特点去考虑,从实现污染治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着眼,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把培养污染治理专业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编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课程前后的衔接,避免不同课程知识点的重复。还需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材的结合。要综合研究课程教材与实践教材的编写计划,使污染治理专业理论知识体系与职业的实践技能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2.2注重校企合作编写教材

  高职专业教材建设工作不是简单的组织几个学者经过几次会议讨论就可以实现的工作。好的教材需要有教师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协作才能完成。企业的参与必不可少,因为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只有企业才最清楚。在建设专业教材时,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吸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整个建设工作过程中来。教材编写流程为: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学院座谈,并与教师共同研讨教材编写改革思路;主编教师提出编写大纲和计划,经讨论后交企业专家审定把关;教师到企业调研,搜集资料,掌握行业动态;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探讨共同编写;编写完或讨论定稿后请行业企业专家终审[3]。

  2.3注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传统教材是以学科逻辑为基础组织教材知识结构的,而项目式教材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突出“情境中心”和“任务中心”。即教材内容按照“总体任务——分解任务——相关理论知识——相关实践知识——拓展知识——练习与实训”的模式展开。编写项目式教材时,紧扣环保行业背景,按照整个工作过程对项目内容进行序化,以确保满足行业和企业的需要,从而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与发展。这样的编写模式能够体现“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原则,深入浅出,分散难点,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更易于高职学生接受。

  3项目式教材建设方案-以《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为例

  按照上述原则,来自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30多位编写人员纷纷参与了教材编写。我们对广东省内地区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以及省外具有代表性的环境保护及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遴选其中三十家企业,以调查问卷、座谈等调查形式获取的信息来进行调研分析。调研活动中,与部分企业的人事负责人、企业老总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诚恳听取了企业界对高职污染治理专业教材编写的建议。举办《水污染治理技术》教材编写研讨会,对岗位所需能力、知识和素养进行对比、分解、合并,经过多方努力,校企合作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初稿。具有以下特点:

  (1)涉及理论、概念等一类知识内容时,注重穿插学习方法的介绍和讲解,结合高职高专环境治理类学生的特点,注重知识内容的实用性和综合性,删减以往类似教材中较刻板的理论知识点,将更多的学时和内容重点放在实用设计方法、设计技能以及设计过程的阐述上。

  (2)重点突出“主题+项目”式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展示,书中将展示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训图片。

  (3)由于“主题+项目”式教学方法的开展,学生在实训及学习过程中接触的项目综合性及知识的交叉性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和全面,因此教材在涉及案例及不同类型废水处理工程设计分析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点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4)由于污水处理设计行业的日新月异,因此,案例将更注重行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在《水污染治理技术》课程教材中,通过对传统课程体系解构,将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目标,改为以污水处理设计与运营管理岗位能力需求为培养目标,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完成项目及任务,实现岗位目标培养的完成,具体设计内容。

环境治理论文2

  一、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同时带动了工业、城市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以及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致使城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城市环境噪声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于对城市工业污染源的综合整治,城市环境噪声问题越来越突出,对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城市环境噪声主要包括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其噪声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日益扩大,对市民的生活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引人关注的城市环境问题之一。

  二、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一)城市环境噪声的来源

  噪声是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造成一定影响的声音,它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存在的。我国城市化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城市具有居住、工作、交通、旅游和休息这五大功能。随着城市建设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交通也越来越密集,对城市环境也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分别是:交通噪声、工厂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以及居民生活噪声,其中交通噪声占我国城市噪声源的30%以上,并且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二)城市环境噪声的危害

  一般来说,人们的正常听力在40dB~80dB的范围之内,人们把那些不愿意听到的语言和声音称为噪声,把在一定环境内各种噪声的综合称为环境噪声。环境噪声会对人体产生极为严重的危害。

  第一,环境噪声会损害人们的听力。各项实验研究成果表明,噪声超过85dB时,听觉细胞就会受到损害。因此,长期生活在环境噪声中,或者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就会影响到听力,造成听力下降,甚至会造成耳聋,尤其是老人和病人,对于噪声的干扰更为敏感。

  第二,环境噪声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常来说,噪声超过90dB时,人们将无法进行交谈,思维也无法进行工作,对于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三,噪声会引起多种疾病。噪声会影响到人们的新陈代谢,会使人们出现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衰老等疾病。此外,还会对内分泌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极强的噪声还会导致人死亡等。

  三、城市环境噪声的治理策略

  城市环境噪声的治理必须由政府有关部门立法,坚持以人为本,并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去认识它,治理它。噪声源、传播途径、接受者是噪声传播的3个阶段,根据这3个阶段,可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治理,以下就对城市环境噪声的治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噪声标准体系

  为了保障城市居民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和学习,消除人为的环境噪声污染,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噪声控制标准和有关法规。但是还要对噪声标准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推动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已经出台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推动完善了我国环境噪声标准体系建设。下一步可扩大标准适用范围,进一步解决低频噪声和城市以外区域噪声控制要求缺失等问题,明确标准适用对象,出台如室外施工机械、低频噪声等专门的噪声标准。对于城市噪声监测网络建设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加强噪声源的控制

  加强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控制和交通组织管理。实施汽车定置噪声检测,严格控制并逐步降低机动车,特别是大、重型车的噪声排放水平。对处于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道路,合理划定重型、大型货运车辆行驶路段或时间,实施限速、禁鸣等措施,对公交车、重型载货车等高噪声车辆的排气、刹车等部位进行降噪治理。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装有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车辆噪声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机动车噪声排放标准。对违反规定的车辆,不得发给行车执照,不准通过年检。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在执行非紧急任务时或者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不得使用警报器。

  (三)从城市环境噪声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治理噪声

  1、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对于某些兴建噪声较大的工矿企业,要考虑不同功能区的划分,尽量避免居民区与工业区和商业区混杂,而应将其集中到某个区域,在对城市功能区域进行规划时,可以在城市边缘建重噪声区,低噪声区应远离重噪声区,而中等噪声区可以靠近低噪声区。

  2、对于新建的小区而言,要尽可能地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安排在小区周围邻近交通干线,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另外,在建筑物的施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和使用隔音好的建筑材料。

  3、在城市交通干道两侧,在可能造成环境噪声的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高架、轻轨铁路旁,设置相应的声屏障,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四)接收处的防噪措施

  在治理城市环境噪声时,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方面限制噪声源的噪声辐射,更重要的是从总体合理布局,利用绿化和地形等措施降噪。在接收处还达不到允许的噪声标准时,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可以佩带耳塞、耳罩、防噪头盔等护耳器;第二,减少在噪声环境中停留的时间;第三,对于那些在使用噪声较大的机械的生产车间内工作的操作人员,可以不直接操作机械设备,可用隔声板设立专门的操作间,工作人员在操作间内工作遥控;等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环境噪声是多种多样的,客观存在的,它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会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治理的过程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态度对其进行分析、重视和治理,并根据噪声传播的三个阶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城市环境噪声进行治理,从而减小城市环境噪声的危害,保障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环境治理论文3

  摘 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管理和费用测算方面目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其中涉及到工程费用概算编制的内容、编制时所需要执行的标准, 编制时所执行的原则, 资料收集的方法等等。本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的编制的问题开展分析,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资金, 为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助力。

  关键词:矿山工程; 地质环境; 概算; 工程费用;

  引言

  在矿山开发的同时, 还应该积极对矿山开发所产生的工程地址问题进行积极处理, 而进行处理就必须对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进行管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设计到工程预算费用的使用问题, 涉及到工程费用概算编制设置的标准问题, 概算内容以及概算效果的评估, 本文矿对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的编制的问题开展分析和论述, 以便于更好的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资金, 为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助力[1].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的主要问题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但在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和费用测算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虚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工程量, 人为太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的技术等级, 从而达到套取中央财政的补贴资金, 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确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费用的结构不合理, 涵盖项目不全, 价格订立偏离实际, 工程量估计与实际有偏差, 缺少相应的定额确定标准;

  (3)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建立和完善, 确保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从决策、评估、设计、立项、资金拨付、工程质量、工程监管以及验收上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2].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内容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预算编制的主要项目包括我国之前由于开发矿产资源导致的工程地质问题, 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工程性修复, 以缓解和消除对工程对项目的地质环境影响。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采矿活动造成的地质沉陷、地质开裂、塌陷以及悬空等工程地质问题, 并功过工程方案减少这些地质灾害的影响;

  (2) 因为采矿活动影响的地下水冒出、地下水位干涸、矿坝失修以及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

  (3) 因为开矿活动引起的尾矿堆积和淤塞, 尾矿坝危机生产和生活安全, 尾矿重新利用等方面。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标准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编制要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 标准的不同, 预算的结果也会不同[3].预算标准的确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预算标准体系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资金安排是否合理的重要保证, 应符合现行部门规章、技术规程、环保政策政策、预算法规以及各部门颁布的相关办法。

