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想引领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论文

2021-07-02 论文

  在新课改中,校长对于学校教育思想的引领是实施教学领导的根本。校长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实现校长在新课改中的引领作用?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第一责任人的校长,怎样做才能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达到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呢?

  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素质。教学改革理念变得越快,就愈要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我校从新课改实施的第一天起,就强调将先进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特别是课堂教学质量上。

  一、校长对课堂教学引领的作用

  校长对新课程的引领,首先在课堂。校长引领课堂教学的基本做法之一是走进课堂。主要作用有四:一是对校长关注点的无声诠释,是一种对学校工作热点的行动引领,这个信号是其他管理岗位不能替代发出的,是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的保证。二是要调查研究,找出需要引领的问题,三是实践新理念,体会改变的效果(自己也上课,亲身感受改变教学方式后课堂的变化,例如讨论式教学学生的态度,在讨论时,教师指导的重点知识应是哪类问题,讲什么是学生爱认真听的,哪些则不是)。四是使自身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把自己调研所见,学习所思,实践所悟,通过课后评课,参加备课组活动、教师大会总结等形式,与教师研讨交流,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提高自身,进而实现对新课改的引领。

  二、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成绩与不足

  学校新学期第一次校务会专题是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实施,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改造我们的教和学。具体做法是:每个干部汇报开学第一周集中听课的情况和自己听课节数,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听课情况:校务会除主管后勤的领导外,7名干部和2名特级教师督导共9人听课77节。其中新课改精神有所体现的课占听课总数的80%。

  主要优点是总体精心备课,集体研究,课改理念多有体现:(1)绪论课注意创设情景,启发学生兴趣,这对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是关键性的问题,如物理课从神舟六号飞船上天的模拟过程播放引出高中物理课,英语课讲友谊话题,播放英文歌;(2)多学科综合渗透的意识,历史与地理,地理环境与不同文明特征之间的关系;(3)积极贯彻新课标要求,英语课程目标中有较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增加了文化意识的要求,如备课时增加介绍荷兰风车,郁金香的内容;(4)优化教学方式,注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讨论合作学习多堂课可见。

  存在的不足:(1)有的教师只管自己讲,课堂气氛沉闷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缺少学习热情;(2)虽然课堂教学方式有所优化,但课堂教学密度偏低,学生思维强度小,整体课堂教学水平还未真正走出低效的怪圈。

  究其原因,一是新课改理念在实践层面发生了动摇,遭遇传统习惯的挑战,在课时不够、知识更新、教材不熟、备课时间成倍增加面前,教师培训中灌输的新理念被动摇,满堂灌、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强调知识系统等根深蒂固的东西在课堂中涛声依旧。二是对新课改提倡的理念缺少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停留在形式上追求有,而未达到本质上追求质的境界,即没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三是教学基本功欠缺,如课堂教学密度与知识点适当分配的能力不足,驾驭教材,把握重点难点的能力不强,了解学生,快速理解学生思维误区的沟通能力不够,致使理念即使坚定也无力实施好新课程。

  三、策略

  1.在实践中针对问题强化新理念

  针对教师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地复习理论,强化对新理念的深入理解,面对教师总觉得不讲不踏实的误区,我们请教师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学习和教书多年,学生的'知识究竟是我们教会的还是学生学会的?是教师讲明白的还是学生想明白的?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些都涉及对学习本质的看法。

  20世纪末,心理学的成果揭示了关于学习的本质。认知学派和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用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意义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起的是支架的作用,辅助的作用。

  我们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学习行为,学习是否发生,要看是否引起了素质与行为的变化。心理学认为:训练、练习、读书不等于学习,必须观测到训练、练习、读书后学习者身上出现了行为变化,才承认其中产生了学习。因此,我们希望教师能认识到:不是书上所有内容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也不是由教师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不是教师能给学生讲明白就是好老师,会引导学生想明白的人才是好老师。要让学生想明白,就要尝试着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学生个人不能完成的,通过合作学习进行,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教师及时给与点拨,在实践中体会教师作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的辅助作用。课堂上放手,说来轻松,做起来不易,因为放得开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念,同时还需要有了解学生,驾驭课堂的专业功力。

  只有把教学的注意力从教师自己讲得如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才是教学的正确的本质追求。教师要围绕学生有效学习讲,要围绕学生课上课下发生的真正的学习讲。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也是教学规律的基本要求。

  2.重点突破课堂教学实效性

  “用心灵去教”是我们对教学态度和状态的总要求。“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是达到上述理想状态,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具体要求。

  (1)用心灵去教

  课堂气氛沉闷,是学生未发生有效学习的典型标志。在试图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从技术层面思考多,如多提问,小组讨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但往往即使都注意到了,学生还是沉闷,于是有人找教学以外的原因,说是有人听课所以学生紧张,其实这主要是教师的感受。

