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2021-07-05 论文

  摘要:新课改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课堂舞台,转变自己和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享受学习的乐趣,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课改 引导 平等 合作 教学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门课程,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适应现代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发展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师要改革传统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改革“填鸭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载体,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过去,教师居高临下俯视学生,没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师生之间很难形成共鸣,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在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予以理解、宽容。同时需要教师具有亲和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亲近学生,学生才能亲近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过于单一,约束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课堂应是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原野,教师必须精心构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信息与信息沟通的人文环境,让每个学生要说、敢说、会说,对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认真引导和保护。教师要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查资料或讨论或社会调查等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课本上的小字材料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获得进步。例如,阅读小资料:几名矿工被困在矿井内,与世隔绝几十天竟生存下来。设计问题:你能尊重自己的生命吗?“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你对这个问题如何看待?引发同学们去观察去思索,此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勇气和活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

  把学生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新课程追求的境界。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欣赏表演,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为此,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积极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和锻炼自己的才能。

  每节课开始前的五分钟,我都把讲台让给学生,七年级时同学们利用它讲身边的新鲜事,讲学习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讲自己成长的故事。刚开始,同学们对我的安排很不适应,常常出现冷场僵局,为此,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渐渐活跃了起来。学生有了兴趣,有了参与的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同学们对课前这五分钟时间都非常重视,每次都要精心准备,非常投入地去表现。五分钟时间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也成了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一个起点。八年级时,同学们主要利用它以小品或节目主持的方式“以案说法”;九年级时,同学们利用它发布新闻时事,关心社会动态、分析时政热点,关注国家大事,为中考时政考试奠定基础。“活动课是学生展示自我的重要平台”,在活动课上,我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社会调查、资料收集、演讲比赛、课堂辩论等,比如讲《世界文化之旅》时,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让学生上台以小记者报道的方式将自己课前查找的有关国家庆祝新年的习俗介绍给同学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把严肃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轻松活泼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与实践活动中建构知识,感悟人生,培养能力,树立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在八年级关于“上网的利与弊”,九年级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携带手机”的辩论会上,同学们准备充分,大胆的辩驳,准确的例证,精彩的评析,令我深受启发:学生确实像一座“富矿”,等待我们教师去挖掘提炼。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1.备课时,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要认真了解学生想要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学,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等等。因此,要面对中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现实人生的思考,切实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着力开发教学活动的空间,挖掘和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教学情境。比如,讲“家是温馨的港湾——不忘父母之恩”时,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独生子女组成的一对夫妇,要赡养扶助多少老人……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身上有多么沉重的负担,从而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和探究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知识和能力。

  2.授课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用新课标理念代替传统的教学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人和谐相处、共同协作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将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授课后,教师要不断地去总结、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不断地与同行交流。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处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正确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进行整合,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品位,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