  (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预算标准还必须从科学和工程的角度出发, 考虑到工程项目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以及工程治理环境的艰巨性和工程的意义。

  (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预算侧重于部专项基金方面, 专项基金项目非盈利的原则, 注重应用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预算属于财政专项国家计划内补贴, 项目预算编制应不含利润和税金。

  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实行全成本核算, 以项目为单元进行项目预算, 专款专用, 专门管理, 不负担其他费用。其预算体系以独立性、依据充分、实事求是以及公平合理的原则。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需要学习借鉴部门内各研究室已有的研究成果, 应全面考虑诸多客观因素。在确定这些客观条件时要遵守实事求是、依据充分和公平合理的原则, 并应要依据气候、地域的特点进行项目方案的论证和概算。

  5、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预算资料收集的方法

  (1) 收集有关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技术与预算标准资料, 力求研究成果的求实性与规范性。重点对已完治理工程项目资料进行分析。

  (2) 将资料划区、划类、划典型, 解剖分析, 广泛听取专家意见。跨部门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参与项目研究与讨论, 力求专家结构的合理。

  (3) 在进行项目典型解剖的基础上, 对研究内容与成果进行实地取证, 制定调研方案要合理, 注意典型解剖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4) 统计分析法资料按所要制定的标准体系项目类别系统地进行统计;与同类项目进行对比, 查找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复核计算, 多方征求专家意见, 修改确认, 力求结果合理。

  (5) 通过实地调研, 确定出公平合理的标准体系, 以案例支撑结论, 注重案例与工程的相似性, 并通过案例比较排除资料中的虚假成分。

  6、 结论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关系到国家财政资金的正确使用, 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探讨解决我国矿山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切实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费用预算编制为项目的验收规范化运作提供依据。跟踪研究积累资料, 整理的相关法规、规范, 提出适应矿山环境治理工程项目的体系标准, 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研究跟踪数据库, 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管理, 做到我国的地质环境治理费用真正用到实处。

环境治理论文4

  一、钢铁企业治理环境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量与日俱增,产能明显过剩,钢铁企业冶炼工艺先进与落后并存,一些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落后钢铁企业,已严重制约了钢铁行业环境治理的进程。作为国有大型钢铁企业,邯钢实行“恪守环境法规,坚持持续改进,贯彻污染预防,实现清洁生产,创建绿色邯钢”的环保方针,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加强环保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公司环境绩效管理,强化环保设施管理和重点环境因素控制,不断提高环保体系运行质量。

  二、邯钢环境治理的应对策略

  1.贯彻学习法律法规是环境治理的执行利器

  新《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中最严格的一部专业领域行政法,其多项规定将对钢铁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并进而可能对企业的生产形成制约。第一,钢铁企业为了使生产行为中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可能会主动减少产量;第二,由于新的法案对污染企业的罚款是“上不封顶”,显示出国家对于污染的惩罚力度进一步加大,而很多钢铁企业为了避免罚款,预计将主动加大环保投入。但是在钢铁行业近来经营形势一直不见好转的情况下,一些环保成本高于生产效益的企业,可能会迫于压力而主动退出市场。这均将有助于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缓解市场供应压力。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对钢铁企业既提供了有效指导,又对企业是一种约束。

  2.成立环境保护小组,落实领导责任

  公司成立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公司环境保护工作,传达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法令、指示精神,监督检查集团公司对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执行情况,介绍、推广同类型企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方法。结合公司规定的各单位职责,各单位环保管理按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实行单位和责任人双罚”的管理原则,厂部长、党委书记对本单位环境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分管环保的副厂部长负主管领导责任,生产或设备副厂部长对分管工作的环保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增强全员环保意识,层层分解指标

  邯钢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企业目标,每年编制下达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时,列入环保指标,要求必须达到省、市政府部门和集团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二级单位围绕公司目标细化分解减排指标,从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治理,结合本单位实际,细化制订环保工作内容,制订完善应急预案和责任体系,不断提升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职能部室定期监测环境质量现状,跟踪环保指标,对二级单位给予考核。全公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年度目标完成。

环境治理论文5

摘要: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针对农村污水的特点,总结了农村污水的来源及特点,对常用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为环保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污水;生物处理技术;生态处理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活条件、生产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相应的带来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农村中大约有90%以上的村庄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绝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完善的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沿道路两侧的沟渠或路面直接排到附近的水体或坑塘中,导致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既污染环境、威胁人体健康,又影响农村的整体环境面貌,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住环境整治,加大农村污水治理”[1]。农村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解决农村水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刻不容缓。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农村水环境,探索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特点的处理方式,对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对农村水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针对河北省农村污水处理现状,依据农村污水特点,采用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在对全省农村水环境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解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为研究者探索农村水环境治理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农村污水的来源及特点

  农村污水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畜牧养殖业污水、农药化肥残留及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等几个方面。其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厨房用水、日常洗涤用水、洗澡水和冲厕水等方面[2],具有来源广泛且分散、污染物质成分复杂、含量较低、处理率低等特点。与城镇污水水质水量特点相比,农村的用水量相对较低,污水流量小,但农村的排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不完善,经济相对较薄弱,导致目前农村污水的处理率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率。

  2农村污水治理技术

  自19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3],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探索。目前国内外研究者针对农村污水的水质水量特点,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技术[4]、生态处理技术和组合处理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各类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2.1生物处理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农村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在厌氧的条件下,厌氧微生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厌氧分解时经历四个过程:水解—酸化—产乙酸—产甲烷过程,在第一阶段的水解过程中,污水中难降解的高分子有机物在微生物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然后生成的小分子有机污染物继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变为结构更简单的挥发性脂肪酸等物质,在产酸阶段这些物质被转化为乙酸、碳酸等小分子物质。在最后的产甲烷阶段,产酸阶段的产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CH4、CO2,至此厌氧过程就全部完成了。在农村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中,常用的有化粪池和污水净化沼气池。

  2.1.1化粪池

  化粪池出现于19世纪,开创了人工厌氧处理技术的先河,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分散污水处理技术,由于结构简单、管理方便、成本低,在农村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一般采用的三格式化粪池,由三个密闭的互相连通的池子组成。污水进入到第一格化粪池后,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被截留下来,进行厌氧发酵,同时分层,上层是粪皮,中层是较清澈的液体,中层液体中含有的寄生虫卵较少,下层是密度较大的沉淀物。污水在第一格停留一定时间后,中间层较清澈的液体进入到第二格,在第二格中继续厌氧发酵,同时发生固液分离。第二格中的中间层清液随后进入第三格,第三格主要作用是贮存、停留,经过厌氧消化,粪水基本腐熟完全,病毒和虫卵几乎全被杀灭或去除,随后处理之后的水可以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进一步处理。化粪池中的浮渣和沉渣需要定期的清理,保证化粪池的处理效果。三格式化粪池的出水中仍旧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氮、磷等污染物质,出水不能作为农田灌溉用水直接使用,化粪池的处理效率较低,可以作为预处理设备使用,化粪池后可设置土地渗滤系统对废水进一步处理。

  2.1.2污水净化沼气池

  针对化粪池、沼气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化粪池、沼气池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厌氧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净化沼气池,是新兴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生活污水首先进入截留沉沙井,去除粗大的固体颗粒物及部分无机颗粒物,随后在厌氧池中厌氧消化,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及病菌,厌氧池出水经过滤池、二沉池,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及有机污染物,提高出水水质后排出。污水净化沼气池与三格式化粪池相比较,有三方面的优势:①在污水处理效果上,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出水远优于三格式化粪池的出水水质,污水净化沼气池的出水COD含量低,氨氮去除效果好。②在能源回收方面,污水净化沼气池可以回收部分能源,三格式化粪池对能源不能有效回收。③污泥产生量方面,污水净化沼气池产生的污泥量较少,减少了后续的运行维护成本。

  2.2生态处理技术

  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土壤-植物-微生物复合系统的共同作用原理,通过过滤、吸收和降解等使污水得到净化,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土壤渗滤工艺和氧化塘等。

  2.2.1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人为建造和控制的一种地面,与沼泽地类似。污水净化过程中,经人工介质、土壤、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工艺。人工湿地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水平流人工湿地,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各类型的人工湿地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以提高废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人工湿地可用在化粪池后,对化粪池出水进一步处理,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袁俊等[5]采用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技术对农村分散式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选用风车草,在人工湿地床层中添加粒状铁碳颗粒,将铁碳微电解技术与人工湿地技术结合,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添加铁碳的人工湿地比未添加铁碳的人工湿地在夏、秋季启动时启动时间缩短25%以上。污水在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中停留时间为2d时,出水COD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中一级A标准,运行3d后,PO43-的去除率在90%左右,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2.2.2土壤渗滤技术

