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隐形知识属性与案例设计经济论文

2021-07-01 论文

  1.管理会计的隐形知识属性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计站在财务战略角度支持决策分析、推动业绩发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在当前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盈利空间缩小,亟待提高会计人员在复杂环境中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方法一味强调系统性,实际上是在众多的理论内容面前匆匆而过。其实,理论教学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决策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管理会计中的知识有两类,一类是显性知识,另一类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通常指那些可以用形式化、标准化的语言文字或图像所传递表现的知识,其阐释和传授可以通过系统性的理论讲述实现,比如一些概念、制度和技术方法。隐形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的、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语言解释,只能被演示证明其存在。企业进行管理决策、规划、评价活动前需要会计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数据、资料中收集、整理与分析活动相关的数据,采用适当的会计方法,利用财务数定量地实现目标。这一过程中选择数据和会计方法的准确程度决定着管理活动有效性,而这些职业判断能力源于隐形知识积累过程中形成的经验、直觉和洞察力。

  管理会计理论教学由教师课堂讲述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通过揣摩教师讲述思路,学生可以实现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但是教师的讲述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转化效率,许多考试分数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实习时面对相应的实践问题却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是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理解,不能把握会计方法的本质。因此教师必须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解决理论讲述不能清晰地传递隐形知识的问题,以满足学生和企业对会计教学的期许。

  2.案例教学法在隐形知识传递中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获取隐性知识最重要的方法是通过观察、模仿、互动、亲身实践等活动领会。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推出的案例教学,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的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获取隐形知识。

  教师选择的案例内容可以是一个具体、真实的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包含问题和难题的.故事,能够有效地说明教材所阐述的理论或观点,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前首先认真研读案例文本,了解案例的基本事实、分析主要问题,形成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信息、交换看法、达成初步的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准备。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框架,各小组根据成员的主要观点整理发言提纲,推选一人发言,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

  案例资料来源于实际的工商管理情景,通过课堂讨论,为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决策过程、形成多种观点提供了可能,吸引学生感知管理会计实践活动的兴趣。课堂讨论中教师不断向学员施加压力,使其察觉自身知识的薄弱环节,通过互动、沟通,不断思考、归纳、领悟,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

  3.管理会计案例设计原则

  3.1 选择典型案例,培养专业胜任能力。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辨认目标、问题和机会的能力;二是辨别、汇总、计量、总结、证实、分析并解释那些对处理目标、问题和机会有用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的能力;三是应用数据、做出判断、估计风险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管理会计是会计与管理交叉后形成的学科,其预测、决策、计划、控制等实践活动信息量驳杂,诸如在复杂环境下确认计量财务数据这样的专业能力只能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和自身实践才能获得锻炼。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必须选择、整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围绕教学目标编写案例资料,以便于在讨论时引导学生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将案例教学过程转变为深化熟悉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过程。

  3.2 控制案例分析讨论的难易程度。由于学生是首次涉足管理会计学科领域,应以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为主,使用过难的案例资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设计应采取先易后难,以专题型案例为主、综合型案例为辅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更高层次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具有实用性。不论是只针对某个具体问题的专题案例还是涉及企业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综合案例,其案例资料都应当完整、清晰,问题设计切合实际经营状况,学生可以在对案例资料的分析、讨论、总结过程中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和共享,为其步入管理会计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4.管理会计案例具体设计思路

  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包括决策与规划会计、控制与评价会计、成本管理等五个部分。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形成一系列能有效传递隐形知识的案例设计思路,在重点章节理论教学结束时讨论专题案例,将该章抽象理论具体化、实践化;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利用综合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强对管理会计系统的整体理解。

  4.1 专题案例设计思路。

  4.1.1 成本管理部分。根据会计准则,变动成本法仅限于企业内部管理时运用,对外报告必须采用完全成本法。教师在设计成本管理部分的案例资料时,

  除了要求学生根据显性知识分析两种方法下利润差异的原因以外,还要进一步思考资料提到的生产经理的哪些行为是由变动成本法引起的,后续还可能采用哪些改善行为?企业决定采用及时生产法进一步降低成本时,成本管理方法的改变对企业行为存在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在突出考查现行成本管理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课堂讨论时,引导学生体会成本管理方法构成特点,为学生在以后实践工作中自主设计会计方法做出示范。

  4.1.2 预算管理部分。管理会计中预算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枯燥,案例教学的重点应该集中在预算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上。设置问题时,要求根据案例资料选择预算具体编制方法、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析差异成因。 学生可以分角色讨论,制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为隐性知识传递奠定基础。

  4.1.3 责任会计部分。涉及责任会计的隐形知识主要是各类责任中心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对其继续经营状况的评估问题,包括某部门或者生产线属于哪种责任中心、绩效评估标准、对责任中心管理者的评估方式等。设计问题时,不仅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资料计算出财务指标,还需要对问题做出情景分析,例如扮演部门经理的学生需要回答在无法提高利润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投资回报率和剩余所得、扮演会计师角色的学生则要说明为什么要选择剩余所得反映了企业的项目投资情况而不是会计利润,迫使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逆向工程"。

  4.2 综合案例。理论讲述方式容易让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零散的、空洞的,很难将其融为一体。综合案例能够涉及管理会计学科的多个理论部分,问题设计复杂,促使学生主动将隐性知识整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合整理为综合案例的考核点包括成本核算、经营决策、成本管理、绩效评价等内容。案例设计可以从将当期费用分配到产品成本入手,检查学生对成本核算程序的熟悉程度,重点放在如何选择成本动因上,要求学生说明对企业现有间接制造费用分摊政策、成本计算方法赞同或反对的原因及改进意见。教师还可以加入诸如特殊订货、亏损产品停产、有限资源利用等经营决策资料,学生承担案例中的决策人责任,以自己核算的产品成本为基础做出决策。通过筛选信息,识别问题,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找出各种可行性方案,自主地观察、分析、判断、取舍财务数据,学生才能体会、掌握其中的隐形知识,从而能够解决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和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案例设计时还要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比如提出"当企业管理层希望采用价值链分析重新解构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流程,或对采取平衡计分卡评估部门绩效时,会计人员工作重心如何变化?"之类的问题,为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提供议题。通过讨论,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锻炼对隐形知识的把控能力

【管理会计的隐形知识属性与案例设计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论战略管理会计经济论文12-12

知识管理的反面案例分析论文12-11

单位的管理会计增加建议经济论文12-12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论文04-06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01-06

分析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现状经济论文12-13

谈公司对会计员的培养和管理经济论文12-08

商品的基本属性教学设计04-16

对中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环节的探究经济论文12-13