  在与中外教师互动研讨中,我感悟到并立刻与教师分享认识。这是一节高一历史课,内容讲中国的抗日战争。我校历史组在学校是专业水平较高的一个组,通过集体备课拿出的这节课还是经得起推敲的一节课,但就是学生沉闷,评课时我提出大家是否研究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不错的课,学生还是死气沉沉,启而不发呢?原因何在?有教师不假思索地归因于有校长听课。我请在场的一位美国友好校的历史教师谈谈看法,他说今天的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抗日战争内容时,就像在讲别人的苦难和事情一样……我请他停住,让英语教师重新翻译了这句话,这句话给在座人的思维冲击是很大的。我对教师们讲:真正的教学是要用心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不成熟的教学把教师自己置身于她正在教的课程之外,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远离了学生,而好教师则在生活中将自己、学科和学生联合起来。

  教学的各要素之间密不可分,我们要把自己、学科、教材和学生看成是一个教学的共同体。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用心去实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分离,教师与学科和教材分离的情形还是时常发生的。虽然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形式出现频率高了,但只停留在形式上,所以不能真正彰显出这种学习形式改变所带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同时,我又分析了听课中的具体课例,来说明“用心灵去教”,同样的教学环节,课堂气氛改观的实例。

  (2)为深刻而教,为有效而教

  课堂教学深刻的第一个标志,是课堂教学组织与提问,要在知识应用的层次上展开和训练学生。要让学生在思维品质的广泛性、深刻性上得到锻炼,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有一定负荷的思维劳动。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或者借口学生基础差而降低教学要求是会使教学流于肤浅导致低效的(学生基础差只决定教学的起点,但低起点的教学并不是无法达到高要求的教学,充其量是需要的教学时间相对长一些,对教学技艺要求更高而已);合作学习中讨论形式的泛用,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和肤浅,会导致学生丧失探究问题的热情而造成课堂教学低效。当然,教学深刻,并不是无限制地挖掘知识,更不是一味讲难题,而是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去研究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认识老问题。本学期,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了一节很有深度的高三化学复习课——侯氏制碱法。这是高三化学基本理论复习课,这节课,以制碱工业发展史为线索,从制碱工艺不断变革的真实情景出发,把能量守恒定律、平衡移动原理、逆流接触原理等多个化学知识串起来,运用观察、对比、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复习了知识,培养了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深刻性的第二个标志,是使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教师的发问引起思维冲突,在矛盾冲突中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这是从本学期一位新教师的语文课《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小遗憾中得到的启示。课的开始,教师让学生观察这尊雕像,提了个很好的问题:你觉得这尊维纳斯美在何处?问题有挑战性。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他美在残缺。学生回答得没有错,不用老师分析引导,直接就给出了答案。教师稍愣一下,接着分析其残缺美……教师素质很好,内容很深刻,可就是学生思维不活跃,气氛沉闷。原因何在?课后我与语文组的老师一起分析:问题出在第一个回答问题的环节,学生虽说出了参考答案,但它不是经过自己用心过脑想出来的,学生与教材,与课堂是分裂的,故是一个无效学习。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才能让课堂发生有效学习呢?其实很简单,追问一个问题,“残缺使维纳斯美在何处?你这样认识岂不与我们平常追求完美,追求完整之美的思维方式有矛盾吗?”——这就会把学生引入思索的境地,使他的心灵回到课堂。问题还在于,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我们的教师心存恐惧,不敢放手,不敢坦然面对自己和学生,课堂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形式,其本质是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想象的自由,要千方百计激活学生思维。提出有思维力度的问题,给学生创设综合运用已学知识的空间和情境,这既是教师要锤炼的专业基本功,更是教学理念,发掘学生创造潜力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的教学勇气。

  课堂教学密度小,当然会影响教学的实效性,但密度大不等于知识点多,而是认识知识点的角度多,调度学生的已知经验多,思维力度大,逻辑性强,在思维上体现完整探究过程,在应用层次上训练学生。这涉及教师处理教材的基本功。因此,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重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校长对新课程的领导,既要在宏观上把握方向,又要在微观上进入课堂,重点是就教师执教过程中的具体困难、疑惑与教师共同研讨,进行方向上的引领,让新课程理念真正在学校课堂中显现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来,这样我们也许可以说没有辜负校长在新课改中的使命。

【教育思想引领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新课改中课堂教学的感受及反思07-03

浅析教育管理中的思想教育意义论文08-10

新课改思想总结11-29

新课改在语文教学中带来的变化教育论文07-04

新课改中的校长管理之我见论文12-29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论文07-06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论文07-06

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研究论文03-30

教研论文: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