  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就对土壤渗滤技术开始了应用,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对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土地渗滤处理技术是通过土壤的过滤、吸附、植物根系的吸收、微生物降解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处理技术。净化后的污水主要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对地区的水量平衡有重要意义。王郑等[6]通过对传统的土壤渗滤系统进行改良,采用沉淀池—砂滤池—土塘渗滤技术处理农家乐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废水经过沉淀、过滤后能够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中出现的堵塞、不易反冲洗的问题,提高了处理负荷,废水经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后,化学需氧量去除率82.41%、氨氮去除率91.06%、总氮去除率80.12%、总磷去除率88.59%,处理效果良好。

  2.2.3稳定塘处理技术

  稳定塘是利用天然净化能力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天然池塘或人工池塘,净化过程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类似,利用塘中的微生物和藻类降解水中污染物。稳定塘可以利用天然池塘设置围堤和防渗层,建造费用低,运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人工曝气、不需要专业人员运行维护,对运营、管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污泥不需要处理,适宜农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但传统稳定塘的占地面积较大,处理效率较低,一般散发恶臭,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新型高效氧化塘。张巍等[7]采用稳定塘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格栅去除粗大悬浮物后,经前置强化塘处理,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质的含量,随后进入自然塘、后置调节塘,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李红芳等[8]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稳定塘组合工艺处理农村分散污水,COD去除率为88%,氨氮去除率为98%,总氮、总磷去除率达到97%左右,处理效果良好。

  3结束语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种类较多,在选择污水处理工艺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地貌及经济技术条件,选用运行成本低、处理规模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开发生物-生态组合工艺,综合发挥各工艺的效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此外由于农村居住的特点,居民居住的较分散,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今后完善农村的污水收集系统,培养专业的污水运营技术人员,早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参考文献

  [1]曹辉林,周丰,郭建中.探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J].环境与发展,20xx,27(2):76-78.

  [2]张曼雪,邓玉,倪福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20xx,43(6):5-10.

  [3]贾小宁,何小娟,韩凯旋,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水处理技术.20xx,44(9):22-26.

  [4]张煜,赵雪莲,赵旭东.氮吸附反应槽(NAR)吸附过滤装置在在新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北京水务,20xx,1:29-31.

  [5]袁俊,钟山,张漓杉,等.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处理农村分散式污水[J].水处理技术,20xx,44(9):36-39,46.

  [6]王郑,崔康平,许为义,等.改良型土壤渗滤系统处理农家乐污水,环境工程学报,20xx,11(4):20xx-2058.

环境治理论文6

  为了减少矿山建设和生产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的规范化,需要对开采矿山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一、矿山地质背景。

  1、地层岩性。

  举例煤矿区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泽州盆地北端,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南部出露大面积下石盒子组地层,上石盒子组地层在井田内零星出露,矿区中部、北部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矿区处于太行山复背斜与沁水复向斜之间,位于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太行块隆西侧、晋获褶断带西北侧。

  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沁水盆地中段东部,属高平—晋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存在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碎屑岩类裂隙、松散岩类孔隙3个含水岩组。

  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该煤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井保有资源量约6000×104t以上,生产规模约为90×104t/a,矿区面积近700hm2。部分地区煤层已进入残采期,但在矿井改扩建期间,企业利用煤矿现有生产系统准备开采该区残存煤资源。

  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该煤业有限公司为再整合改建矿山,目前处于整合后基建期。通过近年调查与监测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但矿山开采潜在地裂缝、塌陷影响区范围内存在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草地等多种用地类型。该区煤层已大面积采空,地表也曾发育裂缝、塌陷,煤层开采已对其上覆地层造成较大破坏,该煤层之上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亦可能遭到破坏,如隔水层破坏,储水结构发生变化,同事部分地区浅水井已出现明显水位下降。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四、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认为:煤矿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主要影响目标为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造成的危害主要为耕地减产和林木损毁,若保安煤柱留设不当将对区内居民及工业场地建筑造成较严重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采空后,可能将在矿区南部沟谷边坡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谷中园地、耕地、林地等。矿山新建工业场地占用土地面积约13hm2,其中占用旱地约10hm2,占用其它草地约两公顷。

  矸石堆放占用土地面积约3hm2,土地类型主要为灌木林地。矿山开采将导致地面塌陷、地裂缝等潜在地质灾害,其中重度地质灾害区约占矿区面积的70%,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通过对各开采煤层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分析,矿区内各煤层大面积采空后,会对可采煤层上覆含水层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影响到第四系孔隙水。

  五、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性,总体工作部署分为近期(近5年)和中远期(5年后至闭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

  (1)地灾防治,如土地塌陷和裂缝填埋、崩塌、滑坡治理等。

  (2)含水层修护。

  (3)地貌景观修复,植被绿化等。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任务与目标:

  (1)矿山开采时为区内村庄、工业场地等留设保安煤柱。

  (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

  (3)恢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中转场地、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

  (4)解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

  (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六、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析与建议。

  综上分析,该煤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在全国范围居中,但由于其地理位置与地质条件特征,因此对周围社会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较大。现状调查及预测分析发现,矿山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另外会对含水层造成较严重影响。因此结合矿山地质、交通、经济及社会等条件,应从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貌景观保持三个层面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从而保障当地的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与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持续进行。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龙达煤业有限公司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专题[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xx。

  [2]辛鹏。陕西省麟游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中国地质科学院,20xx。

  [3]辛鹏。陕西宝鸡市渭河北岸大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危险性评估[J]。中国地质科学院,20xx。

  [4]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晋城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详细调查报告[R]。太原:山西省地质工程勘察院,20xx。

  [5]何晓磊。西安市灞河左岸滑坡形成机理研究—以成东坡滑坡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6]何晓磊,张彬,王涛,等。大通县韩家山滑坡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xx,10:169—175。

环境治理论文7

  摘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直接产物,也是对工业革命后世界格局演变与环境发展的全面反思。随着我国环境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重申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作用,将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与终极价值结合我国具体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加以研究,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全方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性也体现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思想嬗变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消费;主体性;环境治理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内容与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反思,其所针对的是社会的物化与自然的他者化,直指人类对自然社会的统治及自然界的失语。故而,结合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具体的时代特征,可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本身是社会批判的有机构成部分,亦即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延伸,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究其思想内涵,本质上研究指向社会的发展与革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现今生态环境治理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发展阶段上看,伴随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发展,传统社会发生转型,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工场,随着工业革命开始的,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萌芽,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上升到顶峰。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作用下,人类将自然界对象化,将自然当做人类攫取利益的来源,并直接将自然界建立在利益关系的链条之上,自然界的主体性也随之丧失。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纵深化发展,生态环境困局逐渐加深,并逐渐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在这种发展状态下,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反思体系随之建立。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肇始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经济与人的主体性的反思,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及《资本论》等著作中将该种思想不断阐述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反思路径在于将自然与人的关系放置在劳动的范畴内,通过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对象化问题而指向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发展,并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困局。马克思与恩格斯通过反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而探讨环境治理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并奠定生态哲学的思想根基。

  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探讨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将人类、自然与社会放置在一个循环内,通过批判人类现代社会的消费原则而批判现代社会,进而阐述生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消费转向之间的矛盾,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源,也是人类社会危机存在的原因,而生产力发展与消费的统一,方才是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二、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成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究其原因,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具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且以下原因之间具有关联性:

  首先,我国社会生产力不高,以高能耗模式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尚未改变,生态环境依旧面临较大压力。我国GDP对应增长单位所消耗的能源数量高于发达国家,且由于技术限制,导致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巨大。虽然我国倡导推进资源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但就目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技术的限制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急功近利现象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第二,我国人口数量庞大,這客观上为生态环境的治理带来困难。社会资源的消耗、消费需求的增长客观上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并最终造成了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困局。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的我国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看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实际上是从思想根基上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思维,并涉及社会发展向度的延伸。虽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消费社会已经不可避免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选择,这是西方社会资源环境问题的肇始,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由来。从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出发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旨在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促进社会单一消费向度的转变,促进社会集约化发展,将粗放发展经济的模式转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社会的建构,通过转变实体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生态环境治理等协同化发展。同时,我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在淡化意识形态问题的过程中重拾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消解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对象化发展,实现自然的主体化发展变革,转变一贯将自然看做他者的发展方式,促进自然主体化,客体的主体化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探究天人合一的重要路径,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重要的指导性原则和实践方针。

环境治理论文8

  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在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对工业原料的摄取和开发力度也进一步得到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给人类带来了非常大的实惠,与此同时也加重了环境方面的负担,为了能够进行协调性的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现象,就要对被污染的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的规划和整治。本文对此项工作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 矿产开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1.1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于土地资源会产生一定的破坏性现象,尤其是矿产的开采,一般是以地表的坍塌以及矸石山压占为主要途径,在矿产的露天开采过程中很多都是按照直接性的挖损以及外排土场为方式,按照笔者的调查了解到,我国正在自燃的矸石山体大约有200多个,在自燃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物气体,这些气体中主要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还有氮氯化合物等等不仅对土地会产生污染,而且还会阻碍土地上植物的生长,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危害。由于矿山企业在开采的过程中可能造成酸性废水的产生,还会有洗煤厂所产生的废水等等在,这些排放到外界就会让周围土地或者农田受到诸多的污染,在地下开采的地面上也会产生更多的坍塌事故,造成废石的堆积现象,也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

  1.2对水资源的破坏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对于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方面是主要是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会有多方面的人为疏干排水工作,也会使用机器进行煤体内部含水层的自然疏干,让地下水的面积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矿区的供水出现减少,甚至出现枯竭的现象,地表严重干涸,很多植被因为缺少水分的滋润而被破坏,让生态环境和自然农业产量都下降,更为严重的还会引起地表的土壤沙化现象。除此之外,因为开采造成非常严重的地表水污染现象,矿井当中含有的煤粉以及盐粉等等悬浮物,极大的影响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1]。

  2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恢复和治理

  2.1对现有环境的保护

  治理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为了能够对现有生产矿山进行监督和管理,做好监测性的工作就需要矿山产生的废渣、矿石还有废石等等进行环境的影响性评估,尽量减少因为大气的悬浮物造成的污染现象。严格的监督相关煤矿企业在废水、废液还有废气的排放方面需要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如果是露天的开采就需要极大的进行剥离开采制度的使用,强化对一些危险性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以及治理工作,如果出现了一些巷道,就需要做好回填工作,已经发生的次生地质灾害也需要做好更加全面的治理,这样做能够更好的对地下的水资源进行保护[2]。

  2.2矿山土地的复垦以及生态建设

  首先,土地的复垦技术。这项技术需要在矿区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因地制宜,并且按照复垦的基本条件制定出不同的方案,复垦的植被应该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经济效益要高,另一方面是生态效益也要突出。土地的复垦能够对采空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例如,地面的沉陷以及排土场还有闭坑露天的采伐,这些对于矿山当地环境的改善都有极大的促进性作用,还能够更好的恢复土地的完整性,强化对土地复垦工作的研究,让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让矿区的环境得到更为全面性的恢复,保持土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3]。其次,对露天煤矿的复垦方式研究。在露天的煤矿复垦背景下需要对不同的土地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农业资源的类型,例如,抚顺的西露矿,阜新海州矿等等。我国很多大型的露天煤矿都是处于东北地区或者是西北地区,这些地区的年均降水量不是非常大,但是也会有较多的蒸发,有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极大的阻碍了生态的发展。这些地区复垦的方向基本是使用有利形势的建设用地进行水产养殖以及粮食作物的种植等等,林业用地以及娱乐场所用地也可以建设,形成一个生态工程的多种利用形式。生态在重建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一定的原则,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地带进行恢复,不能出现类似的煤矿开发活动[4]。

  2.3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坚持让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重的原则,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并且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体系,让管理体系能够更加有效的监督,制定环境影响和评价报告的制度。开展矿山生态的环境保护以及评价性工作,要有重点的区域还有地区,强化矿区的有效性规划以及管理,让地质灾害的评估更加有效和依法的进行。做好矿山的环境检测以及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避免在保护和治理的过程中再出现其他的灾害,对于灾害及时的预防,一旦发生分析性质,做好治理措施。矿山土地的复垦力度也需要强化,让耕地和建设用地保持平衡,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的活动,让矿区的走向综合性治理的方向上,强化对废水废气的治理措施,严禁有毒的物质被排放到空气当中,强化废水中资源的有效使用[5]。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治理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上述措施之下还需要实施更为清洁性的生产策略,不断的降低污染的发生,尤其是对生产设计进行改进,能源和原材料的产出更加清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存在,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也能够避免出现生产和服务的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赵文廷.矿山对生态环境的“黑洞与白洞”效应假说[J].四川地质学报,20xx,14(3):325~327.

  [2]王楷.矿山安全生产与生态环境发展问题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25(18):164.

  [3]李海东,沈渭寿,卞正富等.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损害与监管[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xx,32(3):345~350.

  [4]张源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及治理法律制度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xx,14(6):177,178.

  [5]易好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xx,33(7):21.

环境治理论文9

  改革开放以来,在狂热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关注,长期的投机与侥幸最终导致了无法忍受却又必须面对的环境危机。在雾霾天气逐渐成为我国广大地区常态天气的背景下,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并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环境污染犯罪的生成机制决定了其治理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疾风骤雨式的治理可以在短期内组织社会资源实现治理目的,但是,由于治理成本高昂以及没有考虑环境污染犯罪的成因,这种治理方式注定难以长久。环境污染犯罪的演变和发展由其基本的犯罪规律所决定,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必须选择相对合理的策略进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理效果。

  治理主体: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平衡

  长期以来,我国基于国家至上和国家权力无限的观念,奉行国家本位模式。其最大特点是行政机关在犯罪治理中居于垄断地位,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导力量。犯罪治理的政策主要来自于政府的政策和方针,治理策略也会随着政府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政策往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这就导致治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政府本位的治理模式中,依附于政府政策的法律制定、执行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不能得到保障,同样的犯罪行为随着政策的变化会导致不同的后果。由于治理政策经常变化,导致治理的效果大大降低。另外,国家本位治理模式认为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处理是国家的事情,政府是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在环境形势恶化期间,为了维护政府的权威,树立公信力,政府往往会违背犯罪治理的基本规律,采取专项整治或治理等方式,集中投入司法资源和社会资源对环境污染犯罪进行整治,反而造成社会资源的更多滥用和浪费。

  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其犯罪原因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必须注意观察与环境污染犯罪的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重视对环境污染犯罪原因的控制。由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所涉技的因素众多,单靠政府无法应对环境污染犯罪发生的诸多因素。因此,治理环境污染犯罪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不论是作为社会组织管理者的政府,还是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个人,都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体。当然,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并不是否定国家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而是在强调国家的引导作用、明确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主动性。在现代社会,国家并不会主动介入社会生活,传统行政法手段或刑罚手段往往只在发生了危害社会秩序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之时才对污染行为加以规制,是一种消极的被动控制。但是,环境污染具有破坏范围广治理恢复困难的特点,这就要求必须在污染之前就进行主动控制。可以说,环境污染的特殊性客观上促使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革新,这种革新反映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模式应该是一种以预防为前提的治理模式,转变集中表现在社会公众与政府协同合作。社会公众与政府的协作可以充分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和运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既重视打击环境污染犯罪,又注重事先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犯罪。

  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对环境污染进行非政府的控制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发展趋势,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基本方式。我国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育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与热情。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激发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在司法实践中,经过参与个案经验的积累,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正逐步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社会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意识和热情还是难以满足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要求。为了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热情,一方面可以发挥媒体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网络化时代,媒体不仅可以提供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宣传环境污染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的热情,也可以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途径和平台;另一方面,政府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例如,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

  第二,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只有在知情的前提下才能参与,知情权是公众有效地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前提与基础。为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必须建立和完善犯罪信息公开制度,可以使公众了解环境污染犯罪的规律、特点,从而提高犯罪治理的有效性。犯罪信息公开也可以引起公众对环境污染犯罪问题的关注,激起强烈的社会舆论,提高公众参与犯罪预防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山。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建立环境污染犯罪信息公开制度,为社会公众获取信息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三,完善环境刑事司法制度。在环境刑事诉讼中,可以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环境污染犯罪案件在我国是公诉案件,只有检察机关才有权提起刑事诉讼,对犯罪人进行起诉。但是,环境污染犯罪与其他刑事犯罪的性质显著不同,其侵害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涉及的区域广,危害程度极大,且难以回复。因此,可以赋予被害人在环境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权。同时,环境刑事诉讼过程要符合司法民主与公开的要求,将社会公众参与到诉讼过程中,既确保社会公众分享到司法权,又有助于把公众的良知引入刑事司法,使得刑事司法更加接近公众情感,从而激发公众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热情。

  治理体制: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不同,在性质上并无差异,但危害程度的不同就导致了法律后果和处理机制的迥异。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环境违法行为与环境污染犯罪行为在处理机制上具有绝对的区别:环境违法行为由行政机关处理,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由司法机关处理。这种治理体制貌似明确,但是,由于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各自形成封闭的体系,没有形成顺畅的衔接渠道,直接导致对环境领域犯罪行为的追究受阻。

  在环境治理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治理的权力分配不合理,行政权过大,制约了司法权。在司法实践中,公安部门虽然可以独立地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进行立案侦查。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本身的复杂性,无论是对环境污染行为、危害结果的调查,还是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都不同于其他的刑事案件。由于公安机关对环境污染缺乏专业知识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导致公安机关事实上对环境污染犯罪案件材料的来源主要依赖于环保部门的移送。根据《关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过程中,发现有符合移送条件的案件,应当立即指定两名或者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核实情况后提出移送案件的书面报告,报经本部门正职负责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负责人审批。决定批准的,向同级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移送手续;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将不予批准的理由记录在案。按照这一规定,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案件是否移交司法机关具有重要影响,他可以根据自身的判断来决定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是否移送给司法机关。从程序看,行政机关对环境污染案件具有较强的筛选功能,完全有可能过滤一些案件,从而导致一些环境污染犯罪行为难以进入到刑事司法程序。事实上,在我国一些社会影响很大的环境污染案件无法进入司法程序,很多都是由于环保部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

  在现有的治理体制中,由于行政执法不严,导致刑事司法承担着很大的压力。环境状况的持续恶化促使社会推动刑事司法强势介入到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刑法修正案(八)》对污染环境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修改,降低了成罪标准,扩大了法网。刑事司法的强势介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出台后的半年内,环保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了近300起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超过近5年的总和;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247起此类案件,相当于过去10年立案总量。通过刑事司法倒逼环境行政严格执法的方式,尽管在短期内具有一定效果,但是,过分使用刑罚手段也会过度透支司法信用,从而助长不法分子的投机心理。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还是如何解决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从而推动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协调性。

  协调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建立专业的环保警察,即在公安机关内部设立专门的环境污染犯罪追诉机关。目前,国内一些省份已经开始了设置环保警察的尝试,例如河北省于20xx年9月18日成立了全国首支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环境警察机构的建立既是用刑事手段保障环境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和效能,又避免了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因为立场、角度的不同而产生冲突。

  第二,构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一体化的信息平台。环保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可以借助电子化办公系统设置联合执法系统,由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将各类环境污染案件信息录入系统,在案件线索、行政处罚结果、法律文件、数据规定及案件处理程序上,逐步实现环保部门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信息联网共享。环境违法信息平台建设既可以强化司法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也可以提高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公开与效率,从而更好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对接。

  第三,加强检察机关对环境行政执法的监督。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可以对环境行政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可以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日常监督是根据信息平台对录入系统的环境污染案件的执法情况进行全程监管,促进环境执法人员严格履行环境监管的职责;专项监督是检察机关定期对环境执法机构的案卷进行抽查、评查,以考虑案件办理是否合法、有效,有无存在该移送而不移送的案件。

  治理手段:刑罚与其他治理手段的协调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犯罪治理应当是合理使用多种手段的系统性治理策略,单纯依靠某一因素或某一手段无法达到犯罪控制的预期目的。在我国,政府是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直接责任人,由于行政手段和刑罚手段具有猛药的作用,短时期内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刑罚手段与行政手段是治理的惯常手段,而其他手段基本不受重视。同时,在当前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不顺畅的法律制度背景下,行政处罚方法与刑罚方法相互脱节,各自为战,未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形成应有的合力。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刑法具有谦抑性,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能调整某种社会关系时,才由刑法予以调整;只有当其他法律不足以抑止某种危害行为时,才由刑法予以处罚。我国刑法对犯罪的规定模式是立法定性又定量的模式,只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程度才能由刑罚制裁。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由于污染行为轻重有别,所以处罚也应该有区别。环境行政法对一般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而刑法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

  从技术层面上讲,各个法律各司其职,共同起到治理环境污染犯罪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法观念不发达,特别是行政执法不严的情况下,导致刑法在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既要担负防止一般环境污染违法行为发生的任务,又要预防严重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的发生。人们本来希望通过这样的立法模式来缩小刑法介入社会生活的范围,但现实的使命又使得刑法不得不广泛地介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刑罚只是犯罪治理的手段乙.,只有其他手段不足以解决社会纠纷之时,刑罚才能介入。正如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所说的最好的刑事政策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仅靠刑罚手段不足以抑制犯罪。在任何司法体系中刑罚并不是唯一阻止环境污染行为的有效方法。刑罚总是作为不得已的最后使用的方法,并且可以结合其他(行政、金融等)法律规定使用。当一个适度的刑罚和其他法律手段相结合一起使用时,才会发挥有效的作用。

  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手段应该是多元化的,是合理使用法律、行政等手段的系统性治理策略,具体表现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环境污染犯罪行为给予全方位的阻断。在环境污染犯罪治理中,要使各种治理方法协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完善环境污染犯罪的刑罚结构。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的刑罚手段比较单一,监禁刑与非监禁刑比例失衡。有限的刑罚手段显然难以合理打击犯罪,无法满足惩治环境污染犯罪的需要。尽管在我国《环境保护法》中也规定了一些行政处罚方法,但是,这些行政处罚方法在功能上显然无法与刑罚方法相提并论。除了监禁、罚款等传统的刑事制裁外,应设置既能补偿环境危害,又能去除因破坏环境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其他手段,例如责令限期治理、责令补救或恢复环境等。

  第二,严格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行政执法的乏力不仅影响了环境行政执法的效能,而且使环境污染犯罪过于依赖刑罚手段,反而降低了刑罚预防的效果。严格环境执行执法一方面需要提升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外部的监督。三,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污染犯罪治理。非刑罚手段的使用侧重对污染行为背后的问题、动机和背景情况进行考虑,而对这些因素的考察依赖社会力量。只有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污染犯罪的治理中,非刑罚的治理手段才能和刑罚手段相配合有效地制止环境污染犯罪。

环境治理论文10

  我们现在的社会运转是离不开水的,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人们的日常消费,尤其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水已经成了不能缺少的资源和工具,同时水又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随着水源的污染和浪费,现在可利用的水源越来越少了。尤其是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水资源是非常少的,是不够用的,所以治理水资源污染十分必要。当然治理水资源污染首先要从污染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尤其是现在水资源污染的原因五花八门,有这样的污染,还有那样的污染,所以在治理之前必须分清楚情况,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所以文章开始先分析了水资源产生的危害,出现的原因,然后再有所针对的提出了治污措施。

  1城市污水及治理的相关介绍

  想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污水,本文要介绍的主要有两种,主要是从污染源头来区分,一种是工业污水,一种是生活污水。顾名思义,工业污水是有工业生产导致的,比如工业废水排放到河水中,就造成了河水的污染,而生活污水就是指由生活产生的水污染,比如人们在生活中排放家用洗碗洗衣服的水到自然河流中,也会造成水污染。针对城市污水的定义和分类,常用进行污水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生物方法,这是最环保的一种,主要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水质,比如有些生物在水中能够消耗污染水源的有机物质,所以在水中多种植一些这样的生物就能够采用自然的方式净化污水。第二种是物理方法,通过水分的物理属性对污水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采用的比较少,因为他的局限性比较大,可适用的范围小。第三种是化学方法,在水中加入化学物质,使这些化学物质和水中原有的污染水源的化学物质产生反应,从而消解污染物。

  2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上文也介绍了我们为什么要治理污水,因为水污染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不可不治理、不可不解决的阶段,所以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城市水污染。究竟如何做好城市水污染治理,首先要了解目前的水污染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下面具体分析一下目前的城市水污染存在哪些具体的问题。

  2.1缺乏合理的规划。

  这方面体现为两点,第一点是取法完善的污水回收设备,现在在城市中对污水的回收处理缺乏技术上的支持,这是在城市规划时就出现的漏洞,所以在之后的污水处理时就没有跟进措施,很难处理好。第二点是后期维护工作跟进不好。即使有的城市在初期的规划时设计了完善的城市排污管网,但是在后期的监督和维护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所以很多设施都是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2缺乏完善的污水处理体制。

  这一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准备工作。目前我国的污水处理体系准备工作做得很差劲,在进行污水设施建设之前根本就没有做好相应的考察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形式主义,走过场,没有真正开展工作。二是缺乏市场规范。目前市场上对这方面工程的规范是很不合理的,和国际市场差距很大,很多污水处理设备没有统一的定价,甚至差距很大,市面上售卖相关设备的商家也不多,整体上没有形成竞争的机制和格局,所以想要在市场上进行比较和精挑细选不大现实。三是大众的观念还不能够跟上社会这样的进步,有很大一部分企业还不能够接受花大价钱接受这样的污水处理工程,因为它的投入产出回报率低,而且回报会比较久远,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回报,所以很多企业是不愿意对这样的工程进行投入的。这也是目前污水处理体制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之一。

  2.3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相对于目前城市的污水量,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及现有的处理设施表现出严重不足的情况。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而言,污水处理的投入基本依靠政府拨款和国际援助贷款。而这只能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经济实力使城市污水处理厂区和设备短缺是一个普遍现象。此外,污水处理的达标率很低,很多时候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质量不合格。尤其是和国际上的标准相比,我们的标准本来就不高,然后执行起来就自己降低了标准,这样导致差距越来越大,最后和规定的标准相去甚远。

  3城市环境治理中污水治理的一些措施

  3.1加强整体规划,资源合理利用。

  在规划污水治理时,要考虑到城市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结合各地的水体和环境特征,合理地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厂址选择、处理规模。同时做好污水输送管道及收集系统的配套设施的建设,合理安排施行过程。后期的维护也要做好,堵塞要及时疏通,破损地方及时补救。

  3.2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首先在立法方面,要完善法律法规,争取可以有更多的法律规范污水治理工作,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法可依;其次要严格执法,有了法律依据作为参考,在发现污水处理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的情况时,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执法力度,绝不纵容;再次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公众利益,严重破话水源环境的行为,要追究刑事责任,绝不姑息,只有用最严格的法律制裁,才能真正约束那些污染水源的不良企业,还公众一个干净的水环境。

  3.3加强资金与人才的投入。

  污水处理并不是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它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长远未来,所以对于这项工作一定要舍得投入,不要舍不得花钱,不仅要多花钱,还要千方百计的画好每一分钱,让所有的投入能够全部用在刀刃上。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城市环境问题越发严重的情况下,必须给予城市环境治理足够的重视。而其中的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了不少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强化整体规划,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并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相关投入,把城市污水处理工作切实做好。

环境治理论文11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如破竹,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等缺陷在发展的同时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和污染。如今,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同时也是国家急不可待的挑战。面对即将来临的20xx年G20峰会,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环境治理,尤其是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对其进行了大批的整顿。

  良好的企业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企业扩大经营利润的重要保障。环境科学治理符合“人与自然、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始终贯穿于企业整个经济链的过程。但环境时常被人忽略,无论是曾经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时代还是我国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环境都遭到了严重的“践踏”与破坏,“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薄弱、技术落后、规模小等原因,在环境治理方面往往更力不从心。此外,中小企业还受到现实条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企业的发展在一定基础上以牺牲环境,污染环境为代价。因此,国内外越来越重视环境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研究,下面就以我国杭州在20xx年成为G20峰会主办城市的背景下,来探讨如何治理中小企业的环境问题。

  一、企业环境治理的概念

  环境问题被广泛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十一五”规划《建议》曾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明确地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归根结底在于周围的企业超额地排放污水,废气而造成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象。因此,在不阻碍企业发展的前提下,给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加上紧箍咒刻不容缓,要让企业在环境治理上下功夫。什么是企业环境治理?环境治理就是企业设置专门的环境治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各种方式对企业每个生产环节所产生的废气、废水指标严格监测及排放,企业内部各种机器设备的定时维修,以及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方式来调整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其目的就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

  G20峰会即将到来,环境问题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企业在环境治理上的作用不容忽视,而企业自身的环境治理就更显得举足轻重。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治理,对企业自身而言,有利于更长远的发展;对国家而言,符合“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中小企业内部环境薄弱的原因

  随着9月G20峰会的即将到来,我国上上下下展开了严格的环境整顿,尤其是浙江杭州的环境治理,无论是杭州市内各个河流水质的检测还是空气质量,无论是城市中心的卫生还是农村地区的出租房卫生检查,政府都高度重视。当然,中小企业也不例外,紧张有序的卫生检查无疑对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一批批中小企业宣告破产倒闭的讯息。那么,为什么中小企业内部的环境会如此薄弱?

  1、中小企业流动资金不充足

  据调查显示,以杭州地区的中小企业为例,它们的规模大致在20人—200人之间,企业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480万元

  左右。中小企业将80%的注册资金投入到日常设备的购买,厂房的改建以及员工的工资等。因为其本身资金就入不敷出,内部流动资金相比国有企业相差甚远,如果当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关于加强环境治理的政策时,例如《环保法》,中小企业在政策面前往往更力不从心,甚至会有逃避的侥幸心态,若是投入大量的资金于环境治理方面,那么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就显得更为困难。若企业此时惨淡经营,整治环境的能力和精力也会更微不足道。

  2、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机构不完善

  一个成功的企业是由多个阶层机构所构成,大到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小到基层职员等,每个阶层都有相应的负责人,每个部门也有完善的环境治理机构。例如一些优秀的大型国有企业,它们有明确的阶层机构,对于每一项的生产工作程序都会严格的执行,对于企业环境问题的治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治理方式,废气、废水等排污量指标严格控制,它们的经营目标更是追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小企业机构层次不明确,且存在一人领导一人决策的现象,环境治理机构更不复存在。对于企业内部环境问题的治理,领导者也往往极易忽略。由此可见,健全企业内部治理机构,有利于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3、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公司战略

  社会上存在很多以营利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是其鲜明的代表。部分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存在严重的错误观念,在快速度追求经营利润的同时忽视企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加拿大学者明茨伯格曾提出公司战略具有应变性、风险性和竞争性。处在环保理念根深蒂固的时代,若没有正确的经营战略,没有环境治理策略,没有严谨的战略分析,则企业也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正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这种企业环境治理的战略,它们的内部环境也会格外的脆弱,企业也处在倒闭的边缘。

  4、高层管理者环境意识淡薄

  近年来,“富二代”这一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部分中小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则是富二代的真实写照。他们通过继承家业的方式来获得最高层领导人的职位,其综合素质、能力以及企业管理知识方面相比有所欠缺。此外,部分管理者一味地追求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和收入为目标,忽视追求利润之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破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后果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企业需要投入2—3倍的资金去治理环境问题。由此可见,一般而言,若企业高层管理者存在错误的思想观念,该企业内部环境也往往是十分薄弱的。

  5、其他社会因素

  相比较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渠道相对狭窄。首先,近些年来,国家的主要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扶持,对于一些中小企业则是放任不管的态度,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贷款条件也是十分苛刻,中小企业可从银行的贷款数额颇少,而导致部分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在困难面前选择后退。其次,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也不强,众多企业纷纷选择破产倒闭。最后,市场的不健全性,一些重要的信息在市场上存在滞后的现象,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三、中小企业环境治理的基本对策

  1、建立多种环境治理机构及环境协议

  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全球建立多种治理环境的机构,例如世界环境组织(WEO)、可持续发展联合会、国际海洋委员会等,各国之间也制定了环境协议,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协定书》。借鉴历史,我国政府可实行创新模式,与中小企业签订环境协议,也可在部分城市内设立企业关于各类环境问题治理的机构,颁发一系列的环境治理奖惩措施等,来提高中小企业对环境问题治理的重视度。

  2、加强环境管理制度的实施

  为促进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部门仍要加强贯彻落实《环保法》,加强企业各方面的环境监督。吸收借鉴国外优秀的环境治理制度,例如ISO 14000 环境管理体系,1986年美国环保局颁布的排污许可证贸易政策等,严格监督中小企业的排污、排水、排气量,通过检测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环保程度,并且来降低排放量,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污染现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市场机制和企业的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应健全中小企业市场的融资渠道,比如政府可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改革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信誉较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放宽贷款数额等来提高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额,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4、制定正确的公司战略

  面对大批中小企业倒闭的现象,调整公司战略显得更尤为重要。首先,中小企业应调整公司的经营理念,由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为追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领导者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倡导绿色产业、绿色经济。其次,管理者应对战略进行重新定位,可以建立一个研发、生产、营销、服务、治理完整的企业价值链配置系统,为企业营造和保持新的竞争优势。最后,重新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改变指挥混乱的现象,提高管理效率。

  5、切实推行循环经济,走清洁之路

  1972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强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环境问题不仅仅只是环境污染,还包括资源的浪费问题等。中小企业应从根本上治理环境,合理循环利用资源尤为重要。中小企业应从我国的发展潮流和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与国家相符合,与自身相适应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采用低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清洁技术,对于一些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者长远的眼光能够使企业更远的发展,管理者不仅要认识到现状,还要考虑到该经营项目会造成的后果,并加以改进,提出具体的措施实施。例如汪恕诚提出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的同时, 还必须应该考虑可能造成的水污染等因素, 要求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治理环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并且需要一直持续的远大任务,而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两者之间息息相关,都极其重要。对于20xx年的G20峰会,中小企业要始终秉着“经济与环境相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积极参与环境的治理,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的同时,努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此来促进企业更大的经济效益。

环境治理论文12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在矿山地质环境上表现得比较突出。环境污染、矿山地质灾害以及环境与资源破坏等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对我国的环境与资源方面带来一定的威胁。因此,本课题主要针对当前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积极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建议,以此能够为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范围越来越广,而随之而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问题也就日渐凸显出来。而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矿产资源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繁荣以及社会的进步。所以,笔者主要针对于此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以此有助于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我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存在的问题

  1.1矿山基层管理部门与企业业主的环保意识较薄弱

  一些地方政府对资源开发比较注重,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比较淡薄,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遭到破坏。对于基层各级矿山管理部门来说,仅仅对业务管理比较重视,而对地质环境的管理与监督有所忽略,这就造成业主重视生产与利润,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投入不够重视等。

  1.2环境保护的工作监管机制不完善

  由于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如环保、安监以及国土等行政部门。缺乏完整的职责划分,分工不够明确,无法形成合力等,因此应该做好执法机制的联合工作,才能积极保护矿山地质的环境[1]。

  1.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存在着不健全的法规体系,执法能力较低

  当前我国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另外,对于基层矿山地质环境的执法能力不强。主要表现为:首先,存在着不健全的地方矿山地质环境执法机构,很多省市缺少单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执法机构;其次,执法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能力与素质水平。如在评测矿山环境过程中,不能积极突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等。另外,在环保执法检查过程中,对工业污染过多重视,而对矿山地质环境有所忽略等,不会运用生态环境的要求实施执法检查等。

  1.4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资金的短缺

  作为矿山地质环境出现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违反了生态环境规律,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与利用等。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资源与环境破坏以及矿山地质灾害等[2]。其中环境污染主要有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与地下水污染等。而资源与环境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破坏、植被破坏、矿产资源破坏以及土地占用与水土流失等;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以及煤层自燃等。当前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特别是煤矿矿山的开采造成沉陷问题,以及建材矿山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等,已经属于首先治理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在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方面的资金比较短缺,特别是关于老矿山、闭坑矿山等。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已经面临枯竭,但是企业方面的负担也比较重,这就造成企业无力恢复与治理矿山地质环境。

  2保护与治理我国矿山地质环境的合理对策

  2.1综合治理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环境

  首先,应该开展综合勘查工作,对矿区环境的地质问题进行积极查明,对开发过程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其次,在矿山建设阶段应该遵循“三同时”制度,对矿山建设用地的审批应该严格把控,积极开展评估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与评价环境影响的工作;再有,在矿山生产阶段,应该对采选活动加以规范,将环境破坏问题进一步减少,如果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治理;最后,在闭坑阶段,应该对矿坑废水的污染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进行根治与处理,加强“复垦还绿”的力度,做好矿山土地的复垦综合治理工作,对耕地进行恢复与增加,以此达成复垦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平衡[3]。

  2.2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做好政策方面的引导

  针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应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下来,还要积极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具有法律的保证。与此同时,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过程中还要积极遵循法律法规,积极促进环境的协调发展。还需要完善“谁复垦、谁使用、谁受益”的优惠政策,在业主复垦国家征用被破坏的土地后,得到使用权,政府需要进行登记,对复垦者的合法权益给予一定的保护。

  2.3增加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

  首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基金,一方面,对征收资源税与资源补偿费、矿山占用费与排污费等税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的建立;其次,矿山的生产也可以从矿产品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以此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资金的建立;再有,作为国有财政来说,应该抽取公共财政资金中的部分资金,用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转向资金,作为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财产等;最后,在一些地区与矿业行业中,借助矿产品价格的调整,将其用作矿山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的资金,并提取一定比例的矿产品的收益,将其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建设资金[4]。除此以外,支持与鼓励企业向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投资,以此有助于资金不足问题的解决。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建立起来。作为来说,应该积极保护废弃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发挥示范作用,进行相关优惠政策与资金的建设。针对乱采乱挖导致的环境破坏,应该主要凭借地方政府为主体,对地方积极性进行激发与调动;而作为新建矿山,应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保证金制度,对土地复垦规定进行强制执行,主要让企业承担相应的治理资金。借助政府的示范引导作用,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进行制定与推行,以此营造良好的多渠道投资的环境与氛围。

  2.4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

  首先,建设合理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借助覆盖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与保护等方式,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修订工作,使之能够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标准相符合。最后,可以将三部门标准化机构的协作机制建立起来,主要是环境保护、安全监察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从而能够在征求意见阶段使矿山地质环境标准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相符合,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的协调性与配套性[5]。与此同时,通过运用信息化与网络化的优势,对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广泛搜集,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标准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与实效性,能够满足当前我国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要求。

  3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矿产地质环境问题已经日益严重起来。作为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资源之一,矿产地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作为国家与相关部门来说,应该加强对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重视,积极采取科学的措施,改善我国的矿产地质环境。主要从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综合治理、完善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以及建设矿产地质环境的标准化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广泛听取公众的呼声与建议,能够进一步地促进矿产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的实施,以此为我国的资源环境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申健,李巧刚,杨少华,王惠芬,刘晓晓.华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估及治理建议[J].城市地质,2015,(S2):88-89.

  [2]刘祥.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6,(01):106-107.

  [3]葛正斌.益阳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44-46.

  [4]杨继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探析[J].才智,2015,(10):66-68.

  [5]李燕,陈秋伶.关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思考[J].江西煤炭科技,2015,(03):0-32.

环境治理论文13

  山西兰花百盛煤业位于高平市北西约10km,交通便利,其地理位置为:东经112。50'13〃-112。50'57"北纬35°49'21"-35。52’29"。为了减少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改善矿山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促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工作的规范化,需要对矿山进一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1.矿山地质背景

  1.1地层岩性

  矿区位于太行山中南段的泽州盆地北端,地势总体为南高北低。矿区南部出露大面积下石盒子组地层,上石盒子组地层在井田内零星出露,矿区中部、北部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矿区处于太行复背斜与沁水复向斜之间,位于华北板块山西板内造山带沁水板拗太行块隆西侧、晋获褶断带西北侧。

  1.2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沁水盆地中段东部,属高平一晋城盆地三姑泉域水文地质单元,区域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划分碳酸盐岩类、碎屑岩夹碳酸盐耑类裂隙、碎屑岩类裂隙、松散岩类孔隙四个含水岩组。

  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

  山西竺花百盛煤业为地下开采,矿井保有资源量6214x104t,生产规模为90.00x10Va,矿区面积为6.9105km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xlOVa。设计服务年限:18.99a。区内3号煤层已进入残采期,矿井改扩建期间,利用王报煤矿现有生产系统,开采3号煤残存的资源。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盛煤业有限公司为再整合改建矿山,目前处于整合后基建期。现状调查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矿山开采引发地面裂缝、塌陷主要影响区内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其它草地等,整合前各矿山企业均给当地村民补偿作物减产损失。据调查,累计耕地破坏及作物减产赔偿约100~200万元,采矿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危害较严重,危险性中等,中等区为3号煤层采空区影响范围,面积348.93hm2,其它区域影响较轻。

  现状调查,矿山开采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轻,对土地资源影响较轻。矿区范围3号煤层已大面积采空,地表也曾发育裂缝、塌陷,煤层开采已对其丨A覆地层造成较大破坏,3号煤层之上的二叠系L统上石盒子组、下统下石盒子组、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亦可能遭到破坏(隔水层破坏,储水结构发生变化等)。区内焦家山浅水井出现明M水位下降,无法满足村庄村民饮水需要。现状条件下,采矿活动影响矿区及周边部分生产生活供水,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

  4.矿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认为:矿山开采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区内旱地、有林地、其它林地等,预测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保安煤柱留设不当时对区内居民区及工业场地建筑物影响严重,地质灾害危险性大。煤层采空后,可能会在矿区南部沟谷边坡会引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威胁对象主要为沟谷中园地、耕地、林地等,预测其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危险性小。

  矿山新建工业场地破坏土地面积12.45hm2,其中破坏旱地10.5hm2,破坏其它草地2.15hm2。矸石堆放破坏土地面积3.0hra2,破坏土地类型为灌木林地。矿山开采后地面塌陷、地裂缝重度区占矿区面积的67%,对土地资源影响程度为严重。

  通过对各开采煤层垮落带、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结果分析,矿区内各煤层大面积采空后,会对可采煤层上覆含水层造成较大破坏,甚至影响到第四系孔隙水,这种破坏具有区域性特点。预测矿山开采对评估区含水层影响程度分级为严重。

  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结合矿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目标和任务。结合矿山开采方案的确定性,总体工作部署分为近期(20xx年1月一20xx年12月)和中远期(20xx年1月一闭坑)。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包括:土地塌陷和裂缝的填埋,道路修复,崩塌、滑坡的治理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任务主要有:(1)矿山开采时为区内村庄、工业场地等留设保安煤柱。(2)采矿引发的地面塌陷、裂缝及时填埋,恢复土地功能。(3>陕复采矿地表变形损毁的地表植被,改善及恢复工业场地区、煤矸石堆放场地形地貌景观。(4懈决受影响村庄的人畜饮水问题。(5)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掌握矿山地质环境的动态变化。

  6.结论和建议

  综上分析,百盛煤业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于“复杂”类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评价区重要程度分级为“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为“一级”。现状调查,矿山开采对地面塌陷、地裂缝危害较严重,对含水层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经预测分析,矿山开采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预测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元。

  由于百盛煤矿与周边矿山开采影响作用叠加,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环境影响严重,当区域供水受到严重影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时,矿山企业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维护当地一方社会和谐。

环境治理论文14

  【摘要】为您提供其它会计审计论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探讨参考,以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当人们充满幸福的迎接21世纪到来的时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也颇感喜悦,但在此同时也感觉到了其隐藏的细微变化。曾经在深圳北京等地相继发生过虚假会计报表与虚假验货案件,更有一些上市的公司发生过一些虚构欺诈的财务报表事件,在这一连串的案件中,人们不得不反思公司的内部治理与内部审计的问题,在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上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二者之间的关系

  1.1 内部审计是一种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作为制度安排,包括了诸多的治理机制。对于治理机制而言,它可以为公司章程对投资者做出保护的相关规定,也可以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亦或是市场之间的竞争机制与人为的设计制度。在现实中,内部审计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董事会行使职责离不开内部审计,而他的审计成果也被外部审计有所依赖。所以,内部审计作为公司内部诸多事项的助手,进而确定为是一种治理机制。

  1.2 内部审计的作用

  1.2.1 内部审计对公司股东监督经营者非常有利 在现代的内部审计中,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为管理审计,一方面为财务审计。

  内部审计能够很好的来降低代理的成本与交易的成本,这充分的表现在财务会计信息确认方面与经营领域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1.2.2 内部审计对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非常有利 对于在监督方面而言,内部控制即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从系统有效性来看,完全需要一个处理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将其反馈给最高经营管理者的部门,最后使内部控制可以保证效率,而面对这些问题,内部审计可以很好的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与考核,它完全可以有效的对内部控制做出细致的评价。

  1.2.3 内部审计对创造公司的价值非常有利 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它远不止在监督方面、制衡方面起到保证的作用,而且它可以详细的对公司的所有任务进行审查,充分利用到这一优势,就可以将咨询服务的技能做到完全的发挥,对提高公司价值的途径做出详细的研讨,也能充分的提高公司的治理价值。

  2 分析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内部审计机构定位模式不正确 因为我国在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时,别个国家已经建立很久,所以我国相对较晚,并且对于国外的一些经验我国采取时也出现了许多的不一致,这时就进一步导致在我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出现多种模式同时存在的局面,并且机构的定位模式也做得不正确。

  2.2 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不明显 在以前的内部审计中,特点表现为处理事件是单一的以及事后的。但在目前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则应该突破这些传统的方式,在公司里人们在交流与探讨以及会议等许多事项中都要应用到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并且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提高,内部的审计问题也逐渐从单一转变成多项。

  2.3 内部审计与被审计单位二者发生矛盾 在一个特定的企业中,内部审计的发挥效果直接决定于管理层对其的态度与看法,如果内部审计要想增加在企业中的价值就一定要得到管理层的信任,不然是会有让自己失望的结果。

  3 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探讨

  3.1 完善目前存在的法律 在如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存在割裂的状态,在《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中很少有关于内部审计的问题,所以对于一些法律准则而言,应该对完善公司的治理与内部审计方面的问题哦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都应该有大部分对内部审计来进行要求。

  3.2 完善公司的治理

  3.2.1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加快 对于实现国有股的减持,公司要以稳妥并且积极的措施来实现这方面,这样我国的上市公式就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大家的眼前,集多种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成为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这样就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完全的进行发挥,内部审计就真正成为了公司管理信息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3.2.2 对于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要进一步加快与推行 依据《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与《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两个法规所提出来的要求,在公司中一些制度要尽快的实施,例如完成独立的董事聘任制度,在此基础上还需建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主要为独数的董事成员,通过此次文员会贯穿上市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审计力量,进而使内部审计有更多的机会来参与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

  3.2.3 对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主管的培训要进行加强 对于上市公司内部主管的培训,建议证监部门应该加以重视,并将其尽快的列入到职业培训与教育的行列。

  3.2.4 对内部的审计机构进行合理的定位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方法科学与积极有效的内部组织机构极大的促进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发挥。

  3.2.5 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水平进行提高 内部审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可塑性与他们的来源是密不可分的,更明确地说也就是他们的来源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素质。另外,要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组成结构加以重视。

  4 总结

  在美国,近几年来发生了许多的财务舞弊案件,颇为著名的有“世通案件”,而侦破此案件的首位功劳者就是内部审计,人们也开始转移目光,认为内部审计在一个国家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不是对其采取可有可无的态度。而对于我国而言,在最近几年也发生了不少的事情,在一些上市公司陆续发生了亏损与违纪的现象,偷税漏税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甚至还会发生会计信息的失真,出现这些问题的核心主要是内部审计不到位造成的,相对于内部控制机制对公司进行的约束与控制并不能免除以上现象的发生,所以首要的责任仍然要归咎于内部审计的问题。最后可知内部审计体系的成功构建与有效运行其职责,这些都与公司治理制度的环境息息相关。

环境治理论文15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社会的进步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实现环境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要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入探讨区域、流域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区域水环境能提供的最大的支撑力。如果区域在经济发展中过度透支水资源,超出其支撑能力,则会使得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甚至使当地的环境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因此根据地区水环境的独特特色,深入研究区域水环境的治理保护措施,提出水环境治理的对策,对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唐山地区水环境

  1.1唐山地区水环境现状

  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经济带的重要位置,是京津冀经济区域的重要城市。并且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资源形成了该地区独具特色的产业,以重工业,包括钢铁、水泥、陶瓷等高耗能、高耗水产业为支柱,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使得该地区污染严重。地表水环境的恶化造成了饮用水的紧张,因此地下水遭受过度开采,这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现状,破坏了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地面沉降、地下水位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该地区水环境的特点是必要。

  1.2唐山地区水环境特征

  一是水资源匮乏。唐山地区处在渤海湾中部,降水偏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市地表水资源总量54×108m3,全市淡水资源26.3×108m3,人均水资源总量为380m3,属于严重缺水的城市。唐山的经济支持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陶瓷、煤炭、矿山开发等高耗能、耗水产业,工业用水的巨大需求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水资源的匮乏。二是工业污染严重。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分布着许多中小型煤矿、钢铁厂,这些中小企业主要利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借助资源优势、人工成本优势在市场中生存。其本身对技术改造、废污水处理缺乏热情,缺少投入,因此废水废物的偷排乱排现象严重。三是农业、生活污染不容小视。唐山地区紧邻京津,外来人口增加和本地区人口稠密,使得地区水环境所承受的压力增大。过于密集的人口产生的生活废水,农业、养殖业产生的面源污染使得唐山地区的水环境进一步恶化。

  2.唐山地区水环境防治、保护对策

  基于上述分析,明确了唐山地区水环境的特点。下面将有针对性的提出该地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对策。

  2.1强化水功能区的水质管理

  唐山地区河流湖泊少,区域整体纳污能力弱。应该积极划分水功能区域,对不同功能的水域进行错位水质管理,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管理水质目标。必要时必须牺牲部分产能,关停低技术、高污染工业企业。

  2.2控制工业污染

  地区政府应下大力度对落后工业企业进行整治,对高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污控制,对小型企业、作坊式生产方式进行关停淘汰。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应该出台措施鼓励企业在技术改造、污水处理上加大投入,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升级。

  2.3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

  饮用水源的保护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生活安全,地方政府必须要足够重视,放到工作的中心位置。

  2.4加强水质实时监测

  政府应加大投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对重点地区、水域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对重要的水库、河流要合理布置监测点,选取合理的监测指标,建立合理的评价模型,对区域、流域水环境状况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及时做出反应,采取应对措施。

  2.5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

  水利工程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加大水利工程的投入,才能更好的治理和保护地区水环境。地方政府增加水利工程的投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督机制,严把质量关。

  3.结语

  唐山地区水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只有认真分析该地区水环境的特点才能提出该地区水环境治理及保护的针对性措施。本文从水环境相关的主要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唐山地区水环境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并提出了该地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针对性措施。

【环境治理论文】相关文章:

环境治理论文11-08

城区水环境治理论文05-24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论文04-28

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论文05-25

农村环境治理论文05-25

环境治理论文15篇11-08

环境治理论文(15篇)11-08

关于地质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的论文04-28

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论文06-10

长效机制环境治理论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